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4年6月在138例~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98例,切除40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98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90例(91.8%),感觉异常8例(8.1%),而切除肋间臂神经40例中均有感觉异常。比较两者的感觉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05.61,P<0.001)。随访1~5a,138例均未见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既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又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其中在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65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25例(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皮肤感觉、清扫淋巴结数目、复发率、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保留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2.3%(8/65),而切除组80.0%(20/25)患者有感觉异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3.5 a,90例患者均未见腋窝局部复发。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Ⅱ、Ⅲ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助于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不影响手术根治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nterior thoracicnerve,ATN)、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住的92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病人,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尽量保护ATN及ICBN,而对于被迫损伤者或因淋巴结清扫不能保护者予以切除ATN及ICBN。将保护ATN、ICBN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切除ATN、ICB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按乳腺癌临床常规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转移、复发情况;胸肌萎缩及外形改变、患肢上臂及腋窝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以及患侧上肢负重情况等。结果:通过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胸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0.83%、40.91%;患肢上臂及腋窝区皮肤感觉异常率分别为16.25%、25.00%;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17%、18.18%。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上肢负重正常率分别为100%、79.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安全可行,能够降低术后胸肌萎缩及皮肤感觉异常率,其上肢负重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式的5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n=32)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B组(n=22)术中没有特别注意保护上述神经,其余手术相同。比较两组术后的胸肌萎缩情况、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上臂运动障碍、近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术后发生重度胸肌萎缩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A组术后出现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近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胸肌萎缩、患侧腋窝及上臂感觉障碍情况的发生,明显改善患侧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在35例早期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腋静脉下方或起始部法试行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术后观察其效果。结果:34例保留ICBN成功。术后1 d上臂内侧及腋窝部皮肤感觉正常32例,占94.1%(32/34);1周后所有保留ICBN的患者上臂及腋窝部皮肤感觉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乳腺癌由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可保留ICBN。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局部感觉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而且不增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72例行术中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观察组),118例不予保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肢水肿、皮肤感觉异常、胸肌萎缩等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肢肿胀、皮肤感觉异常、胸肌萎缩者分别为20例(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美蓝示踪法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美蓝染料示踪法对6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分析SLNB的检出率及安全性.结果 67例患者中,58例检出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86.6%;共切除SLN 128枚,未发现术后感染、美蓝过敏等并发症.成功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纳米碳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甲状腺全切除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加用纳米碳示踪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和转移数、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 d血钙...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氟苯尼考为主药,制备氟苯尼考长效混悬注射液,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筛选,以助悬剂含量、润湿剂含量、研磨时间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以研磨分散法制备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建立测定氟苯尼考含量的方法。【结果】氟苯尼考长效混悬注射液的最佳处方为:氟苯尼考15 g,PVP 10 mL,蓖麻油15 mL,司盘-80、吐温-80、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各适量,再以CMC-Na溶液调节总量至100 mL。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苯尼考含量,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1.24%,专属性强,简单易操作。质量评价试验表明,该混悬注射液重分散性和通针性良好。【结论】所研制的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符合药典中有关混悬注射液的要求,制备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0.
波尔山羊超数排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1年,分别在龙泉成都波尔山羊种羊场、邛峡四川波尔山羊种羊场分场、阳平四川波尔山羊种羊场、都江堰波尔山羊种羊场进行了波尔山羊超数排卵研究.对100只供体用FSH-PG法进行了超排处理,回收胚胎1867枚,平均18.67±8.50枚,其中可用胚1584枚,平均15.84±7.70枚.研究结果表明 (1)用3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液稀释后一次注射总剂量与用生理盐水稀释FSH递减法多次注射,平均每只获可用胚分别为19.0±11.1枚、22±1.00枚;(2)使用国产和进口激素FSH,平均每只获可用胚分别为15.94±8.33枚、15.15±5.03枚;(3)春秋两季超排,平均每只获可用胚分别为19.4±12.14枚、14.85±9.17枚;(4)波尔山羊体况好的,其超排效果好于体况较差的,平均每只获可用胚分别为16.80±8.75枚、13.32±6.53枚;(5)2~3胎母羊的超排效果好于经产4~5胎、育成羊和一胎羊,平均每只获可用胚分别为18.43±8.21枚、14.17±6.34枚、13.33±2.52枚、13.33±2.52枚.以上结果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明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的体外药效学特征。[方法]以氟苯尼考注射液为对照组对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进行5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的测定,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抗生素后效应(PAE)和抗生素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的测定。[结果]相对于普通注射液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对5种细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变化,但其明显缩小了对5种细菌的MSW(P<0.01),并且明显的延长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PAE和PASME(P<0.01)。[结论]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在体外能够减小细菌耐药几率,明显延长抗生素对细菌的后效应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宽体金线蛭繁殖性能及蛭苗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宽体金线蛭繁殖性能和蛭苗生长特征,在室内条件下对宽体金线蛭野生群体进行人工繁殖,统计了每条亲蛭产茧数量、卵茧大小及卵茧孵化蛭苗数量,并研究了蛭苗生长特征。结果显示:(1)宽体金线蛭每条亲蛭产茧1~4枚,平均产茧(2.45±0.88)枚,体质量10.00 g以上亲蛭平均产茧量[(2.80±0.79)枚/尾]显著多于体质量10.00 g以下亲蛭[(1.71±0.62)枚/尾],产茧后亲蛭体质量下降明显,平均下降52.38%±9.57%;(2)卵茧呈卵圆形,随着产茧时间延长,卵茧个体变小,卵茧平均质量为(0.873 5±0.378 4)g,平均长为(2.202 7±0.493 6)cm,平均每个茧孵出蛭苗(27.61±10.81)尾;(3)每条亲蛭繁殖蛭苗27~136尾,平均(65.25±34.91)尾;(4)在水温20.5~26.0℃条件下,经过21 d饲养蛭苗平均体质量从(0.020 9±0.002 8)g增加到(0.298 1±0.090 5)g,平均体质量增加了近13倍,养殖开始特定增重率出现一个高峰,之后在26.00℃左右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繁殖能力强,蛭苗体质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立止血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在常规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基础治疗上,研究组给予酚妥拉明联合立止血,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立止血,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停止咯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平均停止咯血时间(4±2)d,短于对照组的(6±2)d(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2%vs 25.00%,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立止血治疗咯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新型制剂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头孢噻呋不同剂型、不同用法对革兰氏阴性菌所致鸡病的临床疗效。采用3日龄雏鸡人工诱发鸡白痢,接种后5小时分别对6组试验鸡给以不同剂量头孢噻呋混悬液(注射)和头孢噻呋钠冻干粉(灌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同时对另3组试验鸡用硫酸粘杆菌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作药物治疗对照。用药后15天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呋治疗组的平均死亡率为8 3%,对照药物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6 6%(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10 0%(硫酸粘杆菌素)、23 3%(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组的平均治愈率为87 75%,对照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0%(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76 6%(硫酸粘杆菌素)、63 3%(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的治疗效果在死亡率、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指标比较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头孢噻呋混悬液和冻干粉在同剂量水平比较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两剂型高、中剂量组的疗效均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地区4~6龄蓝颈鸵鸟产蛋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自南非的30只蓝颈鸵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产蛋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蓝颈鸵鸟在产蛋高峰期来临之前的产蛋规律。结果表明:4,5,6龄鸵鸟每只每年分别平均产蛋(42.1±20.8),(47.0±21.4),(53.8±19.5)枚,变异系数分别为49%,45%和36%,产蛋性能的重复力分别为为0.3102,0.1520和0.1048(P<0.05)。年龄段间产蛋性能的变异程度较大。3年来每只鸵鸟每年平均产蛋(47.6±20.9)枚,变异系数为43%。每年的产蛋高峰期为5,6月,低峰期为7,10月。经产母鸟通常每窝产蛋12~20枚,休息7~14d后进入下一个产蛋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63例急性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分1~2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并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以退热时间为主要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3.95±0.68)(、4.03±0.62)、(4.76±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可视化肝脏虚拟解剖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名学员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可视化肝脏虚拟解剖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学教学,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习指定的教学内容所用时为11个学时,而对照组学习指定的教学内容所用时为18个学时,两组学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员测试平均得分为(92.4±2.7)分,对照组学员测试平均得分为(84.2±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员对可视化肝脏虚拟解剖教学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学习热情也比较高涨,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比较强。对照组学员对常规教学兴趣较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习热情也较低。结论可视化肝脏虚拟解剖教学效果更显著,更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对患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 136例脑挫裂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应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相关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1疗程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GM-CSF、MPO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1疗程后,2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格拉斯哥评分表(GC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2%(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GM-CSF、MPO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8头健康猪按体质量单次深部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5 mg.kg-1林可霉素,10 mg·kg-1大观霉素)混悬注射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的血药浓度,使用非房室统计矩分析方法处理得到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林可霉素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e=(0.21±0.01)h-1;t1/2β=(3.38±0.09)h;tmax=(0.29±0.02)h;Cmax=(5.15±0.18)μg·mL-1;AUC0~LOQ=(10.27±0.38)μg·mL-1.h;MRT=(3.52±0.11)h;ClB/F=(0.46±0.01)L·h-1·kg-1;VZ/F=(2.26±0.12)L·kg-1.大观霉素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e=(0.43±0.01)h-1;t1/2β=(1.64±0.06)h;tmax=(0.44±0.03)h;Cmax=(20.05±0.70)μg·mL-1;AUC0~LOQ=(51.82±0.98)μg·mL-1·h;MRT=(2.39±0.04)h;ClB/F=(0.19±0.01)L·h-1·kg-1;VZ/F=(0.46±0.02)L·kg-1.结果表明,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混悬注射液后,两药均迅速吸收并快速消除,但后者吸收稍慢,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麻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手术后送恢复室常规连接镇痛泵;对照组手术后送恢复室后常规连接镇痛泵,手术结束前不给予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室内BP、HR及SpO_2、VAS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VAS评分(0.9±0.3)分,对照组VAS评分(2.9±0.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2.1±0.2)分,对照组(1.0±0.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5例(14.7%),对照组发生躁动15例(4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效果可靠,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能显著降低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