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增产的诸多措施中,施肥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无论是施用化肥还是有机肥,都会给土壤带入大量的氮.当施用的氮素化肥或厩肥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时,由于土壤胶体不能吸附一价的NO3-N,在降水和灌溉条件下,土壤中的NO3-N很容易向下淋洗,从而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对金华市土壤耕地类型及氮、磷肥施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金华市耕地面积中水田所占比例较大,为耕地面积的65%。单季稻是水田的主要种植模式,占水田总面积的63.9%。在普查基准年内,金华市氮肥(N)施用86 019.69 t,磷肥(P2O5)施用35 267.52 t,氮肥施用主要为尿素,占总用量的48.01%;磷肥施用主要是二、三元复合肥,占总用量的54.45%。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1年的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每株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和干物质量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45~135 kg/hm2)能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显著提高每株有效小穗数、成穗数和冬小麦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继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869.0kg/hm2,但磷肥施用量过大(达到180 kg/hm2)时,成穗数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冬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时,冬小麦地上部分出现氮素损失,损失量达13.4%~44.2%;长期施用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全磷含量增加10.7%~64.5%,速效磷含量增加234.6%~667.3%。长期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吸氮量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探索在特有人工基质苗床上生产优质三七种苗的最适氮、磷肥使用量。分别将25种氮、磷配比的化肥在三七种苗分阶段进行施用,在最后1次施肥后15 d对三七种苗的存苗率、锈裂指数、皂苷含量及其他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检测,并通过DPS数据分析氮、磷肥施用对三七种苗生长的影响,得出基质苗床上最佳的氮、磷肥施用量。当纯氮用量在10~15 kg/667m~2、纯P_2O_5用量在15~25 kg/667 m~2时三七种苗质量较高,表现为各项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良,尤其在块根生物量方面,同时具有较少的锈裂口和较高的块根皂苷含量。如果氮、磷施用量过多会降低三七种苗质量,氮肥对种苗质量的影响远大于磷肥,并且增加磷肥用量不能缓解氮使用过量对三七种苗的影响。氮肥的用量显著影响三七种苗的质量,在种苗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5.
磷肥施用对土壤中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对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分别提高了约149%和119%;施磷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其中钙镁磷肥高、低施肥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2%和20.9%,过磷酸钙高、低量施肥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0%和5.5%;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钙镁磷肥处理的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明显高于过磷酸钙处理,施磷可导致小白菜对砷的吸收总量显著增加(P〈0.05).施用钙镁磷肥处理的小白菜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大.磷肥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施用钙镁磷肥比过磷酸钙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土壤磷肥施用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明宇  张丽 《农业与技术》2007,27(1):119-120
磷肥是作物生产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肥又与其它肥料有不同之处,连续多年大量施用磷肥,可导致土壤板结,肥料利用数据测算,黑龙江省耕地中全磷含量多达0.10%-0.15%,折算后相当于每亩含过磷酸钙1000-1500kg,但这些磷元素多数被土壤固定,以难溶性的磷酸盐形式存在,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土壤里这种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叫做无效磷。与之相对应,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叫做有效磷。生产中发现,对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而言,磷肥利用率最低,大约10%-25%,即每施入1kg磷肥就有0.75-0.9kg的磷被土壤固定。黑龙江省有近30年的施磷历史,所以磷在土壤中残存量较多。虽然土壤中原有的磷及施入土壤中的磷多数被土壤固定,成为不能被作物吸收的磷酸盐。但土壤中的磷又可以互相转化,受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物质的分解,土壤中水气状况的影响,磷又可以释放出来变成水溶性磷酸盐被作物吸收,也就是说土壤中的有效磷和无效磷可以相互转化。为此,不必每年都向土壤施入磷肥。  相似文献   

7.
水田土壤的特点是具有两个明显不同的上层:(1)表面的氧化层;(2)紧接其下的还原层。好气层厚度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关系大。关于好气层对土壤中氮素损失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关于氮肥种类和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对于氮素损失的影响,资料很少。本文是研究施用硫酸铵、尿素和有机肥(稻草)后,土壤类型不同对于氮素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保氮剂N-Serve,是美国Dow药品公司产品;其中主要成分nitrapyrin,系C.A.高林博士经多年研究,于六十年代初期制成的。多年以来,已在棉花、玉米、小麦等旱作上施用,效果甚好。从六十年代中期,W.H.派脱里克博士等人开始进行在水田中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肥料施用后稻田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差异,揭示不同肥料施用对稻田土壤氮形态的影响。【方法】运用氮素分级浸提分离法分析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施用后稻田土壤氮形态差异。【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用化肥、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OM)含量;施用有机肥可提高酸性土壤的pH,显著提高土壤总氮(TN)含量。施肥后土壤总氮含量为牛粪(1.90 g/kg)>鸡粪(1.27 g/kg)>猪粪(1.25 g/kg)>化肥(1.06 g/kg)>CK(0.93 g/kg),土壤可转化态氮(TF-N)含量为鸡粪(171.67 mg/kg)>化肥(117.12 mg/kg)>猪粪(98.20 mg/kg)>牛粪(95.30 mg/kg)。除鸡粪外,施用猪粪、牛粪和化肥土壤的铁锰氧化态氮(IMOF-N)、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占TF-N比例较高,分别为35.71%~40.23%和33.11%~44.10%。【结论】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土壤氮形态相互转化产生较大影响,施肥均可提高土壤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施用鸡粪可显著提...  相似文献   

10.
污泥施用对土壤及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兰州市安宁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污泥施用后对土壤pH值的影响,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土壤的pH值显著下降,并呈递减趋势。不同污泥施加量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远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中碱性土壤的限制性标准值。3种小麦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随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为15%时3种小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污泥施加量的进一步加大出现下降。污泥施用后3种小麦叶绿素a/b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有大幅的增加。低污泥施加量时(5%、10%和15%),3种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施加量增加而增加,但高污泥施加量时(25%和35%)的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增加,污泥中污染物胁迫超过小麦耐受限值后,小麦生理代谢出现反常。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3种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的pH值与3种小麦的叶绿素总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污泥施用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对小麦的耕种土壤中一次性施用污泥时,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应限量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炭施用对深层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生物质炭进行农田土壤改良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影响已有一定的认知,尤其是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情况,但对于深层土壤有机碳影响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阐述深层土壤固碳研究的趋势,农田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与稳定性,生物质炭施用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移动性的变化及其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探讨深层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期望为农业土壤固碳和生物质炭应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培试验,在高磷(O lsen-P为117 mg/kg土)条件下种植小白菜和苋菜,施用0 mg/kg,5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磷肥(P2O5),探讨高磷土壤施用磷肥对小白菜和苋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磷肥相比,在高磷土壤上施用50 mg/kg,100 mg/kg,200 mg/kg磷肥(P2O5)并未提高小白菜和苋菜产量,施用400 mg/kg磷肥(P2O5)对小白菜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对苋菜没有增产效果;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和苋菜地上部磷积累量都有增加的趋势,施用400 mg/kg磷肥(P2O5)处理小白菜和苋菜地上部磷积累量均最高,且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不施用磷肥处理;小白菜各施磷肥处理间磷肥利用率均没有显著差异,施用50 mg/kg磷肥(P2O5)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6.70%,小白菜其它施磷肥处理和苋菜的所有施磷肥处理磷肥利用率均低于5.00%;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体内磷利用效率下降;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各施磷肥处理苋菜体内磷素利用效率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施用沼肥对油菜硝酸盐含量及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沼气发酵产生的厌氧发酵残余物(沼液、沼渣,以下简称沼肥) 在培肥土壤过程中土壤速效氮的变化及对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沼气综合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表明:与化肥相比,适量施用沼肥,可有效减少油菜硝酸盐的积累,沼肥中配施化肥(简称沼化肥),随化肥氮比例增加,油菜硝酸盐含量增加。栽培过程中,硝态氮是土壤中速效氮的主要形态。与化肥相比,沼肥的硝化作用缓慢,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较低,从而使沼肥和沼化肥处理的油菜中硝酸盐积极量较少。利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使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吴一群  李延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03-106
通过室外土柱模拟淋洗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蔬菜地土壤全磷、无机磷含量提高,磷肥施用不仅造成表层土壤磷素含量积累,还会造成底层土壤磷素积累。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不仅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磷含量,而且增加底层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促进磷的向下迁移。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土层土壤Olsen-P、CaCl2-P含量均逐渐增大,说明施用磷肥增加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造成底层土壤中Olsen-P、CaCl2-P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明腐植酸与磷肥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性和淋失量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分别设计了不施肥(CK)、基施腐植酸钾追施/不追施磷肥(HA-P、HA)、基施磷肥追施/不追施腐植酸钾(P-HA、P)和磷肥腐植酸钾共同基施(P+HA)共6个处理,来探讨将腐植酸水溶性肥料中的主要原料腐植酸钾与磷肥按照不同施用方式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磷素剖面迁移能力和淋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HA-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淋出,分别比P-HA、P和P+HA 3个处理的磷素淋出总量高244.08%、78.51%和35.34%,而P-HA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素的淋出量;P+HA和P-HA处理土壤剖面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P处理结果相似,而HA-P处理剖面各层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差异较小;HA处理会使土壤磷素淋出略有增加。研究表明,腐植酸钾与磷肥等量输入时,以腐植酸钾为基肥、磷溶液进行追肥的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有较高的淋失风险,而基施磷肥、追施腐植酸钾则可以显著控制土壤剖面磷素移动,降低土壤磷素的淋出量。  相似文献   

17.
18.
园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活性、惰性有机质,氮素含量较低,具有较高的碳氮比。基于此,通过设置园林废弃物使用量量级,研究园林废弃物对土壤碳氮调控和茄子产量的影响效果,为推荐园林废弃物合理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磷素状况及磷肥合理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汉中盆地不同磷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肥料利用率、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两种磷肥施用方式(B:全作底肥;T:全作追肥、分蘖期50%、孕穗期50%)和4个磷肥施用梯度(P0:0 kg·hm~(-2),P1:45 kg·hm~(-2),P2:90 kg·hm~(-2),P3:135 kg·hm~(-2),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磷肥肥料效应以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量在0~45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TP1处理(45 kg·hm~(-2) P_2O_5全部追施),实际产量增幅最大,为19.0%,该处理磷肥贡献率、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吸收利用率四个指标也表现为最高;施用45 kg·hm~(-2) P_2O_5,水稻收获后土壤含磷量略有下降,但土壤磷素平衡值表现为盈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收获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磷素平衡值随之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风险增加。综合考虑水稻产量、磷肥肥料效应及土壤磷素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土壤背景值20 mg·kg~(-1)时,磷肥施用量减少至常规施肥量的50%,并全部追施,为该区域最适宜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