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开展区域土地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西省武功山为研究区,运用1995年、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概念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依循"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框架,采用熵权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生态压力度、敏感度、恢复力3个方面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格网尺度对武功山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199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林地和草地,而201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草地和林地;(2)由武功山1995年、2015年生态脆弱性变化图可知,研究区生态良好区面积比重减少,由1995年占全区面积的86.08%减少到2015年的50.26%,轻、中、高脆弱区占全区面积比重增加,土地生态脆弱性不断加剧;(3)武功山1995—2015年生态脆弱性级别类型重心转移图表明:生态良好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而轻微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四区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农业干旱脆弱性的时空演化过程与特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的视角,构建了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解析了2000—2020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的干旱脆弱性的时空演进过程与特征。结果显示:2000—2011年农业干旱事件频发,其中有8个敏感事件和11个韧性事件,2011年以后再无农业干旱事件发生,2011—2020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干旱脆弱性较2000—2010年分别下降了46.14%、51.50%和38.53%;受作物生育需水量与地区降水不匹配的影响,大豆、水稻的干旱脆弱性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农业干旱脆弱性总体呈先增强后减弱的演进趋势,呈北高南低和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旨在提升东北黑土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韧性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及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逐渐加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日益遭受破坏。从流域尺度、社会生态系统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流域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对于源头治理湖泊流域水体污染和环境退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滇池为例,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模型,构建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是昆明市的脆弱性中心和策源地,脆弱性趋势在加剧和蔓延;脆弱性特征区域差异显著,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社会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是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滇池流域脆弱性形成的最大贡献者。脆弱性跨尺度作用明显,脆弱程度受外界影响大;系统自组织程度低,环境治理效率不佳。最后文章提出了滇池流域脆弱性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阳利永  吴利  渠甲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98-12200
基于土地可持续管理视角研究了其作用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机制,并提出了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土地可持续管理通过影响干旱风险性、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来作用于农业旱灾脆弱性,不同土地可持续管理方式作用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阳利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15-2019
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探讨了农户总体旱灾脆弱性及不同农户的旱灾脆弱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由较强的敏感性和较弱的适应性、恢复力导致了农户较强的旱灾脆弱性,且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段、技能、土地经营面积、土地来源的农户旱灾脆弱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农业对生态脆弱性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对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熵值法,以陕西省清涧县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环境敏感性、生产投入稳定性和社会经济适应性3个方面探讨分析了2001-2014年农业对生态脆弱性的适应性行为。结果表明:陕西省清涧县农业环境敏感性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生产投入稳定性呈现钟摆震荡并逐渐下降的趋势;社会经济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使其不断适应区域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过程;陕西省清涧县农业对生态脆弱性的适应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农业环境敏感性、生产投入稳定性和社会经济适应性3个子系统变化而引发适应性行为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厘清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韧性,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客观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全局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6—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贫困、粮食生产脆弱性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农业水贫困程度降低了30.45%,南方降幅高于北方,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粮食生产脆弱性降低了71.99%,北方降幅高于南方,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水贫困与粮食生产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了21.99%,区域差异趋于缩小,但始终保持北高南低的态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提升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天然橡胶种植业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从区域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承灾体对灾害的适应性两方面,对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天然橡胶种植业灾害脆性空间差异性显著,各市县灾害脆弱性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评估生态功能单元的社会-生态恢复力,采用多准则评价、相关性分析方法,构建全国尺度的社会-生态恢复力指标体系,探讨了我国各生态功能区的社会-生态恢复力水平。结果表明,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恢复力水平由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特征决定,恢复力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从全国尺度来看,自然生态恢复力水平指数在0.10~0.56区间内,呈南方高、北方低的格局,受系统慢变量特征影响显著;社会经济恢复力水平指数在0.18~0.93区间内,呈中部及沿海地区高、其他地区低的格局,由系统的社会资本、交叠管理、创新性等特征的差异导致。研究表明,基于恢复力准则构建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揭示区域恢复力格局,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整体区划和工程布局应考虑各生态功能单元社会-生态恢复力的异质性,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生态恢复力的综合水平制定差异性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生态的复杂系统视角探究海洋渔业在多重扰动下的脆弱性问题,对于破解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函数模型,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究2001—2015年期间中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暴露性指数介于0.3~0.7之间,整体表现出先上涨后下降再上涨的波动趋势;敏感性指数和适应性指数则均从0.1增长至0.7左右,呈现出持续波动上涨的态势;脆弱性指数在0.3~0.8之间,总体表现为从水平波动到大幅下降再到缓慢增长的阶段性趋势。研究表明,暴露性的变化主要受海洋气候变化、陆源入海污染和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敏感性的提高主要与社会就业依赖度、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和海水养殖开发强度的增加有关,而适应性近年来受渔民家庭收入水平、渔民生活压力状况和政府效率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海洋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严格控制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制定动态的适应性渔业管理制度、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农民增收路径提供参考,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2000-2014年中国市域农民收入时空格局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地级市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整体上呈持续增长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在地级市上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区域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有向中部扩散的趋势,区域农民收入差异仍然较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农民人均收入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正相关,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集聚格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2000-2014年农民收入的空间集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产值、城市化率对2000年和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用电量对2000年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2014年农村居民收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对科学研判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效应、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湖北省部分县市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整治可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其生计恢复力和生计韧性,且多种检验均显示研究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综合整治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作用呈现“低收入—低依赖”>“高收入—低依赖”>“低收入—高依赖”>“高收入—高依赖”的分异特征,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果大于丘陵地区。因此,土地综合整治应遵循“以人为本、夯实民生”的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协调的系统治理观,全面优化农地功能与效能,构建低环境风险、良性运转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格局,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因地制宜挖潜区域产业特色,才能有效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户生计的韧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等级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42.7%)、中度脆弱(21%)和重度脆弱(24.9%).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海洋区域脆弱性较轻,陆地区域脆弱性较强;海洋区域内大部分属于轻度脆弱,河口区以北海洋区域属于微度脆弱;陆地区域脆弱性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轻的趋势,海岸带区域属于极度脆弱,沿海区域属于重度脆弱,黄河沿岸和内陆地区属于中度脆弱.  相似文献   

15.
从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选取了10项指标因子,设计了农户旱灾脆弱性调查问卷,并在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开展了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评价了区域的农户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旱灾对农户的影响属于低脆弱性;农户耕地灌溉状况、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作物耐旱性等因素对农户旱灾脆弱性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外煤矿区生态脆弱性相关理论,借助3S技术,以鹤岗市煤矿区为例,从环境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属性出发,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鹤岗市煤矿区生态脆弱性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煤矿区生态脆弱性影响因素中适应性影响力大于环境暴露性和敏感性,说明生态环境受外界干扰影响大;10个影响因子指标中植被覆盖率权重最大即影响力显著,耕地面积比例次之。减少人类干扰,提高植被覆盖率和耕地面积比例是煤矿区生态建设的最佳选择,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从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选取了10项指标因子,设计了农户旱灾脆弱性调查问卷,并在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开展了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评价了区域的农户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旱灾对农户的影响属于低脆弱性;农户耕地灌溉状况、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作物耐旱性等因素对农户旱灾脆弱性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8.
辽源市是典型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业城市,经过长期的开采,其域内的煤炭资源已经趋于枯竭,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运用熵权指数法对1990—2009年共20个样本年的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的演化趋势经历了两个阶段:1990—2001年,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呈现震荡减弱的趋势;2002—2009年,辽源市自然系统脆弱性呈现震荡增强的趋势,并提出了降低脆弱性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科学认知、评价鄱阳县生态环境脆弱性,合理调控保护生态环境,顺利开展生态修复分区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分别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幅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等15个指标,采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修正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全局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经济系统面对内外干扰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方面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内部差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政单元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差异较大;应对能力的差异是影响区内各县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分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脆弱性特征差异进行分类,南昌市属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型,九江市属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型,九江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瑞昌县、德安县、武宁县、彭泽县、乐平市、东乡县、丰城市和高安市属高敏感性、低应对能力型,其他县市属低敏感性、低应对能力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