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比较和评价不同剂量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免疫牦牛后的抗体差异,随机选择1岁左右的牦牛50头,平均分成A、B、C、D、E 5组,分别按照1、2、3、4、5头份剂量(每头份含EG95 50 μg)进行一免和二免(间隔28 d);免疫前及二免后15 d采血,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二免后A、B、C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40%、50%,与E组的9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组阳性率为80%,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抗体合格率均为0,C、D、E组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40%、70%,E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95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按5头份剂量免疫,间隔28 d后二免,对牦牛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猪瘟威胁区猪场仔猪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猪瘟威胁区仔猪不同首免日龄、不同免疫剂量及不同免疫次数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仔猪28日龄首免比25日龄首免的抗体水平略高;首免剂量2头份仔猪的免疫效果不及4头份和6头份的仔猪;28日龄首免4头份、5日龄二免2-4头份,免疫仔猪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效价均高,抗体持续期亦较长,35日龄一次免疫4头份仔猪的免疫效果不稳定,平均抗体效价低于1:16。在猪瘟威胁区以28日龄首免4头份、55日龄二免2头份的免疫程序免疫效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2017年和2021年甘孜州地区牦牛免疫羊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的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对甘孜州三个县共1 244头健康成年牦牛在首免后间隔28 d二免,二免后15 d统一采血并分离血清,应用牛包虫病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Eg95特异性免疫抗体。结果得出:牦牛免疫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的效果稳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仍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为了查清山西省规模化种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情况,课题组采用ELISA试剂盒,对8个地市42个规模化种猪场465头哺乳猪、456头保育猪、436头育肥猪、419头母猪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查明了哺乳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0.11%,保育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0.5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0.22%,母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9%,证明被检猪群免疫抗体不理想,尤其是保育猪抗体水平较低。同时对12个规模化种猪场,4类不同免疫方法免疫猪瘟疫苗的133头哺乳猪、110头保育猪、105头育肥猪、135头母猪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乳猪在吃奶前超免猪瘟高效细胞苗6头份,21日龄时二免猪瘟高效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三免猪瘟高效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1 d跟胎免疫效果最好,使保育猪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9.29%,有些猪场使用该方法免疫后,使保育猪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生长发育逐渐走向正常;而采用仔猪在断奶后28日龄至35日龄时首免猪瘟普通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二免猪瘟普通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8 d跟胎免疫的方法效果最差,不宜推广应用。通过对山西一些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的调研,基本查清了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效果和最佳免疫方法,可为养猪场防控猪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湖北洪湖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采用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7%以上,猪瘟疫苗首免前哺乳仔猪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67%,疫苗首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4%,二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3%。表明该猪场哺乳仔猪在猪瘟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提高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1、2、4头份免疫剂量对重庆市荣昌县不同地区的仔猪进行PRRS免疫,然后在免疫后28 d和60 d分别采取血清用ELISA检测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4头份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其次为2头份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1.67%;而1头份免疫的抗体阳性率仅为50%。进一步测定抗体滴度,发现2头份、4头份剂量在28 d和60 d的抗体效果差异性不显著。综合考虑,注射2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免疫剂量下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对规模猪场150头仔猪进行免疫对比试验.结果显示,25~30日龄首免1头份、60~65日龄二免1头份即可达到较好免疫效果,25~30日龄首免2头份、60~65日龄二免2头份免疫效果稍优于免疫1头份,二免后仔猪抗体合格率均达了国家规定的70%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对该猪场的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免疫合格率均达100%,猪瘟疫苗首免前仔猪母源抗体阳性率达41.18%,疫苗首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67.75%,变异系数达42.65%,二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2.80%,变异系数达21.05%。表明该猪场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增长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免疫方法对相同日龄猪口蹄疫效价的影响,对相同日龄仔猪口蹄疫免疫采用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次数,通过检测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商品猪,可以采用1月龄仔猪一次肌肉注射2 m L口蹄疫灭活疫苗,28 d后的抗体水平与按说明书1月龄首免1 m L、15 d后加强免疫1 m L口蹄疫灭活疫苗相同。在今后的口蹄疫免疫注射中,为减少免疫工作量以及受威胁地区猪场早日获得较高免疫抗体,可以在首免时一次性双倍剂量注射疫苗,以较早达到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一种适合基层同时开展山羊口蹄疫(FMD)和小反刍兽疫(PPR)疫苗免疫的方法和剂量,选取64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免疫组(对照组)以及1.0、1.2和1.5头份剂量组(试验组),开展FMD和PPR疫苗常规免疫和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免疫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使用上述两种疫苗,采用常规免疫和一次性分点同步注射免疫的方法,以不同免疫剂量同步分点注射接种后,被免疫山羊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以不同免疫剂量接种后14、28、42、56、70、100和160 d,各组山羊FMD O型、A型以及PPR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种后14 d,1.2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1.0和1.5头份剂量组;在接种后100 d,1.5头份剂量组FMD O型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余两剂量组;接种后14 d,对照组山羊FMD 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7.5%,其余各组均可达到100%,并维持至接种后100 d。各组山羊PPR抗体阳性率均在接种后14 d达到100%,并持续保持至接种后160 d。结果表明:在试验免疫剂量范围内可开展山羊FMD和PPR疫苗一次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