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茜草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在400~800 nm范围内对1,8-二羟基蒽醌的吸收光谱进行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探讨提取次数、提取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对茜草中总蒽醌的提取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总蒽醌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茜草总蒽醌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1 nm;对照品1,8-二羟基蒽醌的吸收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46;茜草总蒽醌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 g∶12 mL、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乙醇浓度70%。  相似文献   

2.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蒽醌含量为指标,研究超声波提取茜草根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0时,超声提取20 min效果最佳;影响提取因素的顺序是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茜草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为1.27%。此方法简单易行,适于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3.
测定栽培药用大黄药材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及总蒽醌的含量,采用Agela Venusil XBP-C18柱(4.6 mmx25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结果表明,栽培药用大黄不同部位均含有5种蒽醌类衍生物且含量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根、根茎、须根中,而茎、叶柄、叶片、花序未检出大黄素甲醚.须根、根中游离蒽醌、总蒽醌及结合蒽醌的总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地下部分游离蒽醌、总蒽醌及结合蒽醌的总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该方法能准确简便地提取药用大黄植物中的蒽醌类衍生物并分析其含量,可为合理开发药用大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石蜡包埋显微切片法、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年生的林茜草根组织结构及蒽醌类化合物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茜草根发育的早期,维管形成层产生的次生韧皮部细胞数量多于次生木质部细胞;根发育的晚期则以木质部导管和纤维为主;从一年生至二年生,林茜草根中次生韧皮部密度增加,根干重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大幅增加;二年后,林茜草的次生韧皮部密度增加减慢,次生木质部进一步发育,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比例减小,木纤维发达,根干重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减慢。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条件下H1020大孔树脂对芦荟总蒽醌纯化工艺中静态及动态吸附和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1020大孔树脂纯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室温(20~30℃)下,溶液pH=4,以流速为1.0 mL/min、吸附原液浓度2.0 mg/mL进行吸附,用ψ=70%的乙醇溶液进行洗脱.在此条件下将芦荟蒽醌粗提取物经3次上柱纯化后.总蒽醌含量从3.71%升高到47.9%,纯度提高12.91倍.  相似文献   

6.
提取方法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提取方法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及回流、索氏、微波4种提取方法,测定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量,并采用DPPHF、RAP 2种方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分析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游离蒽醌的测定中,超声为最高(0.949%),与其他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蒽醌的测定中,亦以超声为最高(1.017%),与微波、回流相比差异显著(P<0.05);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以回流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FRAP值为199,DPPH值达51%,与超声和索氏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总蒽醌含量与FRAP值和DPPH值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和-0.9523。[结论]显示不同提取方法影响大黄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总蒽醌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将芦荟用清炒、酒炙、盐炙、醋炙、醋蒸几种方法进行炮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芦荟炮制品中总蒽醌类物质、游离蒽醌类物质和结合蒽醌类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炮制方法对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有明显影响,醋蒸品中的总蒽醌类物质和游离蒽醌类物质含量最高,生品中的结合蒽醌类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提取方法对决明子蒽醌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流、索氏、微波及超声4种提取方法,测定4种决明子提取液中的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采用DPPH、FRAP两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对游离蒽醌的测定中以索氏提取法最高(0.16%),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对总蒽醌的测定中,提取率为超声(0.63%)>微波(0.56%)>回流(0.49%)>索氏(0.47%);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以回流液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微波液,二者与超声液和索氏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蒽醌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茜草提取物蒽醌单体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形态学、集落形成法,检测蒽醌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结果.结果MTT法显示各个浓度的蒽醌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出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依赖性;生长曲线由"S"型逐渐变得低平;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药物组细胞数减少,间隙增大,细胞间出现"接触性抑制";集落形成率降低(P〈0.01),集落中细胞数减少.结论茜草蒽醌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蒽醌有可能成为抗肝癌新药,为抗癌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中总蒽醌的含量。以大黄素为对照品,用浓度为1%的醋酸镁甲醇溶液作为显色剂,在512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总蒽醌的含量,最后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配伍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有差异,这可能与配伍后不同剂量的黄芩与黄连对大黄总蒽醌溶出率的影响有关,该方法可作为不同剂量配伍的中药方剂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综合开发和利用不同剂量配伍的中药方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药食两用植物酸模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测定酸模药材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4种蒽醌类成分的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测定不同采集地、不同采收时间酸模不同植物部位4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100,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水,流速0.1mL/min,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1μL,柱温35℃.结果表明:4种成分均可达到基线分离,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进样量分别在0.224~12.2,0.314~12.56,3.32~66.4,0.491~25.53μg/mL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UPLC方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酸模药材的质量评价;酸模总蒽醌含量从高到低的采集地依次为:四川阿坝州梦笔山、红原县月亮湾、甘孜州雅加埂;酸模中的4种蒽醌成分含量从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根、花、叶,建议酸模根部作为蒽醌类成分主要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何首乌经枯草杆菌发酵后主要抗氧化成分及其对肝癌细胞抗增殖作用效果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何首乌发酵炮制方法及开发何首乌产品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生何首乌用枯草杆菌发酵处理后,测定生品和发酵品的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和总多酚含量等成分的变化,并对比何首乌生品和发酵品对肝癌细胞HepG2抗增殖作用的变化.[结果]何首乌生品和发酵品总游离型蒽醌含量分别为1.56和1.60 mg/g,总结合型蒽醌含量分别为1.24和0.79 mg/g,何首乌经枯草杆菌发酵后结合型蒽醌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何首乌生品和发酵品水提取液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44.88和74.01 mg/g,乙醇提取液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61.84和93.86 mg/g,何首乌经枯草杆菌发酵后总多酚含量极显著增加.0.025 g/L何首乌生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24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4.2%,0.25 g/L何首乌生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72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11.1%(负值表示促进细胞生长),即随着何首乌生品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由抑制转变为促进.经枯草杆菌发酵后,0.025 g/L何首乌发酵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24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9.9%,0.25 g/L何首乌发酵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72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20.9%,即随着何首乌发酵品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对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抗增殖效果.[结论]枯草杆菌发酵可降低何首乌的毒性,增强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作用,表明使用枯草杆菌发酵何首乌的炮制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炮制减毒方法,对开发相应何首乌炮制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光质对木立芦荟蒽醌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光质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植物化学法和HPLC技术研究红、蓝和黄光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结果]3种光质处理均能导致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增加,黄光更利于总蒽醌、芦荟素的积累,蓝光利于芦荟大黄素的积累。[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芦荟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特有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营养器官的游离蒽醌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游离蒽醌,但叶片的含量最高,枝、茎、根等器官的含量很低,叶片的含量是其它器官的4~11倍,其它器官之间差异不显著。(2)夏蜡梅叶、茎中游离蒽醌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夏蜡梅阴、阳坡植株相应营养器官之间游离蒽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夏蜡梅7个样地叶片的游离蒽醌含量在0.120 4%~0.243 5%之间,平均为0.183 8%,其中临安5样地含量较高,大雷山2样地较低,差异极显著。(5)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对夏蜡梅叶片游离蒽醌含量起正作用,土壤氮、C/N、土壤磷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波萃取与常规提取方法对大黄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研究了大黄总蒽醌的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方法,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提取液中总蒽醌的含量。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1.91%),是超声法的1.13倍,是索氏提取法的1.29倍。微波辅助提取法仅需10min,而索氏法和超声法分别需要90,30min。微波辅助提取法用于中药大黄的提取,具有高效、省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用抑菌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茜草色素中的3种蒽醌化合物茜素、红紫素、1-羟基蒽醌对大肠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蒽醌化合物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且会改变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结构,说明茜草色素虽然为天然色素,但其具有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17.
石油醚萃取结合pH沉淀法制备大黄游离蒽醌注射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黄极细粉为原料,经酸化和超声波处理,回流提取制备大黄浸膏;采用石油醚萃取大黄游离蒽醌,调节pH值除去杂质得到纯品后制备大黄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氯化钠明胶法检测鞣质含量;同时根据药典(2005版)规定检查注射液的热源性、刺激性、LD50。结果表明注射液中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大黄酚含量分别为0.2236、1.7882、0.8342、0.4913、5.4013mg/mL;总蒽醌含量为8.7386mg/mL;LD50为1.2131g;鞣质含量低于0.05mg/L。动物试验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注射剂符合注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掌叶大黄、喜马拉雅大黄、菱叶大黄、头序大黄4种高山药用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大黄素为对照品,0.5%醋酸镁-甲醇溶液为显色剂,测定了样品溶液在510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4种大黄中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为喜马拉雅大黄掌叶大黄菱叶大黄头序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为喜马拉雅大黄掌叶大黄头序大黄菱叶大黄,与藏药用大黄的等级划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玉米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对UV胁迫的防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芦荟提取物蒽醌类物质对增强UV辐射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辐射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而在增强UV辐射条件下,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分别比没有喷施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玉米下降;玉米的生长发育接近正常水平.由此可知,蒽醌类物质吸收了一部分UV辐射能量.表面喷施蒽醌类物质可有效减少增强UV辐射对植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微波提取巴戟天中草药中蒽醌含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微波提取巴戟天中蒽醌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氯仿为溶剂,微波法提取中药材巴戟天中的蒽醌,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对蒽醌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与水浴加热回流法进行比较。[结果]各因素对蒽醌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与传统提取法相比,微波法分解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好,经t检验和F检验,2种方法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法提取巴戟天中蒽醌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g/ml),提取功率616W,提取时间8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