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20,(15)
正丹东地区是全国四大板栗产地之一,栽种面积和产量牢牢占据了全省90%以上,丹东地区生产的板栗统称为丹东板栗,是辽宁板栗的代表。丹东板栗的特点是果实大、口感好、外形美观、易加工。丹东板栗的成长历程是丹东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一个缩影,从最初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30多万亩。数十年时间,随着丹东市各级政府对板栗产业发展意识的提高,丹东板栗从当初只供农民自产自用的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丹东地区特有的地形风貌和气候条件适合板栗生长,所以板栗已成为此地区的一大特产。丹东地区板栗栽培面积大、分布广,其栽培面积已达到十五万公顷,并且年产板栗3000万公斤以上。为了更好的发展丹东地区的板栗栽培事业,本文就板栗丰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做出了探析。板栗作为丹东地区的一大特产,不仅代表着丹东地区独有的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丹东地区经济的发展。丹东地区的板栗种植户可以在借助优质且盛产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6,(7)
正丹东位于辽宁东部山区,板栗栽培历史悠久,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板栗产业成为辽宁的特色产业及丹东农业中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全市板栗生产面积10万公顷,8000余万株,产量近9万吨,产值5亿元。加工产品主要有速冻栗肉、糖水罐头等。出口以初级产品原料形式出口,90%销往日本市场,占日本市场份额30%。多年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推广、市场的开发,使丹东地区板栗产业生产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丹东板栗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是丹东地区特产,栽培面积大、分布广。现有栗树15万公顷,年产量3000万公斤以上,面积和产量均占辽宁全省95%,是丹东林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为探索适合丹东地区应用的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我们连续5年进行了栽培试验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透翅蛾是嫁接板栗生产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随着嫁接板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程度也不断加重,不仅影响了板栗产量,还严重挫伤了农户发展板栗产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丹东市是中国最北部的板栗产区,板栗栽培面积13.33万公顷左右,年产量1亿千克,面积和产量约占辽宁省板栗产量的90%,全市板栗栽培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乡镇就有30多个,板栗产品除内销外,每年还外销至日本、东南亚等地[1]。本文主要介绍丹东地区主栽的板栗品种以及栽培品种的主要选择方法,以期为发展板栗的农户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玉嵩 《新农业》2014,(3):18-19
丹东地区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全市现有栗树150万亩,6000万株,产量3.43吨。板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3,(6)
历史悠久基础强 [板栗简介] 板栗是壳斗科栗属植物,多为乔木或灌木,因果实甜香、细腻、营养丰富为人们所喜爱.板栗栽培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劳动人民就已开始栽培板栗,这段历史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明确记载.辽宁丹东地区栽植板栗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丹东成为闻名的板栗主产区绝非偶然,轰轰烈烈的产业发展背后具有强大的动力"助推".  相似文献   

9.
日本栗品种引入丹东地区已有20余年,产量、面积都在逐年增加,日本栗种植给当地农户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板栗生产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在板栗修剪方面越发显得力不从心.板栗树冠高大,单轴延伸,若粗放管理,必然会导致效益下降,因此急需一套全新修剪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来解决生产当中...  相似文献   

10.
孙莺歌 《北京农业》2013,(27):132-133
因暴雨变化和气候暖化,丹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出现了较大变化。喜温高产的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扩大,高产种植品种不断增加。由于播种期提前,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只有认真分析丹东地区气候波动情况,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才能保证丹东地区农业作物优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丹东地区蓝莓产业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栽培技术落后、种植规模较小、地区竞争力不足及尚未形成地区品牌等问题与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为丹东地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期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世芳 《新农业》2009,(11):35-35
丹东地区的板栗以个大、色正、味甘而深受国内和日、韩客商的青睐,已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到“九五”末期,全市板栗面积已达80余万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过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板栗幼树受冻害的现象时有发生,2001年当年嫁接和新植的幼树几乎全部受害。  相似文献   

13.
河北迁西位于河北省东部,唐山市北部,板栗种植和板栗产业都处于国家前列,该地区获得了"中国板栗之乡"、"国家板栗公园"等一系列称号。目前,板栗资源最好的杨家峪片区有高等植物850种。对该地区植物种类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当地板栗种植资源保护发展及板栗公园生态旅游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丹东地区板栗品种的更新与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地面积广阔,气候湿润,雨量充足,是我国板栗生产的重点区域,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为板栗生存繁衍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丹东板栗的生产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2]。丹东板栗生产,其资源和产量均占辽宁省的首位,占全国的第三位和第六位,是辽宁省唯一适合板栗生长的栽培区域。全市现有板栗15万hm2,年产板栗5万t,产值4.2亿元,主要分布在东港、凤城、宽甸等地。全市从事板栗产业的农户15万户,45  相似文献   

15.
刘小谭 《新农业》2023,(20):94-96
<正>丹东烟区位于辽东山地丘陵地区,山地丘陵占72.4%,平原谷地面积占14.6%。烤烟种植历史悠久,是北方烟区最适宜烟草种植的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特色优质烟叶主要产区之一。发展至今,每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约1667公顷,销售收入约1.08亿元,实现烟叶税收2171万元。种植烤烟已经成为实现增加烟农收入和财政税收的重要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蓝莓物候观测资料,对丹东蓝莓种植适宜区气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对蓝莓生长的影响,分析各个蓝莓主要种植县的气象条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东蓝莓主要种植区域气候资源较好,除了冬季气温偏低外,基本满足蓝莓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30年间4月平均气温振幅较大,需要防范春季倒春寒对蓝莓产业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降水集中时段有后延趋势,对于早熟和中熟品种蓝莓,在年景偏差情况下,需要加强水分管理,而对晚熟品种需要做好强降水和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光照条件完全满足蓝莓生育期所需,中部地区更有利于蓝莓种植。研究成果将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1遵化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遵化市板栗面积达33.8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长城沿线的十个乡镇,京东板栗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板栗业已成为北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板栗的持续高产提质增效对我市北部山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遵化市板栗生产存在问题遵化市的板栗种植在施肥管理方面相  相似文献   

18.
正确山县板栗产业协会成立于2015年,现有会员50个。协会凝聚多方力量,有力推进了确山县板栗产业化发展,开发利用好板栗的多种功能,提升原有价值,创造新价值,增加农民收入,造福社会;并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确山板栗走向全国。确山板栗种植面积17.5万亩,其中石滚河镇种植面积5.8万亩,年产板栗800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玉米是丹东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位居各类农作物之首,种植面积10.1万hm2,年产量35.53万t,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1%和粮食总产量的5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丹东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丹东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包括品种筛选与布局、提高单产增加增产,高产栽培等。  相似文献   

20.
<正>辽宁省丹东地区是我国板栗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已发展到150万亩,年产果实8万吨,经济效益4.8亿元。丹东地区栗农繁殖栗树苗木,先定植实生栗苗木,待生长到一定粗度时再进行嫁接优良品种。目前,许多新植砧木幼树陆续进入嫁接期,但发现多数栗农嫁接后成活率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存在问题1.1砧穗配置不当板栗嫁接成活是砧木和接穗双方的愈合过程,亲和力是决定嫁接成活的主要条件。部分栗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