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主要介绍了地震遗址公园的定义、建立地震遗址公园的意义以及地震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对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分析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让人们对地震遗址公园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对我国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对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在地域文化、植物配置、节点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特色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绿地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遗址公园景观规划原则,提出大明宫绿地景观优化对策和具体思路,以期提升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整体景观效果,为广大市民及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在对遗址公园景观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大遗址区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基本特点和方法,以期对今后我国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说明遗址作为文物古迹,具有历史、文化和情感价值,是难以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历史遗址有利于延续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萧城遗址位于聊城市冠县境内,为宋、辽时期签订“澶渊之盟”的历史见证。本设计基于遗址保护优先及修旧如旧的原则,以“遗址再生、文化再生、自然再生”的设计策略和理念以及“千年萧城礼,岁岁农耕情”的主题进行整体设计。“遗址再生”体现保护和还原历史遗迹,构建富有历史感的遗址场景;“文化再生”指遗址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中突出契丹文化、辽代文化、农耕文化,打造独特的地域文化气韵;“自然再生”即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同时结合农田、周边水体以及自然植被,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设计总面积为1.69 km2,共分为5个功能区,包括遗址古迹区、民俗文化区、农耕风貌区、休闲养生区、生态景观区。其中,遗址古迹区为现存遗址,设计中布设辽代壁画特色小径,同时设置点将台、饮马井、冷兵器展示空间,烘托遗址氛围;民俗文化区为辽代建筑和居民生活方式复原区,通过3D、VR等数字化技术复原契丹、辽代的居民建筑,还原居民日常生活,展示辽代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生产场景,...  相似文献   

6.
张建民 《绿化与生活》2008,(6):F0002-F0002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公园全长9公里,分为海淀区和朝阳区两段。园内多种植洋槐、松树,银杏和元宝枫等树木,绿化覆盖率达73%,建有城垣怀古、蓟门烟树、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等景区,中间一条小月河将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岸为园林景点建设区.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不同风格的两岸景点巧妙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7.
宋力 《绿化与生活》2014,(1):F0003-F0003
正元土城遗址公园,东起北太平庄路,西止学院路,北起北土城西路,跨越小月河,南止元大都土城墙。总面积约18公顷。以元代土城遗址为依托,保留"水关"遗址一座。共建设蓟草芬菲、紫薇入画、银波得月、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疆盛世等景区。公园于2003年改造完成后达到展现历史、保护遗址、改善环境、丰富景观、有利生态的效果。元土城遗址公园植物品种丰富,漫步其中,经常能收获到许多惊喜,现介绍一些常见品种,使市民在休闲之余也能对我们身边的植物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起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东至东皇城根北街、东皇城根南街、晨光街,公园宽度为29米.长度南起东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全长2800米.公园总面积约7.5公顷(合110亩).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随着国家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引导公众走近遗址文化、了解遗址遗存、保护考古遗址、展示遗址历史文化为目标的城市公园。探讨了南京明外郭高桥门公园基于遗址保护的绿化景观设计,重点从遗址保护视角进行了遗址区和非遗址区的绿化设计,通过分析其绿化表达策略、绿化配置原则等,探讨了不同功能分区绿化配置形式和植物品种的选择等。由于高桥门公园作为南京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历史展示带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对其遗址保护的绿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价值,可为同类型案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年来大遗址保护新模式"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兴起这一社会背景,面对"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实,首先通过相关概念的辨析,厘清了考古遗址与城市公园及遗址保护区的区别与联系,其次针对其现阶段在绿化规划及环境营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考古遗址公园的绿化规划不应照搬城市公园的绿化模式,而应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绿化规划理论予以指导的观点,最后基于对绿化必要性、特殊性的分析,探讨考古遗址公园绿化规划理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家加大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步伐,对老工业城市在工业遗址的景观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体现地域文化精神和时代需要,这不仅要充分利用、延续建筑空间,还要将其工业历史沿革发扬光大。该文从经济学、社会学、园林学、城市景观规划和美学等方面,深入分析工业遗址的成因、特征及变化规律,总结建立工业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既是对老工业城市工业文脉的保护,也是对文脉传承提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对工业遗址的改造和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方法,以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项,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和信息反馈。通过使用者特征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提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议。其中以隋唐景观色彩、开花植物数量、园林小品、园路铺装、游览路线规划这5个研究项可以解释游客整体满意度的57.0%变化原因,针对这5个研究项对应的3个因子分别提出植物景观、遗址文化展示和园路设计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有四处重要考古遗址,由此可构建南汉康陵公园、南朝德陵陵园、明曾豫斋墓园、清初炮台小游园。该设计既有利于保护利用文物古迹,又有利于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既能彰显大学城的历史底蕴,又可促进广州名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公园的绿化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盘龙城古遗址保护的因素提出了遗址公园建设相应的对策,旨在树立正确的遗址绿化和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案例,介绍公园设计的背景、景观设计的构思、主体空间设计、植物配置等,探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历史元素传承及延伸。最后总结出通过对现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的保留、文渠的修复、破损城墙砖的再次应用以及文化碑林长廊的展示等方法,对淮安历史文化起到了传承及延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生态适应性、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3个方面中的10个指标构建了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山体植被修复树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31个三明市常见的优良乡土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万寿岩山体植被修复适宜树种,为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山体植被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濮阳市戚城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的凸空间和轴线分析方法,对公园的节点和园路的选择度、连接度和整合度进行计算,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AHP),构建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体系,最后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公园的更新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公园南门与西门的部分节点通达性较低,应加强引导性,增加节点与园路利用率;公园的人文景观与基础设施评分较低,需要加强公园整体文化性,并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正路县故城遗址既是北京最重要的大遗址之一,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遗址。专家评价,城市建设中,完整地保护一座新发现汉代县城遗址并建设遗址公园,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路县故城的全面保护,留下了北京的‘根’与‘魂’,不仅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也对大遗址保护、文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都有着示范、深远、积极的影响",参与路县考古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评价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永辉  崔北 《北京园林》2007,23(4):36-41
作为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本文介绍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具备的11种应急避险功能及对应的标志和指示牌,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人员疏散应急预案,为今后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使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绿化与生活》2014,(6):56-56
正为进一步推进核心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园林绿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以各类公园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科普教育。一是利用网络智能技术开展科普文化宣传。翠湖湿地公园、海淀公园、北坞公园、玲珑公园、阳光星期八公园等分别开通官方网站和微博,长春健身园、巴沟山水园、金源娱乐园等公园将"二维码科技"运用到植物识别中,玲珑公园为"慈寿寺塔"文化古迹和"火车头"科普设施增加二维码标识,长春健身园、巴沟山水园、元土城遗址公园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