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内各层次、器官生物量以及生长期内沙棘、桑树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革本层.其中地被层凋落物生物量占到整个人工林总生物量的17.巧%,尚无灌木层.桑树、沙棘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均为:根>枝>干>叶.桑树单株生物量大于沙棘,但林分内沙棘密度高于桑树,因而单位面积沙棘生物量高于桑树.沙棘根冠比为0.72,桑树的根冠比为0.62.从单株根系生物量看,在0-40cm土层内桑树大于沙棘;40-80cm土层内沙棘大于桑树;80-100.m土层内桑树又高于沙棘.从根系分布密度来看,沙棘<1mm细根主要分布在根桩附近0-60cm土层,60cm以下明显减少;桑树<1mm细根在0-20cm土层内分布密度最大,20-80cm土层内较为均匀.在80.m以下才开始明显减少.桑树和沙棘存在协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渭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长及分布与土壤密度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盆栽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土壤密度对渭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长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0~ 10 0cm的深度内 ,不论是阴坡还是阳坡 ,油松林地的土壤密度均表现出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大的趋势 ;刺槐林地的土壤密度大于油松林地 ,且各土层间的差异不大。油松林地各土层土壤密度与不同径级根系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盆栽基质密度对不同树种苗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虽各异 ,但在基质密度和孔隙度适中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 ,生物量达到最大。盆栽基质的密度对刺槐和油松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最显著 ;侧柏和山杏的细根生长发育受土壤密度的影响较小 ,其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密度的基质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董立国 《湖北林业科技》2020,49(2):23-24,64
为了研究滴灌措施下干旱地区防护林内土壤盐分的变化情况,选择建平地区常见的荒山绿化树种——沙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滴灌与不滴灌、不同滴灌年限处理下的土壤盐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滴灌处理可以明显降低浅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不灌溉林地处理下土壤盐分变化情况与流动沙丘的对照处理趋于一致,但是后者盐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程度更强;滴灌后1~3年,随着年限的增加,同土层中盐分含量逐渐降低,根系生物量干重逐渐增加,且根系分布情况上移,主要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由此可知,滴灌对浅层土的洗盐效果较好,但是滴灌时间长了根系有向浅层土层集中的趋势,建议每年大水漫灌1次,以有利于根系的下扎。  相似文献   

4.
油茶根系分布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树龄油茶为试材,运用剖面法研究根系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以及分析不同径阶根系的比例.结果表明:油茶根系数量在第5~15年增长迅速,第15~30年根系数量增长幅度不大;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该层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70%~800,40~60 cm土层中根系只占20%左右,但数量随着树龄增加逐渐上升;5~10年生油茶根幅都在2m以内,15~30年生扩展到4m左右,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树干基部1 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的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58.2%以上,但根系所占比例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由于水肥、地理等因素影响,南北剖面的根系数量出现明显差异,表明油茶根系具有明显趋水肥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根箱法研究了毛竹实生苗的根系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没有明显主根,基部形成4~5条不定根;根宽深比为0.682,根宽小于根深;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根体积与根系平均直径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与根体积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占总量64.2%~71.66%,随土层加深,各指标均下降,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10 cm、20~30cm土层;水平方向毛竹实生苗根系干重的最大值出现在以竹苗为中心0~5 cm范围土层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少;垂直方向上,84.6%根系干重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根量减少,呈"T"形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10年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生物量、比根长、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刺槐林细根在0~180cm土层中随深度呈层次性衰减(a,b,c,d,e);其中,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随深度变化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根系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峰值都在0~20cm土层,该土层3项指标分别占各自0~60cm土层总量的42.72%,44.44%和47.14%;比根长随深度增加衰减趋势较弱,在80~140cm土层中出现反复,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可用三次多项式描述。2)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均随距树干基部的距离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0~40cm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增加,在40~80cm达到最大值,120~160cm内最少。3)根系分布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建立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均达到95%以上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湘北地区6年生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人工林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分布、根长、比根长、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桤木人工林大根、中根、小根、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分根系生物量总和的55%、22%、14%、9%;约66%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0~30cm土层;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变化趋势是:细根小根大根中根,比根长的变化趋势是:细根小根中根大根;各径级根长密度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垂直方向上,在0~60cm土层,大根的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中根、小根、细根的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平方向上,在0~80cm距离,大根的根长密度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细根的根长密度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中根、小根的根长密度在距树干0~60cm内逐渐减小,而在距树干60~80cm又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章古台沙地栽培平欧杂种榛和林下套种牧草试验,对平欧杂种榛和牧草的根系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平欧杂种榛单株根系垂直分布集中在0~30 cm土层,水平分布在以树干茎部为中心半径75 cm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不同牧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与榛树存在争肥的可能。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选择根冠比小、根系分布浅且与榛树根系重叠率小的豆科牧草白三叶或红三叶作为生草草种。  相似文献   

9.
沙地山杏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杏作为三北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的当家树种,根系发达,抗旱耐寒、耐瘠薄、耐风沙,适应性极强,是固沙保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文章主要阐述了沙地山杏的育苗、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加快沙区山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窄冠刺槐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10月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了窄冠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根系生物量以及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窄冠刺槐个体根系水平分布在株间可达到6.6 m,在行间可达到5.0 m;主根可深达2 m以上,侧根垂直分布集中在10~40 cm土层内.窄冠刺槐根系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16.82%,主根、侧根的生物量在根系生物量中分别占87.13%、12.87%.窄冠刺槐林分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分别为6 160.2~10 940.55kg·hm-2和970.35~1 607.4 km·hm-2,并呈现出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与林分密度成正相关的规律.在垂直方向上,林分根系中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0~20 cm土层内,而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20~40 cm土层内;在水平方向上,直径D≥5 mm的根数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减少,而直径D<1 mm的根数量则随距树干距离增大而增大,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5~1.5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根据银中杨扦插生根困难的特性,在西北地区通过插穗对比扦插试验初步探索了育苗方法。药剂处理方法中采取质量分数为1.0×10-4的10号、1号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8 h后,插穗的成活率最高;催根方式中,地热丝催根后成活率最高;插穗选择最优的部位为中段;最佳长度为20 cm。  相似文献   

12.
银中杨生长动态分析及模型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银中杨林木生长模型的建立 ,确定出银中杨树高生长速增期为 7月 6日至 2 8日 ,速增点为 7月 17日 ;胸径速增期为 6月 2 1日至 8月 2 9日 ,速增点为 7月 2 5日 ;材积生长速增期为 11~ 17a,速增点为第 14年 ,从而揭示了银中杨林木生长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小黑杨伐根为砧木,提纯小黑、小黑14、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为接穗,采用韧皮部插接法嫁接更新小黑杨林带。结果表明:以小黑系列为接穗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高生长量达90cm以上;青山杨与银中杨效果较差,尽管青山杨生长量较高,但其成活率最低,二者成活率都不到50%;山新杨嫁接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成活率为70%左右,高生长量次于青山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根幅银中杨大苗造林成活率及当年高、径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幅35 cm和25 cm的较15 cm的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28和21个百分点;根幅35 cm和25 cm的较15 cm的当年高生长量分别提高246%和65%,当年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3%和37%;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采用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的银中杨大苗造林,根幅以35 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使用GGR6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银中杨插穗,可以使银中杨愈伤组织形成早(插后8 d)、生根快(插后26d),并且成活率、生长量和苗木合格率明显提高。GGR6号经济适用,成本较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额济纳胡杨林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管状土壤水分仪,对额济纳胡杨林、沙枣林、柽柳林以及其它不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地有大约20CM的干沙层,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剖面的30~150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沙枣林和柽柳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的变化和三种林型耗水量的差异是土壤含水量高低变化的原因;2004年5月份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2003年7月份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杨树纤维用材林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以银中杨和青山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正交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N肥、P肥和复合肥进行施肥试验,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证明:银中杨适合施N肥和P肥150~200g.株-1,青山杨适合施复合肥100~150g.株-1;最佳施肥时间是6月中旬至7月中旬;施肥能提高木材产量7.0%~16.6%;投入与产出比为1∶1.98。  相似文献   

18.
两个金银花品种根系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方法调查两个金银花品种秧花、蒙花的根系分布,同时测定植被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等土壤物理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秧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7.9%以上;蒙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9.0%以上。秧花的吸收根系分布对土壤水分具有一定影响,吸收根集中分布区域下层土壤含水量虽仍在增加,但增加的趋势有所减缓。吸收根集中分布深度的比较发现,蒙花明显大于秧花。研究结果表明,两金银花品种根系的分布对土壤物理性状均有一定影响,并与对照样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辽北地区美×青、中绥12、银中杨等3种杨树无性苗作为试材,对其生长状况做了6年观测记录,对辽北地区3种杨树培育技术和生长过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造林密度与胸径、材积的关系,试图找出更适宜的造林方法。同时对林内间种农作物做了试验。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区坡地林草间作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坡地林草间作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山杏林地土壤水分高于苜蓿地13.7%;苜蓿地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在0~40 cm;山杏林地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在60~10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