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诊断某鸡场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对发病鸡开展临床观察、病理剖解。采集150日龄无量山乌骨鸡病料2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及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诊断。结果显示:乌骨鸡表现为精神沉郁、腹泻、呼吸有啰音;病理解剖发病鸡可见鼻腔及气管内有大量黏液,肺部出血瘀血,肠道鼓气,肠壁变薄内有黄色泡沫样液体。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显示,发病鸡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对头孢喹肟、阿莫西林、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多西环素和头孢曲松钠等6种抗生素显示耐药,对新霉素显示敏感;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患病鸡肺部病变明显。研究表明,该鸡场内发病鸡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诊断结果建议用药后,该场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引起邢台地区某种鸡场饲养的父母代海兰褐、罗曼粉蛋种鸡腹泻、产蛋量下降、突然死亡的病原,对送检的病鸡剖检观察病变,同时无菌采集死亡种鸡的肛拭子、心血、肝脏等组织病料,通过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新城疫、禽流感(H5N7)、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抗原,通过禽白血病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p27(ALV-p27)抗原,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剖检可见发病鸡肝脏、脾脏肿大并出血,肠腔有黏液,个别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等。新城疫、禽流感(H5N7)、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均为阴性,ALV-p27抗原为阳性,细菌分离及生化鉴定确定感染细菌为大肠杆菌,由此可知该种鸡为禽白血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K-B药敏纸片法筛选出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恩诺沙星、新霉素、阿米卡星等7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从某鸡场发病鸡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过病原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实验室方法,初步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菌采取某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心血、肝、脾、肾,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该鸡场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病力,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痢特灵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不敏感,新诺明、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则对其没有抑菌作用。表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且应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潍坊地区送检的病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鸡胚接种、细菌分离、培养特性、染色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实验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发现,鸡胚接种后96h内不出现死亡,尿囊液清亮、无血凝性。分离到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生化鉴定为大肠杆菌。将该分离菌株攻毒30日龄试验鸡,16h内全部死亡,并重新分离出大肠杆菌。这些实验证明本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新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红霉素、氧氟沙星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确诊田东县某鸡场20日龄雏鸡发病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死鸡脾脏、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均出现与大肠杆菌一致的生长特征,生化试验鉴定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致病性试验表现为较高的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安普霉素、丁胺卡...  相似文献   

7.
2015年6月河北某规模肉鸡场发生疫情,病死鸡为2周龄雏鸡,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喷嚏,排黄绿色稀便等症状。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RT-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别诊断。剖检濒死鸡可见"花斑肾",腺胃肿大,心包膜混浊,肝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等;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肾脏、肝脏、心脏及肺脏等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渗出;镜检组织抹片和分离细菌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与大肠杆菌特性一致,且血清型鉴定为O_(78);该分离株对雏鸡有致病性,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曲松等药物高度敏感;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为阳性。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诊该发病鸡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利用采自莱芜市某发病鸡场的病料,研究其致病原因并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运用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生化试验来鉴别分离自发病鸡群的致病菌。对采自发病鸡群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自发病鸡群的细菌有2种,分别为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对头孢曲松与头孢噻肟中度敏感;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强力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对某鸡场发生的呼吸道疫病进行确诊,并对致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进行了发病鸡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分离毒株血凝试验、分离毒株RT-PCR检测以及序列分析等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病的临床特征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临床病料样品接种鸡胚后可引起鸡胚死亡以及"侏儒胚"等典型症状,分离毒株无血凝性,分离毒株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且序列分析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表明引起鸡场此次疫病的致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10):112-114
为了查明浦东某鸡场三黄肉鸡发生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调查后采集相应病料,实验室研磨处理后备用。对病料进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份病料接种鸡胚,收获的尿囊液PCR检测均为CIAV阳性,且细菌分离确定有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表现为中介,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13种药物均表现耐药。因此表明本次疫情为CIAV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省境内发生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及确诊情况。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剖检、鸡马立克氏病实验室检验及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和病毒分离鉴定等,确诊了病原为嗜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指出了由该病原引起的病鸡不能用Mas株和T株保护,而必须用分离株制备的疫苗才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朋 《家畜生态》2011,(6):77-79
对临床发现的由鸡大肠杆菌引起的以鸡输卵管炎和腹膜炎为典型症状的传染病诊治情况进行论述。采用大肠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病料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徐州地区鸡群被大肠杆菌感染,并提出了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菌采取某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心血、肝、脾、肾,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该鸡场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病力,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痢特灵中度敏感;诺氟沙星不敏感;新诺明、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则对其没有抑菌作用。表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2018年7月,山东省诸城市某规模肉鸡场出现个别鸡瘫痪,稀便,采食量略微偏低,生长速度偏慢。大群无呼吸道症状。20日龄后发病数量居多,约占到大群的千分之五。实验室对送检的8只鸡病料进行了病毒pcr鉴定、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鉴定得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阳性,分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生化鉴定结果为大肠杆菌;根据药敏结果及病毒检测结果对该肉鸡场进行科学用药,降低了滥用药、过度用药对鸡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证实陕西某发病鸡场分离出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利用致病性试验复制该病例,通过药敏实验确定敏感药物,临床实验确定此药物属于敏感性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无菌采取辽南某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肉鸡心血、肝、脾、肾,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鸡场鸡只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并且该菌有较强的溶血性,动物实验显示,该菌对仔鸡有较强的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复达欣、先锋Ⅵ、菌必治、庆大霉素敏感,而卡那霉素、链霉素、头孢呋肟、红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对它完全没有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该鸡场出现了致病力较强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在以后的大肠杆菌病治疗过程中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交替使用,按疗程用药。  相似文献   

17.
对胶州某种鸡场孵化19d出现的死亡鸡胚无菌采取尿囊液和肝脏,集中进行了常规菌的分离与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溶血试验和药敏试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批鸡胚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产生溶血现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美福仙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先锋V中度敏感,而对其他几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为该种鸡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鸡大肠杆菌病(Chieken colibacillosis)是大埃希氏菌(Escherchia colibacilli)对养鸡业的危害巨大。该病主要依靠药物防治,但药物的大量使用带来了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本文对2008年至2009年两年间至我市动物门诊部就诊的大肠杆菌病病例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先后从160例疑似病、死鸡分离出113株细菌,生化鉴定101株分离株属大肠杆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噻呋、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磺胺甲基异恶唑、氟苯尼考、安普霉素等药物敏感。以上结果为该地区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对某地区从60例疑似病死鸡体内分离出55株细菌,经生化鉴定50株属大肠杆菌,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茵做药敏试验,以期了解该地区鸡大肠杆茵耐药性情况,从而为该地区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科学合理的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某鸡场送检的9~16日龄商品肉鸡进行疾病诊断,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细菌生化鉴定、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免疫抑制病检测。结果表明:该鸡群存在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和蜡样芽孢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细菌均对诺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说明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易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必须加强对免疫抑制病的防控,以及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