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产收集的24个黑木耳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24个黑木耳菌株共扩增出11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4时,将2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两大类;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67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2.0 kb,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85时,将24个菌株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菌株选择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菌丝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以及ISSR分子标记对35个金针菇菌株进行多相分类研究,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拮抗反应与ISSR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而酯酶同工酶与拮抗反应、ISSR分析结果差异较大,ISSR聚类分析结果更为精确。根据ISSR聚类分析,当相似系数为0.86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7组,其中黄色金针菇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白色金针菇。  相似文献   

3.
以20个(M1~M20)黑木耳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试验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辽宁黑木耳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试验共检出迁移率不同的谱带21条,20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60~1.000。当遗传相异系数为0.50时,供试菌株被聚成3个类群,M1和M9自成一类,其余为第三类。说明绝大多数黑木耳菌株亲缘关系很近,且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赵丽  陈艳秋 《食用菌》2009,31(4):14-15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0个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0.27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四大类:哈尔滨微生物研究所的菌株黑29单独聚为一类;辽宁锦州的菌株森花单独聚为一类;2003(延边大学农学院)、11号(延边大学农学院)、7号(延边真菌研究所)、黑29(吉林省蛟河市)、金禾(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归为一类;其它菌株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9,(6)
以24个北方地区主栽的黑木耳菌株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24个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从48对引物中筛选出了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多态性稳定并能扩增出清晰明亮条带的25对引物,扩增出133条多态性条带,片段大小在0.1~1.5 kb,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条多态性条带。基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6~1.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6时,将24个黑木耳菌株划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包括黑山等18个菌株;第二类包括黑29等6个菌株。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菌株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19个姬松茸菌株,测定了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菌株间的拮抗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有2号、J1和J2,其余16个菌株为第二类;同工酶试验中,所有菌株在Rf=0.744和0.906处出现两条稳定一致的共有酶带。  相似文献   

7.
对7株桑黄(Inonotus sanghuang)开展了菌丝特性、菌丝拮抗、酯酶同工酶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桑黄SH3和SH7菌丝无拮抗现象,且两菌株间酯酶同工酶联合系数最大,遗传亲缘关系可能相同或非常近,其余菌株间遗传亲缘关系较远;人工栽培SH3、SH6和SH7可获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15个香菇菌株进行了菌种遗传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5个香菇菌株的谱带都在8~11条之间,酶谱稳定,可重复性高,酯酶同工酶技术可应用于香菇种群的划分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水平为0.41时,15个供试菌株聚合为6类:第1类包括‘荷香1号’、‘浙江丽水808’和新宾县‘东升808’,其中引自浙江丽水的‘808’和新宾‘东升808’菌株相似系数为100%,说明其遗传背景相同,为同名同种;第2类包括丹东‘早丰8号’;第3类包括‘向阳2号’和‘辽抚4号’;第4类包括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937’、引自新宾东升的‘937’、‘抚香3号’、‘锦香’和‘永香1号’,其中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937’和引自新宾东升的‘937’菌株相似系数为100%,说明其遗传背景相同,为同名同种;第5类包括‘平泉18’、新宾二道‘早丰8号’和新宾‘永陵808-2’;第6类包括‘天成1号’,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香菇辽抚4号遗传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抚4号是以长白山野生香菇杂交菌株0517和栽培品种L808为亲本材料,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选育的香菇新品种,其性状优良,已经成为辽宁省主栽品种。采用拮抗试验与酯酶同工酶技术对辽抚4号与辽宁省其它主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辽抚4号在拮抗试验方面与其它10个品种拮抗强度不同;在酯酶同工酶和聚类分析图上可以看出,在相异系数为0.47时辽抚4号单独聚为一类。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综合分析说明辽抚4号与其它10个香菇品种具有遗传差异性,不存在同种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七个不同来源的灰树花(Grifola frondosus)菌株,经拮抗试验发现两两之间不完全亲和。ITS分析表明七个菌株均属灰树花,但基于ITS的聚类分析不能明确反映菌株间的差异。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和ERIC-PCR展现了七个受试菌株间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两者的聚类分析可较明确地展现出七个灰树花菌株遗传多样性差异,但该聚类结果未能和拮抗试验结果较好契合,表明基因层面的分子标记和生理层面的表观反应,在展示遗传多样性的对应关系上存在较多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1.
赵丽  赵婷  陈艳秋 《食用菌》2009,31(3):16-17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木耳00号、01号及其诱变菌株U01、U02、U11、U12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株与原菌株的遗传距离在0.2000-0.7258,遗传距离较大,可以判定诱变菌株U01、U02、U11、U12是突变株。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5,(5)
通过菌丝形态比较、菌丝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酶谱区分,对5株野生分离桦褐孔菌进行了区别鉴别。试验结果:5个菌株在菌丝形态上有差异,供试菌株都不同程度的产生拮抗反应,1号菌株与其他菌株间拮抗最明显。酯酶同工酶图谱结果显示,采集地域较近的1、2号菌株或3、4号菌株,其遗传相似性也较低,为各自独立菌株。结果为将来药用桦褐孔菌育种和人工栽培研究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7个生产上常用的杏鲍菇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技术、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鉴别分类;进而利用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种类、不同交配型菌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杂交成功且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对比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农艺性状等,以期为杏鲍菇的实际生产与栽培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ISSR的研究结果一致,将7个杏鲍菇菌株分为3类,第1类为12、16、1208、1219、1287菌株;第2类为1283菌株;第3类为1284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技术,获得24个杂交菌株;与亲本对比,筛选出了5个菌丝生长速率、菇体质量显著优于亲本的菌株,分别为ZJ5、ZJ8、ZJ11、ZJ17、ZJ22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从云南、四川两省9个采样地共收集31个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株,分别利用固体、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对其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通过酶谱聚类分析研究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共检出10个酯酶同工酶条带、21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5条同工酶条带;液体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1个同工酶条带、23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6条同工酶条带;2种培养方式下所有菌株均检出一条相对迁移率R_f=0.13、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kDa的同工酶条带;不同培养方式相同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差异。在遗传距离为0.220时,固体培养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为9类,液体培养的聚为7类;在遗传距离为0.300时,2种培养方式的酶谱均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暗褐网柄牛肝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种质资源保护、优良菌株筛选和种性鉴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研究对象,酯酶同工酶作为遗传标记,应用正交试验对酶解反应的温度、时间、pH以及酶浓度进行筛选。通过酯酶同工酶电泳法与拮抗实验,确立新香菇菌株4株,结合小兴安岭地区气候条件,L1、L5为适宜小兴安岭新菌株。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伊春地区栽培并且品质优良的高营养成分含量、高商品性状的黑木耳品种,采集伊春市6个区的10个黑木耳菌株木耳,对其外观形态特征、复水感官评价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粗蛋白含量最高的菌株是黑丹,为15.53%;粗脂肪含量最低的品种是黑三角,为1.41%;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是小黑王,为19.27%;粗纤维含量最高的菌株是916,为8.75%;灰分含量最高的菌株是黑威半筋,为4.22%;水分含量最高的菌株是916,为18.68%;黑木耳的外观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不同菌株有一定差异,试验结果为当地企业及栽培户选择栽培黑木耳菌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7个黑木耳栽培菌株进行品比试验,观察母种、原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及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当地主栽品种黑29(黑木耳2号)为对照,初步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的菌株高耳、916、草优黑杉、草优13号、延丰1号。  相似文献   

1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国内34个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其酶带数一般为2~6条不等,其中在Rf为0.484处,34个菌株都有谱带出现,34个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143~1.000之间,应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遗传相似水平为80%时可分六大类,并且根据酯酶同工酶图谱能对部分菌株进行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19.
《浙江食用菌》2012,(1):30-32
对13个来源不同的黑木耳栽培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产量和抗污染率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黑威9号、黑威11号菌株的菌丝粗壮有力、生长快,其日平均生长速度分别达0.403 cm和0.397 cm;在桑枝培养基中,木耳8号、黑威11号、H2、H1、神农7号菌株的产量较高,其中以木耳8号最高,单包产量达28.22 g,抗污染率也较高,达25.39%。  相似文献   

20.
比较12个蛹虫草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其酯酶同工酶,研究蛹虫草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形态有一定差异,匍匐状菌丝更有利于现蕾;农艺性状不同的菌株间其酯酶同工酶酶带也不同,子实体农艺性状差异大的菌株其亲缘关系较远.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为蛹虫草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