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杏斑点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杏斑点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乳糖、麦芽糖、蔗糖,其次为葡萄糖;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氮源为谷氨酸,其次为硝酸钙、硝酸钠、甘氨酸.最适宜孢子萌发的碳源为淀粉;最适宜孢子萌发的氮源为氯化铵.  相似文献   

2.
在PDA培养基中分别采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为碳源,研究其对紫铜色松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铜色松乳菇在麦芽糖培养基上长势最好;而在淀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得最快,在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差别很小;在麦芽糖培养基上生长,菌丝干重最重,依次为葡萄糖、蔗糖、淀粉;综合分析麦芽糖培养基不仅使菌丝生长快,而且菌丝生长浓密,干重最重,所以最适宜紫铜色松乳菇的生长,浓度在1%~2%的麦芽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以羊肚菌六妹菌株6611和梯棱菌株M2018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培养的方法,研究了11种碳源、7种氮源对2种菌株菌丝生长、菌核形成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的菌种制备、液体培养条件优化以及相关功能性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2种菌株的菌丝在供试的碳源、氮源中均能生长.其中菌株6611,在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D-半乳糖、硝酸钠、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丝长势较好;在山梨醇、乳糖、D-半乳糖、淀粉、硝酸钠、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核形成较多且以近边缘分布的黄色、褐色小颗粒的形态居多.菌株M2018,在麦芽糖、淀粉、葡萄糖、乳糖、硝酸钠、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丝长势较好;在山梨醇、D-核糖、D-半乳糖、硝酸钠、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培养基中菌核形成较多且以分散分布、近边缘分布的黄色、褐色球状或块状的形态居多,在尿素培养基中无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固体培养方法,对马勃菌进行碳源和氮源利用情况的筛选。试验中的碳源分别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乳糖、玉米面、玉米淀粉、地瓜淀粉、马铃薯淀粉、可溶性淀粉;氮源分别为豆粉、麸皮、蛋白胨、尿素、玉米粉、酵母膏、(NH4)2SO4、NH4NO3、NaNO3、NH4Cl、NH4HCO3、NH4H2PO4。结果表明,马勃菌对碳源的利用以甘露醇为好,氮源以NaNO3为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其最佳碳源浓度为3.0%,其次是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而甘油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黄豆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条件对海鲜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落直径为指标,采用平板培养法培养海鲜菇,研究了5种碳源和5种氮源对海鲜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有显著影响,表明该菌株同化不同碳氮源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海鲜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果糖和蔗糖次之,葡萄糖和乳糖最差;最适氮源是酵母粉,牛肉膏和蛋白胨次之,(NH4)2SO4和NH4NO3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可正常出菇的梯棱羊肚菌M83和不能正常出菇的梯棱羊肚菌M101作为供试菌株,对2种菌株在不同的温度、p H、光照、碳源、氮源上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菌核生长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种菌株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但M83菌丝在5℃~30℃能正常生长,而M101菌丝在30℃不能正常生长;2种供试菌株菌丝生长最适p H为7~8,M83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M101;2种菌株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的生长速度、长势均优于光暗交替条件;2种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但M83对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利用能力显著强于M101;2种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对硝态氮的利用能力均强于对铵态氮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5种碳源,5种氮源,5种无机盐,5种pH值对昆嵛山野生平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昆嵛山野生平菇菌丝生长的碳源优势顺序为玉米粉、甘露醇、蔗糖、葡萄糖、乳糖;氮源优势次序为酵母膏、蛋白胨、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钠;硫酸镁促进菌丝生长,硫酸锰、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6.0。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与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桂梅 《食用菌》2014,(3):19-20
通过单因子筛选的方法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比较,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麦芽糖和蛋白胨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5%,在马铃薯培养基中可较好地形成菌丝球,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5~7。适宜环境条件培养温度26℃、摇床转速140 r/min,培养时间以5 d应用为宜,可缩短菌丝布满培养基的时间,缩短栽培周期。通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其生长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液体菌种进行栽培具有现蕾早,出菇齐,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白灵菇Pw-1生长温度、pH值、含水量及碳源利用等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Pw-1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加玉米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0;最适料水比为1:1.7(含水量63.0%)。  相似文献   

11.
香菇(Lentinula edodes)航天搭载菌株Cr-04-DZ、H_7-DZ分别与对照菌株Cr-04、H_7之间形成不明显的拮抗线。Cr-04-DZ的气生菌丝较Cr-04发达,而H_7-DZ菌株的情形则相反。搭载菌株25℃下菌落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对照菌株。在以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Cr-04-DZ菌落生长速度大于Cr-04;H_7-DZ在5种供试碳源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均显著大于H_7。在以尿素和氯化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H_7-DZ菌落生长速度明显大于H_7。但在7种供试氮源培养基上,Cr-04-DZ与Cr-04菌落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牛樟芝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研究不同碳源(乳糖、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和氮源(黄豆粉、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麦芽浸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通过观测其菌落大小、菌落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指数,筛选出最适宜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在单因素试验中葡萄糖是牛樟芝菌种的最适碳源,酵母粉是最适氮源,该条件下其菌丝密度高,颜色呈橘红色,生长速度快。以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的正交试验中,当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煮汁) 200 g·L-1、葡萄糖20 g·L-1、酵母粉15 g·L-1、KH2PO4 1 g·L-1、MgSO4 0.5 g·L-1、维生素B1 0.1 g·L-1时,牛樟芝菌丝生长速度达2.47 mm·d-1,生长指数为12.35,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  相似文献   

13.
侯军  范继巧  张华  林晓民 《食用菌》2009,31(1):21-22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钾、酵母膏为氮源组合成多种培养基,观察高羊肚菌MH1菌株菌丝生长状况,筛选出前3组最佳碳氮源组合培养基,再分别加入马铃薯浸汁、腐殖土上清液、灰分、玉米粉浸汁制成加富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并用正交优化法对二次筛选出的培养基碳氮源及加富成分及pH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羊肚菌MH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酵母膏(0.3%),腐质土(3%)上清液,pH6。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研究5种碳源、氮源和温度对灵芝属(Ganoderma)3个种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灵芝(G.lingzhi)P1、肥城树舌灵芝(G.applanatum)和紫芝(G.sinense)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3个不同种菌株的最适氮源均为酵母膏;灵芝P1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肥城树舌灵芝和紫芝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  相似文献   

15.
杨继余  王娜  王立事 《北方园艺》2012,(19):153-154
以榆白涩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榆白涩病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适宜病菌菌丝生长的氮源为NaNO3、Ca(NO3)2、甘氨酸、NH4NO3;适宜榆白涩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谷氨酸、淀粉;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氮源为Ca(NO3)2、NH4NO3、谷氨酸。  相似文献   

16.
以枇杷为试材,对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6株枇杷主干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PSA和CA培养基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碳源;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氮源;25~30℃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所有参试菌株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全光照处理有利于参试菌株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茶树菇2511菌株为试材,通过比较菌丝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生物量,研究了14种不同C/N培养基以及8种不同碳源物质、11种氮源物质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母种阶段适宜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C/N培养基及最适碳源和氮源物质。结果表明:最适C/N为27∶1~33∶1,最适碳源物质为葡萄糖,其次为蔗糖;最适氮源物质为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18.
韩雪  贾成发  陈帅  杨研  刘晓红 《食用菌》2012,(3):13-13,25
研究了不同碳源对蛹虫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是以蔗糖为培养基的碳源最为合适,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量中等,密度适中,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时,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蛹虫草菌丝可获得最大的菌丝量。  相似文献   

19.
闫永亮  马艳弘 《食用菌》2006,(Z1):26-27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在液体培养中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竹荪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是适合竹荪菌丝生长的碳源,但从成本上考虑以蔗糖为碳源更为合适;黄豆粉是竹荪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在不同的无机盐中,MgSO4对竹荪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CaCl2、ZnSO4也能明显地促进竹荪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杨永彬 《食用菌》2011,(6):19-20
对棕色蘑菇菌株(ZM-j2)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棕色蘑菇菌株(ZM-j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初始pH值为7-8,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