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江西省方竹林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方竹林土壤整体上呈弱酸性,不同养分元素间含量差异较大,有效锌、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和速效钾缺乏;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在pH值为7.0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和pH值对各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大小基本一致,有效锌和有效磷之间的相关性最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速效氮和速效钾之间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2.
探究了不同密度的养鸡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及空场后的恢复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轮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楠竹林下划分4个面积相等的区域,放养密度依次为0只/亩,200只/亩、300只/亩、400只/亩;比较了养鸡前,养鸡过程中和鸡场空置后,三个时段里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包括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钾(全钾,速效钾),重金属包括铜、镉、铬。试验结果表明:养鸡之后,除全磷、速效磷外,土壤的各养分和重金属含量随着养鸡时间增长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养殖相同时间内,养殖密度越大,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钾(全钾,速效钾)和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幅度越大,空场后的第5个月,除养殖密度为200只/亩的区域中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和磷(全磷,速效磷)含量基本恢复到养殖前以外,其他养殖区域的各指标含量均高于养殖前,说明说明以该试验中200只/亩的养殖密度下,至少空场5个月以上,方可进行下一轮的养殖;如果养殖密度越大,空场时间应越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典型的覆盖经营早竹林土壤酸化特征的空间变化调查,进一步探明覆盖经营对土壤健康造成的威胁。结果表明,同立地条件相似的其它林业土壤相比,早竹林覆盖经营造成土壤p H值下降,下降幅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40~60 cm层的平均值比对照低0.68个单位,呈显著差异。土壤p H变化对不同深度的土壤交换性Al3+、盐基饱和度等性质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0~20 cm层土壤中,通过比较p H5和p H5两组土壤的交换性Al3+、BS和CEC等性质得到,土壤p H值下降并没有造成交换性Al3+、交换性Al3+占可交换性酸总量的比例及BS的显著变化,但p H5组土壤的CEC比p H5组土壤小16%,呈现显著下降。在下层(20~40 cm和40~60 cm)土壤中,土壤p H下降带来交换性Al3+含量的显著增加。相关分析得到,交换性Al3+在交换性酸总量中所占比例同土壤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95),同时,土壤BS平均值分别下降21.9%(20~40 cm)和44.9%(40~60 cm)。20~40 cm和40~60 cm两层土壤的CEC值在11.75~18.3 cmol·kg-1之间,CEC变化同p H值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 H值降低对下层土壤的可交换性K+、Ca2+含量影响显著,在40~60 cm层土壤中,p H5土壤的K+、Ca2+平均含量分别比p H5的分别降低43.9%和59.5%。调查结果证实,早竹林分在目前的经营模式下(覆盖经营3年+休养2年),土壤的酸化过程仍很严重,尤其是在下层土壤。调查地早竹林分的施肥、整地等经营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土壤酸碱度对林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酸碱度通常用pH值表示,它是土壤中很多化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转化,矿质营养元素的存在形式及保持养分的能力等,都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因此,人们常把土壤的酸碱度作为选择造林树种的重要条件。根据我国土壤酸碱度的情况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可把土壤的酸碱度划为强酸性(pH<5.0)、酸性(pH5.0~6.5)、中性(pH  相似文献   

5.
根据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标准(LY/T1678-2006),对33个受重金属污染的毛竹林地土壤中镉(Cd)、铅(Pb)、锌(Zn)、铜(Cu)及其冬笋中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生长在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地块的毛竹冬笋样本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冬笋之间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F值均小于F0.05=3.3158,差异性不显著,未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减少而减少,只有一定限度的影响。即使是生长在产地环境达到通用要求标准地上的毛竹,也还存在有15%~17%的冬笋超标。可见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毛竹冬笋中重金属含量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决定毛竹冬笋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毛竹本身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6.
2016年6月,以水稻田和红豆杉幼林地为对照,在浙江省临安市选取2、6、8、11、16、20 a集约经营雷竹林(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提取0~10 cm、10~20 cm和20~40 cm层土样,测定各层钠、钙、镁、钾4种水溶性盐基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竹林覆盖经营时间的延长,土壤水溶性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水溶性钠和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水溶性镁在各土层的分布变化不大;对比水稻田土壤和红豆杉幼林地土壤,雷竹林表层土壤(0~10 cm)中水溶性钾、钙、钠和镁含量随着集约栽培时间增加,土壤水溶性盐基组分含量呈单峰型变化,其含量与雷竹的集约栽培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沼液灌溉对土壤渗滤液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沼液灌溉种植莴苣对土壤水质的影响。通过在日光温室盆栽试验,分别设定不施肥、施有机肥、施复合肥、施沼液原液和施稀释30倍沼液等5个处理。盆栽试验采用20L的塑料桶,桶底钻孔并放置在塑料盆中以收集渗滤液,并将桶与盆之间的缝隙用塑料薄膜密封,防止渗滤液蒸发。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沼液原液灌溉会明显增加土壤渗滤液中重金属的浓度,稀释30倍沼液灌溉土壤渗滤液中Cd、Cu的浓度会增加,而Cr、Zn的浓度未出现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活性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了33个土壤耕层和11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As、Cd、Cu、Pb、Ni、Hg、Zn、Cr8种重金属全量及其有效态,对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r、Cu、Ni和Zn的活性与有效态之间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39、0.87、0.8956和0.9795,相关性均为极显著;As、Hg和Pb的活性与有效态之间相关性为显著;重金属元素Cd的活性与有效态相关性不明显。采样点剖面土壤重金属全量随着土层加深变化不一致,重金属As、Cd、Hg随着土层加深含量有递减的趋势;重金属元素的活化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趋势比较明显,底层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率是上层土壤中的1/5~1/3,同时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Cu、Pb的活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开展竹林土壤重金属修复试验,探讨生物质炭不同施用量(分别为12000、6000、3000、0 kg·hm-2)对毛竹林土壤及笋主要重金属Cu、Pb、Cr、Cd、As和H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90 d后毛竹林土壤Pb、Cu、Cd、As、Hg的平均含量明显降低,施用生物质炭450 d后仅对土壤Cr、As和有效态Pb具有修复效果。施用生物质炭450 d后不同处理竹笋Pb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CK>生物质炭6000 kg·hm-2>生物质炭3000 kg·hm-2>施用生物质炭12000 kg·hm-2,竹笋Pb含量(干基)平均值分别为1.09、0.83、0.62和0.53 mg·kg-1。表明生物质炭有助于减少毛竹笋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降低竹笋重金属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类型绿地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以长春市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学校绿地、工厂绿地和庭院绿地为对象,通过分层抽样采集0~30 cm厚度的表层土壤156个样品,对土壤中Ca、Mg、Zn、Fe、Cu、Na和B等元素的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绿地表层土壤中有效Ca、Mg、Cu、Zn、Fe、Na、B的含量分别为4 635.53±516.28 mg·kg-1、563.42±63.36 mg·kg-1、5.42±1.20 mg·kg-1、0.78±0.27 mg·kg-1、2.55±0.28 mg·kg-1、49.24±11.28 mg·kg-1和0.38±0.10 mg·kg-1,Ca、Mg、Zn、Fe、Cu、Na和B的有效态含量在不同类型绿地之间具有明显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a、Zn、Fe、Cu、B的有效态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Mg含量呈...  相似文献   

11.
沼液灌溉对园林树木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种常见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沼液灌溉量的方法,以重金属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树种对沼液灌溉的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沼液灌溉可提高土壤有效Cu含量,各处理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垂丝海棠、木槿、樱花、桂花土壤Pb含量随沼液浓度增加而递增,最大值出现在10 L,而法青、女贞土壤Pb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 L;落叶树种垂丝海棠、木槿、樱花土壤Cr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8 L处理;常绿树种法国冬青、桂花、女贞土壤Cr含量随沼液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在10 L出现。表明沼液施入可提高土壤重金属含量,但其增加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范围内。沼液的添加能有效实现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不会对土壤和植物造成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石灰用量对早竹笋品质及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为早竹林土壤修复中石灰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早竹林中建立10 m×10 m的小区12个,分别设置CK、SH1、SH2、SH3等4个处理,生石灰用量分别为0、1 500、4 500、7 500 kg·hm~(-2),重复3次。连续施用后3 a后,采集竹笋、竹秆样品,分析笋样中的营养元素和竹材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石灰施用后早竹笋中钙含量显著提高了32.46%~48.5%(P0.05),竹笋铜、铅、镉含量显著下降了15.1%~20.8%,16.6%~19.5%,17.1%~21.0%(P0.05);施用石灰显著降低了1 a生竹材径向、弦向干缩系数(P0.05);竹材顺纹抗拉强度和顺纹抗弯强度则表现为SH3处理的1 a生竹材显著高于CK(P0.05),而2 a的SH2、SH3显著高于CK(P0.05)。早竹笋钙、镁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笋中铜、铅、镉含量与土壤有效态元素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竹材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弯强度与土壤交换性钙之间有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绿竹是一种优良笋竹两用丛生竹种,针对绿竹林存在土壤铅含量超标污染竹笋的风险,开展土壤有效态铅对绿竹笋材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态铅对绿竹笋生长影响明显,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15.0 mg·kg-1-1时笋产量最高,并且最大单体重和最大单体直径均最大。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超过20.0 mg·kg-1对绿竹笋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高浓度土壤有效态Pb含量,对绿竹笋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毛竹林土壤及竹笋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遂昌县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区的垵口乡,测定分析了毛竹林土壤及竹笋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垵口乡土壤中铅、铜、镉的含量和竹笋中铅和镉的含量在区域分布上均呈现从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 66个冬笋样品和72个春笋样品中重金属含量不合格率也呈现从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建议对该乡毛竹林实行分类经营,北部地区可以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南部地区建设以生产竹材为主的材用林基地。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物种栖息地的急剧丧失和破碎化。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种,受到人类干扰的严重威胁。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放牧成为大熊猫栖息地最严重的的人类干扰因子。探究放牧对栖息地影响的内在机制和科学管控措施也成为了近年来大熊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项目于2022年4–6月在美姑自然保护区放牧最严重的区域,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精确评估放牧家畜对大熊猫主食竹及林下栖息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牲畜利用的样方中竹子株高和基径都比大熊猫利用样方中低,并且枯死竹数量更高;放牧会增加林下土壤的容重和酸碱度,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可能是造成竹子的枯死原因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保护管理策略,为解决大熊猫栖息地内严重的放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毛竹林下养鸡对土壤质量及竹林生长的影响,为发展竹林生态养殖及其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分别对林下养鸡和普通栽培管理毛竹林(对照)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 cm)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养分及林分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下养鸡与对照林地相比,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P0.05),但明显增大了土壤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P0.05),表明土壤蓄水能力增强;表层土壤p H值、有机质和全钾显著增大(P0.05),但在底层土壤中无显著差异,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在表层和底层土壤中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地(P0.05);林下养鸡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度和平均枝下高较对照林分相比较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均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因此,适度开展林下养鸡可明显改善土壤性质,有助于增强土壤的供肥性能,从而间接地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集建瓯市毛竹林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其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表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6.7 mg.kg-1,高于农田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为9.93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速效钾含量为55.4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氮含量的变异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引起。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富氮低磷缺钾的现象,在生产实践中应重视磷肥和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8.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产业是建瓯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毛竹林产量和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了解毛竹林土壤的基本肥力性质则是开展毛竹合理施肥,提高毛竹林生产力的基础.研究采集了全市不同乡镇毛竹林土壤表层0~20 cm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与全量氮磷钾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市各乡镇毛竹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8%,高于当地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48 g·kg-1,与农田土壤大致相当;土壤C/N要显著高于农田土壤;毛竹林土壤中全磷含量平均为2.48 g·kg-1,全钾含量平均为19.09 g·kg-1,相对较高.建瓯毛竹林土壤有机及氮磷钾含量在不同乡镇中分布极为不均,由地统计学插值图件可见,有机质含量在北部及西南部分较高,全氮在四周乡镇较高,全磷在西部较高,全钾在北部及西南部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配备的Li-09土壤呼吸室,对浙江富阳地区典型北亚热带林区施肥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地生长期土壤呼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施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施肥能显著提高毛竹林生长期的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施肥处理造成土壤呼吸差异极显著(P<0.01);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呼吸比施无机肥的要高;不同施肥处理对Q10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量结果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湿法消解和高压密封消解两种处理方法消解四川盆地标准土壤(GSS-14),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标准土壤消解液中镉(Cd)、铅(Pb)、铜(Cu)和铬(Cr)含量。结果表明:(1)采用两种消解方法均能将土壤样品中的Cd、Pb、Cu和Cr重金属元素消解出来,样品检出线均低于0.05μg·l~(-1);(2)高压密封消解法消解效果优于湿法消解,从试验结果看出,高压密封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对湿法消解较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3)高压密封消解法可有效控制样品的损失及污染,且前处理操作过程较湿法消解简单、省时、省力,称样量和酸用量较少,环境污染小,能够满足土壤检测分析的要求,因此该法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