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胃炎是反刍兽的一种多发病,也是一种常见病.往往易被忽略.该病主要由于饲料与饲养,或化学物质、有毒物质,以及前胃机能障碍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引起真胃组织炎性反应,发生严重的消化不良及前胃弛缓现象.笔者近十多年来共治疗黄牛真胃炎113例,治愈111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7%.  相似文献   

2.
奶牛主要因饲养管理不当,饲草饲料品质较差等因素,引起四胃发炎,并发生严重的消化不良。该病在兽医临床上所见较多,但由于误诊误治使死亡率居高不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病奶牛37例,治愈34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1.1饲喂霉烂变质饲草饲料或饲喂刺激性较强的糟粕饲料,或饲喂粗硬难以消化的粗饲料。1.2精料饲喂过多、暴食暴饮或突然更换饲料,使消化机能减弱,导致本病发生。1.3肝脏疾病、慢性贫血、真胃淋巴瘤、其他前胃  相似文献   

3.
<正>真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真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是奶牛消化系统的常发病。真胃的炎症或溃疡往往导致真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继发真胃移位或真胃扭转造成严重后果。奶牛在产后,各胃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化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在精料过多等饲养管理不当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真胃炎。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规模和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奶牛的生产性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奶牛真胃左方折叠和左方扭转的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由于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在奶牛真胃变位的同时还会引起很多并发疾病,尤其是真胃变位并发盲肠变位对奶牛的危害十分严重,会严重影响到奶牛生产性能。基于此,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并发盲肠变位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皱胃积沙是奶牛的常见病,严格意义上讲属于真胃不完全阻塞的类型。沉积于真胃内的积沙易板结成块,引起奶牛真胃弛缓、扩张、溃疡、变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有时真胃积沙与瘤胃积沙同时发生。1病因分析通常情况下,高产奶牛更容易发生真胃积沙。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奶牛的日粮中缺乏矿物质元素,尤其是缺乏钙磷比例失调或不足,即可能导致奶牛舔食沙土等异嗜行为,引起真胃积沙。奶牛真胃积沙多发生于生产之后,由于腹压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奶牛单产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因各种因素导致奶牛真胃移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死亡、淘汰率较高,导致奶农收入减少,是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1种严重疫病。奶牛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皱胃)在正常情况下位于腹腔的右侧,左侧紧挨瘤胃,但由于某些原因,真胃位置发生改变,或处于瘤胃下方或左侧、或发生向右皱褶(向右皱褶为真胃扭转),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一种急性内科疫病。  相似文献   

7.
牛真胃积食,即真胃阻塞,又称饮食性真胃阻塞,是由于迷走神经调节机能紊乱,真胃受纳过多,或排空不畅所造成的真胃内容物积滞、胃壁扩张和体积增大。该病主要发生于黄牛、水牛、肉牛和奶牛,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根据我们多年的治疗观察,牛真胃积食分为原发性真胃积食和继发性真胃积食。原发性真胃积食主要是由于牛长期大量采食粗硬而难以消化的粉碎饲草或偶然吞食不能消化的异物,如胎盘、麻线等;继发性真胃积食主要是由能引起真胃肌肉收缩收减弱的原因引起的,如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神经性消化不良、腹腔脏器粘连、真胃炎、真胃溃…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真胃炎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草饲料品质较差等影响,引起真胃发炎,并发生严重消化不良的疾病。该病在兽医临床上发病较多,但由于误诊误治死亡淘汰率居高不下。我们几年来,采用  相似文献   

9.
真胃阻塞也称真胃积食,其发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饲料与饲料营养不合理,或管理和使役不当而引起迷走神经受损,调节发生机能性的紊乱,也由于舔食异物和泥沙引起的。近几年在大部地区奶牛出现真胃阻塞病例比较多见,尤其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缺乏青绿饲料,用谷草、麦秸或稻草铡碎喂牛,发病率较高。临床病牛主要表现为前胃蠕动缓慢,皱胃内容物积滞,瘤胃、瓣胃蠕动音和肠音减弱低沉,胃壁扩张,皱胃内容物积滞、体积增大形成阻塞。病牛精神沉郁,体质消瘦而虚弱,继发而引发瓣胃秘结,造成消化机能极度障碍,严重的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几年用失笑散加减治疗该病 4 6例 ,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1 病因及治疗该病是由于长期饲喂品质不佳、不易消化的饲料 ,使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 ,致使真胃的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发生炎症 ,使真胃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发生紊乱 ,日久则导致真胃溃疡。治宜化瘀理气 ,和胃止痛。药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的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s,DA)是奶牛的真胃即皱胃的位置发生变化,一般患病牛初期真胃蠕动缓慢,多余气体滞留在真胃中,进而使其位置发生变化,机体的消化功能出现障碍。此病常见伴发酮病,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奶牛营养供应不足,最终机体严重透支而死亡。引发死亡,严重影响奶牛生产及行业的正常发展。1真胃变位的原因真胃变位常见于多胎或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一般认  相似文献   

12.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关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已有百年历史(Carougean和Prestat,1898),自1950年由Begg氏和Ford氏描述和确认以来,近50年内,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最高。要预防真胃变位的发生,就需要研究和探索真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真胃变位的发病因素较多、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但认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病因相似。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慢性扩散、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感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秋冬季节较为严重。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鸡的无羽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形成痘疹(即疣状结节),或在口腔、咽喉粘膜上形成纤维素蛋白性坏死的假膜。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代谢性疾病是困扰现代奶牛饲养生产的常见疾病。奶牛发生代谢性疾病通常都会考虑饲料营养配方存在问题,而忽视了科学饲养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奶牛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患病症状和综合防治,供参考。1真胃移位正常奶牛的真胃是位于腹腔的右侧腹下,左侧与其瘤胃紧邻。而真胃移位指的就是真胃的位置出现一定的改变,从而引起奶牛的消化机能发生障碍,属于  相似文献   

15.
正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此病通常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占真胃变位的85%以上。奶牛真胃变位在泌乳期的前6周为发病高峰,但可散发于泌乳和怀孕期的任何阶段,以初产青年母牛及4~  相似文献   

16.
奶牛真胃变位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称为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DA),它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日渐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7.
奶牛真胃变位是现代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真胃病。奶牛真胃变位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关于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仍未定论,一般认为是由前胃迟缓,精料过量,运动不足,跳跃、翻滚,怀孕及分娩等因素引起。此外,酮血症、生产瘫痪、牛妊娠毒血症、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8.
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血矛线虫属的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反刍兽真胃和小肠引起的疾病。当感染性幼虫被终未宿主摄食后,在瘤胃内脱鞘进入真胃或小肠,通过吸血引起患畜贫血和胃肠黏膜炎症病变。以前该病在我县少见发生,近年来养羊业快速发展,养羊场(户)引进波尔山羊常发生捻转血矛线虫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的常见真胃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日粮酸度过高或饲喂易发酵饲料导致产酸过多常能引起真胃变位:一些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酮病或胎衣滞留、子宫炎以及前胃和肠发生疾病时,由于胃肠蠕动弛缓或停滞,病牛食欲下降,瘤胃体积变小,腹腔空间变大,真胃由弛缓而产气扩张,亦能引起变位的发生:怀孕后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造成对瘤胃向左侧的推挤,从腹底将瘤胃抬高并将真胃向前左方推移到瘤胃左侧下方,  相似文献   

20.
真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真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是奶牛消化系统的常发病。真胃的炎症或溃疡往往导致真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继发真胃移位或真胃扭转造成严重后果。奶牛在产后各胃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化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在精料过多等饲养管理不当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真胃炎。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笔者应用椿皮散配合抗菌药治愈奶牛产后真胃炎数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将典型病例报道于后。1典型病例1.1发病情况关华乡王某1头5岁奶牛,产后第9天,渐进性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每次只吃少量青草,拒食精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