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乐县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利霞 《河南农业》2009,(11):33-33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南乐县有机肥料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总结有机肥料资源利用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为实施沃土工程和科学规划有机肥料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我们对南乐县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2001年对江西省各市县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状况、商品有机肥料生产情况及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有机肥料资源量为13411.0万t,利用量为6199.4万t,商品有机肥产量4.1万t,有机肥料利用率为46.2%。针对目前有机肥发展存在的绿肥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低;作物秸秆总量减少,秸杆资源未充分利用;农民积造的农家肥数量锐减,粪尿类资利用率低;有机肥商品化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制订政策,加强立法;发展经济绿肥,搞好良种繁育;抓好秸杆还田,严禁就地焚烧;抓好有机肥积造;提高有机肥商品化率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榆树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全市耕地面积为35.8万hm2,粮豆种植面积33万hm2;养殖业主要以畜、禽为主,年总存栏1 520万头(匹、只).全市每年产生各类有机肥料资源3 145万t,其中农家肥资源300万t,秸秆资源245万t,养殖业有机废弃物资源2 603万t.  相似文献   

4.
中国畜禽粪尿磷素养分资源分布以及利用状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参照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计算粪尿资源量的方法,研究了2002年我国畜禽粪尿磷素养分资源的状况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我国畜禽粪尿肥资源总量约为33亿t,提供磷(P)318.4万t,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广东、湖南等省。145.7万t粪尿磷资源作为有机肥回田,占粪尿磷资源总量的45.8%;而进入环境的磷约为172.7万t,占粪尿磷资源总量的54.2%。北京和上海粪尿磷资源总量不多,但其单位面积承载的磷却很高,分别为98.7kg/hm2和86.6kg/hm2。  相似文献   

5.
房杰 《吉林农业》2010,(7):79-79
文章通过调查摸清了吉林省有机肥料资源量及吉林省有机肥料资源的利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吉林省有机肥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吉林省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建议:推进秸秆直接和间接还田,推进有机肥料工厂化发展,加大发酵、腐熟技术研究和推广,扩大增施有机肥试点规模和提高对农民应用商品有机肥的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吉林省有机肥料资源量及有机肥料资源的利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吉林省有机肥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建议.推进秸秆直接和间接还田,推进有机肥料工厂化发展,加大发酵、腐熟技术研究和推广,扩大增施有机肥试点规模和提高对商品有机肥的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7年对云南省有机肥料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有机肥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有机肥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岐山县有机肥资源及利用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料资源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绿色和有机食品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现。针对岐山县有机肥料资源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开发利用有机肥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铜川市耀州区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铜川市耀州区现有有机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利用方式,分析了当前有机肥料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今后有机肥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有机肥料资源现状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湖北省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资源的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农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大量富集,充分利用和开发有机肥料资源,提高地力,确保粮食高产稳产是农业生产的当务之计,通过对同江市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的调研,结合当地提出了如何开发利用有机肥料资源的5项措施,并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开展好有机肥料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道县发展草食动物的资源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道县草食动物养殖资源状况,对草食动物养殖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道县的气候、地理环境、饲料资源丰富,当前可用于饲养草食动物的饲料量为51.00万t,可饲养338 550头牛,在目前159 000头的基础上可再增加179 550头;潜在饲料量为26.25万t,可饲养174 320头牛。  相似文献   

13.
岐山县有机肥料资源利用调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岐山县有机肥料资源现状和有机肥利用方式的调查分析,针对有机肥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有机肥料资源现状及利用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有机肥料资料丰富,且有机养分含量较高。2007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资源总量3197.5万吨,秸秆资源总量950.5万吨, 绿肥总量385.6万吨,以及每年数百万吨的啤酒厂、味精厂的废渣和食用菌废料等。现将2007年我省有机肥资源现状及利用模式与对策阐述如下,旨在为我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有机肥料资源逐年增加受粮食产量增长、养殖业规模扩大及糖料加工业兴盛等因素的影响,广西有机肥料资源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2011年,全区有机肥料资源总量约20606万吨。其中农家肥18339万吨、秸秆1535万吨、饼肥13万吨、绿肥572万吨、沼气液147万吨。有机肥料的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养分比例逐年下降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推进,农业越发展,对有机肥料的需求越多,农民施用有机肥料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固体有机废弃物,配合耕地质量建设,从2009年开始进行有机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量施氮水平下,有机肥料用量为7.5 t/hm~2时,可以使玉米增产28%以上,在22.5 t/hm~2施用水平下,玉米产量增加超过50%;使用有机肥料也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使用有机肥料5 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3~4 g/kg,土壤的容重也处于一个合理水平,田间蓄水量可增加56~120 t/hm~2,明显增加土壤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1有机肥料资源现状1.1秸秆。邯郸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3.73万hm2,总产量15.4万t。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73万hm2,玉米种植面积1.33万hm2。年可产农作物秸秆31.7万t(以干秸秆计算)。麦秸中N、P2O5、K2O、Ca、S的含量分别占干物重的0.50%~0.67%、0.20%~0.34%、0.53%~0.60%、0.16%~0.38%、0.123%;玉米秸中N、P2O5、K2O、Ca、S的含量分别占干物重0.48%~0.50%、0.38%~0.40%、1.67%、0.39%~0.8%、0.263%。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正确评价中国现存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以及各种利用途径的适宜性,充分认识中国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主要结合相关研究所测定的秸秆田间残留量等数据信息,以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收获留茬高度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系数进行估算,进而计算出2005年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还采用各类秸秆适宜性分级的方法,对秸秆资源用于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以及食用菌基料等用途的适宜性和其各自的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2005年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为68595×104t,平均可收集系数为0.81;残留田间和收集过程中浪费的秸秆占19%。其中,粮食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为49231×104t,占71.77%;经济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为16261×104t,占23.71%;其它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为3103×104t,占4.52%。2005年中国可以燃用的秸秆约为6.35×108t,占全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的92.63%。2005年在中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中,适宜加工饲喂的秸秆为58764×104t,占85.67%;不适宜加工饲喂的秸秆为9831×104t,占14.33%;秸秆残留还田量与适宜直接还田的可收集利用秸秆量合计约61600×104t,占同年中国秸秆总产量的近3/4;适宜于食用菌栽培的秸秆与适宜于工业加工的秸秆总资源量均约为58700×104t,分别占同年中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的85.00%以上。结论根据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非常丰富,适宜于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19.
<正>有机肥料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肥源之一,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机肥资源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而且对于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省目前有机肥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指出当前我省有机肥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