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果枝类型和密度对棉花群体光分布和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果枝类型的棉花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品种(P1:新陆中82号,P2:新陆中41号),副区为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24万株/hm2),分析不同果枝类型和密度对棉花群体光分布和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冠层开度减小,同一冠层的光照度逐渐减小,光截获率逐渐增大;P1品种比P2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大,垂直方向P1品种比P2品种的光照度下降速度快、光截获率增加快;随着密度的增大,果枝数逐渐减少,内、外位铃的成铃率降低,且内位铃的成铃率逐渐向中下部集中。综合叶面积指数、光强分布、光截获率等分析,P1品种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P2品种适宜密度为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一、特征特性 1.丰产性 2006-2008年,且末县种植新陆早33号,平均667米产皮棉142.4千克。该品种结铃性强,单株果枝数9—12台,单株铃数7-10个,单铃重5.6-5.8克,衣分40%~41.5%,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3.
尉犁县棉花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0个陆地棉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探讨分析不同棉花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旨在筛选出适合尉犁县棉区推广的优良棉花品种。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34~143天之间,株高介于70.2~88.1厘米之间,单株果枝数7.8~9.9台,单株铃数6.1~8.4个,667米~2籽棉产量在297.3~433.1千克之间,以新陆中68号产量最高,667米~2籽棉产量为433.1千克,J206-5次之,667米~2籽棉产量为385.6千克。综合考虑各因子,新陆中68号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4.
选用两种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在北疆比较其棉铃发育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特早熟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棉铃生长发育快,蕾铃多,但蕾铃脱落率较高,植株自下而上果枝第一果节棉铃发育所需积温逐渐减少;早中熟品种中棉所35号和冀棉668生育期较长,比特早熟棉长7~8 d,棉铃的成铃率较高,单株平均成铃数也比早熟棉多1.2~2.5个,中部和下部棉铃发育所需积温变化不大,但自上部第6果枝棉铃发育所需积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棉花新陆早33号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在石选87天然重病地中的变异单株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属早熟陆地棉类型,生育期120天左右,植株筒形,Ⅰ式果枝,株形紧凑,普通叶形,棉铃圆形,中等大小,结铃性强,吐絮畅,单铃重5.8克,衣分40.8%。子指13.2克.单株果枝8。10台。2006年沙湾县种子管理站安排新陆早33号生产示范点4个,示范面积13.3公顷,通过科学管理.平均667米^2 产籽棉436.5千克。  相似文献   

6.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42号高产田蕾铃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陆早42号单株生育进程及蕾铃空间分布状况,明确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2个试验点,棉花出苗后,每点各选10株棉花,调查生育期.研究结果:新陆早42号结铃分布均匀,上、中、下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铃数的30.99%、31.76%、33.14%;棉株第1果节成铃率66.91%,结铃稳定,第2、3果节结铃率分别为7.96%、0.42%.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棉花常规制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适于新疆北疆地区棉花常规制种田的种植密度,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选用3个棉花品种(系)100651、ND012和新陆早45号,设置3个密度1.25×104株/667m2(M1)、1.67×104株/667m2(M2)和2.08×104株/667m2(M3),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品种(系)株高和有效果枝数变化表现为M1M2M3,100651品系有效铃数表现为M3M1,籽棉产量、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均表现为M1M3,种子酶活性表现为M2大于其他密度。ND012和新陆早45号有效铃数表现为M1M2M3,发芽势、发芽率和酶活性均表现为M2高于其他密度处理,籽棉产量和种子产量表现为M3大于其他密度处理。因此,100651品系在密度为1.25×104株/667m2时种子产量和品质最优;ND012和新陆早45号在密度为1.67×104株/667m2时产量和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及果枝果节与成铃的关系,研究南疆早中熟棉花品种果枝数、果节数选择指数,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品种对比试验方法,收集比较新疆不同遗传背景的182个品种(系),测试不同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成铃数等性状,分析南疆棉区气候条件下果枝、果节构成及果枝果节与成铃关系。【结果】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的果枝数为4.6~10台, 果节数为7.6~21个,结铃数为5.4~12.2个,内围铃∶外围铃=3∶1;不同品种的果节数和单株结铃,随着果枝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果枝数与果节数、结铃数、内围铃数、上部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结铃数、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及中部铃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应选择果枝数为8~10台果枝、果节量为18~20个的棉花品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南疆有限的热量、积温条件,形成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从棉花形态性状和产量形成特征2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结铃数、成铃率高于其受体品种;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铃重、衣分低于受体品种。抗虫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得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受体品种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0.
以中早熟棉花品种衡棉4号为试验材料,在等行距0.8 m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密度水平(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棉花成铃纵向均以中下部1~10节果枝为主体,横向均以1~2节果节为主体。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棉4号第1果枝着生位置增高,果枝上冲,株型变得紧凑,结铃也趋于集中。其中,1~5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而6~10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呈降低趋势,11节及以上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1~2节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逐渐增大,而3~4节果节和5节及以上果节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逐渐降低;从成铃时间上看,伏前桃和伏桃成铃数逐渐增多。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衡棉4号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310.61 kg/hm2、1271.90 kg/hm2和94.94%。  相似文献   

11.
晋棉46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27-27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三联种苗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晋棉25号/晋棉12号,原名科能0316。 特征特性 苗期长势稳,出苗整齐。株形筒型,株高97.6cm,果枝数16个,叶片较大,叶色淡绿,结铃习性强,铃卵圆、较大。单株结铃16.2个,铃重5.1g,衣分40.5%,子指10.1g。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甲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何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匕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212~1516株/667m^2为壤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三年来,对三个棉花品种的观察结果表明,棉株中部、中上部和中下部果枝内围果节上的花蕾,成铃率较高,并多数为絮铃,该部位成铃的平均铃重较枝内围果重17.8—34.1%,衣分高3—8%,绒长长0—1.7%。籽指为8.5—11.5克,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是棉花的高产、优质部位,也是留种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DPC(缩节安)对新陆早36号、993和新陆中26号棉花品种的生理生育特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上DPC可以促使叶绿素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全效能强;在生育上DPC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始节高和株高,增加有效果台数、单株成铃和铃重,减少脱落。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可以塑造棉花理想株型,对倒二枝果枝长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15.
<正> 棉花早打顶(留六个果枝)处理的单株结铃率提高43%、平均铃重提高8%、总铃数增加41%,与CK常规栽培技术(留十一个果枝)相比、增产幅度为37%—53%,经过(1991年—1995年)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棉花早打顶的好处有四条。  相似文献   

16.
1988—198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棉田在初蕾期将下部3个果枝上的幼蕾去掉,每个果枝保留3个果节,打顶时比常规整枝多留2—3个果枝,提高成铃部位,对于防治铃病效果明显:处理单株烂铃数和烂铃率分别为0.03个和0.18%,对照分别为0.31个和1.79%;皮棉平均亩产处理为118.2公斤,对照为103.1公斤,增产幅度为7—22.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陆早74号棉花各器官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方法]设2个试验点,试验品种出苗后,每点各选10株棉花,调查整个生育期。[结果]新陆早74号第一果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1.97~n+1.60(n为主茎叶龄),第一果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7.9~n-5.7(n为主茎叶龄);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稍高,下、中、上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铃数的34.29%、33.17%、32.54%;棉株第一果节成铃率88.94%,结铃稳定,第二果节结铃率为11.06%。[结论]该研究可为新陆早74号大面积推广种植及合理化配套栽培技术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七师早熟品种新陆早25号、新陆早35号和标杂A1,设计3种养分水平,研究棉花花铃期至吐絮期主茎功能叶内在生理指标(主要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机理及其早衰效应。分析表明,养分处理2追施氮肥量以30kg/667m^2最为适宜,新陆早35号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品种后期长势强,综合性状好,高产不早衰,具南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18个北疆棉区适宜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生育期后期持续干旱对棉花产量和生长发育因子的影响,并用加权隶属函数值法对参试棉花材料的后期抗旱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除功能叶叶片的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外,后期连续干旱引起了其它的产量因子(铃重、铃数、籽棉产量、衣分)和生长发育相关因子(叶面积、鲜重、干重、株高)的明显下降,籽棉产量的下降率最大,为46.80%;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评价上,不同产量和生长发育因子的抗旱性鉴定结果不同;铃数、籽棉产量、叶面积和叶片干重与后期棉花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其相对重要性依次为铃数>叶面积>叶片干重>籽棉产量。参试材料中,具有抗旱性的材料为晋棉13号、297-5、新陆早8号、新陆早26号和新陆早35号,没有抗旱性的材料为益农2号、新陆早13号、18-3、81-3和134-1。  相似文献   

20.
减免整枝,合理利用叶枝是棉花高产省工、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为探索黄河流域棉区简化整枝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简化栽培的棉花品种。选取当前主栽棉花品种冀863、冀151和国欣棉9号为试材,以精细整枝为对照(CK),研究了简化整枝对棉花生长结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整枝对棉花生长结铃的影响因品种而异,除造成冀151株高以及冀863果枝台数和果枝果节数显著降低外,对其他品种与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简化整枝对棉花果枝成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增加棉株总成铃数表现为促进作用,与精细整枝(CK)相比可多结铃2.5~3.3个/株;简化整枝有利于棉花总生物量的积累但效果并不显著,对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也无显著影响。简化整枝能显著提高国欣棉9号的地上部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其单株成铃数、成铃率、单位面积干物重和籽棉产量。与冀151和冀863相比,国欣棉9号更适宜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