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2.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4,(2):145-146
一、福州茶桌茶文化概貌福建自古产茶 ,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 ,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 ,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 ,有的一天喝好几次 ;有的喜欢在家喝 ,有的喜欢上茶馆喝 ;有的喜欢独自品茗 ,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 ,边饮茶边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 ,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 ;有的喜欢喝花茶 ,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 ,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 ,因此 ,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 ,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 ,都喜欢配以饮茶 ,增添精神与乐趣。二、福…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省钟祥市长集镇刘集村,村民农闲上茶馆已成为一种时尚。该村一位叫刘全文的年轻小伙子,高考落榜后,根据村民的迫切要求,在自家开办了一个“科技茶馆”。并且准备了大量的种植、养殖、加工、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书刊,可买可租可看。还配备了一台DVD全天播放科技影碟。农闲之际,来茶馆坐坐,一边品茶,一边看科技书刊、影碟,茶馆成了农民怡情益智的好去处。一些种养专业户常常坐到一起来,边看边评,畅谈感受,交流经验。不少青年农民以前农闲时总爱聚在一起打扑克、搓麻将,将时间白白浪费掉。现在通过观看科技书刊、影碟,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  相似文献   

4.
漫话常熟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讲究清静、幽雅、舒适、享受,很有自身的特色。茶馆的选址与命名常熟茶馆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在清朝中叶就有茶馆的开设。在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常熟指南》上说,常熟城里有茶馆六十行。就是一个小镇,也有四、五爿;较大的集镇,有十余爿之多。茶馆能否开得兴旺,与馆址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方面,茶馆老板是动了脑筋的。纵观常熟茶馆,在  相似文献   

5.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4,(4):239-244
“盛世兴茶”——,一声轻叹,一位历经人世变迁,深得茶中况味的老人左手托着盖托,右手拿着盖碗的碗纽,这是他挚爱一生的花茶,看着手中黄色盖碗上的“老舍茶馆’’字样,清亮的茶汤中映出了他那历经风霜的脸,几度风华,几番茶香,久远的记忆在酽酽的茶香弥漫开去……  相似文献   

6.
源于晋唐的中国茶馆,历经1700多年的流变发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休闲娱乐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茶坊、茶肆到茶馆、茶艺馆、茶会所,再到如今盛行的茶书院,品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正逐渐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发展,这也是当下茶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走向。本文拟以杭州地区的茶馆、茶会所等茶空间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进化过程,对于进一步促进茶业发展,弘扬茶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民国时期的茶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茶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主要供客品茶、吃茶点、休息、娱乐、联络感情、沟通信息(1).茶馆是中国特有之物,它特别发达,与"酒肆"、"酒坊"一样深受中国民众青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根据茶馆经营方式和特点,茶馆也被称为茶肆、茶坊、茶楼、茶邸、茶房、茶舍、茶亭、茶厅、茶座、茶社、茶棚、茶寮、茶室、茶屋、茶居、茶铺、茶店、茶居、茶园、茶舫、茶船、茶担、茶桌等,称谓丰富多彩.茶馆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市场上已有茶水出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馆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堪称世界之最。笔者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略作一叙。民国时期,既有遍布山野乡村的茶铺、茶棚、茶寮、茶摊、茶店,亦有星罗棋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茶园、茶楼、茶社、茶厅、茶室、茶馆、茶座、茶舫。在这不计其数的茶馆中,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又称之曰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歌女卖艺的清唱茶社,亦有兼唱小戏的茶厅(以南京下关和夫子庙的最为有名);既有供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历来喜欢在工作劳动之余,客来叙事之际,休闲生息之时,边把盏品茗,边吟诗作画,或促膝谈心,或公断议事,而茶馆就是进行这些活动,适合这种雅趣,体现这等风习的极好场所。所以,自茶馆问世以来,历经千百年,长盛不衰,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茶馆乃是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男女毕至,老少咸宜的好去处。人们来到茶馆,沏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谈,好生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不问您我他,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  相似文献   

10.
绍兴茶馆见风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绍兴人爱喝酒,也爱饮茶。所谓“卖酒的青帘高飏,卖茶的红炭满炉”,是指绍兴的城乡集镇,大街小巷,茶馆到处可见。抗日战争以前,绍兴茶馆最盛时仅城里就有100多家。它们大都开设在沿河桥头地带,如万安桥、酒务桥、凰仪桥、小江桥、兴文桥、北海桥、都亭桥、宝佑桥、八字桥、东双桥、广宁桥、探花桥、题扇桥、观音桥、南渡桥等河沿。有的干脆把茶馆建于桥头,如陆放翁题诗的香桥茶馆,便是一个精致的桥楼,这大概是  相似文献   

11.
汉江天门段是历史上中俄"万里茶道"的一个重要的节点。连串的港湾集镇因茶路兴盛;名镇岳家口,曾经是江汉茶文化之乡的缩影,晋商文化与茶文化通过会馆与茶馆而交融,是这一节点的文化特征。区位上比邻茶圣陆羽故里和"晋商保护神"胡聘之故居,是这一节点的特殊文化遗产资源。  相似文献   

12.
素有陕西江南美称的汉中地区 ,也是我国西部的绿茶主产地。走访城乡 ,除了商业大厦每日顾客人来人往外 ,最红火的地方就算大小不一、风格不同的茶馆了。从古到今 ,茶馆是人们谈心议事、交流会友的好地方 ,许多生意人常是一边品饮茗茶 ,一边寻找信息 ,谈买卖 ,讲价格 ,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拍板成交。也有远地农民进城办事 ,坐在茶馆休息片刻 ,顺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于闲老无事者 ,更是茶馆的常客 ,把“泡茶馆”做为人生夕阳的乐趣。解放前后 ,由于茶叶还没有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因而汉中地区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 ,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  相似文献   

13.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17-217
知道了鲁迅先生也去茶馆喝茶,感到很新鲜!在我过去印象中,鲁迅先生应该是个永远的留着整齐的胡子、永远的严肃、永远的“横眉冷对”着一切的伟人!他也会食人间烟火么?去,而且不止一次地出入北方的茶馆、南方的茶楼吗?也会坐在茶馆或茶楼里,同民众一起,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喝茶、吃茶点、聊天?是的,鲁迅先生也去茶馆、茶楼!翻开鲁迅先生日记。1912年5月离南京北上,5月5日抵京,寓居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从即日起开始记日记。没过几日,就开始了他在北京不断去茶馆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的生活。请看日记。1912年5月26日记云:…  相似文献   

14.
阿炳拉琴拉了一辈子,喝茶也喝了一辈子。他的拉琴和喝茶,大半都是在茶馆里度过的。只因他在他那潦倒生涯中,不得不靠到大小茶馆去拉琴卖艺,聊以谋生。故而他那悠悠琴韵之中,总是伴着醉醉的茶韵;同样,他那酽酽的茶韵之中,也总是伴着悠悠琴韵。可以说,这也就是阿炳其人特有的一种琴道与茶道罢。阿炳老家本是住在无锡城外的东亭镇上,但他的拉琴和喝茶,则常在城里的几家茶馆轮来轮去。他是没冬没夏,没阴没睛的,终年戴着一副墨镜,肩背着一只粗布褡裢,前边的插袋里装着二胡,后边插袋里装着琵琶,由邻里的一个小童搀着,摸到茶馆去…  相似文献   

15.
梁成秀 《农业考古》2015,(2):329-334
在西藏现实生活中,西藏茶文化长期以来是一种实用文化,而且在普通人看来,所谓的西藏茶文化仅仅能够归入此类。所以,许多人把西藏的茶文化等同于制酥油茶、喝酥油茶,或者去茶馆里喝甜茶,再加点藏面,喝点拉萨啤酒。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让人伤心的文化遗失,或者说是一种浓厚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逐渐离人们远去,生活的实用主义吞噬了其本身原有的文化内涵。在学术研究中,有一些对西藏茶文化感兴趣的研究者做出了努力,他们有的是高校教师,  相似文献   

16.
新篁的茶馆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三杯酒来。”这是20年代,流传在浙北古镇新篁镇上一些茶馆酒肆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活龙活现地勾画出当地人好饮的习性。新篁人最喜欢饮茶,早晨起床润喉清肺一碗茶;酒后饭余除腻消食一碗茶;疲惫之际解乏提神一碗茶;亲朋好友会晤聊天一碗茶;邻居纠纷消释解嫌一碗茶……于是乎茶摊、茶馆、茶厅皆应运而生。无论闹市街背,还是茅店野村,均三步一茶摊,五步一茶馆。据《嘉禾新志》载: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7.
林雪蕾 《农业考古》2000,(2):183-184
钱穆先生说过:文明与文化不同,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所以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是茶的原产地。神话中神农氏得茶以解百毒,世人始识茶。汉代庐山僧侣已开始种茶,晋有茶宴。煌煌盛世的唐朝,茶馆崭露头角。至宋各式各样的茶坊、茶肆、茶驿、茶楼林立街陌。正是在这漫长的历史积淀中,茶由寂寂宫庭步入寻常人家,人们对茶的关注也由其药用价值转为品茗时的精神追求与满足。茶亦人诗人画,浸润着文人墨客的笔端胸臆。往来茶客们的笑谈声中,茶渐…  相似文献   

18.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处处彰显着作为一名语言大师该有的写作风范。在这部话剧中主要的出场人物就有十几个,但是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形象特点和性格,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老舍先生通过话剧中的十几个人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浓浓的京味语言,幽默风趣的叙述了三个时代中茶馆的兴衰成败,辛辣的语言,嘲讽着当时社会时代中的丑态。整本书将黑暗的社会与爱国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一边讽刺当时的社会,一边又表达了对于爱国者的同情之心,让读者看完之后笑中带泪,心中却不仅充满悲凉。  相似文献   

19.
天下茶人是一家,在江西有这么一群活跃的茶文化界朋友,他们都在为江西的"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江西各大茶馆的馆主。然而有这样一个茶馆——泊园茶馆,它于2010年9月试营业,它的馆主张卫华是一位居士,他喜好禅文化,热爱书法,是一名有"茶"精神的茶人。他本着和谐共赢的目的约了江西的馆主齐聚  相似文献   

20.
翠微茶清     
翠微茶清郑汉明翠微茶馆在这一带很有名。翠微茶馆就坐落在小城西门公路旁,后头倚着一座名胜翠微峰。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行至此地,看见这里山峰奇丽葱笼,清泉喷涌,便赐名为翠微峰和金精泉。名山必出好茶。而泉水又清冽甘醇,用它沏茶,汤色晶莹,滋味甘厚,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