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需要大量的城市用地,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会给城市土地供应带来很大的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只有转变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管理模式,逐步向信息化利用的方向转化,才能实现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在用地规模上表现为总量失控,扩展过快;在用地结构上,表现为各类用地布局不合理、产值低;在城市用地的建筑容纳能力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城镇土地信息利用与优化配置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用途和时间四要素,实现每一种要素的合理化,即土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土地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土地的相对稳定性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城镇建设的步伐也加快了,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对住宅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生态环保建筑已成为一种时尚。随着建设项目规模化、扩大化,给足以证明城市建设水准的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平和县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编制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平和县土地利用现状 进行了土地适宜类,等,限制型的评价与潜力分析。结果,平和县233.404.13hm^2土地中,以宜林地类为主,占总面积的61.70%,宜耕地和宜园地分别占14.26%和7.91%,国有11.66%的未利用地,具有潜在宜林,宜园地利用价值。其中,宜耕地又中低产田为主,占本地类的75.75%,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宜园,宜林地类的二,三等地也占有相当  相似文献   

4.
城镇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本文就西吉县土地市场现状,培育县级地产市场原则及其措施作了全面的论述,对土地市场的正常健康运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两型社会建设,从宏观层面对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分3个项目层,选取18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的综合评判法计算长株潭城市群范围内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和8个县的中心建成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的相对土地利用潜力综合水平,其中权重采用客观附权法———改进的熵值法求得。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中,土地利用潜力大的是长沙市区;土地利用潜力中的是宁乡县、湘潭市区、炎陵县、韶山市、株洲市区、望城县、湘潭县、株洲县;土地利用潜力小的是攸县、醴陵市、茶陵县、湘乡市。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达州市宜耕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表明:宜耕土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开江县、宣汉县、渠县和达县。一等适宜和二等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共1841.64hm2。主要集中分布在达州市中南部,其中开江县、渠县和达县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在提出城市土地潜力的概念,明晰城市土地潜力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延吉市城区土地利用状况,总结了延吉市城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的利用强度、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城区土地的可整理潜力,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会昌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开明  黄金燕  邵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91-6392,639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该研究以会昌县为例,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典型抽样调查、数学模型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测算其开发潜力并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会昌县境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达1 813.0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1.92%;可开发利用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多集中在坡度为6°~15°的地区,面积为738.11 hm2.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资源潜力分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刘劲松  吕昌河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50-10153,10321
在总结了国内外土地资源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潜力评价单元和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等和赋值;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地图代数计算,对京津冀地区各农地类型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划分。结果表明:除旱地外,一等地面积介于30%~50%;二等地面积均较大,除了草地为29.26%外,其他地类比例均超过50%,三等地和四等地面积均较小。总体看来,本地区农地以优质(一等地)和次优质(二等地)土地为主,农业土地资源总体情况尚好,但还有进一步改造挖掘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0.
周璐红  李亚妮  王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32-16233
利用Zipf定则对泾惠渠灌区2005年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潜力为7.7485万hm2,土地利用潜力较大。通过研究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地开发潜力货币价值为28 455万元,土地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土地担负着生产与生活双重功能,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必须解决思想观念落后问题,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土地产权界定与安排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加快经济发展。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目标模式的构建应以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为主线,有步骤、分地域逐步建立起二级市场体系,限制农地非农化,而设计适宜的制度并进行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模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发展优势很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绿洲面积小,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质量差,水土不平衡,利用程度低,退化严重,规划不完善等,研究根据新疆土地详查资料,基于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特点,主要剖析了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龙拥军  许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11-7313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居民点,它既有城市密集的用地方式,又有农村低矮的建筑格式。在阐述小城镇建设用地特点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发展中的适度用地结构,并提出了小城镇适度用地管理的对策,以期提高土地管理执行效率,促进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发展优势很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绿洲面积小,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质量差,水土不平衡,利用程度低,退化严重,规划不完善等,根据新疆土地详查资料,基于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特点,主要剖析了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入手,介绍了其基本内涵和研究进展,阐述了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即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研究,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揭示人地关系、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采用遥感技术,参照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以2009年TM遥感数据为基础对郑州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获得其土地利用/覆盖现状空间分布;同时,通过建立耕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数学模型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比较,探索制约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郑州市建设用地承载力和规划耕地承载力可满足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现获耕地承载力及生态承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郑州市现状耕地承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其中中心区超载最为严重.达到耕生产潜力时的规划耕地承载力阈值除了中心区和巩义市处于满载状态外,其他各市(县、区)承载力仍有很大的空间;各市(县、区)人均生态承载力则远低于世界和全国人均水平,中心区最低,为0.10660 hm2/人;中牟县最高,为0.723 38 hm2/人.表明郑州市土地利用格局不能很好地适应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晓芳  贾宗维 《农业网络信息》2012,(10):116-118,129
利用Landsat-5 TM数据分析了永济市上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永济市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增加非常快,耕地面积也在增加,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发展及城镇化速率不断加快,人口逐年增长及国家政策改变等是驱动永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河源市土地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河源市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质量优良的Ⅰ、Ⅱ等地资源紧缺,绝大部分土地为质量中下的Ⅳ、Ⅴ等地;改良利用上应用切实保护和改良极其有限的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建设 。  相似文献   

19.
新疆非农建设用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荒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其被大量开发的同时耕地又不断被占用,耕地总量并未增大,因此,新疆非农建设用地的控制不可小视。回顾了新疆各类非农建设用地的发展概况,客观分析了非农建设用地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RS和GIS技术,对郑州市1992、2001、2013年3期Landsat 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其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1992~2013年间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而对2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1年来,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228.72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97.24 km2,导致生态环境效应总体呈恶化趋势,但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