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幼苗感染黑腐病后SOD、P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瑞峰  杜娟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5):35-37,40
本试验选取高抗、抗病、耐病和感病4种不同抗病性级别的甘蓝材料各1份,进行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种,并测定幼苗的SOD、POD指标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幼苗体内SOD和POD活性变化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14号组合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活性变化幅度大于其它3种材料,而对照品种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受病原菌感染后,植株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程度可反映其抗病性强弱,而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保持了较高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抗性豌豆品种在接种白粉菌后相关防御系统酶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以8个不同抗性豌豆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豌豆白粉菌接种后不同时间相关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S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抗病品种的SOD的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POD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抗病品种上升幅度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CAT活性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变化,多数品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接种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均下降,抗病品种的下降趋势小于感病品种。SOD活性、POD活性变化与品种间差异显著,POD活性、叶绿素质量浓度与豌豆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不同致病力的猕猴桃溃疡病病菌接种于猕猴桃植株上,测定与抗病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不同致病力菌株会导致猕猴桃植株的POD、PPO、SOD、CAT、PAL活性明显提高;接种强致病力菌株P-H使猕猴桃植株的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剧烈,尤其是POD活性明显上升后又明显下降;与接种无菌水相比,接种不同浓度P-L菌株可导致猕猴桃植株POD、PPO、SOD、CAT、PAL的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接种浓度为107CFU/mL的P-L菌株发酵液,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浓度处理,且与P-H菌株接种侵染的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好的激发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能力,弱致病力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L发酵液能诱导猕猴桃植株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抗病品种(BT-1)、感病品种(N6)的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在串珠镰刀菌诱导下玉米幼苗POD、SOD活性、O2·-产生速率以及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O2·-产生速率和MDA的含量增大,抗病品种均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O2·-产生的速率峰值出现早且高,接种36 h达到高峰,且是对照的5.8倍;抗病品种SOD酶活性变化明显,且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POD活性增加,感病品种活性增幅高,高于抗病品种。说明抗感玉米品种接种串珠镰刀菌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活性氧的产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感玉米植株在病原菌胁迫下其不同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棉花生长和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棉花生长和对黄萎病的影响,并且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在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然后接种黄萎病原菌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棉花根内总酚含量,诱导棉花根内过氧化物酶(POD)的合成,提高POD的活性,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另一方面,当黄萎病原菌侵袭时,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的侵染率降低,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丛枝菌根的形成对于棉花植株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而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机理是一个关于植物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与改善植物营养、与病原物竞争光合产物和侵染位点、激活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抗、感炭疽病的 2个黄瓜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硅酸盐和黄瓜炭疽菌诱导接种对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诱导接种能使处理叶 (第 3叶 )和非处理叶 (第 4、第 6叶 )的POD活性显著增强 ,能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 ;而加硅与不加硅处理之间的POD活性差异不显著 ,加硅不接种处理 (Si+C- )与CK的POD活性的差异也不显著 ,硅酸盐本身不是一种诱导剂 ,对POD活性无影响 ;叶位越高 ,接种与不接种处理的POD活性差异越小 ,甚至在第 6叶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由下向上 ,所获得的系统抗病性逐渐减弱 ;在接种后的第 4天接种与不接种处理差异较小 ,第 8天时差异显著增大 ,但在第 12天时 ,第 4和第 6叶片POD活性在接种与不接种处理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 ,有逐渐扩大又缩小的过程 ,所产生的系统抗病性大约维持 2周左右。经诱导接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 ,相对免疫效果达 33.2 % ,而Si -C +处理与接种加硅 (2 0mmol·L-1)处理之间的植株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的增长量和根冠比减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SOD、CAT活性降低,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升高;在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增长量和根冠比,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及POD、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通过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在黄瓜幼苗第1真叶横宽5cm期,分别用西芹种子的乙醇、丙酮、蒸馏水3种浸提液处理(灌根2次)黄瓜植株后,测定其体内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以研究西芹种子漫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经3种西芹种子漫提液处理黄瓜植株后,植株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提液处理后的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03%~31.27%、28.57%~52.27%和35.71%~47.73%;乙醇浸提液处理后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83%~43.55%、26.47%~36.53%和25.15%~34.85%;丙酮浸提液处理后的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28%~26.55%、20.13%~42.86%和18.19%~38.89%,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经处理后,黄瓜植株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升高,清除体内自由氧的能力提高,防止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不受伤害,从而提高黄瓜对其枯萎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烤烟品种抗黑胫病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接种黑胫病菌,研究了黑胫病菌对不同抗性烤烟品种生化酶系的影响,经测定抗病性不同烤烟品种在接菌和未接菌处理下叶片SOD、CAT、POD、PAL、PPO等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烤烟抗黑胫病菌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SOD、CAT、POD、PAL、PPO活性水平和MDA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烤烟抗黑胫病性与植物叶片中SOD、POD、MDA、PAL和PPO呈正相关,与CAT活性没有固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从荷兰水仙感病种球中分离得到基腐病致病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致病菌是尖孢镰刀菌水仙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narcissi)。以荷兰水仙自然感病株的叶片为材料,分别研究不同感病程度叶片中POD、SOD、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感病植株上未感病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较低;感病植株轻度感病和重度感病叶片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POD活性上升1.3~2.0倍,CAT活性上升1.5~1.8倍,SOD活性上升3.0~3.5倍;病株重度感病区3种酶活性均高于轻度感病区。  相似文献   

11.
黄瓜枯萎病拮抗菌的生防效果及其对植株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从黄瓜根际土壤筛选的、经温室内消毒土壤处理证明有效的3株枯萎病拮抗菌DS-1、SG-126和Q-2接种日光温室连作黄瓜土壤,进一步研究对枯萎病防效、植株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均能提高黄瓜对枯萎病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病率,细菌DS-1、放线菌SG-126和细菌Q-2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分别为51.43%、42.86%和37.50%;DS-1和SG-126能显著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Q-2效果较差;接种拮抗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叶片保护酶(SOD、CAT、PPO和PAL)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电解质渗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防枯草芽孢杆菌Czk1对橡胶树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诱导橡胶树抗病性机理,为Czk1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以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用Czk1菌株发酵液1倍原液及10、100倍稀释液喷洒处理橡胶叶片,以喷洒LB液体培养基为对照,于不同时段测定各防御酶活性;按照生防菌与炭疽病菌接种顺序的不同,测定橡胶树炭疽病菌及生防菌对橡胶植株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Czk1发酵液10倍稀释液处理的橡胶树叶片中CAT、POD、PAL和PPO 4种酶活性最高,诱导植株抗病性效果最佳,各酶活峰值分别达4264.62、28946.18、186.67和53.70 U/g,为对照组的5.24、6.34、3.19和3.38倍;而叶片中SOD活性最高的为Czk1发酵液1倍原液处理组,酶活峰值为1344.53U/g,为对照组的5.19倍.先喷洒Czk1发酵液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橡胶树叶片CAT、SOD、POD、PAL和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各酶活峰值分别为4129.02、640.96、7416.94、173.35和71.59U/g,为对照组的4.20、2.08、2.50、2.56和7.64倍.[结论]喷施生防菌Czk1稀释液可促使橡胶树抗病相关酶活性升高,诱导橡胶植株产生系统抗性.诱导抗性可能是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橡胶树真菌病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筛选抗霜霉病的葡萄品种可为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为了探讨葡萄抗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同抗性的葡萄品种贝达(高抗)、红地球(感病)和无核白鸡心(高感)为材料,分别测定接种霜霉病菌前后不同时期的防御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接种霜霉病菌的各葡萄品种防御酶活性差异不大;接种后,防御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不同抗性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接种后第1天,贝达和无核白鸡心CAT活性达到最大值,酶活性上升分别为0.79倍和0.26倍;接种后第3天,各葡萄品种POD、SOD、PPO和PAL活性达到最大值;贝达在接种后第3天PPO活性达24.7 U·g~(-1) FW·min~(-1),酶活性升高最大,为1.29倍。高抗品种贝达的酶活性一直高于感病品种红地球和高感品种无核白鸡心,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能够诱导植物体内酶活性升高,并且高抗品种酶活性提升幅度更大,能够在接种后11 d内维持较高酶活性。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葡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下降,高抗品种的叶绿素可变荧光(Fv)、光系统Ⅱ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Fv/Fo)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和高感品种。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破坏了叶绿素的合成,高抗品种叶绿素的合成能力以及抵御致病毒素的能力强于感病品种;高抗品种具有更高的光能捕获能力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Trappe,Glomus in-traradicesSchenck&Smith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Berch对君迁子(Diospyros lotusL.)幼苗生长、水分状况、叶片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植株生长,接种处理的苗高、叶数、地径、单株叶面积、茎和叶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苗高提高了25%~43.8%,叶干重增加了64.6%~79.7%,叶面积为对照的1.72~1.99倍。同时,接种后也提高了叶片自由水、束缚水和总含水量,束缚水含量提高了12.5%~20.6%,并显著提高了离体叶片的保水力;在干旱胁迫下,君迁子推迟15.4~32.2 h出现萎蔫,重新复水后,提前10~15 min恢复正常。干旱胁迫各接种处理SOD、POD活性显著提高;MDA的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水杨酸(SA)诱导紫楠Phoebe sheareri对炭疽病的抗性。  方法  以2年生紫楠为材料,用0、50、100、200、500 mg·L?1质量浓度SA对紫楠进行喷雾处理,以无菌水喷洒不接种为对照(ck)。喷雾后选择不同时间采集紫楠叶片,采用离体刺伤接种法测定对炭疽病病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紫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  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的紫楠叶片均对炭疽病病斑有抑制作用,100 mg·L?1 SA处理对病斑抑制率达64.28%,在SA喷雾的同时接种炭疽病孢子悬浮液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在1~7 d内升高,达到峰值时可溶性蛋白质为ck的2.57倍,SOD活性为ck的1.21倍,CAT活性为ck的2.04倍,POD活性为ck的1.46倍,7 d后呈下降趋势,15 d内各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ck。  结论  SA可诱导紫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升高,对炭疽病产生抗病性。图3参23  相似文献   

16.
肠杆菌对蓼科植物镉砷污染土壤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浓度肠杆菌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上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生长、镉砷富集及抗氧化酶系统和非酶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接种肠杆菌显著提高水蓼和酸模叶蓼株高、株质量及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当接种浓度为3.4×107CFU g-1土时,水蓼和酸模叶蓼根际土壤pH降低了0.35个和0.28个单位,根茎叶中的镉和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4~2.74倍和1.21~2.51倍。接种肠杆菌还可以提高叶片中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GSH和PCs的含量,降低O-2和MDA的含量,缓解重金属的毒害。结果表明,接种肠杆菌能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来减轻镉砷富集对水蓼和酸模叶蓼的胁迫,从而提高水蓼和酸模叶蓼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在接菌后第4天出现,且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对POD活性测定发现,在3个抗病品种中,豫优1号接菌后POD活性迅速攀升,直至第3天达最大峰值后迅速下降,国优1号和豫麦47号的POD活性均迅速升高,在接菌后1 d达最大峰值,到第3天第2次出现峰值,但没有第1次活性强。感病品种POD酶活性变化迟缓,豫麦57号在第3天POD活性最高,豫农9901和中育6号POD活性在第4天达到最大峰值,但没有抗病品种POD活性水平高。P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菌后抗病品种PPO活性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第5天活性再次增强,但没有第1天活性强;感病品种接菌后2d变化不大,2d之后PPO活性急剧上升,并在第4天上升至最大,此后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SOD、POD、PPO 3种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草坪草狗牙根采用不同硅源基质培后,接种弯孢霉叶枯菌和褐斑病菌,调查狗牙根叶片病情指数、植株发病率,并测定叶片CAT、POD、SOD、PAL的活性。结果表明,施硅处理可以提高狗牙根对弯孢霉叶枯菌和褐斑病菌的抗性,其中以施硅酸钾和纳米氧化硅效果较好。施硅处理能提高狗牙根叶片CAT、POD、SOD的活性,而PAL的活性反而降低。硅处理后接种弯孢霉叶枯菌、褐斑病菌,狗牙根叶片CAT、POD、SOD、PAL活性变化因接种菌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以商洛盆栽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在0.5%NaCl胁迫下,用不同浓度(0、0.01、0.025、0.05、0.10 g/L)外源硅(K_2SiO_3)处理8 d后,对黄芩幼苗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外源硅对盐胁迫下黄芩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硅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黄芩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其中POD、CAT在Si2(0.05 g/L K_2SiO_3)处理下效果最佳,比盐对照组(CK_2)分别高出120.0%、60.4%;SOD在Si1(0.025 g/L K_2SiO_3)处理下效果最佳,比CK_2高出39.4%;MDA在盐胁迫下呈先升后降趋势,以Si2处理效果最佳,为对照组(CK_1)的1.48倍;脯氨酸在Si_1处理下效果最佳,达CK_1的1.5倍。添加浓度为0.05、0.025 g/L的K_2SiO_3可适度缓解盐胁迫对黄芩幼苗的伤害,增强黄芩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SO2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二者分子比为3比1)作用前后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细胞膜透性,以及SOD、POD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SO2衍生物对油菜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SO2衍生物会造成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但不影响叶绿素a/b的比值;另外,SO2衍生物可增加油菜叶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造成细胞膜透性增大;结果还表明,低浓度SO2衍生物(0.5和1mmol·L-1)对油菜叶片适应逆境胁迫的重要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5、10、20、50和100mmol·L-1),叶片SOD酶的活性不可逆地下降,表明其丧失了抗氧化损伤的能力;但高浓度SO2衍生物对POD活性的影响却不相同:当SO2衍生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5、10和20mmol·L-1)时,叶片的POD活性升高,油菜自身表现出积极的保护作用,浓度再增加(50和100mmol·L-1)则会使叶片的POD活性下降,说明此时细胞的保护机制已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