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居民家庭冰箱冷藏猪肉的微生物变化,为居民安全冷藏食品提供参考,以购自北京市海淀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50份鲜猪肉为样品,采用微生物测试片法检测家庭冰箱冷藏18~24h猪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变化。结果表明:猪肉经家庭冰箱冷藏后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增加。冷藏前和冷藏后的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19.95±4.08)10~3cfu/g和(68.57±14.23)10~3cfu/g,大肠菌群数量分别为(1.34±0.14)10~2cfu/g和(6.87±1.15)10~2cfu/g,冷藏前和冷藏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猪肉在家庭冰箱冷藏前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份和9份,单增李斯特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份和3份,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0和1份。家庭冰箱冷藏猪肉存在微生物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5—6月对浙江杨梅主产区基地和市场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杨梅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卫生指示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产品总体安全。样品菌落总数检出范围为30~4 536 000 g-1,霉菌总数检出范围为20~930 000 g-1,酵母总数检出范围为360~4 552 000 g-1,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8.9%、检出范围为0~110 g-1,市场样品微生物检出值高于基地样品,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等10株条件性致病菌。建议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即食果蔬微生物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相关生物学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冰鲜罗非鱼片物理冷杀菌保鲜提供参考。【方法】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经0,2,4,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于4℃冷藏18 d,于0,4,11,18 d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泽、鱼肉硬度、嗅感、pH值。同时对10 kGy电子束辐照灭菌的罗非鱼肉糜接种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检测0,0.4,0.8,1.2,1.6,2 kGy电子束辐照后病原菌的存活率,确定电子束辐照D_(10)值。【结果】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带菌量较高,菌落总数达1.6×10~6 CFU/g,且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都有检出。电子束辐照杀灭病原菌效果良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D_(10)值均小于0.5 kGy。电子束辐照可显著抑制鱼片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增幅,减缓鱼肉硬度降幅。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因素,以4 kGy辐照保鲜罗非鱼片效果最佳。4 kGy辐照结合4℃冷藏,11 d时罗非鱼片无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TVBN含量为20.91 mg/hg,嗅感显著优于未辐照处理和8 kGy辐照处理。【结论】用4 kGy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延长罗非鱼片冷藏时间,提高冷藏品质,4℃下可保鲜11 d。  相似文献   

4.
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江苏省地方标准<辐照食用藻粉卫生标准>基本技术参数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标准规定:辐照前食用螺旋藻粉菌落总数≤1×10~6CFU/g,大肠菌群≤1×10~4 MPN/100g,霉菌≤1×10~4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辐照后菌落总数≤1×10~3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g,霉菌≤25 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8.0 kGy;保质期为18个月;辐照产品箱中最小吸收剂量应不小于最低有效剂量,最大吸收剂量应不大于产品的最高耐受剂量.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潮能力和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3、4、10-2010,采用多稀释度、多平行样和多方法,同时结合3M纸片法对代码为T0504-A样品中的菌落总数、T0504-B中的大肠菌群、T0504-C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T0504-D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鉴定.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标法对合肥市2个超市销售的鸭肝共180份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检测鉴定。结果表明:随机抽检的180份鸭肝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总超标率分别达32.2%和15.8%,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2%;志贺氏菌检出率为0.5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未被检出。  相似文献   

7.
针对从凭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进口的越南预包装小食品的卫生质量情况,提出加强监管的措施,保证进口食品安全卫生。按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按标准要求检测酸价、过氧化值、铅、砷、汞、铜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共检测238批,检出不合格32批,不合格率13.44%,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24批,过氧化值超标8批。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地方标准《黄花菜辐照杀菌技术规范》基本技术参数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黄花菜辐照杀菌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进行了详细论述.该标准规定:辐照前黄花菜水分含量应小于15%,黄花菜菌落总数应小于10 000 CFU/g,大肠菌群应小于1 000 MPN/kg,霉菌应小于1 000 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辐照后菌落总数应小于500 CFU/g,大肠菌群应小于300 MPN/kg,霉菌应小于25 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黄花菜辐照杀菌防霉最低有效剂量为2.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6.0 kGy;保质期为12个月;辐照产品箱中最小吸收剂量应不小于最低有效剂量,最大吸收剂量应不大于产品的最高耐受剂量.  相似文献   

9.
对标称保质期内瓶装蟹糊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安全及残存细菌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感官品质良好;水分含量(65.48±0.99)%、盐分含量(8.26 4-3.15)%、水分活度(Aw)(0.90±0.03)、pH(8.18±0.38)、T-VBN(48.02±19.61)mg/100g;菌落总数(5.60±0.81)lg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g,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分离获得320株细菌,细菌菌群主要有葡萄球菌(29.1%)、玫瑰色库克菌(27.2%)、棒状杆菌(25.6%)、并检出少量的马红球菌(1.9%).产品pH值、T-VBN值、菌落总数较高的原因和残存细菌的潜在致病性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冷藏瓶装蟹糊微生物学品质安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标称保质期内瓶装蟹糊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安全及残存细菌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感官品质良好;水分含量(65.48±0.99)%、盐分含量(8.26 4-3.15)%、水分活度(Aw)(0.90±0.03)、pH(8.18±0.38)、T-VBN(48.02±19.61)mg/100g;菌落总数(5.60±0.81)lg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g,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分离获得320株细菌,细菌菌群主要有葡萄球菌(29.1%)、玫瑰色库克菌(27.2%)、棒状杆菌(25.6%)、并检出少量的马红球菌(1.9%).产品pH值、T-VBN值、菌落总数较高的原因和残存细菌的潜在致病性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作为指示菌,探究次氯酸水的杀菌效果,研究表明100 mg/L次氯酸水在30 s内能有效杀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min内能杀灭酿酒酵母菌、白色念珠菌,5 min内能杀灭枯草芽孢杆菌。随着次氯酸水有效氯浓度降低,其杀菌时间需延长。在果蔬保鲜上,采用相同浓度50 mg/L次氯酸水与次氯酸钠消毒水对生菜与桃子进行处理,探究两者与自来水相比在果蔬不同贮藏条件下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次氯酸水浸泡处理5 min能有效降低生菜表面微生物总数,4℃条件下贮藏9 d,减缓亚硝酸盐的积累,从而提高食用品质与安全性。次氯酸水震荡浸泡处理桃子能有效降低桃子表面微生物总数,25℃室温贮藏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腐烂率和褐变指数明显降低,从而延长保质期。相同浓度与相同处理方式的次氯酸水和次氯酸钠相比,次氯酸水杀菌效果优于次氯酸钠,但在果蔬的保鲜上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莲藕在加工去皮、去藕节后,要及时进行护色处理,可有效防止产品褐变现象;莲藕灌入糯米后蒸制,糯米、藕清香味浓。采用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糯米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感观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在35℃恒温贮藏过程中,对照组糯米藕5 d后开始出现气泡胀袋现象,3 k Gy辐照组60 d后也开始出现气泡胀袋现象,6、9 k Gy辐照组在90 d后的菌落总数分别仅为2 300、10 CFU/g,感观品质均为可接受;糯米藕包装后,控温在3~10℃条件下并及时辐照6 k Gy,可以提高糯米藕卫生质量,常温下保质期在90 d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林芝市藏猪屠宰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明确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对林芝市某屠宰场屠宰后不同阶段的藏猪胴体,以及屠宰过程中屠宰车间地面、排酸车间地面、清洗用水和刀具、工人手套等各接触面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杆菌科、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屠宰后藏猪肉胴体表面菌落总数为340.00 CFU/cm2,大肠菌群...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20,(1):83-84
为了解贡觉县城饮用水中微生物现状,在该县水源和蓄水池中取样检测微生物。结果表明:贡觉县县城饮用水水源、蓄水池水中沙门氏菌均未检出,菌落总数分别为2.600CFU/mL和1.160CFU/mL、大肠菌群均为0.00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1.000CFU/mL,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卤禽制品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汕头市卤禽制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于2007年5~9月对汕头市的盐焗鸡肉、卤鸭肉、卤鹅肉进行微生物、农残、兽残、重金属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总汞的超标率分别为50.8%、54.2%和20.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15.2%。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超标率与其他地区监测的数据基本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比其他地区偏高,首次在卤禽制品中检出总汞超标。  相似文献   

16.
香椿营养丰富,但不耐贮藏,将香椿制成香椿酱能延长其销售时间。研究香椿酱在保质期间感官、菌落总数、致病菌以及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香椿酱在室温存储和高温加速试验中,在12个月的保质期中,外观、气味和滋味均保持稳定,菌落总数、酸价和过氧化值均在标准要求的范围之内,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两种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60Co γ射线辐照对宠物食品鸡肉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杀灭效应(D10值)及其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辐照后鸡肉中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D10值分别为1.341、1.534、0.804、0.717 kGy.8 kGy剂量辐照后的真空包装鸡肉室温贮藏180 d后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分别为180 CFU/g、25 CFU/g、30 MPN/100g、0 CFU/25 g,符合禽肉制品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上海地产草莓细菌污染情况,从8个区采集231个草莓样品,筛查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等4种致病菌,测定了菌落总数,并筛查鉴定了对头孢霉素(CTX)、磺胺甲恶唑(SUL)、四环素(TET)、强力霉素(DOX)、红霉素(ERM)、环丙沙星(CIP)和萘啶酸(NDS)等7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16%,未检出其他3种致病菌,菌落总数在1.0×10~2-3.0×10~7 CFU/g,细菌污染整体风险较低;CTX~r、NDS~r、CIP~r和ERM~r耐药菌水平较高,分别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微杆菌属(Micro6acferium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泛菌属(Pantoea rodasii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等属,存在潜在的耐药性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19.
软烤扇贝原料处理过程中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软烤扇贝原料不同热处理的细菌特性和有关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细菌类别和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鲜活扇贝经过蒸汽加热4min、6min和8min后,扇贝原料样品的pH值无明显差异,均为6.58左右,水分含量依次降低1%,菌落总数均为103cfu/g,耐热菌数均为102cfu/g,并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不同热处理原料样品的细菌种类均为耐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少量棒状杆菌。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水分含量分别为77.67%和76.80%,pH偏高,接近中性,市售样品菌落总数偏高,为106cfu/g,耐热菌数为103cfu/g,企业处理样品菌落总数接近104cfu/g,耐热菌数为102cfu/g。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均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加热不足,处理过程不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对软烤扇贝原料不同热处理的细菌特性和有关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细菌类别和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鲜活扇贝经过蒸汽加热4min、6min和8min后,扇贝原料样品的pH值无明显差异,均为6.58左右,水分含量依次降低1%,菌落总数均为103cfu/g,耐热菌数均为102cfu/g,并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不同热处理原料样品的细菌种类均为耐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少量棒状杆菌。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水分含量分别为77.67%和76.80%,pH偏高,接近中性,市售样品菌落总数偏高,为106cfu/g,耐热菌数为103cfu/g,企业处理样品菌落总数接近104cfu/g,耐热菌数为102cfu/g。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均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加热不足,处理过程不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