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阐述了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选址布局、设施装备、筒袋与原料、菌棒生产、质量检验、消毒与病虫害防控、环境维护和人员制度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从 2 0 0 3年开始 ,我们在生产香菇、黄背木耳、杏鲍菇的过程中 ,对接种技术进行了大胆改进 ,改“双袋法”接种为接种后用地膜盖垛发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操作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1 操作方法1 1 准备工作 :接种前的准备及各种操作与“双袋法”接种相同 ,但不用准备大量外袋 ,每 4 0 0 0只菌棒只准备 2 0 0只外袋即可 ,同时需准备 3m宽农用地膜。1 2 接种操作 :打穴接种同“双袋法” ,但不用套外袋 ,直接将接好种的菌棒堆垛在一起 ,长度视棚内宽度而定 ,高度在 15层左右。垛码好后用地膜整个覆盖 ,底角用套双袋的菌棒压好 ,即可进…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河南香菇生产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形式,由公司集中生产菌棒,待发菌培养成功后分放给菇农管理出菇,并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和帮助菇农解决产品销路问题,促进了香菇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药用菌》2016,(5)
总结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取得的成效和相关的生产技术。分析制约菌棒工厂化生产的因素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欠高;夏季菌棒生产能耗大,生产成本较高,且成品率控制难度较大;土地资源制约,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提出推进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下一步工作思路:育龙头,建基地,提升食用菌经营主体统领能力;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菌棒集约化发展能力;创新生产方式,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以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提高技术指导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香菇等食用菌生产,长期以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建省农机所和农科院土肥所承担了本项研究,已研制成功六种机械,并在古田大甲食用菌公司、福州黎升食用菌场等单位进行试验,探讨了建立30~40万袋生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艺、大面积栽培技术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机械配备及生产效果(一)机械配备枝桠切片机,平均每工(8小时,下同)生产2500公斤,比人工切片工效高16.3倍,加工百公斤料降低成本2.55元。木片粉碎机,每工时产50公斤。原料搅拌 相似文献
18.
四季连作培养香菇菌袋,填补了夏季市场鲜品菇货源的空白。但由于夏季高温高湿,制约了生产成品率。许多厂家生产的菌棒,在发菌期造成大量污染,损失严重。近几年,笔者经过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关键技术,在遵化市大面积推广,初见成效。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耐高温抗逆强的优良菌株 从推广应用中表明,在唐山地区应用中偏高温品种9308,其适应范围为8~28℃,可很好地越夏进入秋冬出菇。2改善环境,优化发菌场所 传统的菌丝培养场所是室内发菌,由于空气不流畅,菌丝生长缓慢,扭结力不强。改室内发菌在菌丝生长中期移到室外荫棚下发菌,当菌丝生长到1/2时,将菌袋移入荫棚(九阴一阳)下, 相似文献
19.
香菇菌棒开放式接种是菇农近年总结创新的一项新技术,本地菇农称“通天接”。如操作得当,成活率可达到95%~99%。笔者从2000年起试验、摸索、总结、使用该项新技术新种,接种成活率均在97%~99%。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以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