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无土育秧技术在隆化县张三营镇、太平庄乡试验获得成功,该技术在承德市引进尚属首次。2010年4月,隆化县农牧局与隆化众禾种业联合从内蒙古赤峰市洽维农业研究所引进了水稻无土育秧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特别基质代替泥土,育出的秧苗质量高、无病虫草害,移栽时起秧方便,适合机械化插秧,而且  相似文献   

2.
汕优6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1986年评为农业部优质米。我省1985年引种示范,普遍反映汕优63高产、质优、抗病。为了探索其高产优质栽培规律,“七五”期间我站在都匀、兴义和遵义等三县(市)开展了汕优63大面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本文根据1989年三县(市)汕优63验收汇总材料,筛选出26份数据准确完整的资料,就汕优63的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制定汕优63高产栽培技术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走向市场后主要农作物生产效益的情况调查与思考孙有达(贵州省农业厅)农业走向市场以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对此,贵州省农业厅分别在息峰、印江、纳雍、余庆、安龙、紫云、凯里、都匀、乌当等9个县对200多农户1993年种植的水稻、玉米、小...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做重要讲话时指出:"都匀毛尖我知道,茶味比较淡,很好喝。都匀毛尖要走出去,要把都匀毛尖的品牌打出去。"习近平主席此番话,是对都匀毛尖的深切期望,也给贵州茶的总体发展指明了方向。都匀毛尖是贵州省的历史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15年,都匀毛尖就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6年,都匀市哨角寨农民采摘加工了三斤"鱼钩茶"寄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品尝  相似文献   

5.
秋风危害是贵州水稻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据统计,1992-2002年全省平均每年63个县发生秋风,占总县数的75%,比1952-1992年间41个县多了22个县,危害面积扩大了一半.毕节市是贵州秋风重发区,为了确保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结合毕节市实际,根据省课题组安排特进行了高寒山区水稻适宜播期试验.  相似文献   

6.
玉屏县于1985年和1986年开展了水稻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收获时县农业局组织了验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根据部分试验示范结果,对配方施肥的技术经济效益作初步分析。一、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配方施肥是根据玉屏县土壤的养分状况,水稻的需肥规律,产量指  相似文献   

7.
试论贵州茶树气候优势及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贵州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现在三十个县内已发现野生大茶树。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多达五十余种,且分布广。据文献记载,贵州产茶历史可上溯至西汉初年。省内地方名茶不下十余种,贵定云雾茶曾为贡品;鱼钩茶(即都匀毛尖)曾获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展会银质奖。解放以后,我省茶叶生产更得到了迅速发展。1982年与1949年相比,茶园总面积扩大了十一倍,种植面积达五十余万亩,总产量增长了近五倍,达十六万担。省内名茶如黔绿珍眉、遵义毛峰、都匀毛尖等,在全国名茶评比中,都先后名列前茅。其中有的飘香万里,进入国际市场,名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推动都匀市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开展了11个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各水稻品种均适合在都匀生态条件下种植;紫武S/215、内优6368、恒丰优387、晶两优1212、宜香优2115、野香优莉丝、神龙优228、兆优5455等品种产量均超过600kg/667m~2,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麦烟稻三熟的优越性1976—1980年的五年期间,我们和贵州省都匀县墨冲公社河西大队第二生产队合作,进行麦烟稻三熟的试验研究。这个生产队海拔840公尺,年均温15.5℃,月平均气温1月5.2℃,3月11.8℃,7月24.4℃,  相似文献   

10.
正1前言都匀毛尖茶是一个历史名茶,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相传被乾隆皇帝赐名为"鱼钩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1982年,参加全国首届名优茶评比,获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10年,再获上海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圆了百年世博名茶梦,使都匀毛尖茶名声鹊起,让神奇的都匀毛尖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再次展现给世人。都匀毛尖茶独特的品质被茶叶权威专家称之为"味精茶",鉴于都匀毛尖的独特品质,亚洲博螯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和被称为两岸茶王、世界茶王的李瑞河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你可随处建厂制造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水稻产业化育秧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产业化育秧的发展是从建设工厂化温室育秧开始的。1990年春,首先在平南县建成镇隆、官成镇2座温室育秧工厂,实行商品化供秧,1991年发展到个体育秧工厂,1992年柳江、柳城、北流等县(市)也相继建立了温室工厂化育秧供秧,为广西商品化育秧供秧提供了...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父本旱地育秧制种技术四川省大竹县种子公司(635100)兰廷明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必须有足够的父本花粉作保证。现阶段父本一般采用温室两段育秧方式,它有两大缺点:一是要建造温室,成本高;二是要经过秧田寄栽后再移栽至大田,环节多。如采用旱地育...  相似文献   

13.
<正>楚粳系列品种是云南省滇中温暖稻区粳稻主栽品种,属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选育的常规水稻,目前已选育40余个品种,在滇中及毗邻的四川、黔西适宜稻区种植。其中楚粳27号、楚粳28号已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本文从温室杂交、加代,大田"系圃"选育2个方面介绍楚粳系列常规水稻的选育过程。1配套基础设施先进的温室系统是育种必备的基础设施。温室面积一般在600m2最佳,温室自动化程度对育种效率取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真实性。使用逐级订正模型先后从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育秧期间水稻所处气温、气候数据4个方面对富锦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进行修正,并对修正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原插秧日期并不符合水稻生长的客观规律,接下来的农用地分等工作应该对水稻的播种日期、插秧日期进行修正更新;温室育秧技术通过提前水稻播种日期、插秧日期并增加育秧期间水稻所需积温,从而提高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温室育秧技术和气候变化均使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增加,但温室育秧技术对富锦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育秧新技术应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作与栽培》1992,(2):62-64
近10年来,我国水稻育秧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培育多种类型壮秧的育秧配套技术,北方建立起以旱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的系列技术,南方发展到以地膜育秧、温室育秧、两段育秧、湿润育秧等为主的多种育秧技术,把我国水稻育秧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现将我国目前重点推广应用的水稻育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温室、温床抛寄两段育秧,是我县在温室寄插两段育秧的基础上,学习湖北省旱育抛寄两段育秧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除情况,把抛寄移植到温室寄插两段育秧上来,解决了人工寄插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的难题而推广的一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耕作与栽培》1999,(6):28-29
在近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1998年继续在全省范围进行水稻抛秧栽培的试验示范工作,以进一步探索其在我省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增产途径。1 试验示范情况1996年全省32个县参与水稻抛秧技术的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8.6hm2,平均单产547.8kg/667m2,1997年示范点扩大到70个县,示范面积推广为575.57hm2,平均单产546.14kg/667m2。今年全省抛秧栽培试验示范面积扩大到2519hm2,单产583.93kg,同田对比两段育秧平均单产553.2kg/667m2,增产5.55%。一些县对水稻抛秧技术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德江县对水稻塑盘抛栽,摆栽…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水稻种衣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是“九五”种子工程主要内容之一,我省以水稻为主,提高种子包衣率水稻是关键。为此,我站于1999年在全省20多个县、市进行了水稻种衣剂大面积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稻霜霉病也叫黄化萎缩病,在玉屏县历年来属零星发生的次要病害,其发病症状与水稻坐蔸很相似,因此没有受到重视。2009年,该病在玉屏县大面积流行,其中亚鱼、田平、新店等乡镇受害严重,受害面积1000公顷,成灾面积400公顷,绝收面积21公顷,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了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