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得克萨斯高原历史上生长的陆地棉因其狭窄的种质基础限制了棉花纤维品质的改良。化学诱变和随后的选择有助于选育适宜该区域的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系。本研究旨在测定纤维品质改良的遗传。从一个用3%EMS处理2小时的Paymaster HS200群体中选择出麦克隆、 相似文献
2.
枯萎病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2年长江流域棉花区试的10个新品种进行了抗枯萎病(Fusariumwilt)鉴定,并从每个品种中各选择30个单株,分株计产,按株取样检验其纤维品质。分析棉株不同的枯萎病级别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2个品种抗枯萎病;6个耐病;2个感病。(2)枯萎病株的皮棉产量比健株减产的百分率分别为:Ⅰ级26.48%,Ⅱ级45.50%,Ⅲ级54.57%,Ⅳ级77.76%,减产极显著。(3)病株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也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健株。棉株枯萎病级别与纤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个抗枯耐黄棉花品种(系),在病圃研究了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的棉花黄萎病株使单株子棉产量降低4.82%~85.66%,单株结铃数减少3.38%~84.01%,单铃重减轻2.67%~16.74%,在分损失0.82%~7.57%。在产量各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受病级影响最大,其次是铃重,再次是衣分。同时建立了各品种病级与单株子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直线回归方程。黄萎病主要是对纤维的细度、强力、主体长度及成熟度有明显影响。病株与健株比较,病株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主体长度明显变短。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农达、草甘膦和西玛津等几种除草剂(组合)及不同的用药量处理对苎麻地杂草进行防效比较,筛选出了各种除草剂(组合)的最佳用药量,并就这些最佳除草剂(组合)用药量对苎麻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测定,进一步验证各种除草剂(组合)在苎麻地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土壤养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在浙江省棉区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县)。研究了棉纤维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纤维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两组变量间的典型相关系数(λ=0.9683)达显著水平,因此棉花纤维品质的优劣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高低有关。(2)在土壤诸养分中,以土壤有机质、氮、硼和铜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特别当这些养分的含量较高时,纤维的麦克隆值和2.5%跨距长度有显著地提高。(3)黄岩、金华、衢县和平湖试点的土壤由于采用稻棉轮制而土壤肥力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PSAG12-IP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衰老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9个转化事件的纯合阳性株系为试验材料,于2011—201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衰老阶段IPT基因表达量大幅上调,Z+ZR类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冀合321。根据Z+ZR类细胞分裂素含量将9个转PSAG12-IPT基因株系聚类分为抗衰老能力强、弱和中间型3大类,不同类型株系在叶片衰老阶段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野生型增加幅度不同。转基因株系单株成铃数(直径≥2 cm)和铃重与野生型相当或高于野生型,但各株系第一次收获时的吐絮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且降低幅度与抗衰老能力成正比。这导致抗衰老能力较强和中等的PSAG12-IPT过表达株系(OE-37和OE-38)因有效吐絮铃少而减产,而抗衰老能力弱的株系(OE-30)籽棉产量与野生型相当。PSAG12-IPT基因过表达株系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显著高于野生型,马克隆值有增加趋势,其他品质指标与野生型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泰安市是我国大麻主产区之一。长期以来,因早倒茬和劳力紧张不能适时收刈,影响了大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麻不同收刈期试验,确定了最佳收刈期。材料与方法1987~1988连续两年在莱芜市杨庄麻区和肥城县汶阳麻区试验。4月1日播种,品种为肥城大麻,两年平均亩产110.2公斤。收刈期为6月20日、6月25 相似文献
8.
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武育粳3号(粳稻)为材料,自抽穗至成熟期,设盆钵内土壤水势5个处理为0(对照)、-15、-30、-45、-60kPa,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时,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处理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处理的整精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降低,淀粉谱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则显著增加。汕优63土壤水势为-45kPa和-60kPa处理以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30kPa、-45kPa和-60kPa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最高粘度和崩解值较对照显著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增加。建议将土壤水势为-15kPa与-30kPa和-15kPa分别作为汕优63和武育粳3号结实期优质高产节水灌溉的低限土壤水势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土壤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以农大3号为试材,盆栽,控水,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水势)胁迫(≤-75 kPa)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中期土壤水分胁迫导致功能叶变短,穗粒数减少,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降低,糙米率、米粒长宽比、食味下降。分蘖期干旱胁迫使单穴有效穗数降低,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下降。出穗后干旱胁迫导致叶片萎蔫变黄,叶面积指数下降。乳熟期和灌浆期干旱胁迫,饱满粒率、饱满千粒重降低,整精米率下降。灌浆期干旱还导致垩白率、垩白度明显增高。蜡熟期干旱使叶绿素含量减少,胶稠度、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经过1987和1988两年在河南安阳和江苏扬州二个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棉花纤维产量构成因素公顷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播期、追施氮肥、密度、喷缩节安、去早蕾、留果枝数等栽培措施对产量构成各因素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产量构成因素的重要地位随地区不同而变化,主要栽培措施是依据一定地区和一定年份而言的。在安阳地区,铃重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而去早蕾、密度和追施氮肥又是影响铃重的主要栽培措施,这三项措施的重要性顺序随着年份不同而不一样;在扬州地区,公顷铃数是贡献于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而密度又是影响公顷铃数的关键栽培措施,留果枝数和追施氮肥的地位则因年份不同而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这为棉花生产因地因时制宜,抓主要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不同干燥条件对稻谷的降水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洞道式(厢式)干燥机,用不同的干燥温度和风量对稻谷进行干燥,绘制得出干燥速率曲线,并测定了干燥前后的爆腰率、出糙率、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热风温度高的试验中的稻谷降水率要高于热风温度低的试验;风量大的试验中的稻谷降水率要高于热风风量低的试验;稻谷的平均干燥速率总的趋势随着热风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热风干燥温度的提高,稻谷的爆腰率有比较明显的增大趋势,脂肪酸值随热风温度波动变化,出糙率随热风温度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26℃的恒温条件下,不同水分含量大豆充氮气调与常规储藏大豆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在26℃的储藏条件下,水分含量仍然是影响大豆品质变化的首要因素。当大豆水分含量低于安全水分时,是否充氮对大豆的发芽率、油脂酸值、霉菌带菌量、霉菌菌相影响很小,大豆的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持。当大豆水分含量略高于安全水分时,充氮可以很好地延缓大豆发芽率的下降、油脂酸值的升高,但对霉菌变化的影响较小。当大豆水分远高于安全水分时,充氮对延缓大豆发芽率下降有一定作用,对油脂酸值和霉菌带菌量、霉菌菌相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水分粮处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几种高水分粮降水方法——人工摊晾法、烘干机处理法与就仓干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自利弊;通过综合对比,分析了高水分粮处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高水分粮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小麦水分含量对容重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容重是国内外粮食定等及评价粮食工艺品质的主要指标,小麦籽粒硬度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改变小麦水分含量,判定其对小麦容重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分范围之内,小麦容重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小麦籽粒硬度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Brookfield质构仪测定了不同含水率的稻谷籽粒(含水率为10.63%、12.25%、13.71%、15.18%、16.53%w.b.)在Z轴(短轴)方向上的压缩特性(破坏力、破坏能、表观接触弹性模量、最大接触应力、破坏应变),得出含水率对稻谷压缩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缩形变的增加,稻谷籽粒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加,当到达破裂点时达到最大值,随之急剧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稻谷籽粒的压缩破坏力、破坏能、表观接触弹性模量、破坏应力逐渐减小,压缩破坏应变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