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衢地区稻-麦(油)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小麦品种(扬麦14),分别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等种植方式比较研究,筛选直播油菜品种,对比考察油菜、水稻、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产值、农资投入、人力投入等。[结果]油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浙油50和浙双72产量最高,同一品种翻耕直播产量较免耕直播高,适宜金衢地区的油菜的种植方式是免耕直播,可选择产量高、株高适中的浙油50;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与甬优9号直播时的产量与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应用直播技术较移栽可分别节本增收1 911和1 716元/hm2,综合效益较好;小麦品种扬麦14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其生育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免耕直播节本增效1 110元/hm2,适宜采用免耕直播。[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金衢地区油菜(小麦)免耕直播-单季稻的直播栽培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姚云峰  陈晶杰 《农业与技术》2014,(4):130+132-130,132
2012~2013年在海盐县进行了油菜新品种引种试验,通过在移栽、直播2种栽培模式下3个高油品种的比较,结果标明,在移栽模式下浙油50产量最高,在直播模式下浙油18产最高。3个品种含油量浙油50最高达49.14%。综合认为,浙油50可作为高油品种在海盐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解决传统油菜费工、费力、费时等瓶颈问题,开展冬闲田油菜品种筛选及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筛选试验中,秦油10号产量最高,达2 604 kg/hm~2,较对照中都油998增产649.5 kg/hm~2,增幅33.23%;对照中都油998产量1 954.5 kg/hm~2;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示范对比中,直播产量2 377.5 kg/hm~2,育苗移栽产量2 625 kg/hm~2,直播较育苗移栽产量低247.5 kg/hm~2,但直播油菜省去了育苗、拔苗、栽苗及浇定根水等环节,节本增效,同时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油菜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浙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较抗菌核病等特点,该品种已成为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已审定的黑籽双低油菜中产量较高、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之一。萧山区于1999年引进“浙双72”,经多年品比和大田对比试验,不管在丰产年或多灾年份,均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现将2011年油菜“浙双72”高产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浙油5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稳产、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和低硫甙含量的油菜新品种,缓解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优质油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文章详细阐述了高产、高油、双低油菜品种浙油50的选育过程,并就其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还探讨了浙油50的育种策略。以9715为母本,鉴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8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选择,育成了高产、高油的优质油菜新品种浙油50。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浙油50最高含油量达50.78%,产量达303.8 kg·667 m-2。该品种现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甘蓝型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油研50和油研早18为材料,以基施方式研究杂交油菜不同品种适宜硼肥施用量。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油研50化学纯硼砂施用量为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390.0 kg/hm~2,较不施硼(1 996.5 kg/hm~2)增产19.71%,达极显著水平;油研早18化学纯硼砂施用量为3.6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156.5 kg/hm~2,较不施硼(2 022.0 kg/hm~2)增产6.65%,达极显著水平。油研50施硼肥增产效果较油研早18显著。采用2个品种3个重复所有处理的产量与对应的施量硼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Y=133.884 170 5+0.082 230 248 0X-0.000 143 976 273 1X~2(相关系数R=0.533 187;F值=6.554 0;显著水平P=0.004 0),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施硼量为4 283.55 g/hm~2,最高产量2 184.45 kg/hm~2。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业科学》2010,(4):770-770
<正>浙油28(浙审油201000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品种。该品种2006-2007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187.0 kg,比对照浙双72增产14.7%,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度平均产量152.4 kg,比对照增产13.8%,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170.9 kg,比对照增产6.5%。  相似文献   

8.
浙油2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聚合杂交选育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蓝型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浙江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45.5 kg.hm-2,比对照浙双72增产14.24%,产油量1 216.5 kg·hm-2,增产25.39%;在长江中游区试中平均产量2 407.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6%,产油量1 065.0 kg·hm-2,增产6.7%。浙油28在浙江省区试中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94μmol·g-1,含油量高达47.8%;在长江中游区试中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21.04μmol·g-1,含油量44.26%。浙油28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抗裂角、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9.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19'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油19'是通过品种(系)间复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8.87μmol/g,种子含油量49.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9.75 kg/hm~2,产油量1 273.12 kg/hm~2,较‘沪油15'增加14.7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20.85 kg/hm~2,产油量1 485.05 kg/hm~2,较‘沪油1 5'增加21.92%。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新选育的10个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在浙北地区进行晚稻茬口免耕直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秦优10号和浙油50产量较对照浙双72有显著增加,秦优11号和向农07产量略有增加;所有新品种的产油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浙油50和秦优10号分别增产26.77%和19.42%;综合各农艺性状表现,浙油50、秦优10和向农07比较适合浙北地区晚稻茬免耕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1.
油菜浙油51     
《浙江农业科学》2014,(12):1905-1905
油菜浙油51(原名M417)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檨有限公司选育,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2014001)。檨2010-2011年度参加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193.2 kg,比对照浙双72减产檨檨0.9%,减产不显著;每667 m^2产油量89.3 kg,比对照增产4.8%。2011-2012年度省油菜区域试檨验平均每667 m^2产量169.4 kg,比对照增产0.8%;每667 m^2产油量83.0 kg,比对照增产13.2%。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迟播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对免耕直播油菜浙油杂1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油杂1号在11月上旬播种,播种量4.5 kg· hm-2时单位面积有效荚数最高,产量也最高,可达2 166.0 kg·hm-2.  相似文献   

13.
对移栽双低油菜浙双72进行"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浙双72的合理施肥量为氮(N)332.0 kg·hm^-2,磷102.6 kg·hm^-2,钾105.9 kg·hm^-2。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油菜主栽品种浙油50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度开展了播期、秧龄和种植密度对育苗移栽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秧龄条件下,油菜生长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播种期、秧龄长短和种植密度共同决定着油菜的产量性状。播期和秧龄的试验中,最优产量组合方式为10月初播种,秧龄40 d。综合来看,早播油菜秧龄弹性好,产量均可维持较高水平,但最长不宜超过60 d;中播处理,秧龄70 d产量出现显著下降;晚播处理,各秧龄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早播、中播和晚播条件下,最高产量的秧龄大小分别为60、50和40 d,均应在11月15日移栽,说明油菜移栽期的确定与物候期相关,11月15日以后移栽产量下降明显。播期和移栽密度的试验结果显示,油菜播种期在9月底之前,移栽密度4.5万~6.0万株·hm~(-2)是可行的,较常规密度(12 d万株·hm~(-2))节省移栽成本1/2以上,进一步降低密度,需统筹考虑品种、播期、肥料运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德怀  杨忠热  黄永林  罗群 《农技服务》2007,24(7):18-18,22
通过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翻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翻耕精量直播和免耕精量直播相互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玉米翻耕育苗移栽的产量最高,达8488.5kg/hm~2,以免耕精量直播投产收益比最好,达1:2.39。  相似文献   

16.
以双低油莱中双10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油莱产量无显著影响;纯利润以免耕移栽最高,免耕直播次之,翻耕移栽最低;利润率以免耕直播最高,免耕移栽次之,翻耕直播再次.翻耕移栽最低。  相似文献   

17.
浙油杂319属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不育系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隐性核全不育系ZH4A,恢复系为双低高含油量品种浙油50。该品种具有高产、高油、抗倒的优点,适宜机械化种植。2015—2017年度参加国家油菜品比试验,2015—2016年度平均产量2 670.3 kg·hm-2,比对照增产3.3%,达显著水平;2016—2017年度平均产量2 617.5 kg·hm-2,比对照增产1.4%,达显著水平。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开展油菜播种器播种、旋耕机播、旋耕人播、育苗移栽4种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的播种方式对四川丘陵区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播种方式中育苗移栽油菜苗期的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播种方式,而最终产量以旋耕机播最高,为2 451.0 kg·hm~(-2),其次是播种器播种,为2 289.0 kg·hm~(-2)。因此,建议丘陵区田块较大的区域使用旋耕机播的方式,而田块较小的区域则使用播种器播种。  相似文献   

19.
油菜浙油50迟直播机收配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油50为材料,研究迟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对机收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量3.75~4.5kg·hm-2处理的产量较高.浙油50迟直播机收栽培,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出油率明显提高,节本增油增效达5000元·hm-2.  相似文献   

20.
高产抗病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双油9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油9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株形高大,一次有效分枝多。在2004年和2005年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333.85 kg/hm2,比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11.04%,达到显著水平,最高产量达到3205.20 kg/hm2。在2006年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62.10 kg/hm2,比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9.33%,最高产量3258.75 kg/hm2。经分析,双油9号芥酸平均含量为0.08%,硫甙含量25.53μmol/g,优于国家规定的双低优质油菜标准;含油量较高,41.75%。适合黄淮流域冬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