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采自彰武县林地、耕地、草地利用方式下195个不同沙化程度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彰武县地区沙化普遍较重,表现出养分贫瘠化,土壤粗粒化。随着沙化程度的加重,土壤肥力降低。利用方式不同,风沙土的理化性质也不同,导致沙化程度也不同,具体利用方式沙化程度为耕地、林地、草地依次降低,说明耕地受着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增加了土壤细颗粒含量,且大量施肥,使耕地土壤肥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磷素含量增加的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豫东平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农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从而深刻地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人类活动对土壤变化的影响自有人类以来就不曾间断过 ,只是这种影响因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物质投入方式与数量等因素的变化程度不同而异。因此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对探讨区域合理的土壤利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豫东平原几种主要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为探讨其合理利用体系提供基础依据。1 研究区概况豫东平原是黄淮平原的典型农业代表区域 ,属典型暖温带半湿…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水稻土改种水果、果蔗、双季稻轮作秸秆还田、双季稻秸秆无还田以及稻-冬季瓜菜轮作5种不同利用方式,分析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提出今后有利于土壤培肥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5.
稻田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稻田养分利用的3种模式,证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单施化肥每 千克养分增产稻谷6.09kg,产投比1.79:1,且不利于土壤生态的改善;种植冬季绿肥紫云英-早稻草还田,配施适量化肥,每千克养增产稻谷6.18kg产投比1.82:1,节约近半数化肥,土壤肥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小南海镇烟草基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分别测定5个移栽日期处理移栽前和收获后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分析不同移栽期烟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烟草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5月15日或5月20日,最小值出现在5月5日或5月10日,对速效养分利用率最小值则出现在5月20日,对土壤有机质的利用率在各个移栽日期较为一致。烟草对土壤有机质利用量随移栽期推迟基本呈减少趋势, 5月20日移栽的烟草利用量最少,为5.59 g·kg-1,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利用量均随移栽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烟草对有机质的利用率与全氮、全钾利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全氮与全钾利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移栽期相关性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本烟区5月15日或5月20日移栽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东祁连山不同利用方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东祁连山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草甸草原土壤养分特征进行研究,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在金强河地区高寒草地上选取连续放牧、冬季放牧、围栏封育、燕麦地4种草地利用方式,在7月与9月进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不同利用方式土壤pH变化趋势不明显,变化范围在8.22~8.87;围栏封育方式下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70.21g/kg、65.07mg/kg;冬季放牧方式下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最高,分别为6.69、7.85mg/kg;连续放牧、燕麦地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分别为0.79、0.72mg/kg;连续放牧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04.29、588.63mg/kg.【结论】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pH值整体较大,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含量较丰富,除人工燕麦地,其余各利用方式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表层土壤达到二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云南绿春哈尼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干田、旱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范围水田分别为27.47~47.14g/kg、94.23~137.47mg/kg、3.68~13.31mg/kg和78.43~178.90mg/kg;干田分别为22.90~32.49g/kg、66.14~93.91mg/kg、2.20~4.55mg/kg和83.05~127.35mg/kg。旱地分别为29.10~41.92g/kg、85.95~107.95mg/kg、2.78~14.62mg/kg和59.75~112.23mg/kg。(2)同一山麓哈尼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养分含量总体上表现为水田干田旱地,但经方差分析,各种养分含量在水田、干田和旱地之间并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比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确定新源县则克台镇春秋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比分析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放牧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打草地,其中,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分段放牧方式,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草地土壤P、K含量高于自由放牧方式.分段放牧和划区轮牧物种数高于自由放牧和打草方式,划区轮牧的地上生物量最高.[结论]放牧利用方式在保持土壤养分、提高草地群落数量特征和生产性能上均高于打草地,划区轮牧是当地适宜的草地生产方式,而分段放牧具有潜在的优势,长期自由放牧则不利于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养分元素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枣麦间作园、荒地枣园和撂荒地等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运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结果】各土壤养分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为0.92%94.00%,均为中等空间变异性。由农田更替为枣园及枣麦间作后,提高了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020 cm土层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显著提高(P<0.05)。由荒地改建为枣园后,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有提高,其中010 cm、203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0100 cm土层各养分元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枣麦间作园>枣园>小麦地>荒地枣园>荒地,全氮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园>小麦>荒地枣园>荒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各养分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阿克苏地区农田或荒地改建为枣园或枣麦间作园后,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从农、牧、林角度比较了防护林(A)、农林复合(B)和林牧复合(C)三种措施防治沙化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C防护下的农田土壤机械组成最好,B次之,A最差;A和B防护的农田分别存在约4H和2H长的防护减弱区,C防护的农田未出现明显的防护减弱区;土壤粗糙度比较结果表明C最大,B次之,A最小;在相同的情况下,A土壤风蚀量最大,B次之,C最小.综合分析说明三种防护措施中,林牧复合型的防护效果最好,其次是农林复合型措施,防护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15.
米易县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米易县是攀枝花市烟叶的重要产区,为了解该区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方法】对米易县12个产烟乡镇345个植烟土壤样本中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统计。【结果】米易县植烟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锰平均含量达到146.91mg/kg和69.80mg/kg,含量极丰富;有效铜平均含量为3.49mg/kg,含量丰富;有效锌、有效钼平均含量为1.53mg/kg和0.28mg/kg,含量中等;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09mg/kg,含量极低。【结论】几种微量元素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乡镇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需要合理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野桃坝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前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有效磷从18.17 mg/kg升高到29.87 mg/kg,有机质含量从27.5 g/kg降低为14.9 g/kg,速效钾从212.14 mg/kg降低为141.63 mg/kg,碱解氮含量变化不显著。在空间分布方面,土地整理使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土壤空间分布更均匀,区域差异减小。该研究明确了土地整理后烟田土壤养分状况,对烤烟生产和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对宁夏干旱沙区自然封育草地、人工种植草地、自然封育+人工补播草地、人工种植灌木林地、人工种植乔木林地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pH值、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密度、铵态氮与速效钾质量分数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几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pH值介于8.00 ~8.50,盐分质量分数0.020%~...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农田产量水平下养分管理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养分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在河北辛集的32点田间试验,对高、中、低不同产量水平下农民习惯养分管理模式与基于养分平衡原理的优化养分管理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优化养分处理的籽粒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率均高于农民习惯处理。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优化处理的小麦产量比农民习惯处理增加的幅度逐渐降低。在所有处理中,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均以高产水平下的优化养分处理为最高。[结论]基于养分平衡的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城市土壤铁的分布特征,为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南京市主城区采集具有相似母质的道路、绿地和菜地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全铁、游离铁和活性铁及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制剖面分布图,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城市土壤铁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结果]城市不同土地利用均导致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减少,而活性铁增加;从垂直分布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形态铁和表征铁老化/活化的指标的极高值出现不同的土壤深度范围:道路土壤和绿地土壤较深,菜地土壤较浅。[结论]城市土壤游离铁含量降低、活性铁含量升高及峰值出现位置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