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居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 ,回归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田园式生活。让城市充满大自然情趣和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已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廊坊市建设成“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强市名城”的城市规划目标 ,根据廊坊市在城市绿化中园林植物种类少、重复和单调的现状 ,通过对京、津地区“南竹北移”的多点调研 ,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早园竹进行引种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早园竹 (Phyllostachyspraecox) ,又名沙竹、信阳耗竹、早竹 ,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下…  相似文献   

3.
13种观赏竹种引种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子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我国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南竹北移"工作,将一些抗性较强的竹种引种到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但北方竹类仍存在品种单调、成林效果差等问题。为丰富北方观赏竹种类,从上海、江苏宿迁和山东淄博引入13个竹种,在山西农业大学苗圃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刚竹属的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和赤竹属的菲白竹适合在引种地种植,而佛肚竹、观音竹和罗汉竹则不适合种植。  相似文献   

4.
竹子是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常绿植物。文章调查了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城区竹子在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东营市中心城区绿化用竹种有3属6种,分别是淡竹、早园竹、桂竹、金镶玉竹、鹅毛竹和阔叶箬竹。其中,淡竹频度值均最高,其应用较为广泛。淡竹株高和茎粗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地附属绿地(AG)类型中生长量最大,分别达(4.4±0.7) m、(18.1±0.8) cm。比较综合公园(G11)中的6个竹种的生物量发现,桂竹生长量最大,高度(7.5±0.5) m,茎粗(3.5±0.45) cm。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市下一步竹子的推广应用和养护管理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竹子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生长在南京林业大学竹园内的刚竹属 (PhyllostachysSieb .etZucc .) 16个品种和 1个变种及 1个变型的生物量进行调查和评估后 ,认为江苏地区发展笋用竹宜选择篌竹、浙江淡竹、白夹竹、、早园竹和毛金竹  相似文献   

6.
北京植物园的抗寒竹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北京植物园引种竹类生长情况基础上,根据竹类冻害程度,将该园竹种的抗寒性划分成5个等级。提出了一批值得发展的抗寒性强和比较强的经济竹种,并扼要地介绍了使竹子安全越冬的栽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早园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笋用竹种。引种栽培试验表明,细叶乌头雷竹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脯嫩厚,通过科学栽培,可达到1a栽植,2a出笋,3a满园,4a投产,5a丰产的效果,每公顷立竹量、竹笋产量,达到了浙江德清的丰产竹园要求,且早园竹在本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8.
11种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引种的11种竹子为对象,测定了自然低温状态下各竹种的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抗寒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淡竹、桂竹、金明竹,黄纹竹、金镶玉竹这5个竹种的综合评价值介于0.5~0.7之间,抗寒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而其余6个竹种的综合评价值均小于0.5,抗寒能力较弱。11个竹种的抗寒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淡竹桂竹金明竹黄纹竹金镶玉竹黄槽石绿竹短箬竹毛毛竹金明红竹黄秆乌哺鸡竹金竹。  相似文献   

9.
德清县早园竹培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清县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又称早竹,是一种栽植容易、收益快、经济效益高的笋用竹种。它的主要特点是出笋早,笋期长(3月初—4月底);大小年不明显,产量高(每亩年产竹笋1000—1500斤);笋味鲜美,营养丰富。德清县的早园竹生产有较长的历史,早在五十年代全县早园竹  相似文献   

10.
江阴市常用于园林绿化工程的竹子主要有刚竹、毛竹、淡竹、早园竹、慈孝竹等。作者经过多年的生长调查,探索了较佳植竹密度,这为合理地利用竹资源,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植竹成活率,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是山东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文章以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泰安大津口和泰安罗汉崖3种不同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中,以日照国家森林公园的淡竹生长表现最优,其次为泰安大津口的淡竹林,泰安罗汉崖的淡竹林生长表现最差。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淡竹林研究发现,土壤含水率小于7%时,淡竹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土壤含水率在13%左右时,最适宜淡竹发笋。土壤水分是影响淡竹出笋、退笋以及成竹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影响淡竹产量的重要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引种观赏竹对低温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其抗寒能力,以期为竹资源在北方的推广提供科学指导。以山东省聊城市百竹园的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黄纹竹(Ph. vivax 'Huanwenzhu’)、紫竹(Ph. nigra)3种引种观赏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引种观赏竹的出笋率及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抗寒生理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出笋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金镶玉竹、黄纹竹、紫竹。人工低温处理下,随低温胁迫的加剧,3种竹叶的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金镶玉竹的电导率最高;MDA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金镶玉竹叶片中渗透物质含量高于黄纹竹和紫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金镶玉竹叶片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竹种;基于熵权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抗寒指标中占的权重最大(23.69%),其次为游离脯氨酸(22.56%)和可溶性糖(15.40%);TOPSIS评价得出金镶玉竹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黄纹竹、紫竹。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园林中的竹石景观为研究对象,对竹石景观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论述了各种竹石景观的配置手法和应用地点;总结了北京园林竹石景观的特点:竹与"秀"石的配置较少,而与"拙"石配置较多;竹石景观配置中的竹种以箬竹属(Indocalamus sp.)、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黄槽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肥城市丘明湖竹园生长在深层粉煤灰地、客土回填地、杨树采伐迹地、黄土地、浅层粉煤灰地、堆肥地、黄胶泥地7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淡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淡竹生长指标,研究立地条件对淡竹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淡竹造林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淡竹生长表现较好的前3位立地条件位浅层粉煤灰地、黄胶泥地、堆肥地;2)淡竹成活率及生长量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活率与土壤中全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施加适量磷肥可提高淡竹栽植的成活率,促进淡竹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均表现为叶 > 枝 > 秆,各器官氮含量均随着竹龄的增大而下降;3年生叶片氮含量绿竹显著大于高节竹、苦竹(P<0.05);秆中氮含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中2年生和3年生秆氮含量在竹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绿竹和苦竹的1年生秆氮含量也显著大于高节竹(P<0.05)。不同竹种间枝条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竹种间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370.28、254.72和113.03 kg/hm2,而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高节竹 > 苦竹 > 绿竹,3种竹子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氮素为分别为6.37、6.53和7.96 kg。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当年的环境适宜性和生长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竹子种植成活率除刺黑竹为60.56%外,其它竹种都在84%以上,且刺黑竹与蓉城竹间的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每100丛母竹平均发笋数量,拐棍竹、油竹子、蓉城竹、篌竹、八月竹、斑苦竹、刺黑竹分别为320、277、231、181、165、61和59株,其中拐棍竹、油竹子与蓉城竹休眠芽萌发相对较多而发笋数较多,斑苦竹和刺黑竹发笋数量较少;篌竹、蓉城竹和拐棍竹新生竹笋的存活率较高,达97%以上,油竹子、刺黑竹次之,最低的为八月竹和斑苦竹;新生竹平均基径八月竹最大,为0.858 cm,其次是斑苦竹,为0.662 cm,拐棍竹最小,仅为0.265 cm,且除刺黑竹-油竹子、刺黑竹-篌竹、篌竹-油竹子、篌竹-蓉城竹外,其它竹种新生竹基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生竹平均秆高以八月竹最高,为88.4 cm,其次为斑苦竹,为64.8 cm,拐棍竹最矮,为22.0 cm,且除刺黑竹-篌竹、篌竹-蓉城竹、篌竹-油竹子、蓉城竹-油竹子、斑苦竹-八月竹外,其它竹种间新生竹秆高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评价,在当地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刺黑竹前期表现种植成效或环境适应性最差,斑苦竹次之,其它竹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春天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雨雪冰冻天气对毛竹林造成严重危害,作者调查了富阳区毛竹林的受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受灾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林受灾程度与其所处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竹林地土壤厚度等环境因子以及毛竹林林分结构密切相关,其中海拔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2)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的几个处理中,以在高海拔(500 m)区使用大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60 kg/667 m2和复合肥40 kg/667 m2)和在低海拔(300 m)区使用小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00 kg/667 m2和复合肥20 kg/667 m2)的新竹产量为高,每年产量分别达到2 243.3 kg/667 m2和2 25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加65.4%和63.3%;3)高海拔地区的毛竹林因受损严重,在适当施肥后其新竹萌发量比低海拔地区的要高,但立竹直径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