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笑颖  雷白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27-16128,16130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的链霉菌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土样中分离链霉菌,再将获得的链霉菌接种在含有右旋磷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取上清液采用纸片法进行生物检测。[结果]通过对抑菌圈产生情况的分析,初步确认从土样中分离获得的121株链霉菌中有4株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结论]该研究为工业上磷霉素的转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种植野生稻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高效生物絮凝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VM培养基从药用野生稻中分离135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到絮凝活性高的菌株YH39.【结果和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越南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有98.6%的相似性.YH39产絮凝剂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YH39发酵培养16 h,菌体浓度和絮凝活性达到最高值.对絮凝剂成分分析表明,絮凝剂为多糖,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在60℃下加热30min,絮凝活性不改变.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絮凝剂对3种印染废水均有很好的絮凝效果,不仅可以高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还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3.
龙眼果酒酿造菌株筛选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龙眼果酒酿造中前处理方式对果酒发酵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发酵菌株的筛选,并以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龙眼果酒挥发酸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龙眼果酒以活性干酵母在纯果汁发酵的方式下酿造的果酒质量最好;影响龙眼果酒中挥发酸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二氧化硫的添加量、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比例、酒醪的含酸量和发酵温度。其最佳组合为A_1B_2C_1D_3,即含酸量为6.5g·L~(-1),二氧化硫的添加量为80mg·L~(-1),发酵温度为25℃,柠檬酸和苹果酸之比为0:1。  相似文献   

4.
氟氯氰菊酯是一种重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含有3个手性中心、8个对映体。本试验首先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其手性分离进行了研究,然后将各对映体水解为相应的二氯菊酸,通过对已知绝对构型的二氯菊酸进行手性分析,确定氟氯氰菊酯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和出峰顺序。在此基础上,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对氟氯氰菊酯对映体的光解和异构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的光解速度较快,半衰期约为11 d,同时伴随着少量异构体转化,该异构化主要发生在氟氯氰菊酯三元环的1、3位手性碳上,而α-手性碳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七叶苷平板法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2个菌株(H_2和H_5),并利用单因素法对这2个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经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菌株H_2和H_5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_2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以硫酸铵+尿素(1∶1)为氮源,培养5 d,培养温度28℃,初始pH 4.0。H_5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以红糖为碳源,以硫酸铵+硝酸铵(1∶1)为氮源,培养5 d,培养温度28℃,初始pH 4.5。在优化的各因素中,以培养温度对菌株H_2和H_5所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七叶苷平板法从腐殖质土壤中筛选得到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2个菌株(H_2和H_5),并利用单因素法对这2个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经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菌株H_2和H_5均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_2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以硫酸铵+尿素(1∶1)为氮源,培养5 d,培养温度28℃,初始pH 4.0。H_5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以红糖为碳源,以硫酸铵+硝酸铵(1∶1)为氮源,培养5 d,培养温度28℃,初始pH 4.5。在优化的各因素中,以培养温度对菌株H_2和H_5所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高效吸附铬的菌株筛选及优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受污土壤中分离、筛选和驯化,获得1株对水环境中微量铬具有良好吸附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单一因素试验后,将最佳条件进行组合,提高了目标菌株对处理水环境中微量铬的去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其适宜条件: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NH4)2SO4、30℃、pH=8,培养液中碳∶氮为10∶1,该菌株对水环境中微量铬的去除效率可达90.1%。实验还表明,温度和pH值对溶液中铬的去除影响最大,当溶液pH过低时,菌体失去代谢活性,主要凭借物理方式吸咐,导致吸咐能力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黄翠萍  郑鸿雁 《吉林农业》2014,(5):28-29,32
目的:本实验利用选择性培养基BCP从酸菜中筛选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方法:对其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发酵液GABA产量,并对该菌株进行紫外及亚硝基胍(NTG)诱变,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噬酸乳杆菌,编号为SW-135,发酵液中GABA为0.57克/升,诱变最佳条件为:紫外照射距离20厘米,时间60秒;NTG浓度为0.3克/升,处理时间20分钟,结论:诱变后得到高产突变菌株SW-135-13,连续传代5次,未见回复突变,平均GABA产量为1.31克/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筛选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以及优化该菌株的培养基。[方法]以3种自然发酵的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溴甲酚紫平板筛选产酸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初步鉴定,紫外吸收光谱法检测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等方法,从酸菜汁中筛选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QL2,对其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及底物亚油酸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菌株QL2共轭亚油酸产量达23.263μg/ml,亚油酸转化率为3.88%。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乳糖20 g/L,酵母膏30 g/L,CH3COONa2 g/L,MgSO4.7H2O0.8 g/L,K2HPO4.3H2O3 g/L。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后,底物亚油酸添加量为0.40%(V/V)时,共轭亚油酸产量达288.740μg/ml,转化率高达7.21%。[结论]研究为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涂布法和富集培养法筛选得到降解菌株HQ-C-01,该菌株在48 h时对50 mg/L克百威、甲萘威、茚虫威和仲丁威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5.2%、99.O%、85.0%和67.5%.确定菌株HQ-C-01的C、N、P源化合物为葡萄糖、蛋白胨和磷酸氢二钾,采用中心组分设计法确定了菌株HQ-C-01的培养基最适C、N、P源配比为匍萄糖32.10 g/L、蛋白胨3.25 g/L、磷酸氢二钾1.50 g/L;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D590nm实测值为0.786 5,与期望值0.805 4接近,48 h时对50 mg/L克百威降解率为95.9%.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筛选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于开发利用这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TW063-3,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该菌株为草酸青霉.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寻找最佳培养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参数.筛选得出最佳培养条件:15 ...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还原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紫外线对巨大芽孢杆菌MPF-906进行了诱变处理,提高了产酶能力,变异株Z85酶活达到28.76 U/mL。进一步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牛肉膏0.2%,硫酸铵0.1%,K2HPO4 0.135%,KH2PO4 0.07%,NaCl 0.1%;无机盐溶液10 mL/L(即MgSO4·7H2O 0.04%、MnSO4·H2O 0.001%、CaCl2·2H2O 0.002%)。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60 rpm,接种量4%,初始pH 6.5,30 ℃发酵20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亚硝酸还原酶的酶活达到45.94 U/mL。  相似文献   

13.
海洋放线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南-148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桉树青枯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从广东湛江近海海泥中分离得到的135株放线菌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南-148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135株海洋放线菌中有15株对桉树青枯病菌有抑制作用,24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2株对两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南-148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0.0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7.3mm;对南-148菌株进行了鉴定,初步确定南-148菌株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ees fradia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处理牛粪等高纤维废弃物,从牛粪发酵基质中分离分解纤维素优良的菌株,同时对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和发酵剂配方中氮源(棉粕、豆粕和尿素)的优化。结果表明,从牛粪堆腐发酵基质中分离出22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依据综合性状从中优选出优良菌株Z5和Z8,初步鉴定其均为曲霉属真菌;在3个发酵剂配方中发酵培养72~96 h时,Z5在以棉粕为氮源的配方中有效菌数含量最高,而Z8在3个配方中的有效菌数差别不大,两菌株在3个配方中的有效菌数量均达到1014数量级;在以棉粕为氮源的配方中,菌株Z5和Z8均可获得最高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其中Z5发酵培养72 h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最高,达4463.57μg/(g.min),Z8在发酵培养96 h时CMC酶活最高,达到3265.67μg/(g.min)。综合菌株生长状况得出,菌株Z5和Z8均可作为降解畜禽粪便发酵剂的优良生产菌株,棉粕是较为理想的固体发酵氮源。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高温淀粉酶高产菌株,利用淀粉酶水解圈作筛选模型,从稻田中采集土样,筛选得到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E10。为提高菌株产酶能力,进行了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及浓度,pH值,种龄及接种量、温度、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并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发酵培养基为2.0%麸皮、0.1%硝酸钾、0.25%氯化钙,最适初始pH值为6.0。最适产酶条件为种龄24 h,接种量7 mL,于36℃下培养48 h。在优化条件下,菌株产酶活力可达180.94 IU/mL。  相似文献   

16.
产κ-卡拉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K-卡拉胶酶产生菌进行富集培养,以K-卡拉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初筛,从多种海藻上分离纯化获得32株具有卡拉胶酶活性的菌株,经摇瓶复筛,从亮管藻上分离的HC4菌株酶活力最高,为50.75U/mL。测定了HC4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1436bp,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NCBI)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它与Tatrtlana agarivorans的相似性为98%。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碳源K-卡拉胶5g/L;氮源蛋白胨3g/L和NaNO3 1g/L;元机盐NaCl20g/L、K2HPO4·3H2O1g/L、MgSO4·7H2O 0.5g/L和CaCl2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培养基起始pH7.5,温度28℃,培养时间28h。经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优化后,HC4菌株的K-卡拉胶酶酶活力提高到602.30U/mL,是优化前的11.87倍。  相似文献   

17.
对κ-卡拉胶酶产生菌进行富集培养,以κ-卡拉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初筛,从多种海藻上分离纯化获得32株具有卡拉胶酶活性的菌株,经摇瓶复筛,从亮管藻上分离的HC4菌株酶活力最高,为50.75U/mL。测定了HC4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1436 bp,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NCBI)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它与Tamlana agarivorans的相似性为98%。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碳源κ-卡拉胶5 g/L;氮源蛋白胨3 g/L和NaNO31 g/L;无机盐NaCl 20 g/L、K2HPO4.3H2O 1 g/L、MgSO4.7H2O 0.5 g/L和CaCl20.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50 r/min,250 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50 mL,接种量4%,发酵培养基起始pH7.5,温度28℃,培养时间28 h。经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优化后,HC4菌株的κ-卡拉胶酶酶活力提高到602.30 U/mL,是优化前的11.87倍。  相似文献   

18.
以45株酵母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筛选出2株高产SAM(S-腺苷甲硫氨酸)的酿酒酵母菌株(A12A、A18A),以该2株酿酒酵母菌株为对象,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以及发酵时间对菌体产量和SAM产量的影响,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提高SAM的产量.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对菌体...  相似文献   

19.
海洋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明圈法初筛、DNS复筛,从大连近海海域的海泥中分离出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扩展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inens).采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等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产酶最适条件是在28℃、pH7.0、蛋白胨1g/L、胶体几丁质10g/L、NaCl 20g/L条件下,几丁质酶活力可达0.508 U/mL,比优化前其产酶活力提高了9倍.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致病力强、抗原性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2,SS2)制苗用菌株。以6株临床分离SS2强毒株为受试菌株(编号为HF1、XC1、HF2、HF3、BZ1、BB1),通过改良寇氏法测定菌株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ELISA检测新西兰大白兔和昆明鼠血清的抗体效价测定反应原性,昆明鼠及斑马鱼免疫攻毒试验测定免疫原性,同时连续传代培养受试菌株,检测第10代、20代和30代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血清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BB1、BZ1、XC1、HF1、HF2和HF3对昆明鼠的LD50分别为3.72×109、3.31×108、1.58×109、1.00×109、5.01×108和3.24×108 CFU·mL-1;对斑马鱼的LD50分别为3.31×103、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