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喻本雨  张力  王成伟 《种子》2013,32(1):102-104
卓玉818(高登818)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育自交系H 511与自交系JM-2组配的优质高产、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7~2008年度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并完成生产试验;在区试中平均单产624.4 kg/667 m2,比对照遵玉3号增产9.56%,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621.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1.78%。株高257 cm,穗位高104 cm,成株叶片数23~26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1.6 cm,穗粗5.8 cm,穗行数17.3行,行粒数36.7粒,穗轴红色。出苗至成熟124 d,比对照长1 d,中抗大斑、纹枯和茎腐病,感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干旱条件下进行玉米抗旱育苗和抗旱试验,旨在为玉米抗旱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穗粗、穗长、行粒数、行数都比对照的高,使用抗旱剂能增加玉米的产量,只用FA抗旱龙拌种的产量最高,为789.58kg/667m~2,比对照增产8%,用旱立停拌种并喷施处理和只喷施旱立停处理下产量相差不大,分别比对照增产6.7%和6.4%,只喷施FA抗旱龙处理比对照增产5.4%,旱立停拌种处理只比对照增产2.38kg/667m~2。  相似文献   

3.
王煜  刘金 《中国种业》2018,(12):59-61
为研究裕丰303在昌吉州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及主要性状的相关性,设置了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5000株/667m~2、5500株/667m~2、6000株/667m~2、6500株/667m~2、7000株/667m~2,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裕丰303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株高、茎粗、第2节间长度、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棒三叶面积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第1节间长度、倒伏率和秃尖长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都会增加,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都会减少,而产量却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65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为1268.73kg/667m~2,值得在昌吉州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在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两系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3218水气平衡栽培示范。结果表明:示范区平均株高119.9 m、穗长27.3 cm、有效穗数16.64万穗/667 m2、成穗率74.36%、穗实粒159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7.4 g、单产715.05 kg/667 m2,与对照区相比,除株高、穗长和穗实粒数相差不大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区,其中以单位面积产量增幅最大,达28.91%;成穗率次之,达18.2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再次之,达12.74%;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幅则分别达9.85%和9.16%。同时还介绍了Y两优3218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水气平衡栽培技术,并对其在当地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5.
美加605是以自交系PRM9604和GHF8088为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红轴,粒黄、半马齿型。2016—2017年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进行区域试验,表现为株高285 cm,穗位高115 cm,生育期125 d,平均产量810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783 kg/667 m~2;2016—2017年在黄淮海夏玉米组进行区域试验,表现为株高279 cm,穗位高109 cm,生育期102 d,平均产量671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648 kg/667 m~2;2018—2019年公司在西北春玉米组进行试验,表现为生育期135 d,平均产量1 067 kg/667 m~2,生产试验产量1 012 kg/667 m~2。通过试验结果得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在东华北和黄淮海审定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新型斐特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各试验处理的产量差异较大。(1)浇水条件下施25kg/667m2生物肥+2/3传统施肥的产量最高,为345.3kg/667m2,较对照增产6.5%,达显著水平,其成产三因素较为协调。(2)不浇水条件下施25kg/667m2生物肥+2/3传统施肥的产量最高,为338.5kg/667m2,较对照增产5.9%,达显著水平,其穗数为45.4万/667m2,穗粒数为24.9个/穗,千粒重较大,为36.9g,成产结构较为协调。(3)浇水处理的株高、穗长和小穗数明显高于不浇水处理,不孕小穗数差异不明显。处理W6和W5,5和6的株高、不孕小穗数较其它处理低,小穗数个数较其它处理高,穗长差异不明显。浇水处理利于冬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7.
惠农单15是毕节市七星关区惠农玉米育种科学研究所采用自交系SC122作母本、HN1001作父本选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在2015-2016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单产814.95 kg/667 m~2,比对照贵单8号711.95 kg/667 m~2增产103 kg/667 m~2,增产率14.6%;生育期127 d,株高295 cm,穗位高138 cm,穗长20 cm,穗行数15.9行;籽粒黄白色、马齿型,千粒重421 g。容重753 g/L,粗蛋白10.23%,粗脂肪4.49%,粗淀粉73.67%,赖氨酸0.31%。该品种具有抗大斑、小斑、灰斑病等优点,2017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7007),适宜在贵阳、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单998"是遵义市种子站揭良波用"GH35"作母本、"JX7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组合。该组合参加2017年贵州省区试,平均单产644.7kg/667m2,比对照增产8.04%,居试验第6位;2018年贵州省区试平均单产605.4kg/667m2,比对照增产4.75%,居试验第6位。两年区试中平均单产625.1kg/667m2,比对照增产6.43%,16个试验点13个点增产,增产点率81.25%。生育期122d,比对照长1d,株高270.5cm,穗位115.5cm,穗长18.8cm,穗行16.7行,百粒重36.4g,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抗灰斑病和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穗腐病。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宜织金3号的种植密度,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织金3号株高、穗长、茎粗、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秃尖长度随密度增加而变长。单产以密度为4000株/667m~2最高,达753.72kg/667m~2,密度增加或者降低单产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制种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制种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6000~7500株/667m~2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穗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依次递增;茎粗、穗长、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递减的趋势,在7500株/667m~2的密度下出现空秆。该制种玉米组合在密度7000株/667m~2时制种产量最高,此时各农艺性状表现也最佳。  相似文献   

11.
冈优615品种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冈46A与自育恢复系泸恢615组配而成。赤水市于2000年引进试种,经过几年种植,表现穗大、粒多、产量高,稳产、出米率高、品质较好。现将冈优615高产栽培技术归纳如下:1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冈优615品种在赤水种植,3月上旬播种,8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155d,比对照汕优63长2d,株高110cm,穗长25·6cm,穗平均着粒203~254粒,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7g,着粒密度7~7·9粒/cm,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叶角较小,容穗量较大,成穗率较高,一般有效穗13~15万/667m2。2000年试种,单产560·6kg/667m2,比…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推广适合临海市当地种植的优良连作晚稻品种,2018年开展了6个籼粳杂交稻品种连晚比较试验,分析其推广应用潜力。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均可作连晚种植,表现为甬优4550生育期(122d)最短,甬优7860株高(93.6cm)、总粒数(187.5粒/穗)和产量(568.2kg/667m~2)最高,甬优1540结实率(92.7%)和实粒数(163.8粒/穗)最高,春优84有效穗(17.8万/667m~2)最多,嘉优中科3号千粒重(27.8g)最大。综合评价:甬优1540是最适宜连晚种植的品种,甬优7860和春优84作连晚种植宜早插早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为了探索扬麦12高产栽培条件下N、P2O5、K2O三因子的最佳组合,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3因子对扬麦12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建立了33套试验因子与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产量≥400kg/667m2的主要经济性状的指标值及相对应的农艺措施:有效穗24.98~25.72万/667m2、株高84.50~86.67cm、穗长6.57~6.86cm、小穗数15.49~15.68个、穗粒数37.48~38.88粒、千粒重44.45~45.49g,纯N17.29~19.30 kg/667m2、P2O57.58~9.43kg/667m2、K2O 8.53~10.35kg/667m2。最高单产为473.5kg/667m2,对应的农艺措施为:纯氮量18.0kg/667m2、P2O512 kg/667m2、K2O 12kg/667m2。  相似文献   

14.
协优 930 8是中国水稻所育成的迟熟杂交组合。1996年、1997年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表现为高产、优质、抗性好。 1999年 3月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1996年丽水地区连作晚稻区域试验统计 ,平均单产 4 4 9.7kg/ 6 6 7m2 ,比对照汕优 4 6增产4 .6 % ,达显著水平。 1997年单产 4 98.3kg/ 6 6 7m2 ,比对照汕优 4 6增产 4 .2 % ,比 优 4 6增产 3.5%。1.2 穗粒结构 :协优 930 8表现为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作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种植 ,每穗总粒数 150~170粒 ,每穗实粒数 130~ 150粒 ,穗长 2 2~ 33cm,结…  相似文献   

15.
晚播抗灾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晚播抗灾条件下适宜的播种方式,选用扬麦16,采用对比设计法,以撒播旋耕为对照,比较稻套麦和免耕撒播两种抗逆播种方式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套麦播种生育期最长为199 d,高峰苗、茎蘖成穗率、株高分别较撒播旋耕高7.2万/667m2、4.13%、2.14cm;穗数、穗粒数分别较撒播旋耕高3.60万/667m2、1.60粒/穗,产量、净收益分别较撒播旋耕比高64.85 kg/667m2、185.5元/667m2,且产量和净效益与对照比有显著差异。免耕撒播与对照相比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构成无显著差异,但净效益显著小于对照处理。因此,在连续阴雨造成小麦难以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稻套麦抢种可以作为一项抗灾播种方式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设置4000株/667m~2、4500株/667m~2、5000株/667m~2和5500株/667m~2 4个密度处理,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泛玉298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泛玉298叶面积指数、秃尖长和子粒含水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降低;5000株/667m~2密度处理下,泛玉298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因此,为发挥泛玉298高产潜力,最佳种植密度为5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中地868是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自交系14PXM9700和ZD8827为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9年通过黄淮海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玉米品种夏播生育期98 d,株型半紧凑,株高273 cm,穗位高109 cm,叶片数20片,叶片绿色,耐密、抗倒,果穗为筒型,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黄色,平均穗长21 cm,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9.5 g,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53.3 kg/667 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5.0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并且经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显示中抗多种病害,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引种试验表明:播种密度为4 500株/667 m~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特性,适宜黄淮海区域的河南、山东等地夏播种植,是一个具有广泛前途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复合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复合肥条件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不施增产5. 51%。在施用等量复合微生物肥料条件下,施50kg/667m~2复合肥比25kg/667m~2复合肥增产17. 69%。施用50kg/667m~2复合肥下同时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kg/667m~2的处理(A50B1)产量最高,为133. 9kg/667m~2。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能显著增加株高、有效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施复合肥50kg/667m~2下同时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kg/667m~2(A50B1)比不施(A50B0)的株高增加11. 9cm、有效分枝部位增加8. 9cm、有效分枝数增加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8个。综合结果表明,直播油菜在施用50kg/667m~2复合肥下同时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kg/667m~2的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霞 《中国种业》2015,(12):65-66
以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22号、济南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8个不同的氮肥用量处理对其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群体茎蘖数在3叶期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济麦22号的总茎数在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越冬期和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济南17号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当不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数、子粒产量远低于各施氮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则差异不大;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用量成反比,穗数子粒产量则呈抛物线型分布。施氮量为15kg/667m~2时,济麦22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施氮量为12kg/667m~2时,济南17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株高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使用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1500g/667m2的高剂量使植株株高降低31.7cm,降低28.25%;助壮素次之.对水稻生长发育、穗粒数没有负面影响,且能不同程度增加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