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检测法、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免疫学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微生物检则方法等。本文对各检测方法优缺点进行了综述,简要描述了目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试验时将试验样品经提取液提取,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用免疫亲和柱(IAC)进行净化;净化后经甲醇洗脱,洗脱液氮气吹干后经流动相溶液复溶,最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74nm处,发射波长440nm处检测吸光度,同等条件下绘制工作曲线,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与吸光度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试样与工作曲线比较定量。经试验:样品最低检测限可达到0.01mg/kg,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值≥0.999969,标准品变异系数(CV)≤1.67%,回收率≥91.0%,回收率标准偏差≤0.47%,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CV)≤0.59%。 相似文献
4.
5.
应用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建立了竞争间接ELISA,用以检测玉米,小麦、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最低检出量的0.05ng/mL,检测范围为0.05-500ng/mL。检测掺合ZEN(25-500ng/g)的小麦,饲料、玉米样品,平均回收率,玉米为105.8%、小麦为90%、饲料为103.9%;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玉米为3.8%、5.8%,小麦为12.7%、28%,饲料为15.2%、6.8%。对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刀菌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类雌激素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生殖毒性和致畸、致癌作用.它不仅影响饲料食品安全,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或动物体中蓄积,进而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目前由于物理和化学去毒方法存在种种应用缺陷,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法成为安全、高效且环保的解毒方法而备受关注.本文就国内外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一综述,同时对生物降解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8.
竞争间接ELISA检测谷物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ZEN-McAb)建立了竞争间接ELISA,用以检测玉米、小麦、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最低检出量为0.05ng/mL检测范围为0.05~500ng/mL。检测掺合ZEN(25~500ng/g)的小麦、饲料、玉米样品,平均回收率,玉米为105.8%、小麦为90%、饲料为103.9%;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玉米为3.8%、5.8%,小麦为12.7%、28%,饲料为15.2%、6.8%。对玉米、小麦、饲料自然样品检测,竞争间接ELISA的检出率高于薄层色谱(TLC),检测程序简易快速。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玉米赤酶烯酮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同时对相关方法的检测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玉米赤酶烯酮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饲料样品经乙腈-水(8+2)提取,提取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净化提取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可以准确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IAC-HPLC荧光检测法可以有效地将玉米赤霉烯酮与其类似物区别开。利用配合饲料、预混料、鱼粉、豆粕、浓缩饲料、玉米进行玉米赤霉烯酮准确性实验,回收率为90.1%~118%。利用鱼粉、预混料、鸡配合饲料、玉米进行方法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因此,本方法中建立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13.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和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种具有类雌激素活性的霉菌毒素,有较强毒性,给畜牧生产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对ZEN的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肝肾毒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以及ZEN脱毒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烯酮是霉菌毒素之一,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已被证明会影响动物的繁殖能力。赤霉烯酮检测方法、防治措施和脱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霉菌毒素的分类、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健康及产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消费者造成的安全隐患,并对其检测方法、防治措施和脱毒技术进行概括,为解决霉菌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是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的一种毒素,是由镰刀真菌产生的化合物,具有雌激素作用,能引起多种中毒症状和反应,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在所有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对养猪业有极大的危害性.文章主要对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毒害作用、脱毒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更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快速检测方法,以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为标记材料,利用活泼酯法标记ZEN单克隆抗体制备荧光免疫探针,以ZEN-BSA为检测线,成功制备了ZEN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结果表明,该试纸回归方程为y=-0.532 5x+0.937 2,IC50为6.6 ng/mL,检测限为1.2 ng/mL;与玉米赤霉酮(ZAN)交叉反应率为88.2%,与其他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0%,与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T-2均无交叉反应;玉米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4%~108.5%,变异系数小于1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证,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玉米中ZEN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7.
18.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样生物活性的真菌毒素。主要影响动物繁殖机能,导致动物繁殖机能紊乱。最近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还具有免疫毒性、肝毒性、遗传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毒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特殊毒性的生物毒素,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引起动物流产、死胎、返情等生殖机能异常,还可以导致生长下降、免疫抑制、不育、畸形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来揭示玉米赤霉烯酮损害机体的机制.它主要通过影响机体的生殖性能,引起细胞凋亡、致畸、损伤DNA、氧化损害、影响免疫机能等机制,来影响动物与人类的健康.文章主要针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