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瘟病是鲁西南滨湖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主栽品种的抗病性逐渐丧失,稻瘟病(主要是穗颈瘟)已成为当地水稻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4年中,除2002年稻瘟病发生较轻外,2001、2003和2004年均发生较重,尤其2003年7~9月份阴雨天气多,水稻穗颈瘟在整个鲁西南滨湖稻区大面积流行,是1995年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1发病概况近几年鲁西南滨湖稻区水稻穗颈瘟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2001~2004年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均在1·36×104hm2以上,尤其大发生的2003年,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达2·53…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永胜县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以及不同海拔地区稻瘟病发病调查,总结出永胜县稻瘟菌流行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以期为永胜县水稻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与轮换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南充市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切实减轻稻瘟病危害,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区划,精准勘界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首次探明了水稻稻瘟病菌越冬后侵染南充市的初始侵染源(即始见期)地点,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建立了孕穗末期病田率和蜡熟期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对其成因探讨发现,导致南充市近年水稻稻瘟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及稻瘟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是造成稻瘟病在本市流行的外因.2001~2015年,全市水稻稻瘟病短期预报准确率达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7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促进稻瘟病防效提高15%~30%.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南充市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切实减轻稻瘟病危害,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区划,精准勘界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首次探明了水稻稻瘟病菌越冬后侵染南充市的初始侵染源(即始见期)地点,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建立了孕穗末期病田率和蜡熟期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对其成因探讨发现,导致南充市近年水稻稻瘟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及稻瘟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是造成稻瘟病在本市流行的外因。2001~2015年,全市水稻稻瘟病短期预报准确率达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7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促进稻瘟病防效提高15%~30%。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黑龙江省龙江县主栽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绿色食品的开发,龙江县水稻已发展到35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的盲目引进、7、8月份的低温、多雨、寡照导致稻瘟病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稻瘟病的种类稻瘟病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五种。我寒地水稻以叶瘟、节瘟、穗颈瘟为主。二、稻瘟病的发病因素1.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力明显不同,种植易感病品种则导致普遍严重发病。2.发育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是最易感病的时期,抽穗当天最易感染穗颈瘟…  相似文献   

6.
2014—2015年水稻稻瘟病在长江流域的部分品种上大流行,本文在总结嘉兴市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认为8、9月适温、多雨、寡照是病害流行的首要因素,部分主栽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下降,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另外栽培方式和防治技术水平也是稻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该病的发生与环境、寄主、品种及防治等方面原因关系密切,日照少,雾露持续期长的山区和气候较温和的沿江地区发病重。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一、稻瘟病的危害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我县目前还未发现苗瘟发生,主要是叶瘟、穗瘟和节瘟。识别其症状,对于准确诊断病情,开展测报和防治工作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掌握稻瘟病菌发生的时空动态,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采用固定式孢子捕捉器对水稻品种空育131空中稻瘟病菌孢子量与田间稻瘟病发病关系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中孢子的捕捉数量与叶瘟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8 4。每个检测单位(检测面积为18 mm×18 mm视野内的孢子数量)稻瘟菌孢子数量达...  相似文献   

9.
正稻瘟病是危害水稻高产的一种主要病害。发展快、危害重、损失大,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斯都会发生。根据受害害时期和水稻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发性水稻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流行年份,会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品质低下,严重地块甚至绝产,颗粒无收。近年来我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稻瘟病发病效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为了科学有效的防控稻瘟病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早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 2 2个早稻主栽品种进行了 2 a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和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 .综合评定为抗病的品种有福优 77、南保早、闽岩糯和中抗组合汕优 82 ,占鉴定主栽品种的 18.18% ;中感以上品种18个 ,占鉴定主栽品种的 81.82 % ,其栽培面积占 1997年福建省早稻面积的 57.2 4 % ,为稻瘟病大流行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条件 .对影响病圃准确鉴定品种抗瘟性的气象和栽培因素作了分析 ,提出了福建省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抗病育种途径 .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和评价江苏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对2016—2020年的2120份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系)和770份主栽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分析.按照江苏省稻瘟病抗性鉴定标准,通过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综合指数等统计方法,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进行抗性评价分析.抗性综合指数评价分析表明,各年度新品种(系)集中在3级和5级,...  相似文献   

12.
福建早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共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2个早稻主栽品种进行了2a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和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综合评定为抗病的品种有福优77、南保早、闽岩糯和中抗组合汕优82,占鉴定主栽品种的18.18%;中感以上品种18个,占鉴定主栽品种的81.82%,其栽培面积占1997年福建省早稻面积的57.24%,为稻瘟病大流行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条件,对影响病圃准确鉴定品种抗瘟性的气象和栽培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福建省育种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筛选获得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为水稻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及稻瘟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共169份,于2012~2015年在湖北省远安县设立自然鉴定病圃,按照叶瘟、穗颈瘟分级标准调查病情指数,依据抗性分级标准对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供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未筛选到高抗品种;对叶瘟表现抗病的品种有18个,中抗品种49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0.6%和28.8%;对穗颈瘟抗病的品种有10个,中抗品种28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9%和16.5%;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水平以上的品种有深两优5814、天优华占等34个,占总品种数的20.0%.[结论]天优华占、温229、金科优651、曾抗l号、成恢178和川抗993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田间鉴定,叶瘟和穗颈瘟综合评价表现为抗病,适宜在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评价德宏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白背飞虱的抗性,为当地农药减量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对云南23个主栽优质水稻品种采用成株期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法在德宏州进行稻瘟病、白背飞虱的田间抗性测定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3个材料在德宏州品种间叶瘟、穗颈瘟的抗性水平差异不明显。叶瘟没有免疫(IM)品种,高抗(HR)品种有2个,其余品种为抗(R);穗瘟没有高抗(HR)品种,所有参试品种表现为抗(R);叶瘟病情指数小于穗颈瘟病情指数。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进行白背飞虱和天敌田间发生量的调查,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天敌与白背飞虱田间虫量达到了1∶1的平衡,各生育期白背飞虱百丛虫量166头/百丛,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发生的贡献很大,分蘖期蜘蛛与白背飞虱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分蘖期蜘蛛对白背飞虱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稻瘟病又名稻热病,该病的发生与环境、寄主、品种及防治等方面原因关系密切,日照少.雾露持续期长的山区和气候较温和的沿江地区发病重。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一、稻瘟病的危害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我县目前还未发现苗瘟发生,主要是叶瘟、穗瘟和节瘟。识别其症状,对于准确诊断病情,开展测报和防治工作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在山区和丘陵为害较重,有时流行成灾。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这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普及稻瘟病知识,推广稻瘟病防治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防病控病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稻瘟病症状稻瘟病在田间表现的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瘟、谷粒瘟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根据水稻稻瘟病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1、发病条件在有菌源存在的前提下,稻瘟病发生,流行与品种栽培条件、气象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在干燥情况下,分生孢子可存活半年至一年,病组织里的菌丝体可存活一年以上,但在潮湿情况下,经2-3个月便死亡。散落田间、场地或草堆外面的分生孢子或翻埋土中或堆肥中的菌丝体容易死亡,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18.
丹东地区夏凉、多雨、湿度大,因此,是稻瘟病重病区。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5~10%,重的可达20~30%,个别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稻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栽培条件、菌源、气象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就其影响范围来看,气象因子引起的病害大流行却是广泛的。因此我们只对气象因子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并找影响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因子,这对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均有重要意义。一、丹东地区历年稻瘟病发生的情况根据1971~1982年的叶瘟、穗瘟发生的情况来看,中等以上发生年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每隔2~3年就要出现一次。以穗瘟造成的损失最大;叶瘟造成的损失要小于穗瘟;苗瘟  相似文献   

19.
今年水稻稻瘟病在巴彦县大发生,特别是穗瘟发生较重,是1999年水稻叶瘟大流行后发生最重的一年。1发生特点1.1发生面积大:全县稻瘟病发生面积1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4%,其中叶瘟8万亩,穗瘟10万亩。1.2危害程度重:叶瘟发病程度普遍在1级(每株5个病斑以下);穗瘟1级(个别枝梗发病  相似文献   

20.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4,(13):34-35
一、稻瘟病稻瘟病曾是江苏省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抗病品种大量种植,本世纪初以来总体发生较轻,但在丘陵山区、江淮北部与淮北地区的籼稻及感病的粳稻品种上发生较重。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绝收。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次年侵染秧苗造成苗瘟,随着气流或移栽等途径传播侵染大田造成叶瘟和穗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