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新城疫是由禽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特征为呼吸急促、神经紊乱和浮肿,感染后可导致鸭子的大规模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影响,进而损害农民的收入和生计。因此,预防控制鸭新城疫至关重要。笔者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防控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规模化鸭场防控鸭新城疫提供良好的参考,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遏制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2.
3.
在概述新城疫(ND)病征的基础上,对新城疫病毒(NDV)生物学、生化学、遗传学特性与病毒致病性分子机理作了介绍,对常规活毒疫苗与灭活疫苗生产使用情况作了概述,对耐热无毒V_4株及V_4—UPM耐热变种株食拌颗粒弱毒疫苗应用潜力作了阐述,对新一代NDV生物工程疫苗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作了简介。本文对科研开发及临床实践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城疫病毒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主要的诊断、鉴定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鸭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Duck Plague,DP),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传染病,是目前对世界范围内水禽养殖业危害较为严重的疫病之一^[1]。该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动物防疫法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目。  相似文献   

6.
鸭星状病毒可导致雏鸭出现厌食、角弓反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养殖业发展,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针对鸭星状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检测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章对此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出血.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不同血清型毒株具有不同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且无免疫交叉反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且已完成了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随之出现RT-PCR诊断技术,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猪源新城疫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病毒是一种变异及进化速度很快的病原,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城疫病毒的4次大流行和疫苗的广泛、大量重复使用,新城疫病毒的宿主范围随之明显扩大,现已向哺乳动物——猪跨进.对猪源新城疫病毒病原学、引发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毒力和基因变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猪源新城疫病毒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病毒是一种变异及进化速度很快的病原,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城疫病毒的4次大流行和疫苗的广泛、大量重复使用,新城疫病毒的宿主范围随之明显扩大,现已向哺乳动物——猪跨进。对猪源新城疫病毒病原学、引发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毒力和基因变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猪源新城疫病毒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鸭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原,各品种鸭均见有感染,可侵害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遭受其他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鸭圆环病毒的特性、基因组结构、致病机理、诊断方法至关重要,现就以上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鸭肠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又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是能够引起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及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鸭肠炎病毒自出现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本文简要阐述鸭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鸭新城疫病毒(NDV)的F基因和鸭圆环病毒(DuCV)的V1/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各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对二重PCR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鸭NDV和DuC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对混合样品进行扩增,得到2条大小为493bp(鸭NDV)和218bp(DuCV)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扩增片段相符。而对番鸭细小病毒、鸭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鸭源小鹅瘟病毒、鸭H9亚型流感病毒、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鸭NDV的核酸最小量为40fg,DuCV为20fg。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养鸭业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1.1I型DHVI型DHV最早于1945年由Levine和Hofstad在美国发现,并在1950年用鸡胚分离到I型DHV,此后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前苏联、印度、日本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病毒性疾病。鸭肝炎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其是1周龄以内的雏鸭,病死率高达100%。本文从鸭病毒肝炎病原、流行病学、分子结构、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重点介绍血清Ⅰ型、韩国新型,以期对防控该病在我国的流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常年发生,自然状态下主要侵害4周龄内的雏鸭,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表现痉挛、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肝肿胀和出血为特征,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鸭生产。本病于1945年最先由美国报道,Levine(1950)首次用鸡胚分离到了病毒,随后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法国、印度和日本等国相继报道了本病。黄均建(1963)在我国首先报道DHV的存在,后陆续在北京、浙江和福建等多个省市、地区发生和流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一直严重危害着养鸭业的发展,本文从鸭病毒性肝炎不同血清型出发,从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症状与剖检、防制角度阐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鸭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能够导致鸭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近几年,鸭新城疫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对国内养鸭业造成巨大危害。文章对鸭新城疫流行病学和综合防控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国内更好地防控鸭新城疫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表达鸡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的重组鸭肠炎病毒(DEV),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DEV(r DEV-US10-EGFP)为基础,通过PCR扩增NDV F基因,构建了携带F基因表达盒的转移质粒p US10-TPA-F。将转移质粒与r DEV-US10-EGFP基因组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经过反向蚀斑筛选,获得表达NDV F基因的r DEV-US10-F。对重组区域US10基因测序结果表明,F基因正确插入至US10基因编码区内。将重组病毒传至15代,F基因仍能够稳定表达,表明重组病毒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并且与亲本病毒株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本研究为研发NDV-DEV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城疫病毒毒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是目前危害养禽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新城疫病毒毒力的鉴定对于疫情判断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禽产品进出口检疫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经典法、单克隆抗体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几大检测法对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毒力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传播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孵化季节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其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鸭病毒性肝炎,可于雏鸭1日龄时,注射弱毒苗或抗血清的方法来进行保护,对发病雏鸭通过注射高免血清来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