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强  陈有兴 《食用菌》2001,23(2):29-30
花菇是一种集色、香、形为一体的香菇,是我国食用菌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由于生产花菇品种是中低温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6℃,35℃以上停止生长,且生产周期较长;菌丝培养需经炎夏,因此菌筒能否安全越夏是关系花菇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观察和试验,为确保菌筒安全越夏,应着重抓好以下六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香菇属变温结实性真菌,温度是影响香菇菌丝生长发育最活跃的因素,菌丝生长温度5~32℃,适宜温度8~28℃,最适温度24~26℃,35℃以上停止生长。生产花香菇的菌筒菌丝需经炎夏,因此菌简能否安全越夏是关系到花菇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对花菇的菌丝生长极为不利。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观察和试验,为确保菌筒的安全越夏,应着重抓好以下七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成功,优质香菇——花菇生产量剧增,发展极快。如何提高花菇的品质和产量,使其产后增值,现对花菇越夏、增氧、管理的关键技术谈点浅见。 1越夏 ①制栽培袋时间,培育花菇的要比培育一般香菇提前3~4个月,从接菌到转色出菇需6~7个月。②菌丝培养适应的温度在28℃以下。③根据花菇菌丝体培养等特性,将其生产时间安排在3~5月,菌丝生长越夏到9~10月出菇(即180~210天)。④选用中温偏高,适应性广的菌株。⑤菌丝培养阶段场地需要阴凉、宽广、通风、微光,菌筒按井字摆放四层,控制温度不超过28℃,高于28℃时采取挂袋凉菌。⑥采用单面接菌3穴,延长菌丝发透菌筒时间,利于菌筒越夏。⑦发菌阶段翻筒次数不能过多,以3次为宜,防止过早转色造成菌皮增厚。  相似文献   

4.
袋料香菇能否安全越夏是制约栽培是否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技术要点如下。
  1室内养菌技术
  1.1菌筒摆放及“防杂”处理盛夏高温季节,将菌筒移至室内呈“井”字形排列,穴位侧放,以利透气,每层三筒,高8层,堆与堆之间隔宽40 cm的作业道,便于通风散热。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以利菌丝尽快定植蔓延。室温不宜超过30℃,否则香菇菌丝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可通过降低堆高、摆稀菌袋、增加遮阳物、及时通风等来降低室温。培养期间,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掌握宜干勿湿之原则。同时定期通风,排除室内废气,以免影响菌丝生长,高温期间着重注意及时通风散热,以利菌丝正常生长,培养阶段,如果发现有菌筒呈现星罗棋布的杂色斑点,表明灭菌不彻底,应立即重新灭菌,然后接种。发生杂菌污染时用1∶1酒精甲醛混合液注射消除,发现链孢霉感染,不要随意搬动,马上用柴油或煤油涂刷患处,待橘红色孢子萎缩后再处理。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有绿霉、毛霉、根霉、黄曲霉、黑曲霉、链孢霉等。凡杂菌感染袋处理后都要放在低温通风处,一旦发现污染严重的废料筒,要立即丢弃,以免传染扩散。  相似文献   

5.
刘瑞璧 《食用菌》2001,23(1):37
花菇菌简越夏防止烧菌烂袋,是关系到低海拔地区花菇栽培成功的关键,甚至是困扰整个南方花菇栽培的重大课题,轻者使菌筒局部腐烂,影响花菇产量和品质,严重的菌袋退菌软化菌丝自溶解体,只菇无收。笔者根据近年指导低海拔地区花菇栽培的经验,对烂菌原因及防治方法提出浅见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发生症状 从接种穴及原基周围首先发生,原基软化腐烂分泌黄水多,黄水逐渐增多变成黑褐色至酱油色.使烂口扩大、变深;迅速蔓延,表层变成棕黑色泥浆状.里层产生坚硬的皮层,表面易着生青霉、绿霉,且随着黄水的流动,蔓延极…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食用菌》2017,(1):50-51
<正>袋料香菇能否安全越夏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技术要点,现总结如下。1室内养菌技术1.1菌筒摆放及防杂处理盛夏高温季节,将菌筒移至室内呈"井"字形排列,接种穴位侧放,以利透气,每层三个菌筒,高8层,堆与堆之间隔宽40 cm的作业道,便于通风散热。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以利菌丝尽快定植蔓延。室温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7.
真姬菇生理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姬菇发菌透料后,还必须达到菌丝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达到菌丝生理成熟的适宜温度是20~25℃。秋、冬培菌,增温促熟,可发生春菇,春菇采收后越夏,又可发生秋菇;冬、春培菌,在自然温度下成熟,越夏后可发生秋菇,秋菇采收后越冬,不能发生春菇,但可再次越夏,发生秋菇。  相似文献   

8.
庆科212是香菇短菌龄品种,属中偏高温型,菌丝生长温度为5~30℃,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6~2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广、菌龄短等优点,适宜进行层架花菇栽培管理和低棚普通菇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9.
比较研究平菇、香菇及其代料栽培中的主要污染真菌菌丝生长对温度和几种杀菌种的反应。平菇P8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而其主要污染菌绿色粘帚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香菇X10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其主要污染菌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长枝木霉菌丝生长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 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使百克对木霉和绿色粘帚霉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对平菇P82和香菇X10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对引起板栗内腐病的层出镰孢菌(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温度及光照条件对层出镰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板栗内腐病防控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培养病原菌至第6 d时,板栗栗仁培养基最适宜其菌丝的生长;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木糖醇,氮源以硝酸钾为最佳;p H为8时最利于菌丝生长;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在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研究温度对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34℃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够存活在3℃~5℃范围内,菌丝几乎不能萌发和生长,是樟芝菌种保藏的适宜温度范围;在6℃~16℃范围内,菌丝能够萌发和生长,但菌丝萌发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都在接种后5天以上,菌丝生长速度偏慢,日均生长量在0.025cm以下:在18℃~34℃范围内,菌丝能够正常的萌发和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以28℃~32℃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量在0.368cm~0.384cm之间,是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在35℃以上温度条件下,菌丝不能够萌发和生长,是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紫陀螺菌菌丝生长影响很大。紫陀螺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温度为21℃;pH4.5~7.0,较适pH5.5~6.5,最适pH 6.0。  相似文献   

13.
黄伞菌丝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伞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我们对其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温度为10-30℃,最适25℃;pH范围5.0-11.0,最适7.0-8.0;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山梨糖醇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蛋白胨;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CYM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势优于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又称鸡腿蘑。属中温型食用菌,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栽培。因鸡腿蘑有“不见土不出菇”的特性,所以它又是典型的土生菌.从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预测.鸡腿蘑在未来菌类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鸡腿蘑尽管受市场欢迎.但由于栽培季节单一,冬、夏两季市场很少见、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借鉴蔬菜生产经验,鸡腿蘑生产中反季节栽培,既有生产效益.又可满足市场需求。 鸡腿蘑菌丝生长的温度为 3~35℃ .最适温度 22~28℃,菌丝抗寒能力强、在- 30℃依然可以越冬,温度低,菌丝生长慢.呈稀、细绒毛状;温度高,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5.
陈耀武  李巨 《食用菌》2001,23(6):6-7
近年来 ,我国代料香菇生产发展迅速 ,为能帮助解决香菇生产上存在的菌筒出菇不畅问题 ,现将我们对香菇菌丝生理成熟特性一些认识及应用报道如下 ,供作参考。1 菌丝生理成熟的概念1.1 菌丝生理成熟与菌筒出菇的关系 所谓菌丝生理成熟 ,是指料袋接种后 ,在培菌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生理特性。菌筒只有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 ,即生理成熟是菌筒出菇必备的内因条件 ,温差、光照、低温刺激和人工惊蕈等催菇措施则是外因条件 ,内因条件不具备 ,所有外因条件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 ,在生产管理中 ,判定菌筒能否催菇的唯一根据就是其生理成熟度。1.…  相似文献   

16.
花菇栽培菌株的选用是获取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目前我省栽培的多为939、9015、135等菌株,其中135是目前品质最优的花菇菌株.135菌株系从日本引进的段术型菌种,属中叶型,菇形圆正,菌肉厚,不易开伞,盖为浅灰褐色,柄细短,在低温干燥下盖裂纹深,多形成优质的“明花菇”,花纹多为“菊花”或“葵花”形,出菇温度,5~17℃,最适10~15℃,袋栽一般接种后180~240天出菇,但菌丝对高温抵抗力较弱,菌温高于33℃易造成烧菌.菌筒宜避光培养,否则菌皮偏厚影响出菇.本文主要介绍该菌株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胡贵权 《食用菌》2001,23(4):11-11,21
荆蘑2号是本研究所选育的一个双抱蘑菇优良菌株。经大面积栽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菇形、菇质、产量等方面都比较理想。为了便于广大蘑菇栽培户了解该菌株,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1 主要特性1.1 菌丝生长势强 该菌株的菌丝在 9~32 ℃下均能生长,最适为 23~28 ℃;结菇温度10~24℃;最适 14~20℃。菌丝白色.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发达.生长速度中等。在麦粒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快、强壮、有菌被出现;在粪草培养基上,一般不结菌被。1.2 菇质好 菇形圆正,菇体白色.无鳞片,菌盖厚,柄较短.菌肉组织结实…  相似文献   

18.
有现形侧耳P95418菌株属高温型食用菌,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多于复秋季发生。研究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及培养料、温度、料水比 、pH光照等因素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菌丝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菌盖扇形 或贝形,菌褶延生;适于菌丝生长的培养料依次为稻草、剑麻枯草、甘蔗渣、杂木屑 、剑麻渣;菌丝生长适温为10-35℃,30℃时菌丝生长最快 ;适宜pH4.0-8.0,最适pH为6.0-7.0;适宜的料水比为1:2.4和1:2.6;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都需要光照。  相似文献   

19.
张慧  王振 《食用菌》2010,(4):74-74
春季袋载香菇于6月中旬转色结束后,便进入高温季节。香菇菌丝不耐高温及干旱,当气温超过35℃,并持续4h,菌丝便开始死亡,甚至自溶。下面介绍生产中确保菌袋安全越夏的技术要点,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香菇菌丝正常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主要外界条件,一是适宜的温度;二是有充足的氧气。在袋料春栽香菇培养菌简期间,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由低向高逐渐上升。菌筒的生产培养虽不需要人为加温,却需要人为地控制温度的上升,创造充足的氧气(通风)条件,以满足菌丝正常生长繁殖,充分积累营养,转化成香菇子实体。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因为许多不易察觉的细小原因,使菌筒因温度上升过快,严格缺氧,出现“烧菌”现象。使长好的菌筒很快变软,长出绿霉。这样致使一些已生产成功,长势良好的菌筒完全报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生产实践中,调查分析造成高温“烧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