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aje.  JF  高丽洁 《杂粮作物》1992,(3):24-29
玉米、高粱和大豆的打叶处理引起籽粒产量和粒重的显著下降。减产量受失叶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影响。高粱和玉米打叶使粒数和粒重下降(Stickler 等,1961;Hanway,1969;Tollena-ar 等,1978)。玉米早期打叶降低粒数,而授粉后打叶降低粒重。打叶还缩短玉米籽粒灌浆期的持续时间(Tollenaar 等,1978;Jones 等,1983;Barnett 等,1983)。在抽丝中期后12天全部打叶,降低玉米籽粒生长速率,而在抽丝中期后24天打叶不降低。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灌浆期遮光水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6种市售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灌浆期遮光水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遮光减缓了衰老造成的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但抑制了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和籽粒灌浆进程,导致空壳率和秕谷率增加,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中,"粒粒饱"能够显著恢复灌浆期遮光导致的水稻干物质量减少;但与正常光照下的对照组相比,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遮光下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的恢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水稻弱光强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仅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在实际水稻生产中,只有通过合理区划,选择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区种植水稻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大麦籽粒生长及麦芽品质对短期高温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籽粒灌浆期间的环境条件是导致大麦麦芽品质下降的一个因素,但有关不同环境条件对大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特定影响却知道得很少。本研究试图利用便携式气候室在田间评价短期高温(〉35℃)对大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连续两年(1993和1994)内进行了两套试验,两年的供试品种分别为啤酒大麦栽培品种Schooner(1993年)和Parwan(1994年)试验处理为:(1)全灌浆期对照(不置气  相似文献   

4.
水稻和陆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应用Richards方程对水作和旱作水稻与陆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两种稻灌浆特性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水作相比,水稻旱作穗数和粒重明显降低,产量下降;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降低,活跃灌浆期缩短,强势粒和中势粒的起始生长势减弱,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距缩短,从而影响弱势粒的灌浆,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差异增大,最终导致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陆稻旱作与水作相比,除活跃灌浆期略有缩短以及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隔略有延长外,整体上灌浆过程变化不大。与水稻相比,陆稻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灌浆过程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较小,表现为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特别是强、中粒位势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前、中期灌浆较强,强、中势籽粒对同化物的激烈竞争使弱势粒灌浆变差,籽粒灌浆期短,特别是灌浆后期持续时间短,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低,最终影响产量。旱作条件下,水稻与陆稻相比,籽粒灌浆速率较小,活跃灌浆期较长,强、弱势粒灌浆呈现明显的异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明确灌浆结实前中期不同温度对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特征及其机理,【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控温,于水稻灌浆结实期设置高温(HT,日均温度31℃)、中温(MT,日均温度26℃)和低温(LT,日均温度21℃)三个处理,以自然温度为对照(CK),研究灌浆结实前中期持续高低温对晚粳稻籽粒灌浆、内源激素含量、淀粉及其及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温度上升(21℃~31℃),晚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灌浆前中期籽粒总淀粉积累速率加快,但持续时间短,总含量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及其所占比例在整个灌浆期均呈降低趋势;灌浆前中期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GA3)含量降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先增先降"趋势;MT处理有利于提高灌浆结实期籽粒生长素(IAA)含量,HT和LT处理均降低籽粒IAA含量,LT处理下,IAA含量先降后升,而HT处理籽粒IAA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与ZR变化规律相似,也呈"先增先降"趋势,但二者在灌浆结实期并不同步;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增加而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降低。【结论】不同温度显著影响晚粳稻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影响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渍前和渍后施用外源物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渍水小麦生长和产量减损效应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扬辐麦4号为供试材料,对渍前和渍后喷施外源调节物质(DDTC、GA、肥料元素和复配外源物)后花期渍水胁迫下小麦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期渍水胁迫后小麦光合性能减弱,光能利用和电子传递受阻,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减少,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粒重和产量下降。渍前和渍后喷施外源调节物质均可提高花期渍水小麦的叶片光合性能,增强叶片光能利用和电子传递能力,促进籽粒中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提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粒重,从而增加籽粒产量。与渍后喷施相比,渍前喷施外源物能够有效提高花期渍水小麦的叶片光合速率、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降低热耗散;渍前喷施外源物能够有效促进花期渍水小麦的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降低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转运;渍前喷施外源物能够有效提升花期渍水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促进粒重和籽粒产量增加。综上所述,与渍后喷施相比,渍前喷施外源调节物质能够有效提升花期渍水小麦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降低籽粒产量损失,从而减少渍水胁迫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影响,其中...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镁对小麦花后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昼/夜32/22℃)下施镁(0、10和20kg·hm~(-2))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和产量,施用镁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高温胁迫降低了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施镁对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及收获指数有显著正效应。高温胁迫下施镁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从而提高了灌浆速率和粒重。孕穗期施镁能有效缓解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伤害,有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浆期短暂高温胁迫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为了明确灌浆期不同阶段短暂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以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龙麦30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25℃/15℃)精确控温和人工温室形成绝对高温胁迫的条件下,分析了灌浆期不同阶段5d短暂高温胁迫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期不同阶段短暂高温胁迫处理中,两个小麦品种均表现为:前期高温胁迫对粒重影响最大,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高温胁迫处理时期的后移,粒重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后期(花后25d)高温胁迫对粒重影响不显著。灌浆期缩短是导致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各种环境因素控制着作物的生长,其中气温就是一个。如果温度条件不适宜,即便是在良好的农艺措施下,产量也会很低。据Sale(1968,1969)报道,作物开花和叶片伸长及灌浆看来受温度影响。Chaudhary和Sodhi(1979)曾用气候因素对生长持续期、营养生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因气候的变异使高粱产量的变异很大。高粱种植带的平均气温从生长季早期的31℃左右,到生长季晚期的23℃。虽然土壤水分低是高粱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但即使在最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籽粒产量的巨大变异仍取决于播期。气候对高粱影响的资料比较罕见。为此,在本研究中力图弄清实现高产所  相似文献   

11.
灌溉对受玉米根叶甲为害的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W.E.Riedell等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sp.)幼虫取食为害引起花期中度干旱(Riedell,1990)。干旱抑制玉米叶片生长,降低光合速率。玉米花期及籽粒灌浆早期的...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的籽粒产量是单位面积粒数和粒重的函数.粒重取决于籽粒生长速率和持续期.籽粒数及其影响因素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对籽粒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关系及其在育种中的价值尚未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籽粒的生长速率决定籽粒产量。为了揭示水分胁迫对粒用高粱光滑叶(浅绿色叶片)和非光滑叶(深绿色叶片)品种籽粒生长的影响,在1984~1985年期间进行了一项试验,试材包括4个光滑叶品种(IS923、SPV86、M35-1和IS3962)和4个  相似文献   

14.
钾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为了了解钾对旱地冬小麦生长质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分析测定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钾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37.5~112.5kgK2O/hm2)明显地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施用钾肥的处理在小麦开花以后不同时期千粒重和籽粒灌浆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施用钾肥,小麦的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尤其是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都有明显增加,但钾肥施用量过大反而不利于小麦品质的改善,施用量超过112.5kgK2O/hm2小麦上述品质指标数值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双季栽培制中软质红皮冬小麦必须早熟。育种家历来用抽穗期或开花期作为成熟性的指示性状。作者旨在测定一个特定软质红皮冬小麦标准群体开花后可能影响成熟期的一些性状的变化。1987-1989年分别在几个田间试验中研究了产生于一个单交组合各体的44个F5家系及相应的22年F1,F2和F3种子世代。测定了开花期,花后20d籽粒重,籽粒生长速率,最终籽粒重和有效灌浆期。估计了方差中直系加性方差,母系加性方差组分  相似文献   

16.
以桂华占、八桂香为材料,不同播期调控下,研究不同播期下优质稻花后植株碳氮流转与籽粒生长及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后茎鞘、叶片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都与籽粒起始灌浆势呈正相关.籽粒活跃灌浆期、持续灌浆时间与花后茎鞘、叶片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播种期推迟不利于茎鞘碳同化物向穗部流转,茎鞘碳同化物转运对籽粒的产量和淀粉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淀粉>可溶性糖>蔗糖,茎鞘碳同化物对籽粒产量及淀粉产量的贡献率远高于叶片.可溶性糖转运对籽粒产量和淀粉产量贡献率表现为SD1>SD2>SD3;蔗糖、淀粉对籽粒的产量贡献率表现为SD1>SD2>SD3.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的减少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增加是同步的,并且,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快速递减期(花后3~12 d)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快速递增期(花后6~12d)同步.(3)播种期推迟减少茎鞘和叶片总氮的积累,籽粒氮收获指数降低,但是播种期的推迟却增加茎鞘和叶片器官蛋白氮积累,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针对辽宁省中晚熟稻区研究21个高产、低产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认为水稻灌浆过程存在品种间差异,最大灌浆速率W'和灌浆阶段Ⅰ是影响籽粒重的重要因素;颖壳厚度与灌浆强度、灌浆阶段Ⅰ和最大灌浆速率呈负相关,颖壳较厚的品种灌浆较慢,反之则快;灌浆天数过长的品种在生长后期受低温影响较大,不利籽粒增重。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利用离体培养技术(Gengenbach,1977)已证明,温度是一种能调节玉米籽粒生长和发育的主要环境变量。高温(35℃)导致果皮快速生长,但胚乳和胚的发育很差,籽粒在培养7~14天后败育。冷凉温度(10或15℃)使胚乳细胞分裂阶段和籽粒有效灌浆期延长,但  相似文献   

19.
玉米籽粒产量是籽粒发育期所积累的籽粒干物重总和。这种籽粒干物质的积累(籽粒灌浆)出现在植株生长周期的生殖生长期(开花至生理成熟)中,并且经一短暂停滞期后,至籽粒达最大干重前干物质积累随时间呈直线增加(Johnson等,1972)。Drynard等(1971)提出,经遗传方法延长有效灌浆期对于提高籽粒产量存在巨大潜力,这种效益在长生长季条件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冬麦北移后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冬麦北移后小麦粒重的变化,在甘肃清水(冬麦原种植区)和武威(北移区)设两个试验点,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籽粒灌浆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用卡方(χ2)测验进行了拟合优度测验,同时对千粒重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相关系数(r)均为极显著,说明用logistic方程描述籽粒灌浆过程是合适的.在拟合优度检验中,χ2﹤χ20.05,表明方程拟合较好.冬麦北移后整个灌浆过程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均明显提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及最大灌浆速率略有降低,整个籽粒灌浆过程持续时间缩短,最大粒重和实际千粒重均有所提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移区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Rmax)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R)和快增期灌浆速率(R2)呈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灌浆速率(R1)、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3)和籽粒灌浆速率达最大值时间(Tmax)呈正相关,与缓增期灌浆速率(R3)、整个灌浆过程持续时间(T)、渐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1)和快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2)呈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灌浆过程分析,籽粒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大于整个灌浆过程持续时间.从阶段灌浆参数分析来看,渐增期的灌浆速率、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是影响北移区冬小麦千粒重的3个主要参数,其中快增期灌浆速率对千粒重提高的作用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