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硒化锌量子点作探针荧光法检测农药敌磺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高荧光的硒化锌量子点(ZnSe QDs).实验发现,农药敌磺钠能显著猝灭ZnSe QDs的荧光,同时采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敌磺钠与ZnSe QDs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通过对比3个温度下体系的Stern-Volmer方程动态猝灭常数KSV发现,敌磺钠对ZnSe QDs的荧光猝灭主要为动态过程.利用二者的猝灭作用建立了对农药敌磺钠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6.69×10-7~2.23×10-4 mol/L,相关系数为R=0.999,检出限为2.01×10-7 mol/L.用该方法对自来水中残留农药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8%~105%之间.  相似文献   

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一步合成了CdTe量子点.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Cu2+离子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体系、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0.033mol/L、pH值为5.91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当量子点浓度为3.8×10-4mol/L、反应时间为30min时,该方法的线性区间为2~200μg/L,检测下限为0.29μg/L.具体解释了量子点荧光猝灭,是由于价带电子激发到导带以后被表面结合的Cu2+离子捕获而产生的结果,并利用光解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一种牛奶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选用常见粮食小麦、大米、玉米作为碳源,用水热法合成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利用碳量子点与铁离子结合荧光猝灭,向猝灭体系中加入盐酸多巴胺,碳量子点荧光强度恢复的机理,在λex=365nm、λem=440nm处检测碳量子点荧光强度,通过观察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定量分析牛奶中的盐酸多巴胺含量。[结果]盐酸多巴胺在1~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与碳量子点荧光强度变化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μmol·L~(-1),牛奶中的回收率为82.38%~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09%~2.01%。[结论]运用碳量子点荧光信号"开-关-开"原理实现对牛奶中兽药盐酸多巴胺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建立了一种新的痕量物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pH=5.8的Britton-Robinsion(B-R)缓冲溶液中,Cu2+可有效猝灭O,O-2(3-氨丙基)聚乙二醇1500(PEG1500N)钝化的碳点荧光.通过对猝灭机理的研究得出Cu2+对碳点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加入Cu2+后,碳点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吸收都明显减弱,且温度越高猝灭越弱,但荧光寿命没有变化.另外,猝灭速率常数Kq=1013 L/(mol·s)也比典型的溶液中扩散控制猝灭速率常数的上限值高很多,这些都证明该过程是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为9.0×104 L/mol,Cu2+与碳点的结合比为6∶1.  相似文献   

5.
实验发现纳米金(AuNPs)能有效地猝灭碳点(CDs)的荧光.考察了CDs质量浓度、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对荧光猝灭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猝灭常数为9.1×108 L/mol.此外,加入猝灭剂AuNPs前后CDs的荧光寿命基本不变;且随温度升高,猝灭常数减小.因此,推测AuNPs对CDs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6.
酰胺类除草剂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0.0~1.6 μmol/L),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荧光均有猝灭作用,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脲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出除草剂和脲酶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乙草胺K= 1.17×103 L/mol,n=0.81;丙草胺K=1.46×102 L/mol,n=0.67;丁草胺K= 2.29×101 L/mol,n=0.50;异丙甲草胺K=1.49×103 L/mol,n=0.84.  相似文献   

7.
首次建立了Na+-Ti(SO4)2法检测草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孔雀石绿溶于浓硫酸显黄色,稀释后显暗黄色,Ti(SO4)2使其褪色,加入Na+变为白色沉淀,依据沉淀量对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定量分析。优化实验条件,采用pH=7.4、硫酸钛和氯化钠的浓度均为2.0 mol/L时,可有效地检测孔雀石绿残留。方法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为0.08 mg/kg,在草鱼肌肉和肝脏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5.00%~75.63%,63.75%~71.3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2%~1.89%,4.93%~1.97%。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依据白色沉淀仅凭肉眼即可进行初筛,适合于快速检测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首次建立了Na+-Ti(SO4)2法检测草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孔雀石绿溶于浓硫酸显黄色,稀释后显暗黄色,Ti(SO4)2使其褪色,加入Na+变为白色沉淀,依据沉淀量对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定量分析。优化实验条件,采用pH=7.4、硫酸钛和氯化钠的浓度均为2.0 mol/L时,可有效地检测孔雀石绿残留。方法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为0.08 mg/kg,在草鱼肌肉和肝脏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5.00%~75.63%,63.75%~71.3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2%~1.89%,4.93%~1.97%。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依据白色沉淀仅凭肉眼即可进行初筛,适合于快速检测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量检测方法。[方法]以谷胱甘肽(GSH)稳定的CdTe/CdS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酶活性检测基于荧光猝灭法,对荧光猝灭机理进行探讨,并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反应溶液最优pH为9,量子点与过氧化氢最优反应时间为10 min。在最优条件下,对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检测,检测范围为0.25~12.00U/L,过氧化氢和酶反应前后荧光差值(F_1-F_n)与猝灭前荧光值(F_0)的比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53)。酶量检测基于竞争免疫荧光法,通过对固化时间、抗体浓度等参数的优化,获得酶量检测的最优模型,检测范围为0.04~1.40 mg/L(R~2=0.964)。通过简单的样品前处理,对大米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量进行检测,得到酶活性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0%~114.0%,酶量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5.0%~115.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通过一次简单的样品前处理,获得酶活性及酶量检测的食品样品提取液,为食品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量的快速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碳点(CDs)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以季也蒙毕赤酵母菌(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PG-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良好、光学性质稳定的蓝色荧光碳点,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CDs进行表征。获得的CDs近似圆形,尺寸在11 nm左右,表面含有大量亲水性官能团,432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光谱。进一步将CDs用于水中微量盐酸四环素(TC)的检测。结果显示,基于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TC能够快速猝灭碳点荧光,荧光猝灭效率在0.02~0.18 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TC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杆菌肽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杆菌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试验数据,证明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具有1个结合位点,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A)为3.38×104L/mol(298 K)、2.92×104L/mol(308 K)、1.56×104L/mol(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三维荧光光谱试验显示,杆菌肽的加入引起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赵霞  范阔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59-16860
[目的]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铅离子与DNA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了DNA的纯度,采用荧光滴定法研究了铅离子对DNA构象的影响。[结果]随着铅离子的加入,DNAEB复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在DNAEB体系中加入铅离子后,荧光强度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荧光峰位略有红移。按生物分子的荧光寿命τ0为10ns计算,DNAEB与铅离子的双分子猝灭常数分别为1.01×1013和4.0×1014L/(mol·s),二者均大于生物分子的最大动态猝灭常数2.0×1010L/(mol·s),说明由铅离子引起的DNAEB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根据斜率和外推截距计算出DNAEB与猝灭剂的解离常数为1.13×10-5mol/L。铅离子与DNAEB的结合位点为5.56,结合常数为1.51×1029。[结论]铅离子容易与DNA结合,引起DNA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生理p H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HSA和BSA相互作用在基态时形成复合物,因此对HSA和BSA均具有一定的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在22、27和37℃时其猝灭常数分别为HSA 3.07×10~4、1.71×10~4、4.60×103 L/mol和BSA 4.48×10~4、3.91×10~4和3.17×10~4 L/mol;结合常数分别为HSA 5.999×10~5、3.097×10~6、6.667×10~7 L/mol和1.007×10~5、1.163×10~5、1.582×10~5 L/mol;结合位点数基本维持不变。而圆二色谱法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苦参碱与HSA及苦参碱与BSA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且为自发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新型荧光纳米材料——碳点为探针,基于Cu2+对碳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Cu2+的新方法.在优化的最佳条件下,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0/I=1.00237+0.28225cQ,线性回归系数r=0.999.检出限为1.0×10-7mol/L.  相似文献   

15.
以新型荧光纳米材料--碳点为探针,基于Cu2+对碳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Cu2+的新方法.在优化的最佳条件下,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0/I=1.002 37+0.282 25cQ,线性回归系数r=0.999.检出限为1.0×10-7 mol/L.  相似文献   

16.
以水相共沉淀法合成了L-半胱氨酸(L-cys)修饰的Mn掺杂ZnS量子点(L-cys-Mn∶ZnS QDs)。基于头孢哌酮钠可通过电荷转移猝灭L-cys修饰的Mn∶ZnS量子点室温磷光的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食品中头孢哌酮钠微量残留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pH=6.4,反应时间为40 min时,量子点的磷光猝灭程度与头孢哌酮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25~2.000μg/ml,相关系数(r)为0.997 3,方法检出限为0.016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该方法应用于牛奶和蜂蜜中头孢哌酮钠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8%~102.1%和95.5%~99.6%。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茜素紫(Alizarin-Violet,ALV)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特征。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相互作用常数的平均值为1.078×105L/mol,相互作用的ΔHθ、ΔGθ和ΔSθ的平均值分别为-8.030kJ/mol、-29.19kJ/mol和69.80J/K,作用位置为2.38nm,作用位点数为1.173。证实了在试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ALV与BSA可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为研究ALV的生态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和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以及ALV的染色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以黑藻为试验材料,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研究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及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3种胁迫均导致最小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有效量子产量(Y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P 0. 05)。光响应结果显示,Cd、Zn复合胁迫下,低浓度(Cd~(2+)≤2 mg/L、Zn~(2+)≤5 mg/L)对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表现为协同作用,较高浓度(Cd~(2+) 2 mg/L、Zn~(2+) 5 mg/L)表现为拮抗作用。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电子传递速率(ETR)达到最大饱和后,随着有效辐射强度(PAR)的增强呈现平缓下降的趋势。受到不同浓度重金属毒害时,黑藻叶片通过调节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与活性,实现光保护能力,对Zn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性,Cd胁迫次之,Cd+Zn复合胁迫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在镉(Cd)胁迫处理下锌(Zn)和硅(Si)对水稻中矿质元素从根到地上部转移的长期影响,以水稻耐镉基因型秀水110和镉敏感基因型HIPJ 1为供试材料,设置8个处理组合:3个Si处理水平(0,5,15μmol/L Na_2Si O_3·9H_2O)、3个Zn处理水平(0,1,10μmol/L Zn SO_4·7H_2O)和2个Cd处理水平(0,15μmol/L Cd Cl_2),测定其植株生物量、光合强度、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强度和矿质元素浓度。结果显示,Si(15μmol/L)或Zn(10μmol/L)可有效缓解Cd(15μmol/L)毒害对水稻植株生长的抑制效应,且以Zn的缓解效果更好。在Cd(15μmol/L)胁迫下添加Si(15μmol/L)或Zn(10μmol/L)可有效降低2个水稻基因型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并增强两者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且以在秀水110中的效果更好。单一Zn或Si处理和Zn-Si复合处理均可减少HIPJ 1中的Cd~(2+)从根至地上部的转运。此外,Cd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体内Ca、Mn、Mg等矿质元素的转运。单一Zn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植物生长,且效果好于单一Si处理与Zn-Si联合处理。但是Zn-Si复合处理对提高Cd胁迫下矿质元素的吸收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氯霉素对大豆蛋白金纳米簇(SP-AuNCs)的荧光猝灭现象,建立一种荧光检测传感器。[方法]采用改良后的SP-AuNCs的合成,以及加入氯霉素后荧光检测及优化表征。[结果]氯霉素和SP-AuNCs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长为9 min,线性检测浓度为0~300μmol/L,检测限为22.86μmol/L,同时有很好的选择性,最终取得的回收率是87.80%~98.45%。[结论]该试验为氯霉素的快速、可视化检测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