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喷施聚天门冬氨酸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聚天门冬氨酸(PASP)5个作用浓度20、40、60、801、00 mg/kg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PASP对不同品种1年3茬次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同影响。3个紫花苜蓿品种年产量均以PASP为20 mg/kg处理最高,且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PASP浓度为20 mg/kg可以显著提高阿尔冈金和甘农3号的株高,PASP为40 mg/kg可以显著提高金皇后的株高;喷施PASP对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PASP 60 mg/kg能显著提高阿尔冈金及甘农3号的粗蛋白、磷含量;PASP 40 mg/kg能显著提高阿尔冈金、甘农3号的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PASP 80 mg/kg处理能显著提高甘农3号的钾含量及金皇后的磷含量;对金皇后脂肪及灰分具有显著作用的处理是60 mg/kg。  相似文献   

2.
喷施亚硒酸钠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施硒水平(50、100、200 mg/kg)对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4茬每茬次干草产量都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对不同茬次的干草产量影响不同,适量喷施硒肥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P<0.05),年产量以施肥量50 mg/kg的亚硒酸钠最高.喷施硒肥对每茬次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4个处理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及植株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则随着喷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粗纤维以100 mg/kg处理最高,粗脂肪以200 mg/kg处理最高,但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年积累量都随着施硒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以50 mg/kg处理最高,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施硫肥S0(0kg/hm2)、S1(16.5kg/hm2)、S2(33.0kg/hm2)、S3(49.5kg/hm2)4个水平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1和S2处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主茎长和侧茎长,S1的分枝数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主茎节数和侧茎节数没有显著影响;S3主根粗显著小于S0,S1和S2处理,S1主茎粗显著大于S0和S3处理;S1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茎叶比;S1和S2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S1的紫花苜蓿第2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S2和S3处理,不同硫水平对紫花苜蓿第3茬干草产量没有显著影响,S1处理的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0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3处理;不同硫肥水平对紫花苜蓿粗纤维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S1和S2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S0和S3处理;S1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低;S1处理的干物质采食量、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都显著的低于其他处理。施硫肥水平为16.5kg/hm2时,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提高,而当硫肥量超过33.0kg/hm2时,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河南地区玉米田喷施莠去津除草剂对后茬紫花苜蓿生产的影响,选取我国广泛种植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受害指数、生产性能和干草品质比较,结果表明:(1)玉米田后茬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莠去津残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因前茬作物玉米生长期间强降雨的淋溶作用,2021年秋季种植的苜蓿土壤中未检出莠去津残留。(2)在河南地区正常降雨年份,以夏玉米推荐浓度(3.75 l/hm2)喷施莠去津,残留量对后茬紫花苜蓿产生明显毒害作用,但不同苜蓿品种受害程度有所不同。(3)紫花苜蓿遭受莠去津毒害时,植株高度和生物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不同硒源及其浓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WL232HQ为研究对象,采用N-Se和Se代表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在紫花苜蓿的营养生长期分别以0、30、100、250 mg/L多次叶面喷施,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CK、SeT1、SeT2、SeT3、N-SeT1、N-SeT2、N-SeT3。结果显示:SeT2和N-SeT2处理的紫花苜蓿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SeT1、N-SeT1、N-SeT2处理的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结合隶属函数值分析发现,低浓度的外源硒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不同浓度纳米硒处理的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稳定性优于亚硒酸钠。研究表明,施用浓度为100 mg/L的纳米硒时,紫花苜蓿的产量高、营养品质好。  相似文献   

6.
喷施硫酸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面喷施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锌水平200,500和800mg/kg对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锌显著(P〈0.05)提高苜蓿草产量,其中施锌量为500mg/kg的处理产量最高。适量的锌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施锌量为500mg/kg时,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粗纤维、磷的含量,对粗灰分含量影响不大。喷施不同浓度Zn处理,除第1茬外,苜蓿中的钙含量有增加趋势。营养物质的年积累量均以施锌浓度为500mg/kg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方法,以龙牧801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缩节胺(80,160,240 mg/L)、比久(3 000,5 000,7 000 mg/L)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于现蕾期和盛花期两次对紫花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在成熟期测定不同浓度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比久(除7 000 mg/L)后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各产量构成因子与种子产量均呈正相关,喷施缩节胺处理每平方米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比久处理每个生殖枝的结荚花序数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每个荚果的种子数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缩节胺处理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043 9+0.216 5X1(Y为种子产量,X1为每平方米生殖枝数)。喷施比久处理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17.175 3+0.049 1X1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浓度和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6-BA)对紫花苜蓿热激胁迫下形态和生理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喷施6-BA处理,⑴明显增加了紫花苜蓿恢复生长期植株鲜重、单株叶片数和分枝数增加量,其中30mg/L 6-BA处理的作用效果最显著;⑵明显提高了紫花苜蓿热激胁迫下保护酶POD活性,且低浓度喷施两次效果明显;⑶提高了热激过程中和恢复生长期苜蓿叶绿素含量,但差异不显著;⑷明显降低了膜脂氧化产物-MDA含量,其中30mg/L喷施两次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6-BA不同处理均有减轻高温伤害和促进后期生长的作用,但不同浓度、不同喷施次数的6-BA作用效果不同,其中30mg/L浓度喷施两次效果最佳,表明低浓度、多次喷施6-BA 可以有效补充紫花苜蓿因高温造成的激素合成量减少,进而减轻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一年收割三茬,利用自主研制的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分别在每茬紫花苜蓿刈割前第30天、第25天、第20天、第15天、第10天、第5天进行喷施,以不喷施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15天,第二茬和第三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均为刈割前第20天。对三茬紫花苜蓿生长性状、产草量、营养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综合分析,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20天。  相似文献   

10.
叶面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喷施不同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草量、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试验以种植第二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每年刈割三茬,在刈割前20天,分别喷洒自主研制苜蓿专用叶面肥(专利号:201810124670.2;处理1)、0.3%尿素(处理2)、0.5%磷酸二氢钾(处理3)、0.3%尿素+0.1%硫酸亚铁(处理4)、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5)、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6)、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处理7)共7种叶面肥,以喷施净水为对照,观测不同叶面肥种类对苜蓿生长、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叶面肥的喷施均显著提高其产草量与营养品质,其中7号试验组效果最佳;处理7年总干草产量可达13505.50kg/hm~2,比对照提高27.78%,三茬平均粗蛋白含量可达25.01%,比对照(21.78%)提高14.83%,纯增经济效益达7441.27yuan/hm~2。综合分析得出,受生产成本限制时,可在黑龙江地区喷施处理1叶面肥。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施磷量对滴灌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环境及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磷(P2O5)梯度: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采用滴灌模式随水滴施,测定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干草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P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04,6.15 lg cfu·g-1及933.54,945.91 U·g-1·d-1;细菌数量在P3处理达到最大值,为7.14 lg cfu·g-1;碱性磷酸酶活性在P1处理达到最大值,为14 939.80 U·g-1·d-1。根际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微生境下科尔沁沙地苜蓿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尔沁沙地,通过对洼地、坡地、岗地等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测定二龄苜蓿的产量及生长特性,分析了微环境对沙地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洼地年干草产量最大,达14 173.47kg/hm2,显著高于坡地和岗地生境苜蓿产量;岗地条件下苜蓿干草产量最低,达7 415.58kg/hm2。苜蓿干草产量与苜蓿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苜蓿根系生长受不同生境影响较大,岗地苜蓿根系长势明显低于洼地苜蓿和坡地苜蓿,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都相对较小,分别是250.3cm3,3.58mm和82.4g。洼地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均最大,分别是443.8cm3,4.44mm和146.2g。洼地每株苜蓿根瘤菌数显著多于坡地和岗地,达到16.7个/株。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地下滴灌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的合理施氮量和灌溉量,以紫花苜蓿‘巨能7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试验,全生长季共设置4个总滴灌量水平:480 mm(W1)、550 mm(W2)、620 mm(W3)和690 mm(W4);施氮量共设置4个水平:无氮(N0,0)、低氮(N1,60 kg·hm-2)、中氮(N2,120 kg·hm-2)和高氮(N3,180 kg·hm-2)结合灌溉进行,试验采用田间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对地下滴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内生长状况、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水氮供应对紫花苜蓿不同茬次的株高和茎粗均有不同的影响,表现为第1、2茬紫花苜蓿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和滴灌量的增加而增高,第1茬紫花苜蓿的茎粗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增粗。2)第1、2茬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均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对第1、4茬和全年的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有显著的提高,其中滴灌量、施氮量和水氮互作对紫花苜蓿增产效应极显著(P<0.01)。3)增加滴灌量,降低施氮量,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均逐渐下降,WUE和IWUE最小值均出现在W4N0处理下,且该处理下的WUE和IWUE均明显小于其他处理。4)紫花苜蓿氮肥农学效率(ANUE)随施氮量增加在不同滴灌量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W1、W2和W3水平下,ANUE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趋势,ANUE最大值均出现在N2水平,在W4水平下,ANUE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偏生产力(PFPN)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ANUE随滴灌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而PFPN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适当增加滴灌量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ANUE和PFPN。综合考虑紫花苜蓿产量效应和资源利用、环境等综合效应,W3N2处理下(滴灌量为620 mm,施氮量为120 kg·hm-2)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紫花苜蓿种植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节水、高产优质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平衡施肥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明确光合特性各因子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贡献,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探讨了平衡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平衡施肥可通过提高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含量、群体叶面积指数以增强光合特性,并且N 103.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90 kg·hm-2配施最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2)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以N 103.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90 kg·hm-2配施对产量的提高最显著,年总干草产量达到25636.26 kg·hm-2,相比肥料偏施,平衡施肥才能保障紫花苜蓿高效生产;3)通过主成分归一化分析可知,群体叶面积指数、RuBP羧化酶活性、叶绿素是对紫花苜蓿产量形成贡献率最大的光合因子,其产量贡献率依次为22.8%、21.3%、15.9%。综上,平衡施肥是紫花苜蓿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通过调控紫花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等主要光合因子,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2014~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对国内外1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沧州地区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沧州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12个苜蓿品种中5年总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Vision和Instinct,分别为100254.7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对正蓝旗牧草种籽繁殖场11个苜蓿材料的栽培试验小区,进行了越冬率、株高、主茎数、叶率、再生速度、干草总产量的观测。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个苜蓿材料中,生长发育表现较好的雷达苜蓿,株高可达81cm,主茎数为475株/m,干草总产量为17905kg/hm2,再生速度为1.44cm/d,越冬率为98%;其次是草原3号杂花苜蓿、巨人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上都苜蓿排名第5,各项指标均处于中上等水平,具有一定的栽培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互作模式对绿洲区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N 105 (N1)和210 kg·hm-2(N2)2种梯度,施P2O5 0 (CK)、50 (P1)、100 (P2)和150 kg·hm-2(P3)4种施磷梯度,交互配施共8个处理(N1P0、N1P1、N1P2、N1P3、N2P0、N2P1、N2P2、N2P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滴灌苜蓿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1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2条件下,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1、N2条件下,各茬次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小于其他处理。P0、P2和P3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大于N2处理;相同施磷条件下,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小于N2处理。通过对苜蓿各生长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生长速度和茎粗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株高和茎叶比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小。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评价表明,不同氮磷处理下滴灌苜蓿各茬次的较优施肥模式为N1P2处理,此处理下,苜蓿能够获得较高干草产量(25103.19 kg·hm-2)、高蛋白含量(叶:23.60%~26.47%、茎:10.57%~11.76%)、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3.28%~17.41%、茎:38.63%~47.21%)和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8.18%~22.93%、茎:49.53%~59.83%)。在新疆绿洲区,施氮(N)105 kg·hm-2、磷(P2O5)100 kg·hm-2有利于促进滴灌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