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测定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穿心莲、黄柏、乌梅、大黄、金银花和连翘共10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pH值对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78士2.63 mm和14.58士3.45 mm;乌梅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黄连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略有升高,黄芩的抑菌效果随pH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考察12种中药对沙门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水煎法制备中草药水提液,分别通过平板打孔法、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接种法对沙门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中药的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12种中药中,沙门菌对乌梅、黄连、女贞子、丁香呈高度敏感,对栀子、木香、金樱子、龙胆草呈中度敏感,对贯众、薏苡仁、鹿衔草、知母不敏感。乌梅、黄连、女贞子对沙门菌抑制作用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 mg/mL、31.25 mg/mL、62.50 mg/mL;栀子、丁香和金樱子抑菌效果次之,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L;木香、知母和龙胆草抑菌效果较弱,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L。从12种中药对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来看,在临床上可用乌梅、黄连、女贞子治疗猪源沙门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5.
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5种中药对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地方流行株QH1(O78)、QH2(O89)、QH4(O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E.coli标准株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使终浓度为1g/mL;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25种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金银花、黄连、乌梅、五味子4种中药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3mm~22.7mm之间,其MIC在15.65mg/mL~31.25mg/mL之间;其他药物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用药敏纸片法对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痢清”对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9.5mm、38.0mm;优于痢特灵(30.5mm、34.0mm);对雏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雏鸡白痢的预防保护率为90.9%,治愈率为95.8%,显著高于痢特灵(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草药对3种不同血清型禽源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煎法制备黄连、黄柏、白头翁、金银花、女贞子、乌梅6种单味中草药水提液,然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一步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LLCL-8株对黄连、金银花和白头翁较为敏感,MIC分别为(62.50±0) mg/mL、(83.33±29.46) mg/mL、(125.00±0) mg/mL,MBC分别为250.00 mg/mL、250.00 mg/mL、大于500.00 mg/mL;鸡白痢沙门菌LLC-51株对黄连敏感,MIC为(31.25±0) mg/mL,MBC为125.00 mg/mL;肠炎沙门菌S株对黄连、白头翁敏感,MIC分别为(62.50±0) mg/mL、(104.16±29.46) mg/mL,MBC均为250.00 mg/mL。说明黄连对3种血清型禽源沙门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相对明显;白头翁、金银花对某些血清型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 mg/mL、15,63 mg/mL、31.25 mg/mL、62.50 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接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 mg/mL、7.813 mg/mL、15.625 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13.
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的药理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2倍稀释法测定13种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体外MIC;将13种中药两两组合后测定MIC,依据结果组成8个复方,测定它们及5个中药方剂的MIC.结果单味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MIC在15.6~500 g/L之间;78种两味中药组合的MIC在15.6~500 g/L之间,少数组合有拮抗作用;13种3~10味中药组合MIC在15.6~250 g/L之间,大部分组合表现协同作用,显示出中药配伍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活性提取物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利用Marc-145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活性提取物成分体外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感作后同时加入),初步探讨中药活性提取物的抗病毒机制。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水提物体外对PRRSV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连翘、黄芪水提物和黄芪多糖体外对PRRSV均具有明显的阻断和抑制作用,为筛选抗PRRSV中药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体外抗菌抗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多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菌、抗病毒方面具有作用范围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对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体外的抗菌、抗病毒方面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本文就常见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体外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单一中草药、多种中草药组方对猪肠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效果较好的单一中草药以及中草药组方。试验选用黄芪、何首乌、黄连、金银花、大黄、白头翁、五倍子、葛根等八种中草药的提取液,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3种育肥猪常见的有害肠道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猪大肠杆菌对黄连、金银花和五倍子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54、20.13、20.13 mm,其MIC值分别为31.25、125、125 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芪、黄连和大黄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7、12.57、14.4 mm,其MIC值分别为250、125、125 mg/ml。(3)沙门氏菌对黄芪呈低度敏感,MIC值为250 mg/ml,黄连和大黄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MIC值均为62.5 mg/ml。(4)黄芪和何首乌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75 mg/ml,何首乌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6.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1 mm;对沙门氏菌呈不敏感,抑菌圈直径为9.8 mm。(5)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25 mg/ml,黄连0.5 mg/ml,大黄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2 mm;对沙门氏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9 mm。综上所述,单一添加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以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复配的组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液对临床分离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本试验对野菊花、穿心莲等9种中草药,采取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鸡源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对抑菌效果较佳的黄芩等5种水提液与虎杖等3种醇提液分别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测定其FIC指数。结果表明:水提液中,黄芩抑菌效果最佳,MIC为62.5 mg/mL,穿心莲、虎杖、黄连、香薷次之,MIC均为125 mg/mL;醇提液中,虎杖、穿心莲、香薷抑菌效果较好,MIC均为125 mg/mL;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本试验各组合均无协同作用;说明黄芩水提液对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最佳,其余药物水提液抑菌效果一般或较差;醇提取液抑菌效果为一般或较差;本试验各联合用药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