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采用稀植培育壮苗,每株最大薯块达3~4g时,及时收获,将植株重新定植,可使试管苗结出更多的微型薯,一般20d左右可进行2次收获,以后还可进行1~2次收获,大大地提高了试管苗的单株结薯率,减少试管苗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64%左右.  相似文献   

2.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与扦插苗微型薯生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比较试验表明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育期最长为 12 9d ,一次、二次扦插苗生育期分别为 12 0和 110d。每百株结薯数和产量以试管苗较高为 860粒 ,重 172 5 .2 7g ,二次扦插苗较低为 664粒 ,重 14 47.5 3g。试管苗早期结薯性状好 ,中后期三者差异不大。微型薯平均单粒重以一次苗最重为 2 .2g ,二次苗次之为 2 .18g ,试管苗最轻为 2 .0 1g。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脱毒苗剪枝采用ABT生根粉处理,可以快速促进新根生长,生根快,根量大,每株可以生出27—58条有效根,结薯快且多。扦插后~周便可长出新根,45天便可收获第一次微型种薯,以后循环生产。第二茬64天就可以收获,两次收薯仅相隔19天。利用这种生产方式,在保护地条件下,全年可生产5茬种薯,每平方米一茬可收获微型种薯530.600粒.全年可以生产2700—3000粒,足够播种一亩地的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4.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脱毒苗生产原原种种薯是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中的第一个环节,许多科研及脱毒制种单位大都采用无土栽培(多以蛭石为基质,栽植于育苗盘中)的方式,产量低(平均每株2~3粒)、种薯小(2~5克),续繁时萌芽、长势及产量均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5.
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徐薯 18和北京 5 5 3脱毒 1、2代苗大、中型种薯商品率及产量比未脱毒的各甘薯品种 (对照 )提高 5 0 %和 35 %~99.2 2 % ,实践证明必须 2~ 3a后更换脱毒种薯 (苗 ) ,才能达到持续稳产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改良马铃薯脱毒苗培养基,采用富金和中薯5号马铃薯脱毒苗作为供试材料,将中药材浓缩液应用到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基中,明确中药材浓缩液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1 000 mL浓度的中药材浓缩液可以增加马铃薯脱毒苗的根长、叶片数和茎节数,缩短茎节长度,提高脱毒试管苗的鲜重、单瓶结薯数和移栽成活率。与对照相比,马铃薯脱毒苗的根长可增加0.6 cm,叶片数增加0.7~0.8片,茎节数增加1节,茎节长度缩短0.14~0.26 cm,脱毒试管苗单株茎叶鲜重增加0.04~0.06 g,单瓶结薯数增加3~4个。脱毒苗移栽成活率可提高3.0%~4.5%。同时,在脱毒苗炼苗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杂菌污染,延长炼苗时间3~4 d。  相似文献   

7.
脱毒甘薯不同世代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脱毒商薯19和脱毒北京553不同世代苗以及未脱毒薯苗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脱毒薯世代苗均较未脱毒甘薯苗有一定的产量挽回损失,世代数越小,挽回损失越高。不同品种间相同世代薯苗挽回损失率表现不同,脱毒商薯19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差异显著,而脱毒北京553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虽有一定的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上推广脱毒种薯苗,宜采用脱毒一、二代种薯苗,特别是脱毒二代,既增产又降低成本,而不宜推广脱毒三代及以后世代的种薯。  相似文献   

8.
史新敏  郭小丁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204-204,211
脱毒甘薯喷施禾施丰叶肥后薯苗期明显增加成苗数 ,比对照增加 2 5 .1% ,百苗重增加 ,成活率提高 ,栽后生根返苗快 ,繁殖系数高。大田喷施禾施丰叶肥能增加脱毒甘薯的分枝数 ,蔓粗且短 ,地上部生长健壮 ,叶面积系数合理 ,结薯数增加 11%~ 15 % ,前期薯重占总产量的比率高 ,商品率高。以前、中、后喷施 3次处理效果最好 ,比对照增产 17.9%。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种不同的基质配比,对扦插30 d后脱毒苗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收获后产量对比,以期筛选出适宜脱毒苗生长繁殖的最佳基质。试验结果表明,草炭:蛭石=1∶1处理对脱毒苗农艺性状、微型薯产量较为突出,适宜作为培养基质应用在微型薯繁育中。  相似文献   

10.
漳浦县自1998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及栽培技术,经过几年来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4年全县脱毒甘薯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占全县甘薯种植面积的44.4%,平均亩产鲜薯3118.3公斤,比未脱毒增产18.6%,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脱毒甘薯的优点1.薯(苗)生命力强:薯块育种苗表现种薯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壮,出苗率高。据试验,脱毒甘薯种薯育苗比非脱毒出苗期提前1—天,采苗量及百苗重均略有增加脱毒薯苗扦插后发根返苗快,封垄早,茎节粗壮,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显著提高,品质优良:脱产量毒甘薯经脱除病毒…  相似文献   

11.
周平  王朝海  王朝贵  顾尚敬  白永生  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6-20347,20350
[目的]探索马铃薯移栽脱毒苗合适的剪尖次数。[方法]对移栽后的马铃薯脱毒苗分别进行01、2、3、4、、5、6次剪尖处理,考察脱毒马铃薯产量、合格薯率及植株性状。[结果]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加,马铃薯合格薯产量降低,不剪尖处理合格薯率最高,为90.5﹪,产合格薯246.0粒/m2;剪尖1次产合格薯239.5粒/m2,不剪尖处理比剪尖1次处理增产2.84%,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剪尖处理与剪尖2次及2次以上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地上部植株高度、茎粗、分枝数均是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多而降低。[结论]在网棚内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对脱毒苗可以进行不剪尖或1次剪尖扦插。  相似文献   

12.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栽培过程中感染了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甘薯脱毒栽培,是有效的克服措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1 材料与方法 参试品种有岩薯5号、金山57、7-3等脱毒与非脱毒种苗共6个处理.薯苗由龙岩市农科所提供,于7月11日扦插,11月13日收获,大田生长期125 d.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另设挖根考种小区,四周设保护行1畦.扦插后分别于第60 d、90 d、120 d挖根考种,考查单株蔓长、蔓重、结薯数、薯块重.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网室生产微型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虫网室中运用马铃薯脱毒扦插苗采取不同的剪切、扦插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生产脱毒微型薯。结果表明,脱毒扦插苗再行剪尖扦插时,插穗下端将3个腋节埋入基质,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为3.6粒,>1g微型薯粒数为2.1粒;双株扦插每穴平均结薯粒数为4.8粒,比每穴单株扦插多2.0粒;摘取腋芽薯的扦插苗平均每穴结薯粒数为4.2粒,比不摘取腋芽薯的处理多1.6粒,单位面积(1m2)>1g微型薯数量较后者多48.5%;实施3次剪尖和3次培土的管理方法,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达3.8粒,比不剪尖、培土2次的处理(对照)多1.4粒,说明增加剪尖和培土次数,是提高单株结薯数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脱毒瓶苗作为基础苗进行剪顶扦插、生前脱毒小薯,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密度以400株/m^2产量最高;生产周期60d日产薯当量最高;对扦插苗进行分期收获可以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结薯数,增加大中薯比率。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原原种再繁微型小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4个加工型马铃薯栽培品种脱毒微型薯原原种扩大繁殖微型小薯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生产微型小薯的能力明显不同,其中Norvalley产量最高,达到9.04个/株;2) 块茎膨大期及时收摘微型小薯有助于产量及个数的提高,且以第2次(约50~55 d)收摘微型小薯的产量最高;3)直接利用微型薯原原种扩大繁殖微型小薯在产量和个数上明显高于植株打顶扦插的产量和个数;4)充足的种植空间有利于提高微型小薯个数与产量。  相似文献   

16.
脱毒甘薯的田间生产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目前北方薯区主栽品种徐薯18、北京553等4个品种的组培脱毒苗和未脱毒普通繁殖苗为试材,连续3a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脱毒苗比未脱毒普通苗生长健壮,产量提高。主要表现在萌芽性好,出苗时间比普通苗提早1~4d,蔓长增加39~83cm,茎叶鲜重增加19%~99%,叶面积系数增大16%~110%,T/R比值减小0.25~0.66,经济系数提高0.06~0.19,薯块增重速度加快,单株薯数平均增加1.3个,商品薯率提高37.5%~118.4%,产量提高25.8%~156%。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马铃薯闽彩薯4号繁育微型薯的最佳施肥方式,为马铃薯闽彩薯4号微型薯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闽彩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施肥方式下对马铃薯脱毒苗农艺性状和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株高(64.67cm、64.33cm)、叶面积值(237.96、185.49)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T2处理的平均结薯数、平均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最高,分别为1.84粒·株-1、12.42g·株-1和39%。综上,闽彩薯4号脱毒苗的最佳施肥方式为T2处理,即以有机肥1.27kg·m-2作基肥;在定植后15d时喷施1次1/2MS营养液,30d时喷施1次MS营养液,45d时喷施1次2MS营养液。在该施肥方式下,闽彩薯4号生长最好,原原种生产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铃薯脱毒小薯的扩繁技术进行研究,明确了脱毒小薯的继繁倍数、脱毒小薯的产量水平、脱毒小薯的用种量等技术问题;并对脱毒小薯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小薯的平均继繁倍数为1:213.7,而正常种薯的繁殖倍数只为1:5.5;脱毒小薯继繁后平均产量为1058.9kg/666.7m~2,脱毒小薯平均用种量为8.8kg/666.7 m~2;对脱毒小薯继繁后的生物学性状调查表明,脱毒小薯继繁后,其大中薯(50g以上)所占比率都达60%以上,说明脱毒小薯不论种薯大小,经一季繁殖后都能生产达到正常标准的种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马铃薯脱毒小薯生产研究进展(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脱毒小薯生产中,从扦插至生根,各遮荫保湿措施与扦插苗相近,但从生根至收获其管理措施与扦插苗生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脱毒甘薯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脱毒甘薯的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脱毒苗营养生长旺盛,主茎长、分枝数、茎叶鲜重等都显著高于普通对照苗;脱毒苗薯块膨大早、膨大速度快、产量高.甘薯脱毒后一般可增产50%以上,出干率提高1~ 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