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预报青岛西海岸大珠山风景区杜鹃花初花期提供方法支持,基于1994~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大监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杜鹃花初花期资料,对影响杜鹃花初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积温阈值和物候预报3种方法建立青岛大珠山杜鹃花初花期的预报模型,对1994~2014年杜鹃花初花期进行回测,结果表明:回归预报模型拟合准确率61.90%,平均绝对误差2.9 d;积温阈值预报方法准确率85.7%,平均绝对误差1.5 d;引入温度修正后的物候预报方法准确率高达90.48%,平均绝对误差1.3 d。用3种预报模型对2015~2018年杜鹃花初花期进行预报,回归模型预报方法和物候预报方法预报较为准确,误差均在2 d以内,积温预报方法除了在2017年出现较大偏差以外,其余年份预报较为准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3种预报方法结合起来,可在杜鹃花初花期前10 d左右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预报青岛西海岸大珠山风景区杜鹃花初花期提供方法支持,基于1994~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大监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杜鹃花初花期资料,对影响杜鹃花初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积温阈值和物候预报3种方法建立青岛大珠山杜鹃花初花期的预报模型,对1994~2014年杜鹃花初花期进行回测,结果表明:回归预报模型拟合准确率61.90%,平均绝对误差2.9 d;积温阈值预报方法准确率85.7%,平均绝对误差1.5 d;引入温度修正后的物候预报方法准确率高达90.48%,平均绝对误差1.3 d。用3种预报模型对2015~2018年杜鹃花初花期进行预报,回归模型预报方法和物候预报方法预报较为准确,误差均在2 d以内,积温预报方法除了在2017年出现较大偏差以外,其余年份预报较为准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3种预报方法结合起来,可在杜鹃花初花期前10 d左右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2年熊岳国家气象站观赏山桃花物候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旬平均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地温、0℃积温等要素与山桃花花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气温、0℃积温、地温对花期的影响显著;通过筛选预报因子,建立了观赏山桃花期预报模型。通过33年资料检验,模型与花期拟合较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为旅游景点提供可靠的观赏山桃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0—2012年熊岳国家气象站观赏山桃花物候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对旬平均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地温、0℃积温等要素与山桃花花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0℃积温、地温对花期的影响显著;通过筛选预报因子,建立了观赏山桃花花期预报模型。通过33年资料检验,模型与花期拟合较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可为旅游景点提供可靠的观赏山桃花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积温的文冠果开花物候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文冠果物候模型,为文冠果的经营活动和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文冠果3个遗传类型:白花类型及“金冠霞帔”“匀冠锦霞”两个文冠果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了花期表型调查与物候的观测,结合全国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8个省份15个地点白花文冠果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观测数据,应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共享气象数据,对花性状与3个开花物候期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结果(1)3个不同花色遗传类型开花先后顺序为白花类型、“金冠霞帔”“匀冠锦霞”,物候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花序生长随0、3、5、7、10 ℃积温的变化与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较好;花朵数随时间和积温的变化与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2)各个地区之间同一积温指数各物候期所需积温相差不大,不同积温指数所需积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积温指数和不同物候时期都对物候所需积温影响差异极显著,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差异极显著;(3)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与物候期日序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花期预测;(4)白花类型文冠果3个物候期5 ℃积温的日序与经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各观测地点日序的回归模拟值与观测值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该回归模型可用于花期预测;(5)用克里金插值法,采用上述预测模型,绘制白花文冠果3个开花物候期的时空分布图。结论基于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建立的积温模型可用于文冠果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西安主要季色叶植物观赏特征及物候图谱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西安园林植物进行23 a的观赏物候期及5 a的观赏物候相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整理,绘制了西安地区30种主要季色叶植物的观赏物候期图谱,并描述了它们各观赏物候相特征.通过图谱这种直观的形式并结合特征描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30种季色叶植物在西安的观赏物候发生时期及其性状特征,以及各种植物观赏相出现时期之间的重叠、相随及匹配关系.观察结果同时显示,西安地区季色叶植物资源丰富,约有100种,但园林中广泛应用的种类不及1/2;在表现最为突出的30种季色叶植物中,60%为春季兼秋季色叶型,40%为单秋季色叶型.  相似文献   

7.
贵州百里杜鹃景区杜鹃花花期预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预报百里杜鹃风景区杜鹃花初花期,基于此通过分析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杜鹃花初花期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出初花期前期的气象要素,寻求关键因子和关键期,建立杜鹃花初花期预报模式。根据分析得出关键时段是1~2月。1月上、中旬以及2月中旬的平均温度越高日序数小,花期提前。反则温度低日序数大,花期退迟。1月中旬平均温度与杜鹃花初花期(稳定通过8℃的初日)曲线拟合,得1月中旬平均温度偏高1℃,日序数减少1.7左右,花期提前4~6 d。当年2~3月中旬≥8℃,积温与初花期相关较好,可作为杜鹃花初花期的生物下限最适宜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城市典型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以临汾合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气温、积温等气候因子对临汾合欢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临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3—2021年上升了2.9℃;年降水量存在6年和15年2个周期。临汾合欢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生长季延长。气温和积温对合欢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对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显著相关。叶变色始期、落叶末期对气象条件反应不敏感,主要受果实成熟期的出现日期影响。  相似文献   

9.
桃花花期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根据北京市植物园1983~1992年气温资料和同期桃花开花的物候期,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桃花的始花期与花前2~3旬的平均旬积温和平均最高旬积温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0.9405,-0.9231,-0.916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桃花花期预报模式,经检验拟合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该年3月份温度情况,采用相应的花期预报模式进行开花始期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花期预报是以温度作为指标建立物候模型来进行预报,园林观赏植物的花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观赏性植物一般都是在春季开花的植物,也就是始花期一般在4、5月份左右,是以温度的积累作为开花的温度条件。当温度的积累达到一定条件或者一定程度时,植物便会开花。但是对于不同的植物或是同一植物科属的不同品种,计算积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园林观赏植物的花期模型建立以及花期变化模拟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园林观赏植物的始花期,认识到模拟的建立对于分析花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作为重要观赏和中药植物,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归纳杜鹃花属植物的分类、鉴定相关问题,发现利用DNA条形码可有效解决杜鹃花属植物(品种)的鉴定问题。基于杜鹃花属植物的具体情况,本文对序列参考数据库建设、分子标记开发以及杜鹃花品种的野生亲本溯源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并结合GenBank中1 311条杜鹃花属DNA序列及作者测序获得的463条序列,初步建立杜鹃花属DNA条形码数据库,并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利用matK与psbA-trnH序列联合建立UPGMA树,部分杜鹃花属栽培品种可与野生种聚为一支。综合说明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对杜鹃花属栽培品种开展初步的野生亲本溯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2020年信阳市油菜发育期资料和逐日气温数据,分析了豫南地区油菜近10 a的花期特征。依据不同发育期时段的积温,分别计算了≥0、≥5、≥10℃的积温,并以此作为预报指标,建立了花期预报模型,将其应用于2021—2022年信阳市油菜花期预报,通过对比预报结果与实况发育期,检验了豫南地区不同积温指标下油菜花期预报的差异。结果表明:豫南地区油菜平均抽薹始期为3月2日,3月下旬进入始花期,7 d后可达到开花盛期。利用积温指标预报油菜的花期总体较准确,但大部分花期比观测值偏早,≥10℃积温指标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发育期日期相差较大,排除气温预报存在的误差,采用≥0℃积温指标的预报效果优于采用≥5、≥10℃积温指标。  相似文献   

13.
滇东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杜鹃花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云南省轿子山保护区共有杜鹃花属植物26种和2变种。根据保护区内杜鹃花资源的分布、观赏特点,对其作为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地保育和开发利用杜鹃花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门源县油菜花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0—2015年的地面观测数据(包括温度、降水、日照、>0℃积温和>5℃积温),利用积温学原理,经过统计分析,研究利用播种、出苗、抽薹期预报门源县油菜开花期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播种、出苗、抽薹期预报门源县油菜开花期的预报模型是基于历年平均发育期和历年开花需求的平均积温、预报期间旬平均气温建立的,积温模式稳定准确、生物学意义明显,且随着开花期的临近预报精度提高;应用积温学原理建立的预报方程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比如霜冻危害、延迟性低温冷害均有可能造成发育期推迟,高温干旱有可能造成发育期提前,因而预报结论与实际情况相比,难免有一定的误差。根据油菜抽薹期至始花期、始花至终花期所需的积温和间隔日数,结合天气趋势预测,可分析和判断气象因子对开花期时间分布的影响,这对筹办油菜花节等相关活动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预报树木物候期的平均温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均温度法预报树木物候期是一种新的预报方法。此方法是通过绘制树木物候曲线和当地的热量资源网来进行的。用此种方法预报树木物候期精度高而使用方便。本文利用北京地区1951~1985年气象资料和树木物候资料以及1990年树木开花期资料进行树木始花期预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双鸭山市热量资源的分析,分析了近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趋势,提出合理利用热量资源,适时早播夺积温的建议;并根据对自然物候“杨树萌芽”与大田播期相关的分析,找出用杨树萌芽始期适时早播大田作物的指标,建立了预报方程,计算出可靠、客观的播种时间,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度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7.
秦岭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秦岭山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28种,占我国杜鹃花种类的5.1%,分属于有鳞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和马银花亚属4个亚属,且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加强当地杜鹃花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以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物候模型预测稻纵卷叶螟发生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报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差等缺点,应用物候模型、公共气象信息及网络数据库,结合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学参数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自动模拟预报系统,经江苏通州2003~2012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数据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自动模拟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且准确率高,时效性强。模型计算方法以正弦法水平截取的精度最高,在稻纵卷叶螟1个世代时间段内,平均误差仅0.56d,优于用日平均温度计算的有效积温法(平均误差为2.35d)。本预报系统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历期法、期距法等发生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积温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多地区2015—2017年共80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样本鲜果测产数据及油茶测产地临近的气象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油茶各物候期至采摘时间的积温与油茶鲜果产量的关联性,并分析了湖南省1961—2017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对油茶采摘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花期至采摘期的日平均气温≥15℃的积温与产量的相关性最高。油茶采摘的积温最适宜区间为6 286~6 337℃·d,适宜区间为6 257~6 366℃·d,较适宜区间为6 228~6 395℃·d。通过油茶采摘最适宜积温与样本采摘日期的验证分析发现,油茶合理采摘期为霜降前2~4 d(10月19—21日)。湖南省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187℃/10年,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平均气温升高,可能导致油茶合理采摘期提早。气候变暖会对油茶合理采摘日期产生影响,因此根据积温预报油茶合理采摘期可以为油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付林江 《北京农业》2014,(24):95-96
杜鹃花作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为加速利用好贵州省杜鹃花资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概括贵州省境内的杜鹃花属植物资源情况;同时,简要阐述了杜鹃花在园林观赏、药用与特色文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