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竹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横向刨切; 竹材密度及含水率对刨切表面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密度越大,刨切表面质量越高;含水率与刨切表面粗糙度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异氰酸酯的活性基团(-NCO)能和被胶合物表面水分及含不氧化物反应导致界面单产一化学键结合,合成结合强度大的高含水率木材用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刨切薄木生产中余材胶合后再刨、胶合板生产中短木发长后再旋和单板、薄木的湿贴工艺等。  相似文献   

3.
刨切薄竹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提高竹材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横截、纵锯、粗刨、蒸煮和干燥等工序加工成矩形断面的竹条;再经精刨、砂光、涂胶和侧拼制成侧拼单层竹片胶合板块;之后注入软化剂、竹块叠层湿胶合制得竹方。将竹方升温软化处理,在刨切机上刨切获得0.20-1.50mm,柔韧性良好且厚度均匀的刨切薄竹片,为竹材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开辟了工业化利用新途径。刨切薄竹片可代替广泛使用的珍贵薄木用于装饰材料的贴面和家具表面装饰。表2参6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刨切厚单板质量,减少水热处理时间,采用带实时喷蒸加热功能的刨切试验装置,在冷水浸泡、冷水浸泡再喷蒸加热、水煮软化和水煮软化再喷蒸加热4种条件下对桉木进行刨切试验,刨切厚度为1~6 mm。结果表明:单板表面粗糙度为4.29~14.30μm,随刨切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横纹方向表面粗糙度大于顺纹方向,但都能满足GB/T 13010—2006的要求;单板背面裂隙度在刨切厚度为2~6 mm时变化幅度不大。相对于未喷蒸加热的情况,采用实时喷蒸加热刨切的单板横纹表面粗糙度、顺纹表面粗糙度和背面裂隙度的最大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1.55%、23.12%和28.06%,表明采用实时喷蒸加热处理对改善单板质量效果明显;其中,在水煮软化再喷蒸加热的条件下,刨切单板表面粗糙度和背面裂隙度最小。  相似文献   

5.
以泡桐木材为研究对象,试验分析了进料速度、刨切深度2工艺参数对泡桐木材纵向刨切后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进料速度增大,刨切木材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质量降低;随刨切深度的增大,刨切木材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即表面质量先有小幅提高后显著降低;相同刨切参数条件下,晚材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早材刨切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刨切微薄竹的大幅面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尺寸较小的刨切微薄竹与无纺布粘贴,横向拼宽制成大幅面刨切微薄竹。实验结果表明:刨切微薄竹大幅面化后,不但可克服微薄竹脆性大、易开裂、幅面小等缺点,而且可实现微薄竹贴面的机械化、连续化生产;施胶微薄竹与带胶与不带胶无纺布粘合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00℃、热压时间90s、热压压力1.1MPa,上胶量分别为30、45g/m^2。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理解水分在昆虫趋泥行为中的作用,测定了在一天中林间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环境温湿度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体内含水率及趋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虫体内在一天内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呈现"W"型的变化趋势,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r=-0.85,P=0.079),与湿度无相关关系(r=-0.43,P=0.779);在中午高温低湿时段(12:00-14:00),黄脊竹蝗对人尿的访问量最大,达到(428.00±44.24)次,(140.00±20.64)头,且黄脊竹蝗成虫首次访问诱饵的时间也最短,仅为(410.8±52.6)s。林间诱杀结果与行为观测基本一致,中午高温时段诱杀量最大,达到(140.00±20.64)头。不同时段诱集的成虫性比结果表明:发生趋尿行为的黄脊竹蝗雌虫比例显著高于雄虫(P0.01)。环境温湿度对黄脊竹蝗的趋尿行为影响显著,利用毒饵诱杀技术进行黄脊竹蝗防控时,选择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及环境条件下实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落叶松改性处理及其效果、最佳蒸煮工艺,刨切薄木的刨切与干燥工艺、胶贴与涂饰工艺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针对龙井木器总厂使用刨切水曲柳薄木,作人造板装饰贴面材料出观透胶问题,而进行实验室试验的总结。共进行七个方案的试验,从中确定出四个可行的推广方案。可进行0.4mm厚水曲柳刨切薄木,含水40~90%。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组竹方材含水率低、密度大且难刨切的现状,采用不同压力的加压浸注和不同温度的水煮软化工艺对重组竹方材进行增湿软化处理,研究增湿软化后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传热及硬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和时间的延续,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逐步增大,压力1.2 MPa以后增重率增加不明显;随着水煮软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续,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变化率呈增大的趋势,36.0 h后增大趋势变缓;重组竹内部温度在8.0 h时已趋于稳定。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加压浸渍和水煮软化后,重组竹材的硬度下降明显,和未处理材相比下降了36.2%,而重组竹表面的裂纹长度和宽度有所增加,和未处理材相比裂纹平均长度增加了21.1%,平均宽度增加了16.7%。说明采用加压浸注和水煮软化的生产工艺能对重组竹方材起到较好的软化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表面的裂纹长度和宽度。图4表2参16  相似文献   

11.
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旋切单板和刨切薄木进行室内装饰实验。经2年多的实践证明,使用含水率为10%~15%、厚度为0.2~0.4mm的薄木或单板,并选用合适的粘结剂装饰墙面和地面,可获得天然木材的装饰效果与美感。该方法简单,工艺易于实现。成本低,且可充分利用边角余料,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重组木与重组竹抗弯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杨木和毛竹为原料,制造了重组木和重组竹。对重组木和重组竹的抗弯弹性模量(MOE)和静曲强度(MOR)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在0.7g/cm3以上时,重组竹的抗弯弹性模量比重组木的性能好,弹性模量与密度呈线性相关;重组竹和重组木的静曲强度与密度间呈二次相关,重组竹密度在0.8g/cm3以下时,其静曲强度比重组木略低,密度在0.8g/cm3以上时,重组竹的静曲强度比重组竹的略高。将重组竹在低密度下的高弹性模量与杨木相对较高的静曲强度相结合,制造的木竹重组材可以制造出轻质高强的新型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幼龄竹柳枝桠材为原料,通过对竹柳枝桠材酸碱性、密度、干缩性、表面接触角以及密度、施胶量对竹柳重组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柳枝桠材的p H为6.43~6.46,呈弱酸性,酸碱缓冲容量为34.63~38.94 m L,全干干缩率为1.86,气干干缩率为1.91;利用表面张力测量仪测得,竹柳枝桠材外表面MUF接触角为54.52°,内表面为37.27°。在板材密度0.9 g/cm3、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施胶量14%、热压温度160℃、加压时间20 min、木束含水率6%条件下制得的竹柳重组木弹性模量为12 948.68 MPa,达到GB/T 4897.7—2003《刨花板》的要求;静曲强度为105.08 MPa,内结合强度为2.07 MPa,2 h吸水厚度膨胀率为3.49%,其值均达到了LY/T1984—2011《重组木地板》的要求。SEM图像表明MUF压制的竹柳重组木的管孔被压缩成椭圆形,但细胞壁本身并没有被压溃,仍然保持了其完整性;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表明,竹柳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均与胶黏剂发生反应,存在化学键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5种地被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种引种地被竹为材料,利用IMAGING - PAM便携式荧光仪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铺地竹、靓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和菲黄竹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差异不显著.菲黄竹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高于铺地竹和黄条金刚竹(P<0.05...  相似文献   

15.
选定高频电场频率、胶贴时间和输出功率作为监测因素,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高频热压刨切薄木饰面产品浸渍剥离强度、表面胶合强度、外观质量的影响,提出了较佳的热压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梁山慈竹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模式,利用间歇式增温和不同浇水量处理梁山慈竹实生植株,研究其根、茎、叶干重,净光合速率以及C、N、P、S元素含量及比值。结果表明:增温处理组中,不同水分处理与增温对照组相比,梁山慈竹各器官干重、茎叶C/P显著上升(P<0.05),但根和茎的C/S和N/S极显著下降;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植株各器官的干重要低于对照组,在150%的浇水量(HR)处理下,梁山慈竹叶C/N和C/P显著下降(P<0.05),根C/S和N/S极显著上升,而茎和叶的C/S和N/S极显著下降;增温与HR互作下,梁山慈竹的各器官干重上升、根C/P下降,茎叶C/P显著上升;而增温和不同水分及其交互作用下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梁山慈竹能通过调节自身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比值以应对变化的环境,在增温、HR及其二者互作下,梁山慈竹的生长未受到N或P的限制,但对S元素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7.
观赏树种黄花风铃木花期物候与花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a是热带著名观赏树种。为了解其开花生物学特性,选取广东和海南6个地区栽培的黄花风铃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花期物候观测和花形态测定,并探究影响开花性状的主要因子。结果显示:黄花风铃木的花期物候和花形态特征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P0.05)。广东的黄花风铃木大多比海南开花早、花量大,平均花期比后者长约为10 d;广东黄花风铃木的花冠管高度较大,但花冠直径较小,海南则相反。相关分析显示,黄花风铃木始花日期与植株生长性状、海拔(P0.01)以及经纬度(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活动积温(P0.05)显著正相关;开花持续时间与经度(P0.05),纬度(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和日照时数(P0.01)极显著负相关。花量与生长性状(P0.01),纬度(P0.05)著正相关。花冠管高度与气温(P0.01)显著负相关性,花冠直径与日照时数(P0.05)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节竹立竹干形、冠形和叶形变化的海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海拔是否会对高节竹立竹的秆形、冠形和叶形产生明显的影响,对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110±10 m、370±10 m、560±10 m)的高节竹林2年生立竹进行了秆形、冠形和叶形相关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高节竹立竹的胸径、相对枝下高、相对全高、壁厚率、相对冠长、枝盘数、枝夹角和叶片单叶质量、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叶面积波动性不对称有较为明显的影响(P0.05),而对立竹的平均节间长、扁圆率、冠幅、枝分角、枝长、叶宽、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叶周长波动性不对称影响总体上并不明显(P0.05)。综合分析认为,海拔对高节竹立竹形态有影响,其中,秆形对海拔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叶形,冠形最为迟钝,并且中海拔更有利于立竹秆、叶的生长发育,高海拔更有利于竹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氯化钠和碳酸氢铵溶液对黄脊竹蝗的引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食叶害虫。为深入理解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机制,通过林间录像系统测定了黄脊竹蝗对不同质量浓度钠盐(1.0,5.0,10.0,20.0 g·L-1)及铵盐(1.0,2.0,4.0,8.0,10.0,25.0,50.0,75.0,150.0 g·L-1)溶液的行为反应,同时进行了钠盐及铵盐溶液的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钠盐及铵盐的质量浓度会显著影响黄脊竹蝗的趋泥行为(P0.05),1.0 g·L-1的碳酸氢铵和1.0 g·L-1氯化钠溶液即可激发黄脊竹蝗的趋泥行为,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黄脊竹蝗访问铵盐及钠盐次数逐渐增多;黄脊竹蝗成虫对经75.0 g·L-1的碳酸氢铵或10.0 g·L-1氯化钠溶液处理的滤纸有明显的选择偏好(P碳酸氢铵=0.032,P氯化钠=0.043)。林间诱杀试验表明:挥发性铵盐的诱蝗量显著高于钠盐的诱蝗量(P0.01),挥发性物质在黄脊竹蝗趋泥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薄木初含水率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后性能的影响,为薄木贴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杨木、海棠木、松木薄木为材料,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处理,制备装饰用浸渍薄木,研究薄木的初含水率对浸渍薄木的表面微观形貌、浸胶量、预固化度、挥发物含量以及浸渍薄木覆面纤维板贴面性能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浸渍工艺条件下,随着初含水率(0%~30%)的提高,浸渍薄木的浸胶量降低,杨木浸胶量从72.0%降低到59.3%,海棠木浸胶量从94.2%降低到84.4%,松木浸胶量从103.4%降低到86.1%;预固化度减小,杨木预固化度从20%降低到15%,海棠木预固化度从30%降低到19%,松木预固化度从由13%降低到6%;挥发物含量略有提高,杨木挥发物含量从8%增加到9%,海棠木挥发物含量从9%增加到10%,松木挥发物含量从8%增加到9%;贴面胶合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面胶合强度最高可达2.1 MPa。【结论】为确保浸渍薄木的贴面性能,建议薄木初含水率控制在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