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南疆核桃树腐烂病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新疆南疆核桃腐烂病菌种类.[方法]从南疆3个地方采集核桃腐烂病样10份,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0个分离物,根据科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8 S rDNA-ITS、β-tubulin两个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经形态学特征鉴定,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与已报道的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一致;从18 S rDNA-ITS、β-tubulin两个基因序列分析可以得出,18 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与C.chrysosperma(登录号:KP114125.1)相似性为99;,β-tubulin序列分析结果与C.chrysosperma(登录号:KP117038.1)相似性达到98;.[结论]新疆南疆核桃树腐烂病菌为金黄壳囊孢C.chrysosperma.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开发利用石林石漠化地区石生真菌资源、探索石生真菌对碳酸盐岩风化及矿化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实验采用PDA和MEA培养基对采集自石林石漠化地区的40份岩石样品进行石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并观察分离得到的石生真菌的形态显微结构、分析rDNA-ITS序列同源性。【结果】从40份岩石样品中共分离获得68株石生真菌,分别隶属于2门5纲7目8科8属12种。其中31株镰刀菌属(Fusarium)、9株毛壳菌属(Chaetomium)、7株曲霉属(Aspergillus)、6株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5株青霉属(Penicillium)、4株粪壳菌属(Sordaria)、3株毛霉属(Mucor)、3株被孢霉属(Mortierella Coemans)。镰刀菌属、毛壳菌属、曲霉属具较高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5.58%、13.23%、10.29%。【结论】综合两种培养基,石生真菌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2.41922。石林石漠化地区石生真菌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黄花美冠兰根部内生真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海南省白沙镇野生黄花美冠兰Eulophia flava作为实验材料,对不同生境的黄花美冠兰植株根部的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黄花美冠兰组培苗生长作用的研究.从丛生于甘蔗林和荒山中的黄花美冠兰植株新鲜营养根段中共分离出52株内生真菌,鉴定为17个属.丝核菌属(Rhizoctonia 13.46 %)和镰刀菌属(Fusarium 13.46 %)为优势属.共生培养表明 Dijk & Eck(DE)培养基为黄花美冠兰组培苗和真菌的最佳共生培养基;角菌根菌属Ceratorhiza H3、卷顶毛壳菌Chaetomium murorum H12、顶柱霉属Acrocylindrium H52、棘壳孢属Pyrenochaeta H7、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H43 对组培苗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取样于河南汤阴县扁鹊庙内的艾草样品进行表面消毒后,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基于5.8S-ITS区序列对所得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汤阴北艾的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耙齿菌属Irpex、球毛壳属Chaetomium)6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极细链格孢霉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其中叶中为3属6种,茎中为1属2种,链格孢属真菌为两者共同优势真菌。根据亲缘关系,这些内生真菌可分为3大类。总体来看,汤阴北艾内生真菌群落结构较为单一,种群丰富度较低,优势菌属为链格孢属。  相似文献   

5.
对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内生真菌类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大花杓兰植株中分离到内生真菌59株,利用ITS-r DNA序列分子鉴定法将大花杓兰内生真菌鉴定为18个分类单元,分布在7纲9目11科16属。北京大花杓兰内生真菌包括12个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1.39、D=0.96,优势菌群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茎点霉属(Phoma)真菌,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5.25%和8.47%;吉林大花杓兰样品内生真菌归于9个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1.31、D=0.93,以毛壳菌属(Chaetomium)为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的23.73%。由此可见,北京大花杓兰中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吉林大花杓兰。  相似文献   

6.
对散斑壳属2个近似种,即松针散斑壳(Lophodermium pinastri)和乔松散斑壳(L. pini-excelsae)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绘图示之.同时对此二种多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与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MEGA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method,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形态解剖学方面,L. pinastri除子座基部层、线纹及分生孢子器开口特征外,其余重要特征与L. pini-excelsae具有很大的相似性.L. pinastri ITS序列的G+C含量(51.5%)大于L. pini-excelsae的G+C含量(50.1%).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双雏松上的L. pinastri和单维松上的L. pini-excelsae形成2个明显独立的分支,寄主对种内遗传多样性也产生较重要影响,产地与种内遗传差异无明显关联.ITS序列分析可以作为区分这2个近似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和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组织块培养法对四川汉源铅锌矿区6种常见植物进行内生真菌分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挑选了27株代表菌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RAPD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8株代表菌株的rDNA-ITS序列,利用MEGA 4.0构建了供试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从6种植物的300个组织块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86株,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在0.430.85之间,平均为0.62,所有植物茎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叶部次之,根部最低。RAPD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性水平处,27株供试菌株被分为8个遗传群。系统发育表明,这8个代表菌株分别分布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漆斑菌属(Myrothecium),格孢腔菌属(Pleosporale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8个系统发育分支。【结论】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和培养形状观察,结合分子生物技术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明确新疆南疆柳树腐烂病菌种类和遗传分化。【方法】采集柳树腐烂病并获得病菌纯培养,对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器进行纵横切片并观察记录形态数据,将病原菌置于不同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观察记录其培养形状,采用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分子孢子器和分子孢子形态特征与金黄壳囊孢菌(C.chrysosperma Per.ex Fr.)一致;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30℃,最适pH值为5~6,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经β-tubulin序列分析,与壳囊孢属不同种类的序列相似度为96%以上;在室内离体接种条件下病原菌均能成功侵染其他5种树木。【结论】引起新疆南部塔河流域柳树腐烂病原菌为金黄壳囊孢菌(C.chrysosperma per.ex Fr),不同来源的病原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在室内可侵染杨树、胡杨、枣树、梨和苹果,并可在胡杨和杨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9.
油菜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茵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菜幼苗中通过PDA培养基分离出9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中6株鉴定为链格孢菌(Ahernaria alternata),1株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1株属于炭角菌目(Xylariales).从鉴定出的油菜内生真...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田作物根围的真菌(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分离自辽宁省 12市县农田作物根围真菌中的 7属 9种 小克银汉霉属 (Cunninghamella)1种 , 班尼小克银汉霉 (Cunninghamella bainieri Naumov); 毛霉属 (Mucor) 1种 , 冻土毛霉冻土变种 (Mucor hiemalis Wehmer f. hiemalis); 毛壳菌属 (Chaetomium)2种 球毛壳 (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 & Steud.); 橄榄色毛壳 (Chaetomium olivaceum Cooke & Ellis); 光黑壳属 (Preussia)2种 竞争光黑壳 (Preussia aemulans (Rehm) V.Arx), 香蒲光黑壳 (Preussia typharum Cain); 假裸囊菌属 (Pscudogymnoascus)1种 ,玫红假裸囊菌 (Pseudogymnoascus roseus Raillo); 篮状菌属 (Talaromyces)1种 ,黄色篮状菌 (Talaromyces flavus (Kl cker) Stolk & Samson); 韦斯特壳属 (Westerdykella)1种 散布韦斯特壳 (Westerdykella dispersa (Clum) Cejp & Milko); 其中班尼小克银汉霉、竞争光黑壳、香蒲光黑壳、黄色篮状菌和散布韦斯特壳是中国的 5个新记录种 .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对峙培养法研究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从兔眼蓝莓幼果中共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利用菌株rDNA-ITS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将25株菌株划分为12属19种,相似度为97%~100%。其中,子囊菌门真菌共9属14种共20株,担子菌门有3属5种。间座壳属真菌为子囊菌门菌株的优势属,占子囊菌门菌株的25%。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287 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920 3,Margalef丰富度指数(R)为3.417 3。在25株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中,裂褶菌属菌株G6对5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0%以上,G18对4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5%以上,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连作年限下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选取不同连作年限(1、3、5、10 a)下的辣椒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连作1 a处理,延长连作年限导致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P<0.05);同时,连作年限变化对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在物种组成中,属于真菌优势菌门的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梳霉门,其中,子囊菌门是4个连作处理土壤的绝对优势菌群.在不同连作年限处理的土壤中,镰刀菌属、毛壳菌属和Ovatospora是共有的优势真菌属,其中,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连作5 a时达到最高,10 a后显著下降(P<0.05);同时,枝顶孢霉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等生防菌的相对丰度在长期连作后显著增大,而毛壳菌属、木霉菌属和被孢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逐渐下降.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和病原菌积累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乌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淡水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乌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中的淡水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淡水真菌16属,36种,优势属为木霉(Trichoderma)和青霉(Penicillium);常见属为曲霉(Aspergillus)、生赤壳属(Bionectria)、附球菌(Epicoccum)、镰刀菌(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卷枝霉(Helicostylum)、肉座菌(Hypocrea)、白壳菌属(Leucostoma)、散斑壳属(Lophodermium)、毛霉(Mucor);稀有属为枝孢菌(Cladosporium)、丛赤壳菌(Nectria)、酵母(Pichia)、根霉(Rhizopus).而绿色木霉(T.viride)、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黑绿木霉(T.atroviride)、棘孢青霉(P.aculeatum)、H.lixii为全年的优势种.淡水真菌种类、优势属及优势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1949)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学方法对采自中国山西省不同地区的58份壳囊孢属真菌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从形态学上观察子实体、孢子及纯培养物形态,可将其分为5个形态学类群;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基于单基因(ITS)和3个基因片段数据集(ITS、LSU和TEF),通过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来自山西的壳囊孢属真菌为5个独立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学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结合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寄主壳囊孢属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经分析该5个类群分别是榆树壳囊孢、金黄壳囊孢、核果壳囊孢、苹果壳囊孢、槐壳囊孢,分布于山西省5个市的11种寄主植物上,其中广玉兰、山楂、白蜡、丝绵木、红瑞木为该类真菌新记录寄主,为该省病害防治及后续病原病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 r DNA基因序列的分析方法对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种类型的土壤进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353株真菌,归为34个不同的属。对土壤真菌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紫色土真菌优势属为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黄棕壤真菌优势属为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黄壤真菌优势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土壤真菌Margalef丰富度指数(R)最高的是黄壤,最低的是黄棕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紫色土;Pielou均匀度指数(J)黄棕壤最高;Jaccard相似性指数(Cj)为0.444~0.536,表明3种类型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均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松材线虫病与传媒昆虫天牛、伴生真菌的关系密切,研究与松材线虫病关系密切的长喙壳真菌区系,利用生理特征、形态特征和基于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优势种进行准确鉴定,为揭示病害、传媒天牛与真菌的互作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华东地区松材线虫病老疫区浙江省和新疫区山东省染病的马尾松、黑松树体内松墨天牛幼虫坑道和蛹室样本为对象,分离和鉴定与松材线虫病伴生的可培养真菌区系组成,重点分析长喙壳类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伴生菌区系进行分离培养,在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依据地域、寄主的不同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多位点DNA(ITS和β-tubulin)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98份样本内分离获得254株长喙壳类真菌,占所有可培养真菌区系组成的20.6%,为优势类群;培养特性和显微形态学特征支持其中235株属于齿小蠹长喙壳,占92.5%,同时该种下存在明显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的分化,代表性菌株的生长速率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该种基于表型的鉴定结果。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了齿小蠹长喙壳是我国松材线虫病伴生真菌区系中的绝对优势种,今后针对该种真菌与传媒昆虫天牛及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病害真菌区系对松材线虫种群扩散流行提供生态缓冲适应性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可为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球毛壳菌及其产生的鞘氨醇对油菜根肿病的室内生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对油菜根肿病的室内生防作用。结果表明,灌根接种球毛壳菌孢子悬浮液后,油菜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明显提高。球毛壳菌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油菜根部后,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降低,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为76.88%。通过极性梯度萃取、薄层层析和HPLC从球毛壳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活性物质,经质谱鉴定为C16鞘氨醇和植物鞘氨醇。鞘氨醇对根肿菌休眠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值小于0.1μg/mL,表明球毛壳菌防治油菜根肿病的机制为诱导系统抗性和次生代谢产物拮抗病原菌2种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受风蚀和水蚀双重影响下内蒙古荒漠地区羊柴(Hedysarum leave Maxim)根围AM真菌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特征,以内蒙古正蓝旗青格勒图具有代表性的梁地作为采样地点,按海拔高度在梁地选择梁底、梁中和梁顶3个样地,分0~10,10~20,20~30,30~40,40~50cm 5个土层采集羊柴根围土壤样品,通过Nested-PCR-DGGE技术,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和土层,AM真菌具有不同DGGE指纹图谱特征,AM真菌丰度、优势度及其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其中梁中和梁顶样地0~10cm土层AM真菌丰富度最高,均为20;多样性指数梁中样地0~10cm土层最高,为2.88。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归为5属15种,分别为Glomus属10种、Rhizophagus属1种、Funneliformis属2种、Paraglomus属1种、Septoglomus属1种;根据UPGMA算法绘制15个样品间AM真菌群落相似性图谱,全部序列归为3个类群,聚类分析显示羊柴根围AM真菌群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指数最高仅为0.54,说明梁地生境空间异质性对AM真菌遗传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受风蚀和水蚀影响,3个样地土壤速效氮差异明显,梁底受侵蚀作用最弱;梁中受侵蚀最强,土壤最贫瘠;球囊霉属Glomus和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是内蒙古荒漠地区AM真菌优势属,这为进一步筛选高效优势AM菌种,促进荒漠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集生长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的密林、开阔地两种生境的9种兰属植物,对其根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经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9个菌株隶属于29个菌属。对子囊菌和担子菌分别进行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子囊菌为优势菌种,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22.20%),炭角菌属(Xylaria,6.06%)和木霉属(Trichoderma,5.05%)为优势菌属。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分析结果表明,密林生境的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多样性高于开阔生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浙江省磐安地区"浙八味"药材真菌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采用无菌培养基平板分离技术,从药材植物病叶中分离获得病原真菌,构建真菌ITS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类鉴定,并观察病原菌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和形态学鉴定共获得9种病原真菌,分别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绿色木霉菌(Hypocrea virens)、月状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us)、球孢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束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茎点霉菌(Phoma sp.)。查阅药用植物病原菌记录并结合科赫法则实验,当地药用植物成为3种病原菌的新寄主,分别为月状旋孢腔菌引起的安徽亳州白芍褐斑病、束状刺盘孢引起的磐安阔叶麦冬炭疽病、球毛壳菌引起的早小洋菊叶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