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两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材密度和弦向、径向、体积全干干缩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木材弦向、径向和体积全干干缩率,则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两种栽植密度的木材体积全干干缩率与基本密度呈负相关;木材干缩比与基本密度、栽植密度大的呈正相关,与栽植密度小的呈负相关.因此,适当增加栽植密度可以改善杉木木材的性质,但其影响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干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木的弦向干缩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径向干缩则无显著影响;径向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均有极显著影响:从树皮到髓心,木材径、弦向干缩逐渐减小,与其基本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选用广西马尾松龄施肥材料(连续观测13年),根据国际《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K三要素中,以N、P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较大。⑴总的来说P增加木材密度和干缩率,N肥降低木材密度木材干缩率。N、P肥降低木材差异干缩。施K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⑵N、P、K施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及其变化程度,与肥种、施肥量、树干部位、木纹方向、气干或全干状态有关。施P肥木材密度具有增加的趋势,而且树干下部基本密度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显著。N、K肥对木材密度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P肥使木材干缩率增加,P肥主要增加的是全干干缩率和径向气干干缩率,特别是树干下部径向气干干缩率各处理间差异显著。K肥对干缩率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⑶为了保证木材质量,对于纤维用材林,主要施P肥;对于结构用材林,可施P肥,适当考虑N肥、K肥施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对安庆段长江滩地I-72杨的密度和干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72杨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0.454 g/cm3、0.415 g/cm3和0.364 g/cm3;I-72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为自髓心向外,最初递减,然后再向外层递增;轴向变异为沿树干向上逐渐增加;I-72杨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全干缩率分别为3.917%、8.093%和12.138%,体积干缩系数为0.169,差异干缩为2.107;I-72杨5.3 m高度处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全干缩率测量值均大于1.3 m高度处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建始县长岭岗林场引种栽培的12年生日本落叶松标准木干缩性能指标,并分析了来自两个样地的20株样木株同差异,其结果表明:干缩性能指标问差异不显著;径向全干干缩率为4.64,弦向全干干缩率为6.81,体积全干干缩率为10.81。全干差畀干缩为1.47;径向气干干缩率为2.41,弦向气干干缩率为3.93,体积气干干缩率为6.59,气干差异干缩为1.63。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日本落叶松的栽培与木材利用中的有关问题和新旧标准下测定的干缩性能指标的换算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木材干缩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 9a生三倍体毛白杨测定林的 9个无性系为试材 ,着重研究了木材干缩率的遗传学问题。结果表明 :木材干缩率在无性系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并受到强度遗传控制 ;木材干缩在株内纵向的变异模式是随树高增加而降低 ;全干体积 ,径向、弦向干缩率和气干体积 ,径向、弦向干缩率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 89,0 95 ,0 84 ,0 6 7,0 84和 0 6 8。  相似文献   

7.
毛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不同竹龄毛竹生材含水率、线性干缩率、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对其加工应用的影响,笔者以2-7年生毛竹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材的生材含水率、气干干缩率(弦向、径向、纵向)和全干缩率(弦向、径向、纵向)随着竹龄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从基部到梢部竹材的生材含水率、线性干缩率均减小;竹材线性干缩率弦向>径向>纵向.竹材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均随着竹龄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尤其是3年生竹材的这些物理力学性能与2年生差异显著,但3年后生竹材差异不大;从基部到梢部竹材的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逐渐增加.综合考虑毛竹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竹林的经济效益,适合采伐的是3年后生竹材,锯截之后的竹材也应根据部位不同进行区分,以便于加工应用过程中合理利用,提高产品的理化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进口辐射松木材加工利用效率,扩展其使用范围,参照国家标准对新西兰辐射松木材的气干密度、干缩性、湿胀性径向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松木材近树皮、中部和近髓心的气干密度分别为0.502,0.480和0.452 g/cm~3,自树皮至髓心气干密度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在0.05水平达到了显著差异,平均气干密度为0.478 g/cm~3,属于低密度木材;辐射松木材在气干状态下,其径向、弦向及体积干缩率自近树皮至近髓心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弦向和径向干缩率在0.05水平上达到了显著差异,体积干缩率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辐射松木材在全干至气干状态下,其径向、弦向及体积湿胀率自近树皮至近髓心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径向湿胀率在0.05水平达到了显著差异,弦向和体积湿胀率在0.01水平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辐射松径向的干缩率和湿胀率均小于弦向。研究结果为进口辐射松木材的加工利用及径向不同部位木材尺寸稳定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幼龄材与成熟材木材干缩性能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建始长岭岗林场 3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干缩性能指标 ,并分析了各指标在立地与木材径向部位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来自两样地的木材干缩性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木材在径向部位上按 16年为界划分的成熟材与幼龄材相比较 ,全干状态和气干状态下的径向干缩率均具有极显著差异 (α =0 0 1) ,全干和气干体积干缩率、全干和气干差异干缩、全干弦向干缩率等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α =0 0 5 ) ,气干弦向干缩率在径向部位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淹对滩地枫杨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组木材的基本密度由树干基部向上持续稳定增长,对树高的一次回归比第二组显著;第二组木材的基本密度由树干基部向上呈波动增加;枫杨不同高度基本密度方差分析结果经F-检验,差异均显著;第二组枫杨木材的弦向干缩、径向干缩、体积干缩及差异干缩都比第一组小,在0.05水平上经T-检验差异均显著。由此可知,一定程度的淹水有利于枫杨木材尺寸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柳杉木材干缩性能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长岭岗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23a生柳杉人工林的木材干缩性能指标,进行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指标的差异性的F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柳杉全干径向干缩率和全干体积干缩率存在显著差异(0=0.05),立地对全干弦向干缩率、差异干缩以及气干干缩指标影响不显著;土层较厚,柳杉干缩率越高,差异干缩则越低。得出了该场柳杉林分木材干缩性能指标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选取正常生长和偏心生长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测试其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并测定应变测试位置处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干缩性质,分析应变与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正常生长立木纤维长度、胞腔径、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正常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所有纤维形态指标和干缩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2)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偏心生长立木双壁厚、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较快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胞腔径同时出现较快的上升趋势,纤维长度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偏心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双壁厚、轴向全干干缩率、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壁腔比、弦向全干干缩率、长宽比的负相关关系显著,与腔径、纤维宽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纤维长度之间相关系数不显著;3)对于不含应拉木正常生长的立木,其生长应力与木材纤维形态和木材干缩性质之间关系较为微弱;对于含应拉木偏心生长的立木,由于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之间的差别,其生长应力与多数木材纤维形态指标和木材干缩性质指标之间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
对大青杨辊压处理材(压缩率10%~50% )的密度和干缩系数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与素材相比,辊压处理材的全干、气干和基本密度均有所增加,密度变化率<5%,其中气干密度增幅最大,密度变异与压缩方向无明显相关;气干和全干干缩系数随压缩率增大而变大,变动范围-3.448%~23.678%;弦向干缩系数变化大于径向.  相似文献   

14.
油茶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Camellia oleifera)木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37年生油茶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并将其与气干密度相近的木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木材的基本、气干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669、0.870和0.839 g/cm3。弦向、径向和体积气干干缩率分别为9.30%、4.80%和14.10%,差异干缩为1.94;弦向、径向和体积全干干缩率分别为13.30%、7.20%和20.20%,差异干缩为1.85;弦向、径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0.339%、0.226%和0.667%。端面、弦面和径面硬度分别为11 100、9 470和9 280 N;木材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118.0 MPa、8 910 MPa、49.2 MPa和208 kJ/m2;品质系数为2 499.2×105Pa。油茶木材干缩均匀性中等,尺寸稳定性中等;有较高的密度和品质系数以及中等的抗弯和顺纹抗压强度,虽然短小,但可采用指接或拼接等方式加以利用;柔韧性非常好,在弯曲成型方面有显著优势,适用于制作弯曲构件或弯曲木家具,可采用木材弯曲成型技术对其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15.
无性系杉木木材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洞林场杉木无性系19年生(不含苗龄)的木材物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优良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分别是0.279 g.cm-3、2.90%、5.10%和7.85%;整个无性系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分别是0.301 g.cm-3、3.28%、5.26%和8.27%;而对照CK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木材基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分别是0.275 g.cm-3、2.80%、5.10%和8.00%.研究证明:杉木优良无性系不但木材产量高,而且木材质量也并不比当地实生苗差.选用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不但能增加木材产量,而且材质也不会因速生而变劣.  相似文献   

16.
以102个17年生杉木无性系为试材,对木材的干缩性与吸水性进行测定分析发现,木材干缩性、吸水性在杉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干缩性变异幅度为3.1%~20.0%,表型变异系数达59.8%;吸水性变异幅度在214.5%~338.1%间,表型变异系数为13.2%。木材干缩性与吸水性均具有明显的无性系方差分量,表明杉木木材干缩性与吸水性受遗传控制。进一步研究显示,杉木无性系木材干缩性遗传变异系数为38.6%,重复力为0.390,均属中低水平;吸水性遗传变异系数值虽较低,但重复力相对较高(0.664),属中上水平;在不同入选率(10%、20%、30%)下,木材干缩性与吸水性随入选率的降低其遗传增益值(绝对值)不断提高。研究还发现,杉木木材干缩性与木材基本密度、心材比间为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木材吸水性间则表现为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木材吸水性在遗传水平上与胸径、材积、心材比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木材基本密度间为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杨树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当改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改性材的径向、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有明显下降,弦向线湿胀率下降不明显。从气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改性材的径向、弦向湿胀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体积湿胀率随着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当改性剂浓度为30%时,改性材体积湿胀率为6.85%,与素材相比下降了5.54%。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低可达159%;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47.8%。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杨树素材。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6个红榉种源(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木材基本密度和径向全干干缩率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红榉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达极显著,而种源内木材基本密度比较稳定,变异较小;不同种源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种源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显著。红榉木材基本密度与径向全干干缩率相关性不显著。这2个性状基本上相互独立遗传,且两者与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运用IF干燥机针对落叶松小径木异型材弦向干缩系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干燥温度下,干缩系数沿径向呈两种变化趋势,一是由髓部向外先减小后增加,二是由髓部向外逐步增加。变化趋势的不同取决于干燥过程中拉应力和压应力出现的频率。同一部位木材的干缩系数呈现低温较大、随干燥温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干燥温度的增加。各部位干缩系数与干燥温度表现为较好的二次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莎丽格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解剖特征、密度、干缩率及关键力学性能等材性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与改良处理前的山杨做了对比,以期为莎丽格木材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莎丽格木材纤维长度和宽度平均分别为1 284.26、25.91μm,纤维长宽比为50.62,纤维的壁腔比和腔径比分别为0.27、0.67。莎丽格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41、0.49、0.46 g/cm~3。莎丽格木材弦向、径向、体积的气干干缩系数为0.322%、0.128%、0.476%;弦向、径向、体积的全干干缩系数为0.054%、0.031%、0.385%,气干差异干缩为2.612、全干差异干缩为1.818。莎丽格木材的抗弯强度为72.85 MPa、抗弯弹性模量为10 984.17 MPa、顺纹抗拉强度为89.66 MPa。综合来看,莎丽格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优良,具有在木器企业广泛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