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选用1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和5个普通甘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尖重量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普通甘薯品种以徐薯18茎尖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品种茎蔓重、叶片重、叶柄重占茎尖重量的百分比存在一定差异,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茎蔓比例最小,叶片比例最大,叶柄比例较大;叶莱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蔓、叶柄最细,其叶柄长度与5个普通甘薯品种的平均叶柄长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适合金华地区种植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引进4个茎尖菜用甘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薯绿1号"和"杭香1号"产量较高,分枝能力强,茸毛、褐变度及脆嫩度等食用品质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广薯菜2号"产量表现较好,分枝能力中等,食用品质中等,可作为搭配品种示范试种。  相似文献   

4.
浙菜薯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与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联合育成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主要表现为植株高大、直立,叶片硕大,分枝能力强,嫩茎尖产量高、单茎重量为普通叶菜品种的3倍左右,食用品质较好,抗性较强,易栽培。适宜在浙江省及类似地区设施种植。总结浙菜薯1号的特征特性与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福薯7-6”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茎尖菜用型甘薯品种进行试种,通过对甘薯嫩茎叶产量和食味的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茎尖菜用型甘薯专用品种.结果表明,“薯绿1号”在产量、食味和适应性上表现较好,适宜在东阳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茎尖脱毒马铃薯品种,在西藏山南贡嘎县试种,脱毒品种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中,可直接投入生产的脱毒种薯,以一级种薯最好,一级种薯产量高,其中新米拉(2)、凉薯97(1),分别比对照增产56.2%、93.2%,产量为31 682.5kg/hm2和39 186.2kg/hm2.经多个脱毒品种产量及性状,在各级种薯中新米拉、凉薯97综合性状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薯绿1号为茎尖菜用型甘薯品种,植株呈半直立,顶芽凸出,叶片心形,顶芽、嫩叶、叶柄、叶脉均为绿色,茸毛少,茎粗中等,叶柄短;腋芽萌发性好,生长整齐,薯块纺锤形、白皮白肉、萌芽性好,茎尖食用品质优。经测定,其茎尖干物质含量9.4%,粗蛋白3.9%,维生素C22.4毫克/100克,粗纤维1.6%,营养丰富。市场前景长期以来,甘薯主要用作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虽然有的地方有采食甘薯嫩茎叶的习惯,但主要用来补粮菜之不足,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蔬菜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和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3个菜用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5号和福薯18),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下,供试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均在管道营养液栽培条件下茎尖产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总体上,在屋顶农业中使用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福薯18有利于提高茎尖产量并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9.
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个甘薯叶菜型品种2006~2007年的蔓尖产量和叶片、叶柄、茎占蔓尖产量的比例及其在品种与不同采收期间的变化的研究表明:甘薯蔓尖产量在不同的品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叶片占蔓尖产量的50%左右,它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而叶柄和茎各占25%,它在品种间的变化大于采收期间的变化。由于叶片营养成分高于叶柄和茎,因此,叶片在蔓尖的产量和品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的分析为甘薯叶菜型专用品种的选育、栽培和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叶菜型甘薯的繁殖系数,保证种植种源的持续供应,采用薯苗大棚栽培越冬留种,研究不同品种和节位薯苗越冬栽培的薯苗地上和地下部性状。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的茎尖薯苗和二节薯苗越冬存活率最高为77.50%,最低为66.25%;鄂菜薯1号茎尖薯苗越冬苗株高最高为29.3cm,茎尖薯苗株高均与二节薯苗的株高差异显著;二节薯苗分枝数、薯苗产量最高分别为62.77个/m2、493.34kg/667m2,均显著高于茎尖薯苗;越冬地下茎存活率以二节薯苗优于茎尖薯苗,存活率在73.75%~82.50%;茎尖薯苗的柴根产量和数量均优于二节薯苗,分别达128.89kg/667m2和16.1个/m2。结论:以二节薯苗栽培越冬,其来年薯苗分枝、产量、地下茎性状均优于茎尖薯苗,薯苗直接栽插繁殖、地下茎萌发繁殖速度均快于柴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评价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参试甘薯品种(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及试验点的鉴别力、代表性,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2019年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10个甘薯品种(品系)在2年9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丰产、稳产甘薯品种(品系)及鉴别力、代表性较好的试验点。结果表明,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均极显著,其中环境效应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占比最小。湘菜薯3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均较高,最接近理想品种(品系),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黔菜薯2号、薯绿2号、EC15、海大7798、福菜薯25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一般,适合在特定区域推广,湖南长沙地区最适的甘薯品种(品系)为薯绿2号,其次是海大7798、福菜薯25;湖北武汉、重庆、海南琼海、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地区的最适甘薯品种(品系)为黔菜薯2号,其次为EC15。海南琼海、福建福州是菜用甘薯茎尖产量鉴别力、代表性均较强的试验点,更适合作为菜用甘薯的鉴定试验点。研究首次在菜用甘薯产量分析中同时使用AMMI和GGE 2种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菜用型甘薯品种组织培养的差异,为菜用甘薯的离体保存、脱毒培养以及生产利用奠定基础.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诱导、分化及快繁培养基,对来自全国的10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百薯1号茎尖分生组织未能芽分化和获得植株外,其余品种都获得了较高的芽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2)获得再生植株的参试品种的芽分化率及植株再生率,主要集中在75%~100%;(3)不同品种再生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台农71>海菜1号、广菜3号>五爪金龙>福7-6>海菜2号>蒲薯53>西蒙1号>浙薯726>百薯1号.  相似文献   

13.
菜用甘薯是一种以食用茎尖、嫩叶为主的特种甘薯。其茎尖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新型特色蔬菜。2004年,我所从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引进了菜用甘薯新品种“菜薯1号”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再生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效益可观。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特征特性菜薯1号叶形深复缺刻(鸡爪形),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叶脉绿带紫色,茎绿色,柄基紫色,茎中短蔓型,茎粗0.6cm左右,腋芽萌发迅速,单株分枝多,平均单株分枝23个。茎尖产量高,采收期长,一般每亩可采摘茎尖2500…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25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表型性状描述、食味以及营养品质评价,并对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菜薯18号、万菜薯5号、湘菜薯2号、鄂菜薯2号、湘菜薯4号、宁菜薯3号、川菜薯211、鄂菜薯3号、福菜薯23、薯绿1号食用品质综合表现与对照福薯7-6相当。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叶片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福菜薯23、福菜薯18号、万菜薯7号、湘菜薯4号、台农71、万菜薯5号、鄂菜薯2号、湘菜薯3号、宁菜薯4号、鄂菜薯10号;叶柄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鄂菜薯2号、万菜薯5号、台农71、万菜薯1号、广菜薯3号、福菜薯22、宁菜薯4号、湘菜薯4号、湘菜薯3号、宁菜薯1号;茎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万菜薯19号、湘菜薯4号、万菜薯8号、鄂菜薯10号、台农71、宁菜薯1号、福菜薯22、川菜薯211、万菜薯5号、福菜薯18号。参试品种中,湘菜薯4号和川菜薯211的茎叶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福薯7-6,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生产上可根据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和产量特性进行开发利用及配套栽培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菜用甘薯水培生产及其走进家庭阳台,筛选出最佳水培营养液配方及品种。以47129、湘菜薯2号、CY-1、福薯10号这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6种营养液配方下的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日本田园配方中4个菜用甘薯品种的鲜根质量、最长根长、根系活力、鲜嫩茎尖产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最好;湘菜薯2号、47129的鲜根质量、最长根长、根系活力、鲜嫩茎尖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在水培条件下均好于福薯10号、CY-1。说明日本田园配方是菜用甘薯水培的优选营养液配方;湘菜薯2号、47129与福薯10号、CY-1相比,更适合水培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 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 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对8份叶菜型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表明,广薯莱2号的鲜嫩茎尖产量为24.3t/hm2,食味优,营养丰富,抗逆性强;阜菜薯1号的鲜嫩茎尖产量18.7t/hm2,食味良,营养丰富,鲜薯产量18.6t/hm2,薯干产量4.2t/hm2,鲜薯食味优,营养高;福薯7-6由于抗逆性较差,鲜嫩茎尖产量只有12.6t/hm2,但食味特优.营养丰富.建议:广薯菜2号可在粗放栽培地区推广,阜菜薯1号可作为菜和薯兼用型品种推广,据有关试验.福薯7-6在良好栽培条件下推广,可获较理想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本省5个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甘薯茎尖3次采摘总量折亩产260~610kg。茎尖蛋白质含量与芹菜、菠菜、蕹菜相当,是苋菜和大白菜的16~2倍;维生素C含量与蕹菜相当,比芹菜和大白菜高1倍以上。适用品种口感嫩滑,食味清香。品种间综合评价,以鲁薯7号和北京553为较好的菜用品种。甘薯采摘茎尖后,块根产量有所降低,但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叶柄菜用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叶柄菜用甘薯品种,提高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价值。[方法]于2005~2007年对1126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进行育苗圃筛选和田间资源圃筛选,介绍了筛选出的叶柄菜用甘薯品种及栽培技术,指出了发展优势。[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筛选出适于叶柄菜用的甘薯品种有鲁薯3号、商薯19和徐薯22,叶柄熟化后色、香、味、形、意具佳。叶柄菜用甘薯露地栽培在3~8月份进行,大棚栽培一年四季均可以。叶柄菜用甘薯具有种植区域广、时间长、效益高,环保纯天然,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优势。[结论]鲁薯3号、商薯19和徐薯22是适于叶柄菜用的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20.
广菜薯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育成、通过国家鉴定的茎尖菜用专用型新品种,在2008-2009年两年的国家菜用甘薯品种区试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643.21 kg,比对照品种福薯7-6增产12.88%,达极显著水平;食味鉴定综合评分与对照接近;抗病性鉴定为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中感蔓割病.2010年在四川、福建、广东3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 278.6 kg,比对照增产8.46%;食味鉴定平均4.27分,高于对照.广菜薯3号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青绿,食味无苦涩味,有香味,口感较甜,无滑腻感;经猛火炒熟后,品尝口感甜、爽滑,上盘后保持青绿色.该品种分枝生长较快,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形纺锤,薯块外皮白色,薯肉白色,丰产稳产,耐贮性中等,萌芽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