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长、血液学、生物化学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厚颌鲂幼鱼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投喂24d,F0)、禁食3d后连续投喂21d(F3组)、禁食7d后连续投喂17d(F7组)、禁食12d后连续投喂12d(F12组),在禁食前、禁食后及恢复投喂后取样,检测其生长指标(体质量、体长、肥满度、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红细胞压积、血清皮质醇质量浓度、血糖浓度及血清、肝胰脏和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结果】禁食后,厚颌鲂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大多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F12组VSI除外)。禁食后恢复投喂对幼鱼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F3、F7组幼鱼的血糖在禁食后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12组幼鱼在禁食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糖浓度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7、F12组幼鱼皮质醇质量浓度则极显著升高(P<0.01),恢复投喂后均恢复至对照组(F0)水平。禁食后F3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血清和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血清和F3、F7组肝胰脏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肝胰脏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肝胰脏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禁食后F3、F7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12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与对照组(F0)无显著差异(P>0.05)。禁食后,F3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F7、F12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F3、F7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分别与对照组(F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7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F3组,F12组幼鱼头肾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颌鲂幼鱼在禁食3d投喂21d时能达到完全性补偿生长,也不会降低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建议在厚颌鲂养殖过程中采用禁食-再投喂的方式诱导鱼类的补偿生长时,禁食期以不超过4d为宜。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大菱鲆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体重(175.23±7.54)g,全长(20.66±1.14)cm在42d的生产性养殖试验中,连续投喂组与饥饿1d恢复投喂6d、饥饿2d恢复投喂5d处理组的全长、体重增加均无显著差异,但饵料系数处理组显著小于连续投喂组,实践证明补偿生长理论可用于大菱鲆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饥饿和再投喂对鲈幼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40.71 g±2.92 g)经不同饥饿时问处理,再恢复喂食后的生长情况,试验共进行40 d,水温为26~28℃.结果表明:饥饿5 d组(S5)鲈体重略高于对照组,饥饿10 d组(S10)鲈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饥饿15 d组(S15)鲈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饥饿15 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略有下降,灰分及水分含量明显上升;恢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鱼体化学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标准代谢率下降,恢复投喂后又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从组织结构看,胃、肠和肝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恢复投喂后各组织结构均有恢复.由此表明:S5组和S10组的鲈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15组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40.71 g±2.92 g)经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再恢复喂食后的生长情况,试验共进行40 d,水温为2628℃。结果表明:饥饿5 d组(S5)鲈体重略高于对照组,饥饿10 d组(S10)鲈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饥饿15 d组(S15)鲈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饥饿15 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略有下降,灰分及水分含量明显上升;恢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鱼体化学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标准代谢率下降,恢复投喂后又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从组织结构看,胃、肠和肝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恢复投喂后各组织结构均有恢复。由此表明:S5组和S10组的鲈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15组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用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为(2.06±0.12)g,全长为(7.55±0.18)cm。试验设饥饿0 d(S0对照)、3 d(S3)、6 d(S6)、9 d(S9)、12 d(S12),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结果表明:饥饿组的总摄食率(F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6、S9、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各饥饿组的食物转化效率(FCE)均低于S0组,S3组与S0组接近,其他各饥饿组的总食物转化效率接近,并与S0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的全长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各组鱼体重均下降,S9和S12组与其初始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S3组的全长和体重均低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S6、S9和S12组的全长大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体重低于S0组,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用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为(2.06±0.12)g,全长为(7.55±0.18)cm。试验设饥饿0 d(S0对照)、3 d(S3)、6 d(S6)、9 d(S9)、12 d(S12),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结果表明:饥饿组的总摄食率(F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6、S9、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各饥饿组的食物转化效率(FCE)均低于S0组,S3组与S0组接近,其他各饥饿组的总食物转化效率接近,并与S0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的全长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各组鱼体重均下降,S9和S12组与其初始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S3组的全长和体重均低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S6、S9和S12组的全长大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体重低于S0组,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将体质量为(5.72±0.23)g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分别饥饿0、3、6、9、12 d(分别记为C、S3、S6、S9、S12)后再饱食投喂至30 d,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海胆的代谢率、生长率、摄食率、食物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S3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S6、S9、S12组在恢复投喂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代谢率均维持较低水平,而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在恢复投喂初期出现高峰。这说明S6、S9、S12 3个试验组海胆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现象,这种补偿生长是再投喂后海胆通过降低代谢率及提高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将体质量为(5.72±0.23)g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分别饥饿0、3、6、9、12d(分别记为c、s3、s6、S9、S12)后再饱食投喂至30d,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过程中海胆的代谢率、生长率、摄食率、食物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s3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s6、s9、S12组在恢复投喂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代谢率均维持较低水平,而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在恢复投喂初期出现高峰。这说明S6、s9、S123个试验组海胆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现象,这种补偿生长是再投喂后海胆通过降低代谢率及提高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蚯蚓对黄鳝生长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分别用添加0%(对照组)、25%、50%、75%、100%鲜蚯蚓的饲料饲喂黄鳝61 d。结果表明:添加25%蚯蚓的饲料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添加50%蚯蚓组肥满度最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胃蛋白酶活性随蚯蚓添加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肠道中胰蛋白酶活性随蚯蚓添加有一直升高的趋势。胰脂肪酶呈现随蚯蚓添加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活性,胃、肠中总体上均较低,且胃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淀粉酶活性,添加25%~50%蚯蚓能显著提高胃、肠中淀粉酶活力。结论:添加适量蚯蚓可促进黄鳝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提高黄鳝的生长性能,结合黄鳝生长性能回归分析结果和消化酶活性变化情况,黄鳝饲料中蚯蚓适宜添加量为35%~40%。  相似文献   

12.
以加利福尼亚兔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双酶梭菌制剂对家兔生长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用45日龄断奶加利福尼亚仔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1g/kg添加双酶梭菌制剂.饲喂30d后,测定家兔的增重和消化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酶梭菌制剂后,可促进家兔的生长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饲料中色素添加物对黄颡鱼消化机能的调控机理。[方法]选择450尾体重均匀(10.4±0.1)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着色剂金碧黄0、0.1%、0.2%、0.4%、0.8%,饲养周期60 d。[结果]添加0.8%着色剂金碧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成活率,0.4%~0.8%的金碧黄能提高黄颡鱼特定生长率、内脏比、肝体比及胃蛋白酶活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黄颡鱼肠蛋白酶活性,而添加金碧黄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胃、肠、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肠、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而对胃脂肪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商用黄颡鱼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了厚颌鲂的染色体核型并对其DNA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经Giemsa染色,对厚颌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2n=4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4m+20sm+4st,臂数NF=92,具有1对特大染色体,未发现性染色体。以厚颌鲂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厚颌鲂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厚颌鲂DNA含量为鸡血的1.23倍,绝对含量为2.82pg。  相似文献   

15.
25℃下就饥饿与再投喂对褶皱臂尾轮虫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饥饿条件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最初的1~2天下降最为明显,此后保持在一定水平;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总体下降不大.饥饿条件下带卵率<0.09时,轮虫消化酶活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恢复投喂1天后,褶皱臂尾轮虫带卵率从0增加到0.21,类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恢复正常水平,而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高于正常水平;活体观察显示褶皱臂尾轮虫胃和胃腺在再投喂1天内恢复正常结构.投喂条件下,这几种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与带卵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肝胰脏、胃、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和40,40,5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62,59,63℃和58,52,69℃。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5,35,40℃和35,40,4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0,50,53℃和51,52,53℃。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30℃和30,30,2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2,45,45℃和40,45,45℃,中国对虾、日本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温度对黄鳝消化道内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会影响到黄鳝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活性,温度在20~55℃范围内,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会逐渐增加,但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值后,则会逐渐降低。其蛋白酶的适宜温度为35~45℃;胰蛋白酶的适宜温度为35~45℃;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30~40℃;脂肪酶的适宜温度为25~3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或不同剂量三颗针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养分表观代谢率和部分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处理1饲喂基础日粮添加5mg·kg-1阿维拉霉素,处理2,3,4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0.2%,0.35%,0.5%,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组相比,添加不同量三颗针提取物,肉仔鸡7周末体重、日增重、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0.35%,0.5%三颗针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肉仔鸡采食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钙和总磷表观代谢率(P<0.01),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P<0.01)降低了粗脂肪表观代谢率;除添加0.2%三颗针提取物极显著提高了淀粉酶活性外(P<0.01),其他均极显著降低了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试验说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相比,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可不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但随添加量的增加,可降低肉仔鸡的采食量,不利于肉仔鸡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选择160只1日龄黄羽肉鸡,按公母比例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A、B、C、D4个处理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B、C、D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5%、0.8%由乳酸、柠檬酸、富马酸组成(50∶ 35:15)的复合酸化剂的日粮,在14、28、42、56日龄时测定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淀粉酶、二糖(麦芽糖)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14日龄的腺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72.61%;C组28日龄的肌胃内容物、14日龄的腺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8.64%、69.55%;D组28、56日龄的肌胃内容物及14日龄的腺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46.25%、49.65%、92.84%.复合酸化剂对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淀粉酶、二糖(麦芽糖)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可见,复合酸化剂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胃内容物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饵料与卵形鲳鲹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浮性饲料、沉性饲料、鱼浆加鳗粉喂养卵形鲳鲹幼鱼21d后,比较了3种饵料对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胃、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组增加幅度最大,肝胰脏蛋白酶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大,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沉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小。胃淀粉酶以摄食沉性饲料组增加幅度最大,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淀粉酶均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大,淀粉酶活性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组增加幅度最小。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脂肪酶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增加幅度最大,均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小。[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合理配合饲料养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