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绢毛含笑和黄兰3种含笑植物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多脉含笑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百分比为97.54%,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大根香叶烯B和朱栾倍半萜等;绢毛含笑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百分比为98.47%,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α-蒎烯、β-芳樟醇和二甲基-2,6-辛二烯醛等;黄兰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93%,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B、β-芳樟醇、罗勒烯、石竹烯、桉叶醇、β-榄香烯和异丁酸苯乙酯等;3种植物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在3种含笑属植物叶中均含有很多高生物活性的物质,在香料工业及医药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2.
对油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38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脑、桧烯、α-松油醇和几种倍半萜烃等。其百分含量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不相同的。低沸点成分如1,8-桉叶脑和桧烯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含量逐渐减少,最后达到一个恒定值;高沸点成分如β-石竹烯和γ-榄香烯的含量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加;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成分如α-松油醇的含量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开始逐渐增加,达到某一值后,再延长蒸馏时间,其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法和微波法提取了香茅草精油,并对精油提取率、理化性质和精油组成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香茅草精油的提取率分别为水蒸气蒸馏法(3. 53±0. 08%),超临界CO_2(4. 32±0. 06%),微波法(4. 20±0. 08%),超临界CO_2不仅精油得率高,得到的精油色泽较浅,透明水蒸汽提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39种组分,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44种组分,微波萃取法共分离鉴定出36种组分。三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共同组分有α-蒎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醛、β-石竹烯等16种组分,且共有组分间含量差异显著(p0. 05)。三种精油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其次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香叶醇。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是一种更适合提取香茅草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厚朴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的厚朴化学成分比用水蒸气蒸馏的化学成分少,而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却较高。超临界CO2提取的主要成分为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如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而水蒸气蒸馏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和氧化倍半萜类化合物如α-桉醇、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均含有咕吧烯、石竹烯、桉叶二烯、α-依兰油烯、1,2,3,5,6,8 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1,2,3,4,4A,5,6,8 a-八氢-8-四甲基-2-羟甲基萘。除文献已报道的化合物外,一些化合物如桉叶二烯、1,2,3,5,6,8 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α-白檀油烯醇、4-亚甲基-1-甲基-2-(2-甲基-1-丙烯)-1-乙烯基-环庚烷、4,5,6,6 a-四氢-2(1H)-并环戊二烯酮、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β-人参烯和苍术醇也被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6.
试验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技术提取依兰香花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挥发油提取率为3.9%,明显高于水蒸汽蒸馏技术挥发油得率3.0%。采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两种提取技术所得挥发油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确定出依兰香花挥发油成分有β-石竹烯、Germacrene D、苯甲酸苄酯、1,4,7,-Cycloundecatriene,1,5,9,9-tetramethyl-,Z,Z,Z-、以及乙酸薰衣草酯等近20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更适用于依兰香花挥发油的提取,并且β-石竹烯可以作为衡量依兰香花挥发油品质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的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和贝壳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2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35.38%)和芮木泪柏烯(33.57%);大叶南洋杉叶挥发油有27种成分被鉴定,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68%,其主成分为hibaene(77.88%);贝壳杉叶挥发油鉴定了37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7.44%,β-荜澄茄烯(56.34%)为其主要成分。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除主含萜类化合物外,还含烷、醇和酮等化合物,其中贝壳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醛、醚和酯,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呋喃类化合物。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中,含有α-蒎烯、柠檬烯、α-石竹烯、γ-依兰二烯、β-荜澄茄烯、杜松烯、匙叶桉油烯醇、α-杜松醇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等9种共同成分,但挥发油的主成分类型和含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厚朴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的厚朴化学成分比用水蒸气蒸馏的化学成分少,而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却较高。超临界CO2提取的主要成分为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如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而水蒸气蒸馏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和氧化倍半萜类化合物如α-桉醇、十氢-α,αa,4α-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均含有咕吧烯、石竹烯、桉叶二烯、α-依兰油烯、1,2,3,5,6,8α-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1,2,3,4,4A,5,6,8α-八氢-8-四甲基-2-羟甲基萘。除文献已报道的化合物外,一些化合物如桉叶二烯、1,2,3,5,6,8α-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α-白檀油烯醇、4-亚甲基-1-甲基-2-(2-甲基-1-丙烯)-1-乙烯基-环庚烷、4,5,6,6α-四氢-2(1H)-并环戊二烯酮、十氢-α,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萘甲醇,β-人参烯和苍术醇也被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常规水蒸汽蒸馏法从瓯柑果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色谱条件: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初始温度60℃,保持2 min,然后以5℃/min的速度升至240℃并保持3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280℃.结果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共鉴定出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42%;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共鉴定出3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6%.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所提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_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具有提取快速、无需加热、能耗低、有效成分的萃取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榧外种皮提取物,并采用GC-MS分析手段对提取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从超临界CO2萃取的香榧外种皮提取物中鉴定出40个组分,相对含量较多的是香榧酯(14.90%)和7,15-海松二烯-3-酮(14.45%);由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提取物中,相对含量较多的是柠檬烯(32.90%),β-蒎烯(13.48%);依据官能团来划分,超临界CO2萃取出的香榧外种皮提取物中,化学成分比较全面,含量均衡;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产物以沸点较低的单萜类烯烃居多.  相似文献   

11.
长叶竹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汉松科植物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Hickel)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5%,采用GC-MS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7.29%。长叶竹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醇类物质,主要有α-蒎烯(8.67%)、(-)-β-榄香烯(2.68%)、β-石竹烯(3.97%)、( )-喇叭烯(2.11%)、大根香叶烯(21.56%)、4-异亚丙烯基-1-乙烯基烯(45.13%)、β-杜松烯(2.02%)和(-)-斯巴醇(3.15%)。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5种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运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芳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樟脑、石竹烯、桉叶油醇等;异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为异橙花叔醇、芳樟醇、桉叶油醇、樟脑等;油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67%,主要为桉叶油醇、芳樟醇、松油醇、樟脑等;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73%,主要为樟脑、芳樟醇、石竹烯、桉叶油醇等;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61%,主要为龙脑、芳樟醇、左旋乙酸冰片酯、樟脑等。5种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有25种,主要为芳樟醇、桉叶油醇、松油醇、樟脑等,但是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福建省闽侯产与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年含量变化,分析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D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主要为萜烯与萜烯醇类化合物.闽侯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5个,占总峰面积的84.09%,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β-荜澄茄烯(16.31%)、β-杜松烯(10.78%)、Elixene(8.36%)、τ-杜松烯(5.23%);长汀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2个,占总峰面积的72.08%,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1.29%)、β-芹子烯(8.72%)、τ-杜松烯(8.23%)、τ-依兰油烯(6.68%)、香树烯(6.24%)、α-古芸烯(5.58%).福建闽侯、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相近,主要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樟树叶挥发油最佳的提取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蒸馏法、超声波辅助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樟树叶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MAHD挥发油得率为3.1%,略高于SDE的2.8%。4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79种化学成分,共有成分达到37种,其主要组成成分相近,主要为芳樟醇(64.156%~69.464%)、石竹烯(3.188%~3.814%)、桉叶油醇(2.559%~3.511%)、樟脑(2.015%~4.215%)等。综合分析,SDE成本投入少,简便,耗时短,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植物性挥发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黑老虎林业剩余物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0月,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黑老虎种植基地选择‘大红’‘紫黑’‘虎绿’3个品系2年生黑老虎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各品系根、茎、叶进行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3个品系黑老虎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14%~0.543%,其中‘大红’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44%~0.472%,‘紫黑’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22%~0.543%,‘虎绿’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41%~0.439%,均表现为根精油提取率最高,茎精油提取率最低。累计鉴定挥发性成分116种,其中‘大红’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3、36、45种,‘紫黑’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8、36、51种,‘虎绿’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8、51、45种。3个品系黑老虎根、茎、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烃类为主,有16~36种,相对含量为56.24%~78.05%,代表成分有β-石竹烯、α-蒎烯、Δ-杜松烯、左旋-β-蒎烯等;其次为醇类,有7~14种,相对含量为8.71%~32.31%,代表成分有γ-桉叶醇、橙花叔醇、Α-毕橙茄醇等。【结论】不同品系黑老虎各器官精油提取率、精油成分及其含量均有显著差异,黑老虎根精油的提取率、精油挥发性成分数量均高于同一品系的茎和叶。此外,黑老虎精油中石竹烯、蒎烯等的相对含量较高,为药品或化工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6.
缅甸大果紫檀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溶剂热浸提(ST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SFE)3种方式提取缅甸大果紫檀精油,并通过GC-MS对3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得率最高(1.95%),水蒸气蒸馏的得率最低(1.03%),溶剂热浸提的精油得率为1.74%。通过GC-MS分析,从水蒸气蒸馏紫檀精油中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主要为β-桉叶醇(69.897%)和桢楠醇(18.055%);溶剂热浸提紫檀精油中检测出48种化合物,主要为β-桉叶醇(50.907%)、后莫紫檀素(13.322%)、桢楠醇(9.333%)、对叔丁基苯甲醚(2.481%)和匙桉醇(2.285%);亚临界流体萃取紫檀精油中检测出48种化合物,主要为β-桉叶醇(47.786%)、后莫紫檀素(13.516%)、二甲基-2,3-二氰-2-丁烯二酸(5.429%)、桢楠醇(5.232%)、对叔丁基苯甲醚(2.699%)和匙桉醇(2.636%)。采用抑菌圏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法比较了3种精油的抑菌作用,发现水蒸气蒸馏精油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没有抑制作用,而亚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对这3种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MIC值分别为6.25、25和6.25 g/L。  相似文献   

17.
利用GC-MS法对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女木兰叶中的挥发性成分,GC毛细管柱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天女木兰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3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27%,主要成分有榄香烯(17.87%)、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2.03%)、4-萜烯醇(7.43%)、橙花醇(4.03%)、2,4-Cycloheptadien-1-one,2,6,6-trimethyl-(4.02%)、右旋柠檬烯(3.89%)、反式-橙花叔醇(3.38%)等。天女木兰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萜类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理解木兰科喙木兰属3种植物叶挥发油成分的系统分类学价值,本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采自昆明树木园的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经SDE提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山玉兰30种,馨香木兰29种,夜香木兰22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6. 98%、97. 94%和78. 97%。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各有异同,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萜品-4醇、9-木罗烯、α-胡椒烯、α-花柏烯、1,3-Benzodioxole,4-Methoxy-6-(2-propenyl)-、1 (10),4-杜松二烯、反式-去氢白菖烯、α-菖蒲醇、异石竹烯、匙叶桉油醇、8-epi-gama-Eudesmol、. tau-杜松醇、. tau-木罗醇和α-杜松醇15种。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这3种植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姊妹群,而另一类是仅包括与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亲缘关系都较为疏远的山玉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司马永康(2011年)有关喙木兰亚组(包括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和优昙花亚组(包括山玉兰)的划分。显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征对木兰科喙木兰属植物种和种上等级具有一定的系统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安溪丰田国有林场福建柏种源实验林中14个种源的福建柏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福建柏叶精油,并用GC-MS对福建柏叶精油的成分及其G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种源福建柏叶精油得率及成分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到福建柏叶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5∶1(mL∶g)、提取时间8 h、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和超声波功率240 W。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252%。14个种源叶精油共检测出17种主要成分(GC含量大于1%的成分),占总成分的86%~92%,主要成分G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α-蒎烯、 1-辛烯-3-醇、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β-荜澄茄烯、γ-杜松烯为共有的主要成分,α-蒎烯GC含量约为50%。重庆江津种源叶精油成分和GC含量与其他种源差异明显;大部分福建省内种源叶精油成分和GC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广西3个种源中桂林灌阳和南宁大明山这2个种源有较强的相关性,广东深圳南岭种源精油成分与福建省内种源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种子来源距离较近的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光叶拟单性木兰叶片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成分,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432%)、香桧烯(13.516%)、β-松节烯(7.615%)、间-甲基异丙基苯(7.21%)、桉油醇(7.139%)、松油-4-醇(5.004%)、β-石竹烯(5.577%)、β-荜澄茄烯(4.435%)。体外抑菌和抗肿瘤实验表明,光叶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胃腺癌(SGC-790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挥发油质量浓度为5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达到83.24%、7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