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估测标记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瘤胃微生物细胞净合成量对研究反刍动物营养需要至关重要。目前所采用的估测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科造瘘手术,利用瘤胃微生物自身固有的物质或通过外源性同位素标记物标记来估测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近年来,以尿嘌呤衍生物作为标记物估测流入十二指肠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非损害方法也得到较快发展。笔者认为内外源标记结合的方法最合适。  相似文献   

2.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15种因素,为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深入研究和饲养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绵羊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sheep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S)的瘤胃降解预测模型预测日粮碳水化合物(CHO)瘤胃有效降解率,并实测验证CNCPS-S模型预测值的准确性。选取3只安装瘤胃瘘管、体重分别为(38.03±1.56)kg的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配制3种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的全混合日粮(TMR),利用瘤胃灌注试验和尼龙袋试验实测3种日粮CHO的瘤胃外流速度(Kp)和降解率,同时利用CNCPS-S模型预测3种日粮CHO的Kp与降解率,对CHO的降解率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3种TMR的瘤胃食糜Kp随精料比例增加而依次升高(P<0.01),分别为3.58%/h、3.83%/h、4.05%/h,据此计算而得的CHO的降解率分别为42.7%、43.1%、42.3%(P>0.05);随精料比例的增加,3种TMR的瘤胃食糜Kp的模型预测值依次升高(P>0.05),分别为1.62%/h、1.63%/h、1.64%/h,CHO瘤胃降解率的预测值分别为39.5%、39.1%、39.6%(P>0.05);3种日粮CHO瘤胃降解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小(≤ 4 g/100 g CHO),相关性较高(R2 ≥ 0.86),均方根误差也较低(RMSE ≤ 1.93 g/100 g CHO)。以上结果说明,CNCPS-S瘤胃降解预测模型对日粮CHO的降解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应用瘤胃尼龙袋法验证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净蛋白质绵羊体系(CNCPS-S)蛋白质瘤胃降解预测模型的适用性。选取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哈萨克去势公羊作为试验动物,应用尼龙袋法测定全混合日粮(TMR)蛋白质组分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并对蛋白质组分的瘤胃降解速率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对TMR的食糜外流速度(Kp)进行实测和预测,最后得出蛋白质瘤胃降解模型适用性的验证结果。结果表明:①TMR1和TMR2的Kp预测值均显著低于实测值(P<0.05);②3种TMR之间的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的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瘤胃降解率预测值差异极显著(P<0.01),表现为TMR1>TMR3>TMR2;③改良后的蛋白质瘤胃降解模型显示预测值和实测值平均偏差较低;相关系数范围在0.55~0.84之间;斜率接近1;均方根误差较低。以上结果说明CNCPS-S对绵羊CP瘤胃降解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因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瘤胃内栖居的厌氧微生物利用日粮蛋白降解产生的氨、肽和氨基酸作为氮源、利用日粮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ATP分别作为碳架和能量合成微生物蛋白(MCP)。MCP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主要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因素的研究陈小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瘤胃内栖居的厌氧微生物利用日粮蛋白降解产生的氨、肽和氨基酸作为氮源、利用日粮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ATP分别作为碳架和能量合成微生物蛋白(MCP),MCP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氮源供应者,能提供蛋白需要量的40%-80%(Church,1988)。  相似文献   

8.
9.
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试验选4头2岁牦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日粮:含尿素日粮(CP10.79%)、无尿素日粮(CP10.75%)、控释尿素日粮(CP10.73%)。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且控释尿素日粮在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方面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差异极显著(P<0.01),从而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牦牛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10.
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4头2岁牦牛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日粮:含尿素日粮(CP10.79%)、无尿素日粮(CP10.75%)、控释尿素日粮(CP10.73%),探讨控释尿素对牦牛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控释尿素在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牦牛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随机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持续动态瘤胃模拟装置(RSI-Ⅱ)不同有机物进食量(OMI)(27.67g、36.74g、46.00g)和瘤胃外流速度(0.02/h、0.035/h、0.05/h)对稻草-玉米-豆粕型日粮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SI内pH值不受有机物进食量和外流速度的影响;在低外流速度下各OMI组瘤胃内0~72h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NDF、ADF降解率均高于高外流速度(P<0.05)。随着OMI的增加,同一外流速度下日粮可发酵有机物产生VFA量(TVFA/FOM,mmol/g)逐渐下降(P<0.05);相同OMI组饲料降解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在外流速度为0.02h时显著高于高外流速度(P<0.05)。  相似文献   

12.
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protein,MCP)是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蛋白质(Pro)的主要来源,而优化瘤胃发酵调控,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优化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关注,因此,作者主要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概念、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评价方法和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影响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油脂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以3头瘘管山羊为试验动物,分不加油脂的对照组和分别添加4%菜籽油(A)、豆油(B)、玉米油(C)、花生油(D)的试验组等5组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培养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各组的动态变化模式有所不同。NH3-N浓度组间差异显著,以A组最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组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动态变化模式也有所差异。细菌蛋白以B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C、D组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原虫蛋白组间无明显差异,但4个试验组都低于对照组;而总的微生物蛋白以B组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原虫与细菌区系的比值在组间差异显著,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4个试验组。A组纤维素降解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总之,4%的各油脂对微生物发酵影响不大,除豆油外,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细菌蛋白量。  相似文献   

14.
作者旨在探讨控释尿素对藏羊瘤胃氨氮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试验选4只2岁藏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分期定量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日粮:含尿素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79%)、无尿素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75%)、控释尿素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73%)。结果表明,含尿素日粮瘤胃pH和氨氮浓度在一天中变化较快,而无尿素日粮和控释尿素日粮变化较为平缓,控释尿素日粮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虽然变化幅度较大,但能量与氨氮释放同步,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较大,充分把食用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控释尿素日粮与含尿素日粮、无尿素日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控释尿素在瘤胃pH、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方面均优于含尿素日粮和无尿素日粮,从而表明采用控释尿素日粮对藏羊补饲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反刍家畜安全、高效的粗蛋白质营养日粮。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分解成小肽、氨基酸和氨,而产氨过多则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因此,只有弄清瘤胃微生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才能为今后减少蛋白质浪费,提高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牛瘤胃代谢调控的机理了初步探讨,其作用原理是促进瘤胃内环境发生改变来影响牛的代谢生理,表现为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瘤胃代谢调控后,瘤胃内pH值提高10.82%,达到6.76,微生物总数11.28×10^9个,增加1.463倍,血浆中血糖和胆固醇的水平分别提高55.72%,58.6%,尿素氮素浓度降低了39.15%,经t检验,以上各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差异达以级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控瘤胃内环境 ,使瘤胃内pH值和瘤胃微生物总数增加 ,提高了日粮消化率。结果表明 ,瘤胃内pH值提高 1 0 82 % ,为 6 76。微生物总数提高 1 4 6 3% ,为每毫升瘤胃液 1 1 2 8× 1 0 9个 ,其中纤毛虫和新月芽形细菌数量降低 ,球状和杆状细菌大幅度增加。日粮中粗纤维消化率为 6 8 8% ,粗蛋白消化率为75 3% ,分别提高 1 8 2 %和 1 7 3%。经统计分析 ,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