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采用淀粉凝胶水平板状电泳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9个酶系统的遗传变异。LAP、PGM及SOD这3个酶系统是单态的,而GDH、GOT、TDH、MDH、6PGDH及SKDH这6个酶系统都是多态的。除MDH外,其余多态性酶系统按孟德尔方式遗传。43种双位点组合中,有7对位点间的连锁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地,对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丙氨酸氨酞酶(AAP)、亮氨酸氨酞酶(LAP)、6-磷酸葡萄糖酶(60GD)、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莽草酸脱氢酶(SHDH)等6种同工酶系统的12个基因位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共发现36个复等位基因。结果还表明,马尾松天然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L)的56%,平均杂合率(He)为0.285,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2.29;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Ne)为1.42;马尾松天然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8.8%左右,而约91%以上的变异只存在于单个的小群体内的单株间,湖北省马尾松天然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亲交配现象,近交系数(Fis)平均为0.202。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通过对马尾松亲子代针叶PER同工酶的分析,认为马尾松亲子代PER同工酶谱型相似而同一点位酶带相对含量相关不紧密。同时探讨了亲本及子代PER同工酶酶谱点位及相对含量与子代高生长的相关性,认为子代谱型与其本身高生长有一定相关性,而亲本PER同工酶谱型不能预测子代高生长,因而马尾松不能以单亲亲本针叶PER同工酶选择优良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5.
天然群体包含大量数量和质量性状变异,前者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后者则几乎完全受遗传因素控制。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利用表型性状借助数量遗传理论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变异,直到近十多年才开始借生物化学技术作林木遗传学分析。本研究以福建省15个马尾松垂直和水平分布的天然群体为对象,利用同工酶位点探讨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了解马尾松垂直和水平群体在各种酶类多态位点上的变异幅度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群体遗传及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重要工业用材树种之一,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分布面积广,生境差异大,产地间产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研究不同产地的变异规律,对遗传改良及生产部门调种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供试种子来自14个省(区)145个产地。在不同生态区设点进行多年度育苗造林,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或平衡不完全区组,5~10次重复。对77个产地的二年生幼树针叶  相似文献   

7.
湖南马尾松遗传改良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叙述湖南马尾松20多年来于马尾松群体遗传改良、马尾松优良家系定向选择、马尾松基因资源收集与种子园营建等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马尾松遗传改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湖南马尾松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8.
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进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广西马尾松在种源选择、种子园营建、子代测定、性状培育等方面遗传改良进程以及改良的效果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马尾松遗传改良的成就、问题和思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3个连续5年的协作攻关研究,马尾松遗传改良和良种生产获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在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生产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林、工业用材树种定向选育、育种策略和一些基础性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对种源研究和推广、有种区划分、优良基因资源保护和利用、建园技术和种子生产、造纸材定向选育、抗性育种、遗传参数估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早期选择、育种计划和方案制定等诸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1个长白落叶松天然群体进行三种同工酶遗传方式和连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GOT、MDH和Est三种同工酶遗传表达稳定,分别受4、4、5个位点控制,所有位点都不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种源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主成份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对桃源、卫闽、罗山3个测定点的13年生的马尾松91个种源的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类,划分为4个明显的类群,评选出18个速生、综合性强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借助计算机,对马尾松遗传测定林(种子园、基因库、子代林)进行优化配置设计,提出3种改进型配置设计模式:①不完全矩形区组方(NRBS)设计;②约束随机区组设计(R—RCB);③高产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14.
15.
马尾松种子园产量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重点阐述和分析了影响马尾松种子园种子产量的环境因子、建园材料及其配置问题,以及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种子园产量和保证遗传多样性的建议,旨在为我国马尾松遗传育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天然林的针叶作了6种同工酶系统的分析,确认了11个基因位点。同时将马尾松个体间的距离分成不同的等级,考察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对该林分内的遗传构造和林分的成立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该类天然林遗传资源的保存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加工原木,提高出枕率和综合出枕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对福建省马尾松原木调查结果和原木出材率理论,建立了一系列枕资下锯的数学模型,编制了ABSIC程序。此软件可供操作人员按实际生产需要,选择最佳方案。为进一步实现制材工业自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1):F0002-F0002
贵州省马尾松遗传改良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群体选择、个体选择和多世代选择。通过全国协作研究,贵州东部和南部的马尾松种源是中国马尾松的优良种源区;在贵州马尾松优良种源天然分布区进行了优良林分选择;在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中选择了500多个优良个体进行了优良繁殖材料生产群体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贵州省共有不同遗传层次的马尾松种子园4处(约200公顷),分布在贵阳、都匀、黄平和天柱。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1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个ISSR标记分析马尾松1代育种群体中78个不同产地来源的优良亲本遗传变异,发现基于ISSR标记扩增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马尾松1代育种亲本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78个亲本之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15~0.7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71.亲本之间的ISSR遗传距离与亲本产地的纬向地理距离关系密切,纬度相差较大的亲本间ISSR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利用部分参试亲本进行测交系交配并分析其中的优良杂交组合,发现大部分优良组合父本、母本产地的纬向地理距离较远,同时亲本间ISSR遗传距离也较大.根据本研究结果,应优先选择来自纬度差异较大的不同种源区、同时ISSR遗传距离也较大的优树作为高世代育种亲本,不仅能有效维持高世代育种群体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也利于创制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提高杂种优势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高世代遗传改良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马尾松高世代遗传改良的三个目标:获得最大的短期和长期遗传增益,以及广泛的遗传基础。将其改良划分为产材和产脂两个方向,探讨高世代改良群体的组成、结构、测定与评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