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菜籽油作为主要食用油之一,在人类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全球菜籽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提高油菜籽产油量已成为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类黄酮作为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类黄酮不仅能够提高植物逆境耐性,还可以调节植物各种生理活动,但是,目前关于类黄酮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及种皮中色素积累的进化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种子类黄酮的合成调控、分布、功能及抑制脂肪酸合成的分子机制,以了解类黄酮影响脂肪酸积累的分子机制,为今后通过调控碳源分配来提高种子含油量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菜种子萌发期和形成期脂肪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宁油16号油菜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酶活性与苗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低、中、高含油量油菜品系角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酶活性与种子油份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油菜种子萌发期的相对生长速率和脂肪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在种子形成前期、中期,角果皮和种子中都检测到了脂肪酶活性,此时脂肪酶维持叶绿体活力,从而保持了油脂的合成;在种子形成后期,脂肪酶主要降解种子中的油脂,此时,高含油量品系种子的脂肪酶活性比低含油量品系低。推测在种子萌发期,脂肪酶通过降解种子中存储的油脂为苗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碳源和能量;在种子形成前期和后期,通过降解油脂影响着种子的发育及油份积累。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中国油菜种子含油量偏低的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研究成效。并综述了油菜种子形成期间脂肪代谢与其它代谢之间的联系、种子油分形成与关键酶活性和关键物质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要将影响含油量的关键酶及其底物和脂肪合成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物质综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生理生化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  相似文献   

4.
NIRS与NMR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量是油菜品质重要特征参数之一。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方法很多,如索氏法、残余法、冷渗滤法、折光法、比重法等。我国油菜籽含油量测定的国家标准是GB/T2906—1982,索氏法是测定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方法。在作物育种研究过程中,需对大量样品材料进行筛选,一般采用残余法。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品质分  相似文献   

5.
<正>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AACC, 2n=38)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研究其油脂的合成和代谢对于培育高含油量的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油脂主要是以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的形式储存在种子里。目前,针对促进植物油脂积累的研究多集中在甘油三酯合成和降解方面。干旱胁迫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但针对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在植物油脂合成和代谢方面的作用与机理则研究相对较少。华中科技大学栗茂腾教授课题组在早期蛋白质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发现,相比于低含油量油菜品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过程中脂肪酸代谢特点,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层积过程中巫山淫羊藿种子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种子脂肪酸总量w为19.59%,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28%,不饱和脂肪酸占16.31%;2)除低温层积种子亚麻酸含量逐渐增加外,各脂肪酸含量在低温或变温层积过程均逐渐减少;3)层积过程中脂肪酸含量与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低温层积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不断减少,但相对含量不断增加;变温层积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断减少,但相对含量不断增加;4)5mg/L氟啶酮浸种对低温层积种子脂肪酸代谢无显著影响,却可加速变温层积种子脂肪酸代谢,并使其萌发。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氟啶酮和层积温度对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解除与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展示了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各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油菜籽粒油分形成过程中,气象因素和积累时间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镁肥对红壤耕地油菜的增产提质效果,在典型红壤丘陵区(江西进贤)的水田和旱地分别设置了0、15、30、45和60 kg/hm2等5个镁肥施用量试验,研究了施用镁肥对油菜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粒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4.9~46.7 kg/hm2时,油菜籽产量达到最高。与不施用镁肥相比,增施镁肥增加了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但对收获密度影响不显著;施用镁肥显著提高了油菜籽含油率,但降低了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对油菜籽的含水率和硫甙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籽粒油脂产量和蛋白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两者均达到最高;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施用镁肥对籽粒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均有显著提升效应,同时降低了亚油酸和芥酸含量,而对其他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较小。综合上述,红壤耕地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有利于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质量,并提高了籽粒含油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蛋白产量,协同实现了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9.
以3种含油量分别为38%、42%、46%的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于2014年10月1日在湖南农业大学油菜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3个材料油菜籽含油量以及对应的光谱,并将含油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光谱反射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3个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建立的预测模型均以多项式模型最高,3个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可用于预选不同含油量油菜。  相似文献   

10.
野生油脂植物苍耳抗逆性、适应性强,种子含油量高、油质好。甘肃白银地区的野生苍耳种子含油量达41.11%,其中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0.01%,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油脂植物。因而,驯化这一野生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菜栽培密度与几种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给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生理生化依据。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湘油13号的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密度促进籽粒的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提高,使种子含油量增加;同时,抑制油菜籽粒、果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提高蛋白氮、非蛋白氮,总氮含量,使种子蛋白质含量降低,栽培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与其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相关,每公顷15万株的栽培密度有利协调油菜高产和较高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程黔 《农业展望》2012,8(4):12-15
2012年以来,中国冬播油菜产区内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阴雨的低温天气,对油菜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在全球油菜籽减产、国内油菜种植面积下滑、食用油价格上涨以及油菜籽下游产品价格走高的格局下,2012年油菜籽市场对油脂加工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风险年"。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不与其他油料作物争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油菜籽含油量高,一般为30%~50%。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其脂肪酸主要由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发病时期的绵油12的千粒重、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组成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花期感染菌核病造成千粒重损失率为51.77%,盛花期的损失率为45.63%,末花期的损失率为17.66%;在初花期染病的含油量仅为对照的61.25%,盛花期和末花期染病的含油量分别为对照的83.26%和83.85%;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在脂肪酸组成、含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菌核病在初花期发病对油菜的产量和油菜籽品质的影响最大,在生产上需要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乙烯利催熟油菜角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提高油菜籽产量有效果,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乙烯利处理的油菜籽含油量下降,但全田油菜角果成熟一致,有利于减少机械收获损失。8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10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和含油量分别为2050.1kg/hm2、39.28%,比对照增产3.7%、减少1.52个百分点,成熟期比对照提早1d;7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5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含油量分别为2044.5kg/hm2、40.11%,比对照增产3.4%、减少0.69个百分点,但对成熟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收割期对油菜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丰油730、湘杂油7号和中油杂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收割期对油菜种子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收割期对油菜菜籽产量以及菜籽含油量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在保证菜籽产量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期的晚收对于提高菜籽含油量具有一定的作用。试验结果指出,长沙地区油菜以5月初收割为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去除侧枝人为调节营养分配的方法,探究影响油菜种子大小的机理。结果表明,通过营养分配调节,主花序种子千粒质量最多提高了1倍;对种子胚子叶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种子细胞明显增大,细胞中油体的面积也相应增加。因此推测可以通过去除油菜侧枝的方法进行营养调节,增加种子大小;虽然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没有变化,但种子中油脂的绝对量随种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NIRS定量分析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数学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近红外光谱 (NIRS)分析油菜品质。采用残余法测试了近 2 11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种子的含油量 ,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 ,选择 12 8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测试 96份待测样品 ,其NIRS的测试值与残余法测试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0 3 ,相对误差小于 3 .5% ,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 63 7份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 ,选择 16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数学模型。 3 0份样品检测模型 ,NIRS测试值与凯氏定氮法测试的油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的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15,相对误差小于 6%。结果表明 ,这 2个数学模型已经可用来准确、快速、无污染、低消耗的测试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花生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居国内油料作物首位,其总产的50%以上均用于榨油。囿于国内粮油争地矛盾和不断增长的油脂消费需求等因素,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对保障我国食用油脂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花生种子油脂的主要成分为三酰甘油(TAG),其合成受到多个限速酶基因的协同调控,这些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脂肪酸底物选择性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机制与油脂积累密切相关,最终影响油籽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植物油脂合成是涉及多个亚细胞区室、多条合成途径调控的复杂代谢网络,本文在总结植物油脂区室化合成步骤的基础上,对花生油脂的功能特性以及花生油脂合成途径中相关关键酰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花生油脂性状的精准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植物油脂合成代谢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油脂是人类营养的重要组分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三酰甘油,由甘油上的3个羟基与脂肪酸分别通过酯化作用连接而成。目前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如何提高种子油脂含量、改善脂肪酸组分。本文综述植物三酰甘油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并介绍三酰甘油含量及其组分调控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