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矮牵牛茎段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的茎段接种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在MS BA1.0 mol.L-1 NAA1.0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愈伤组织,而且经过继代培养仍可形成愈伤组织;茎段或愈伤组织接种在MS BA1.0 mol.L-1 NAA0.1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不定芽,且诱导率达100%;健壮的高1.5~2.0 cm的不定芽接种在1/2MS IBA0.5 mol.L-1 AC1.0 g.L-1的培养基上,其生长根状况良好,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银杏原生质体制备及其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杏品种湖南梅核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无菌苗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用不同酶液处理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并用PEG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实验。结果显示,以2.0%纤维素酶+1.0%果胶酶+5.0mmol/LMES+6mmol/LCacl2+0.6mol/L甘露醇( 号酶液)酶解银杏组织、方法1提取原生质体效果最好,其最高原生质体产率为9.4×107个/g;以17%蔗糖溶液处理得到原生质体质量最好。用40%PEG6000+0.3mol/L钙离子+pH9.5液体处理原生质混合液,银杏原生质体融合率最高,为67%。  相似文献   

3.
以杨树炭疽病菌菌株C1-5-2作为受体,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潮霉素B(hph)和GFP表达基因的质粒gGFP转入杨树炭疽病菌菌丝的原生质体中。幼嫩菌丝在0.7mol·L-1NaCl溶解的1% Lysing enzyme酶解液的作用下酶解210min可以得到108·mL-1的原生质体;在PEG介导下,通过含有潮霉素浓度为300μg·mL-1的PDA选择培养基筛选转化子,每微克DNA获得41个转化子的平均转化效率。对转化子进行PCR鉴定表明:hph基因和GFP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炭疽病菌转化子基因组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化子可以发出清晰的绿色荧光,且转化子的潮霉素抗性和GFP表达性状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4.
山地杨MD-110原生质体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杨MD-110(P.maximowiczii×P.deltoides)是黑杨派与青杨派的优良杂交品种.选择生长约1个月无菌苗的健壮叶片(长1.5~2 cm),切成长约0.5 mm的细条,在2%纤维素酶RS、0.05%果胶酶Y-23、0.6 M甘露醇(pH=5.6)组成的酶液进行分离,分离出大量的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且大小均匀,细胞膜完整;酶解2 h后轻轻摇动培养皿利于酶解,酶解时间以6 h为宜.纯化后其原生质体的产量为3.6×107/gfr.wt,活力可达90%以上.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B5(2倍浓度)培养基,附加2,4-D 10 nag·L-1、NAA 0.2 mg·L-1和BAP 1 mg·L-1中进行高密度液体浅层培养.  相似文献   

5.
以人心果幼嫩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含量、pH值、温度等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纤维素酶R-10+0.4%果胶酶Y-23为混合酶液,0.6 mol.L-1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pH 5.6的酶液组合,在28℃的黑暗条件下振荡,酶解时间2 h,分离出的原生质体产量最佳,可达到12.4×106个.g-1。  相似文献   

6.
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条件,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在油桐体内研究自身基因的功能成为可能。【方法】以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为材料,通过酶解法成功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并确定最适分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建立PEG介导的油桐原生质体基因转化方法。【结果】原生质体分离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而离析酶浓度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较小。以成熟叶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1.5%、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6 mol·L-1、酶解时间12 h,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为了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通过PEG介导法将拟南芥MGT6基因导入到油桐原生质体中,结果发现MGT6蛋白定位于原生质体质膜,与之前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油桐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可成功将外源基因导入油桐原生质体并使其表达。【结论】建立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方法,综合考虑取材的便利性和对后续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建议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在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基础上,本研究建立的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方法能以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受体,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其中并使外源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促进油桐基础研究的发展,在通过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油桐种质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室内培养的金边瑞香浅黄绿色、质地幼嫩的叶片为材料,探讨了影响其原生质分离的因素。结果表明:对原生质分离效果影响最大的是纤维素酶浓度和酶解时间;采用纤维素酶质量分数为0.2%、甘露醇质量浓度为0.6 mol.L-1、酶解时间为10 h时原生质分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的产量为2.2×105个.g-1。  相似文献   

8.
以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子叶柄、下胚轴、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1/2 MS、B5和Heller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 TDZ)及生长素(NAA)诱导下胚轴直接再生不定芽.实验结果表明,暗处理30 d,靠近下胚轴的子叶柄接种在1/2 MS 0.3 mg·L-16-BA培养基上,其不定芽分化率最高达64.67%;下胚轴接种在1/2 MS 2.0 mg·L-1KT 0.05 mg·L-1NAA和Heller 0.5 mg·L-1BA 0.1 mg·L-1NAA培养基上,其不定芽分化率接近,达到24%左右;无菌苗的叶片接种在B5 0.5 mg·L-1TDZ 0.05 mg·L-1NAA培养基上,其不定芽分化率达17.7%.芽增殖培养基为1/2 MS 0.5 mg·L-16-BA 0.1 mg·L-1NAA增殖系数为3~5, 1/2 MS 0.5 mg·L-1IBA 500 mg·L-1活性炭适于再生幼苗的生根,生根苗经移栽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9.
桃幼胚及幼胚子叶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露桃和湖景蜜露桃幼胚及幼胚子叶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损伤方式等因素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是影响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重要因素,MS适合供试材料诱导愈伤组织;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因品种而异,NAA1.0mg·L-1对45d、0.5mg·L-1对55d玉露,BA0.5mg·L-1对55d湖景蜜露效果较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2,4-D对供试幼胚均无明显效果;幼胚的发育状态是影响诱导愈伤组织的另一因素,玉露桃45d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6.6%,而55d诱导率为81.6%。愈伤组织可在MS 0.05mg·L-1NAA 1.0mg·L-1BA培养基上分化成芽,再生芽在1/2MS 1.0mg·L-1IBA培养基上生根。幼胚子叶不定芽再生培养基的激素配比为NAA0.50mg·L-1 BA10.0mg·L-1、NAA0.05mg·L-1 TDZ3.0mg·L-1;带胚芽子叶纵向刻伤再生率高;不定梢(芽)在1/2MS 2%蔗糖 7.5g·L-1琼脂 IBA1.0mg·L-1 Ad20mg·L-1的培养基上能生根。  相似文献   

10.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通过基础培养基基质、碳、氮、维生素筛选,玉米(50 g)、葡萄糖(1.5 g)、水解酪蛋白(1.5 g)、抗坏血酸(0.5 mg)、水50 m L为最佳固体培养基质(培养10 d),产孢量达4.78×1010cfu·m L-1。以SMY为液体培养基质,莱氏野村菌最适发酵条件:1.0×108cfu·m L-1接种浓度,25℃、p H=6、全天光照、180 r·min-1振荡培养7 d,菌丝干重为690.2 mg。固体发酵为复合粉炮生产提供基础配方,液体发酵缩短时间后可作为固体培养生产莱氏野村菌菌粉的二级种子,发酵产品为杜仲梦尼夜蛾粉炮防治重要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1.
东京樱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季萌发的东京樱花嫩枝为外植体,研究植物激素、GA3等因素对东京樱花的组织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S+BA1.0mg·L-1+NAA0.1mg·L-1的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达95.83%;不定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1+NAA0.1mg·L-1+GA30.5mg·L-1;当芽伸长至2cm时,将其切下置于生根培养基1/2MS+NAA0.1mg·L-1+IBA0.5mg·L-1中,生根率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2.
笃斯越桔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笃斯越桔新生嫩芽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诱导培养基为:DR+2-ip2.75 mg·L-1 +IAA0.10 mg·L-1,诱导率为99%;生根培养基:MS(改良)+IAA 1.00 mg·L-1 +Kt0.30 mg·L-1,生根率达98%;以再生植株的茎节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表明,在25 d的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倍数平均达40以上,快繁培养基:MS(改良)+IAA 0.50~1.00 mg·L-1 +Kt0.30 mg·L-1+GA3 0.20 mg·L-1.建立了笃斯越桔的植株再生和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福建山樱花组织培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探讨外植体消毒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福建山樱花组培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再使用0.1%HgCl溶液消毒5 min的消毒效果较好。较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mg·L-1+NAA 0.1 mg·L-1;较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3/2 MS+6-BA 1.0 mg·L-1+NAA 0.2 mg·L-1;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3 MS+IBA 1.0 mg·L-1+NAA 0.2 mg·L-1,生根率达97.4%。生根苗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黄心土(6∶3∶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香椿组织培养对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以及浓度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其快繁效率不同.通过对香椿用材品种茎段的离体培养,探讨了香椿组培快繁效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香椿组培快繁效率高的诱导培养基为MS 6-BA0.5 mg·L-1 NAA0.1~0.5 mg·L-1,适宜分化丛生芽的理想培养基为4/5 MS 6-BA0.5~1.0mg·L-1 NAA0.1 mg·L-1 GA30.5 mg·L-1,芽年增殖系数达5.612以上,有效芽苗率达100%,适合生根培养基为1/2 MS NAA0.5 mg·L-1 GA30.1 mg·L-1或1/2 MS IBA0.5 mg·L-1 GA30.1 mg·L-1,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土壤基质以黄心土表面覆盖0.5~1.0 cm厚细沙,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假叶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组织培养,对加入适合的植物激素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MS+ZT 2.0 mg·L-1+IBA 0.5 mg·L-1培养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MS+ZT 1.5 mg·L-1+IBA 0.2 mg·L-1培养基分化不定芽效果最佳,并且在MS+ZT 1.0 mg·L-1-1.5 mg·L-1+IBA 0.2 mg·L-1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培养增殖系数可达45倍;不定芽在1/2MS+NAA 1.0+1.5 g·L-1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生根小苗移栽珍珠岩与泥炭土(1∶1)基质上,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黑果腺肋花楸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黑果腺肋花楸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对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茎尖和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 mg·L-1+NAA 0.5 mg·L-1,诱导率均在90%以上;最佳增殖培养基MS+6-BA 1 mg·L-1+NAA 0.2 mg·L-1,增殖系数达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ABT 6.0 m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以辣木种子为外植体组织培养并在各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培养基的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脱壳种子→84消毒液预处理→Hg Cl2消毒效果最佳,污染率10%;最好的发芽诱导培养基为Mc+6-BA 0.4 mg·L-1,发芽率达82%;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c+6-BA 0.5 mg·L-1+KT 0.1 mg·L-1,增殖倍数达5.8倍;生根培养基为1/2Mc+IBA 0.5 mg·L-1+NAA 0.2 mg·L-1+AC 1.0 g·L-1,生根率达80%。炼苗20 d移栽于河沙∶珍珠岩∶刨花(1∶1∶1)混合基质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百合花器官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云南大百合的花被片、子房、花丝3种花器官为外植体,进行了云南大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花器官为外植体,其消毒容易,污染率较低.不同花器官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有较大差异,子房的诱导率最高,以2.0~3.0 mg·L-1KT+1.0 mg·L-1NAA+3 %蔗糖+0.7 %琼脂+0.3 %活性炭以及2.0 mg·L-1KT+1.0 mg·L-12、4-D +3 %蔗糖+0.7 %琼脂+0.3 %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为适合诱导其子房愈伤组织产生的培养基,其诱导率可达100 %;以2.0 mg·L-1KT+1.0 mg·L-12、4-D +3 %蔗糖+0.7 %琼脂+0.3 %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为适合诱导花被片和花丝愈伤组织产生的培养基,其诱导率分别达40 %和55 %.4.0 mg·L-1KT+ 0.5 mg·L-1NAA+3 %蔗糖+0.7 %琼脂+0.3 %活性炭的MS培养基是其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在3.0 mg·L-1KT+ 0.2 mg·L-1NAA+3 %蔗糖+0.7 %琼脂+0.3 %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上可实现不定芽的增殖.在1/2MS+0.5 mg·L-1NAA+3 %蔗糖+0.7 %琼脂+0.3 %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上其组培的生根率达100 %.依此,云南大百合花器官组培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2 %.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豆梨子叶再生体系,以豆梨子叶为外植体,筛选出最适消毒方法后,接种在添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所有的培养基均附加7.5 g琼脂和30 g蔗糖,pH值为5.8,在温度(25士1)C、光强2000 lx、光周期14 h/10 h的环境中进行培养,每30 d继代1次,来筛选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在1/4MS+6-BA 3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上外植体愈伤组织产生率为94.4%,在MS+6-BA 4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上不定梢诱导率达83.3%;长度为1 cm以上的不定梢在1/2MS+IBA 3 mg·L-1培养基上诱导出细长的丛生根.生根率87.5%.  相似文献   

20.
齿瓣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齿瓣石斛蒴果为外植体进行胚培养的试验表明,初始萌发培养基为1/2MS;原球茎萌发培养基为3/4MS+10%马铃薯汁+5%香蕉汁+6-BA0.2mg·L-1+NAA0.05mg·L-1+0.05%AC;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0%马铃薯汁+10%香蕉汁+6-BA0.5mg.L-1+NAA0.2mg.L-1+0.1%AC;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10%香蕉汁+5%马铃薯汁+6-BA0.2mg·L-1+NAA1.0mg·L-1+0.1%AC,生根诱导率达100%,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