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我国的食用菌生产空间布局也进行着改变。基于2003—2015年我国各地区(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描绘并分析了我国食用菌生产空间的变迁轨迹,而后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食用菌生产转移的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食用菌生产的空间布局从我国中、东部地区向东北地区转移的迹象较为明显,而食用菌的生产整体呈现空间正向效应,即某一地区的食用菌生产会受到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在所引入的变量中,木竹材产量占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食用菌的生产集中度呈正相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韩两国食用菌生产和贸易竞争关系,利用联合国商品与贸易统计数据,从两国食用菌贸易总量、食用菌种类、运输方式和进出口贸易国家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一些方法,为提升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评价陕西省汉中市食用菌产业形态为栽培品种多样、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循环产业积极推进、技术服务模式积极创新、产品销售网络拓宽。分析汉中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条件,包括生态气候适宜、林木秸秆资源丰富、交通运输通畅、政策扶持优势。指出存在的问题有:菌种选育及质量、食用菌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技术应用有待专业化;国外技术引进待消化吸收。提出发展建议:继续加强惠菌激励政策;规划切实可行的食用菌产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菌种繁育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产品深加工;积极打造产品品牌;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形势十分严峻。运用专业CMS国际模型,对目前中国食用菌贸易现状和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论证了中国食用菌出口额的上升因素主要取决于食用菌的竞争力效应,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着正比的关系。利用具有较强显示性的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对中国食用菌的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在中国农业经济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6位。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品种审定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构建了多功能产业发展研究创新平台和完善的人才教育体系。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比较优势表现在:开发利用食用菌原材料,生态效益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食用菌产业在国家食物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重任;是一个拉动内需的产业经济;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业已形成了技术支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链条。栽培模式处于多元化,栽培品种和加工产品呈现多样化。进一步发展食用菌,更需加强产业区划和规划;加强行业标准执行力度,确保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国家要在政策上支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2018年河北省各地级市食用菌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区域重心法研究了河北省食用菌生产布局变迁态势,发现近年来生产重心坐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逐步转移的轨迹,但是省内各地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效应.应用LSDV方法进一步分析食用菌生产布局演变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河北省食用菌生产布局变迁受京津距离、地区虚拟变量、前期生产集中度及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正向影响显著,受林业产值比例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用菌》2011,(1):22-22
1 销售渠道。工厂化产品目前的销售渠道,一是直销店模式,二是代理销售。工厂化企业建立自己的直销店,优势是货源直供,价格透明可控,缺点是管理跨度的拓宽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现行食用菌标准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食用菌标准化及标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黔东南州为对象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我国食用菌饮食文化和贵州黔东南州食用菌发展现状。从食用菌从业人员、食用菌饮食文化活动、生产设备、发展模式四方面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挖掘稀有食用菌品种、加强食用菌产业布局、推广规模化食用菌产业、增加食用菌科技投入和食用菌的普及推广力度以及发展食用菌深加工等建议,以期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用菌》2011,(1):44-44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几年来,其生产发展更快,据有关专家介绍,食用菌生产业呈如下发展趋势:1向多种袋用料栽培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和其他主要食用菌产品出口国的食用菌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WMS)、贸易竞争指数(TC)、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RSCA)以及综合竞争力指数(CCI)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食用菌产品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但目前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质量、品质、安全水平以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决定的非价格竞争优势不明显。据此,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食用菌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到199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的21项食用菌国家标准化项目,已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和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完成。本文报导制定这些项目的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秋季苹果收购入库后,苹果销售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今年苹果市场的销售难度。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今年我国苹果市场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阐述了我国食用菌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食用菌标准存在的问题,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标准体系框架,以期为深入研究、制定食用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从食用菌贸易现状着手,分析了中日韩三国的食用菌贸易规模和出口产品结构,阐述了上述3个国家尤其是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分布状况,进而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W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日韩三国的食用菌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贸易规模上,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呈净出口状态,日本食用菌主要以进口为主且呈净进口状态;在出口产品结构中,中国以出口非醋方法制作的保存类食用菌为主,日本和韩国主要出口的食用菌产品是鲜或冷藏类。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56.701%,表现出较强竞争优势,而日本和韩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值均未达到4%。在贸易竞争力指数方面,中国TC指数在2001年~2016年期间均保持在0.995左右,竞争优势明显;日本TC指数一直低于0,出口缺乏竞争力;韩国TC指数在3个国家中波动幅度最大,竞争优势不稳定。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面,中国RCA指数整体较高,产品竞争优势较强;韩国RCA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且远低于中国,产品竞争优势较低;日本RCA指数最低,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建议要强化生产加工技术,提升食用菌产品品质;发挥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拓展出口贸易市场;建立健全生产标准体系,加强食用菌出口监管;加强品种培育研发,促进出口结构多元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食用菌价格优势;加大政府扶持,提高种植户和食用菌企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白丽  张润清  赵邦宏 《北方园艺》2015,(10):162-165
通过对我国食用菌生产贸易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2003—2012年我国食用菌及食用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品目食用菌产品出口结构和竞争力差异较大,经过简单加工处理的干食用菌、暂时保藏的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表现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而鲜冷食用菌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为了提高食用菌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了发展鲜冷食用菌出口及调整出口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原料充裕,市场广阔。近千年的传统栽培技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食用菌科研和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解放后,食用菌事业这朵古老的园艺之花,重新焕发光彩,成为搞活城乡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展示了无限美好的前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食用菌研究和生产的中心将逐渐转移到中国。我国食用菌工作者和栽培者应当充满信心,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东北三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及格局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三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概述,并就其产业发展之路和产业格局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情况提出了东北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农业传统产业和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我国对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历史,重点总结了食用菌育种、栽培料的选择、灭菌方法、接种流程以及栽培模式等研究现状;指出我国食用菌栽培应该以节约、环保为基础,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有利条件,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