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巢外活动的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研究表明,鼎突多刺蚁的巢外活动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呈双峰型.巢外活动自4月开始增强,5月达到最大,7~8月减少,9月又增强,11月以后很少活动.工蚁在越冬前体内逐渐积累营养物质,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工蚁白天出巢活动,活动节律随季节而异,4月,中午活动最盛,呈单峰型;7~10月,中午活动下降,呈双峰型;5,6和11月,介于两者之间,呈不明显的双峰型.  相似文献   

2.
农技知识     
农技知识养蚁致富并非易事蚂蚁能养吗?回答是可以养.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养蚂蚁不论是集体和个人大部分都失败了,原因在于不了解蚂蚁养殖的规律.蚂蚁(主要是指鼎突多刺蚁)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这点可毫不怀疑.但养蚂蚁能否致富,却必须详细说明.养蚂蚁能致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的九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分属2目6科),是本省农田常见种类,经我们在田间和室内观察,已证实它们可捕食某些作物害虫,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过去很少研究,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兹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导如下。膜翅目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 蚂蚁是常见的昆虫之一,成虫小型至中等大,体长0.5—25mm,为群居性的多型性昆虫。体躯分节明显,平滑或有毛、刺、条纹、网纹及瘤突等。头部变化大,一般大而宽,有的兵蚁头部较胸、腹部大,头部能自由活动。雌蚁、职蚁的触角膝状,雄蚁的简单,4—13节,节柄甚长。复眼小,偶有缺如,雄蚁单眼发达,雌蚁,特别是职蚁单眼常退化或消失。上唇痕跡状;上颚变化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成虫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基因进行RNA干扰(RNAi),为分析hsp90基因的功能及将RNAi技术用于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拟黑多刺蚁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用于hsp90基因的克隆。利用T7RiboMAXTM Express RNAi System将hsp90合成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将其配制成120,60,30,15和7.5ng/μL的溶液饲喂拟黑多刺蚁雌蚁、雄蚁和工蚁成虫进行RNAi,共饲喂14d,记录成虫死亡率,确定dsRNA最适质量浓度,并以此剂量对各品级成虫进行干扰,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干扰效果及干扰hsp90基因对EcR、USP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拟黑多刺蚁hsp90基因片段,其长度523bp,并合成了dsRNA。饲喂dsRNA后发现,dsRNA质量浓度越大,拟黑多刺蚁死亡率越高,在dsRNA质量浓度为120ng/μL时,饲喂5d后成虫全部死亡;30ng/μL是dsRNA干扰的最适质量浓度。以30ng/μL dsRNA干扰后,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每个品级成虫hsp90基因mRNA均被沉默。hsp90基因被干扰后,EcR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USP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采用饲喂法成功干扰了拟黑多刺蚁hsp90基因mRNA的表达;hsp90基因与USP基因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雄激素类似物在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雄性拟黑多刺蚁为试验材料,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是否存在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并研究雄激素类似物在其性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雄蚁的性腺内有雄性激素受体类似物的免疫阳性颗粒表达,主要分布在雄性附腺与精巢里。表明拟黑多刺蚁体内存在内源性类固醇雄激素类似物,其信号通路在调解其精卵发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与脊椎动物类似的性激素调控性征的通路。[结论]该研究为雄激素类似物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入侵生物红火蚁的竞争能力,本文围绕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之间的干扰竞争现象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记录两种蚂蚁之间的攻击级别(攻击级别由弱到强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并运用攻击指数公式与两者之间相对抗的死亡率来评价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在个体与群体水平上的攻击强度。结果表明:个体水平攻击测试中,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的总体攻击级别占比多为Ⅱ、Ⅳ级,并且随着红火蚁工蚁体型大、中、小的改变,Ⅳ级的攻击级别占比逐渐升高,分别为25.00%、45.00%、60.00%;群体攻击测试中,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的数量比例依照5∶1、3∶1、1∶1、1∶3、1∶5进行处理可发现,随着双齿多刺蚁数量的增加,红火蚁的死亡率逐渐升高,当两者数量比例为1∶1时,双齿多刺蚁死亡率为12.00%,红火蚁死亡率为27.33%(t=5.50,p0.01),可见在同等数量比例的对抗下双齿多刺蚁的死亡率低于红火蚁。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双齿多刺蚁对红火蚁的攻击程度较为激烈,该蚁在抑制红火蚁的扩张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进行详细观察描述,并对幼虫龄期划分进行研究。【方法】在自然光照、温度(26±3)℃、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观察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根据幼虫体长、头宽、体质量、消化道长,以及幼虫形态特征等数据,并结合戴氏定律,对幼虫龄期进行划分。【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拟黑多刺蚁卵发育期为(24.5±3.5)d、幼虫发育期为(25.0±5.5)d、蛹发育期为(20.5±5.5)d。拟黑多刺蚁幼虫期可分为4个龄期,其中1龄幼虫发育时间为(4.5±1.5)d,2龄幼虫为(5.5±1.5)d,3龄幼虫为(7.0±1.0)d,4龄幼虫为(8.0±1.5)d。【结论】描述了拟黑多刺蚁不同时期的品级分工和形态,明确了拟黑多刺蚁幼虫时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蚁科5个新记录种(膜翅目 蚁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和西部铜壁自然保护区发现蚁科中国新记录属1个:长齿蚁属,中国新记录种5种:双刺厚结猛蚁,煤黑举腹蚁,印支铺道蚁,宾氏长齿蚁,双钩多刺蚁,补充了各个种的测量数据和插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mAchR)在拟黑多刺蚁个体发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是否参与拟黑多刺蚁的个体发育行为。【方法】采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拟黑多刺蚁卵、幼虫、蛹和成虫个体发育阶段mAch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AchR基因在拟黑多刺蚁整个发育过程及各个品级成虫中均有表达。在卵期mAchR mRNA的表达量较幼虫期和蛹期高,而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可达卵期的3倍以上。3个成虫品级之间,工蚁的表达量最高,雄蚁和雌蚁的表达量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结论】mAchR基因参与了拟黑多刺蚁的发育行为,而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在调节成虫更为复杂的行为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5-HT2A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检测其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和不同品级成虫mRNA的表达情况,为探究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生长发育的调控规律提供证据。【方法】从拟黑多刺蚁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并克隆Pv5-HT2A受体基因;用ProtParam预测蛋白质序列,Blast比较蛋白质序列同源性,用Clustal X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MEGA 6.0比邻法生成系统进化树。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Pv5-HT2A受体基因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及不同品级成虫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Pv5-HT2A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965bp,开放阅读框长1 926bp,编码641个氨基酸。疏水性分析显示,Pv5-HT2A受体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疏水区,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类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拟黑多刺蚁与红收获蚁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69%。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拟黑多刺蚁5-HT2A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级成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3龄幼虫及蛹期的表达量较高;成虫中,雄蚁表达量最高,雌蚁的表达量最低。【结论】拟黑多刺蚁与其他昆虫的5-HT2A受体基因存在相关性,推测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永康县城东南10km的山坡上,观察了鼎突多刺蚁的取食习性,发现它主要取食蚜和蚧的分泌物、小昆虫活体或大昆虫的尸体.回巢工蚁中有47.7%的工蚁在嗉囊内携带食物,在上颚间携带食物者有6.8%,不携带食物的工蚁为45.6%.5~6月和9~11月,工蚁取食率较高,7~8月因气候炎热而取食率较低.工蚁的取食道路很明显,邻近蚁巢问取食道路联成网络,成一个取食整体.不移巢或不分巢时的取食道路常较固定,每条取食道路上的工蚁也较固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头蚁属7个新记录种(膜翅目 蚁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并报道大头蚁属中国新记录种7种,即:宾氏大头蚁,卡泼林大头蚁,可爱大头蚁,多齿大头蚁,沃森大头蚁,阿伦大头蚁,棒刺大头蚁,对各种的兵蚁和工蚁形态作了进一步补充描述,讨论了大头蚁属的分布,世界和中国已知种类。  相似文献   

13.
佳多虫情测报灯预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虫情测报灯在青海麦秀林区进行森林害虫监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许多森林害虫都有诱集作用,试验中共诱到20多种森林害虫,3种天敌昆虫,利害比例1∶223,完全可以用于森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对麦秀林区发生的森林害虫,佳多虫情测报灯是一种新的测报工具。  相似文献   

14.
2012-2014年对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红椎昆虫种类进行调查,为开展红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有害昆虫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浦北县红椎昆虫有15目71科111种,其中害虫有11目47科74种,天敌昆虫有8目20科33种。达到严重危害程度的害虫有11种,其中以红椎卷叶蛾、红椎瘿木虱和红椎瘿蜂最为严重。发生数量最多的天敌昆虫是六星瓢虫、拟黑多刺蚁、红椎绒茧蜂和蚕饰腹寄蝇。  相似文献   

15.
蚂蚁在全世界有15000多种,现已命名的有8800余种,其中可供食用与药用的良种近200种。我国目前已知的蚂蚁有200多种,可供食用与药用的良种蚁有十几种,作为药用的有大黄蚁,拟黑多刺蚁和黄惊蚁等。人工养殖比较成功的是拟黑多刺蚁。蚂蚁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营养成份,其中草体蚁醛是一种珍奇高效滋补剂。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把蚂蚁作为重要的食物和药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目前国内外市场药用蚂蚁需求量逐年增多,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6.
利用HE染色方法对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进行显微研究。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可以分为3个时期11个阶段,即卵母细胞分化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和卵母细胞卵黄形成期。在卵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及滤泡细胞形态均有明显变化;在卵母细胞生长及卵黄形成期,滋养细胞核内的多核仁现象、灯刷染色体与旺盛的物质合成有关;卵母细胞本身也合成一些物质;滤泡细胞参与卵黄蛋白的合成,并为外源性卵黄蛋白提供通道。因此,卵母细胞内卵黄蛋白的形成是自体合成和外源合成同时并存;滤泡细胞还参与了卵黄膜及卵壳的形成。并发现,拟黑多刺蚁与果蝇卵子发生有相似的卵母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在卵黄形成前期,这种凋亡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森林爆发病虫害的频率逐年上升,我国森林病虫害种类有8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森林病虫害不仅影响着森林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还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一、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区域性生气候和森林多样性的变化,森林正遭受着严重的病虫害威胁。病虫害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我国,对森林危害最严重的"十大"害虫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热带雨林中采集到中国蚂蚁新记录种5种,其中铺道蚁属3种:毛发铺道蚁,楔结铺道蚁,克努铺道蚁,无刺蚁属1种,尼约斯无刺蚁,冠胸蚁属1种:缅甸冠胸蚁,提供了各种工蚁的详细描述,讨论了上述3个属的分布,世界和中国已知种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药用蚂蚁主要是“拟黑多刺蚁”。人工饲养药蚁具有繁殖快、风险小、投资少、效益大等特点。现将药蚁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詹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8-1579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拟黑多刺蚁雌性生殖系统的特点。[方法]通过解剖,观察拟黑多刺蚁雌性成虫不同的发育时期(婚飞前、产卵旺盛期和老龄期)的生殖系统的特点,比较其卵巢发育指数和雌性附腺发育指数。[结果]产卵旺盛期的蚁后卵巢发育指数最高,老龄期及婚飞前蚁后次之,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产卵旺盛期蚁后的雌性附腺发育指数值是最高的,婚飞前与老龄蚁后的值次之,且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蚁后的生殖能力与其卵巢的发育指数和雌性附腺的发育指数有密切的相关性,值越大,产卵能力越强。[结论]该研究为拟黑多刺蚁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