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即时浸酸散卵蚕种在催青期通过二次风选,较在催青前用盐水比选剔除不良卵更为有效,良卵率提高;同时,风选比盐水比选对蚕卵生理造成的损害程度小,实用孵化率提高,催青死卵、白死卵等减少,避免蚕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谢纲 《广西蚕业》2004,41(2):50-51
这里介绍一种用塑料膜网收散卵蚁蚕的办法,能提高收蚁速度,减少蚁蚕受伤,节省劳力。  相似文献   

3.
在蚕种生产实践中,由于发生计划变化或有毒蚕种淘汰等原因,造成秋用种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利用滞育卵冷藏浸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滞育卵冷藏浸酸由于滞育日数的不同、冷藏时间的长短等原因,往往造成蚕种孵化不齐。目前,生产上蚕种滞育日数不到20天,冷藏日数超过55天,按常规浸  相似文献   

4.
<正> 家蚕良种繁育制种型式,自五十年代后期起,由于已基本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种型式,一代杂交种已全部由框制和平附逐步改为散卵。同时,为了提高原种卵粒的匀正度和统一卵量规格,也对原种进行了框制改散卵的试验。在原种制种时,仍采用28格框制连纸,越年种用28格框制上浆连纸,不越年种用28格框制耐酸连纸,每格产一蛾卵,每蛾产卵后对号袋入蛾盒,母蛾镜检方法和框制种同,在浸酸或浴消前,按各品种原种合格蛾卵标准,肉眼淘汰不合格蛾卵,铲除产附差、双蛾卵、空圈卵、卵色卵形异状、产卵量少、不良卵粒多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现行家蚕一代杂交种散卵种和平附种的2种母蛾微粒子病抽样检疫方法的判别标准和判别信赖度进行比较;为探索适合广西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在另二文中我们分别报导了家蚕春制越年种散卵型保护方式夏季消毒药剂的选择试验效果,以及夏季浴消的时期、方法及其后的保护等对蚕种品质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侧重于该方法的保护效果和实施方法。一、散卵型保护效果(一)提高良卵率的效果 1985~1991年我们在生产中调查发现,现行保种方法(平附型)由于卵表和产附材料上附有蛾尿、鳞毛等杂物及卵胶,还有大量真菌存在,蚕种发霉不可避免,霉死卵率(已除去不受精卵转变成的霉死卵)比散卵型保护要高1.0~3.0%,其它不良卵率也要高0.5%以上。二项合计,散卵型保护比现行保种方法可减少蚕种损失1.5~3.5%。(二)对蚕卵重量的影响从表1可  相似文献   

7.
8.
将滞育性蚕卵分为滞育卵和浸酸卵两种,随着胚胎发育测定pH值、糖原、核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研究滞育卵与浸酸卵内的生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滞育卵随着胚胎发育,pH值和糖元含量有逐渐降低的倾向,但其差异不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明显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急剧增多。反之,浸酸卵随着胚胎发育,pH值初期下降、后期再上升,达到浸酸前水平,糖原含量急剧减少,在孵化前达到最小值,蛋白质和核酸含量逐渐增多,氨基酸量减少。由此可见滞育卵和浸酸卵内的物质变化及其内部环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黄扬文  凌荣 《广西蚕业》1999,36(3):16-17
利用福尔马林较强的物理刺激性,对盛产卵后15小时、21小时的四元反交种(7·湘×9·芙)进行浸渍试验,以观察对不良卵的影响。结果在日平均温度28℃、26℃、21℃时进行福尔马林刺激处理,不受精卵、死卵均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改变良卵率的静态调查方法 ,运用动态调查蚕种的不良卵发生率 ,并借助破坏性检测方法 ,增大蚕种场批间的不良卵发生率差异 ,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使用这种方法 ,能够准确地检测因蚕期营养和产卵环境等造成的下一代蚕种质量差异 ,特别是强健性差异 ;经检测生产上的 8个品种 145场批的蚕种 ,结果与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引进试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野三元新蚕品种与871×872的对比试验,调查养蚕成绩与不同簇具上簇后的茧丝质指标,结果表明,野三元表现食性优、耐粗饲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利于蚕业生产上及时、有序地供应无毒蚕种,探究了春制越年一代杂交种在冬季浴消之前将滞育卵进行冷藏浸酸处理,对孵化蚁蚕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从抽样107个批次越年蚕种样本(7 g/批)冷藏浸酸孵化的蚁蚕中检出7个带毒批次,并且与同批次的母蛾及常规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结果一致。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用此方法可以提前数月开展春制越年蚕种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14.
刘洋  焦锋  薛忠民  苏超 《北方蚕业》2012,33(1):13-16
家蚕以卵滞育,蚕卵保存时间长,取样方便,但是DNA含量较低,抽提较为困难,利用不多。从处于滞育期(丙2胚子前)的蚕卵中快速高效地获取基因组DNA,对于提高家蚕研究效率具有实用价值。本试验对两种SDS法和一种CTAB法的抽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S-II提取效果较好,单粒蚕卵提取基因组DNA即可用作PCR模板,5粒蚕卵获得DNA可以基本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5.
鸡蛋中新霉素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表皮葡萄球菌26069型(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ATCC12228))为测试菌,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新霉素在鸡蛋中的残留。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75μg/m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15~2.4μg/mL,相关系数为0.99997。鸡蛋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25μg/g,可靠检出限0.5μg/g。在鸡蛋中添加新霉素0.5和1.0μg/g的回收率分别为78.6%和80.5%。本方法灵敏度和回收率高,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样品用量少,易于推广,适用于新霉素残留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即浸种浸酸刺激不足导致蚕种不孵化和部分孵化,将这些蚕种进行人工越夏、冷藏,再浸酸,这些蚕种的实用孵化率均可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丝源1号是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从日本引进的一批蚕品种资源中选择优良品系,与本地原有的育种素材组配,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家蚕新品种。2014年春蚕期进行了农村试养,结果表明,丝源1号品种的孵化率高、食桑旺盛、蚕体粗壮、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经济效益良好,可以在桐乡及相似条件的蚕区进一步扩大饲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春季依照《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对4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主要从蚕期饲育观察、茧质调查、丝质鉴定三方面作对比分析,客观地反映这几对品种在陕西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春,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山东、陕西、山西等7家蚕业科研单位9对桑蚕新品种,从虫蛹率和茧质、丝质成绩进行了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9对家蚕品种孵化良好,发育整齐产茧量高,茧形大,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虫蛹率、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茧色等方面与对照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将生种率高的蚕种在丙2 胚胎期于5℃再冷藏20~22 天可以减少生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